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俞釋突然感覺心口發麻,手中長劍似乎重若千鈞般,垂垂欲墜。

  他大口喘著粗氣,杵著劍,控制住不由自主往地上溜的身軀,“你……你早有……防備……”

  俞匡正此時已經掀開錦被,身著白色寢衣,坐在床沿上,微笑著瞧向癱在地上,口裡流出涎液,只能發出嚯嚯聲響的俞釋。

  他身後的馬皇后雙眼緊閉,嘴角帶著溫柔的甜笑,睡得無知無覺。

  “叔叔,我以為你年長我幾十歲,應該懂得,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沒想到你竟然不懂。”

  “你……這……豎……”

  無法控制身體的俞釋,拼盡最後一口氣力,咬破舌尖。

  疼痛給他換來最後半絲清明。

  他想要將胸口鬱結了四十三年的悶氣一吐為快,卻不曾將將只說出三個字,任憑他如何努力,再也發不出半絲聲響。

  似有人用刀在他胸腔肆意攪動,將五臟六腑攪得粉碎,他蜷縮成一團躺在地上,毫無半點曾經權傾天下的攝政王風範。

  鳳來宮的地面用大理石鋪就,鋪著西域進貢的長毛地毯。

  隔著細軟的地毯,俞釋感覺到大理石地面透出來的冰涼冷意。

  眼前的一切越來越模糊。

  他努力瞪大眼睛,想要再一次看清那人。

  他看著那人二十二年有餘。

  他看他從呱呱墜地的肉團,一天天長大,長成他想要的樣子,在他安排下坐上皇位。

  他悉心安排對他的一切教養。

  他膽小又懦弱。

  可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自己從未看清過他。

  “叔叔,這些年辛苦你,是時候休息了。”

  俞匡正笑得很是平靜。

  ☆、第 71 章

  前攝政王俞釋之死,給尚未從安平王叛亂中緩過勁來的顯明王朝人民,又一個沉重打擊。

  相較因國泰民安,鮮有機會露臉,承繼父輩榮耀的軍二代柳朔,前攝政王俞釋,是一個讓人無法忽略的符號。

  顯明皇室傳承到俞匡正何東他們父輩這一代,嫡系亦僅出兩人,年長者為先帝俞懿,年幼者為前攝政王俞釋。

  在先皇帝先皇后接連撒手寰宇,人心惶惶之時,俞釋並沒有選擇爭奪帝位,而是挺身而出,輔助年幼的俞匡正治理朝政。

  他代為攝政其間,顯明王朝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將顯明王朝的繁盛延續下去。

  新帝年滿十八歲的生辰,俞釋及時主動地選擇退出朝堂,將權力悉數交還給新帝。

  天下皆贊前攝政王俞釋高風亮節,豐功偉烈,心懷天下。

  誰也不曾想過,三年後的某一個夜裡,俞釋帶著兵馬徑直闖入對他毫無戒備的皇宮,意圖逼宮。

  幸得宏明帝俞匡正乃顯明正統,得顯明皇族庇佑,這才死裡逃生殺出一條血路。

  俞釋死後,眾人才知,原來他並不如眾人以為的那般磊落。

  他的門生早被悄無聲息地安排到各大要害之處,竟然有如此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犯下如此多見不得光的罪惡。

  宏明帝天子一怒,派重臣徹查,誓要將那些腐壞衰敗的枝葉根系連根拔起。

  俞釋死去的第二日清晨,皇宮派出馬車將他屍首送回王府。

  坊間流傳,送回來的屍首,死狀極其可怖。收斂屍身的白布被污血染成黑色,下人拿井水將布條浸濕,才將屍身和布料分開。

  死者為大,宏明帝沒有下旨降罪,反倒以厚禮葬之。

  有人說皇帝宅心仁厚,也有人暗中嘀咕,接二連三的死亡之後,顯明王朝陷入某種極其詭異的震盪當中,希望這種不穩定的局面快點結束。

  “俞匡正是個什麼樣的人?”

  依顯明王朝風俗,擺出祭台送別俞釋靈柩之後,趙珊問何東。

  何東微微一笑,“聰明人。”

  與此同時,柳丞相府中,吳知府坐在竹若卿下端,恭恭敬敬地向他詢問:“老師,接下來怎麼辦?”

  顯明王朝清貴之首——竹若卿,面色不怎麼好地呆坐在圈椅里,怔怔吐出“靜待時機”四個字,再次陷入深思。

  俞釋下葬之後,自登基後一直勤耕不倦的俞匡正因悲慟過度,第一次主動提出歇朝兩日,第三日才一臉憔悴地出現在朝堂眾人面前。

  朝會散去之後,俞匡正留下何東。

  兩人進了御書房。

  俞匡正呆呆愣愣地坐在書桌之後,連賜座於何東都忘記,還是俞匡正身旁的閹人出聲提醒,俞匡正這才如夢初醒般招呼何東坐下。

  “小弟,自那晚以後,為兄的這顆心,就沒有停止過悲痛。你說皇叔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此等事情?”

  俞匡正面色凝重,眉宇間擰成深深的川字,“當初皇叔將權力移交給我時,我曾與他私下商議過,我願意將皇位禪讓給他,當時皇叔滿口不應,卻不曾想人心善變,不過三年光景而已——”

  “皇叔,不知受了何人唆使,才犯下這等大錯!”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如果他真想要這帝位,跟我說一聲便是。我從未覺得我能做一個賢明的皇帝,不過是占著父皇的功績,苟且殘喘罷了。”

  說罷,俞匡正長嘆一聲,垂頭陷入某種思緒之中,再也沒開口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