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趙秉安今夜之舉意在一箭雙鵰,既盪清京中頑固不化的士族,又能一舉攻克青州,以最下的代價平定這場叛亂。為此,他不惜放鬆了重輝殿的防線,為的就是讓那些人覺得有可乘之機。
伴隨著外廷的聲音漸消,趙秉安愈發不想出去,他回頭打量了一眼地上死不瞑目的屍體,心想,蘇袛銘他們是不是快要到了。
而實際上,此刻九城戒嚴,內閣里所有閣老齊聚朝陽門外,差點就要用腦袋來把這宮門磕破了。
當然,董臻不在。
董閣老在政和帝自戕的那一剎那,即如醍醐灌頂,明了了太師的全部用意。
一個弒君之罪,把對變法不利的士族一網打盡,太師這一年來的優柔寡斷,竟只是做戲於內閣看得,不,何止內閣,全天下的官員不都被其唬住了嗎。誰敢想,太師變法革新的策略竟不是與士族共商,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盡殺之!
這魄力,讓董臻胸懷激盪,卻也讓他遍體生寒,無它,今日他於朝陽門內為太師鷹爪,來日世子歸朝,他董氏一門必不得善終!
可即便如此,董臻仍是手起刀落,直接下了殺無赦的軍令。沒了董環,他早就無牽無掛,憑一己之身創不世之功,後世史書上他怎麼也能撈上一筆,這輩子,值了!
一門之隔,門生子弟慘遭屠戮,顧椿等人可望不可救,哀之,痛之,恨之!
蘇袛銘、苟儷旬、盧沛良、邵文熙、黎煥中,木然的聽著宮內的殺戮慘呼,這一刻,他們都在心裡起誓,有生之年,必不與寒門善罷甘休!
第312章 開創新紀元
內閣幾老強忍悲痛,顫顫巍巍地汲過那屍橫遍野的廣場……
曾似道臨死前行的大逆不道之舉已經傳出宮闈, 如今趙明誠占盡上風, 今夜若不能勸動他, 那這血腥的場面絕不會止步於京城。司禮監與北鎮府司的鷹犬已經狼奔而出, 他們門下這些學生縱是死了,其身後的親族也免不了家破人亡的下場。
行過拱橋,只一眼,蘇袛銘就搖搖欲倒,只見那通往太和殿的御階上擺滿了血漬乾涸的頭顱,他最得意的門生,曾似道就豎在頂頂端, 那張敦厚周正的臉孔上滿是見骨的刀口, 不難想像其生前最後一刻遭受了怎樣的酷刑。
董臻通身華服纖塵不染, 冷漠的站在高處俯視眾生,事到如今,他們之間,或者說寒門與士族之間, 已再無迴旋的餘地了。
寒門幾大支柱都在, 政和帝遇刺身亡的消息一經散播,所有湖湘重臣就火速入宮,他們原本以為黨魁大人至少能借天時拔得先機,可孰知太師竟對所有人避而不見。感受著四下隱射過來的敵意,這些人都擰緊了眉頭,不過事到如今, 寒門除了與董閣老共進退,也無別條路可選。
太師今夜設下的這一局讓寒門與士族結下化不開的血仇,若不趁著眼下士族跌入下風之際將其重創,那待日後世家翻過身來,於他們這些人而言便是潑天巨禍!
董臻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辣手無情,直接將事情做絕,一個活口都不留。
顧椿歷經四朝,從未像今天這般強烈地想致一個人於死地,他錯手甩開邵文熙的攙扶,瘸著腿,忍著痛,一拐一拐的邁向大殿門口。
“哼!”
這輕輕一聲鼻息,飽含了悲昂冷冽的殺機,顧椿挪離內閣該站的位置,明晃晃的與其他人將董臻排擠在外。
就連馬季,都對寒門今夜的作為十分牴觸,殺人不過頭點地,縱是神宗最為荒謬之時,也從未這般折辱過朝臣,董臻罪不在殺人,而在誅心!
這般令人髮指的殘暴已脫離道義能接受的範圍,董臻想借曾似道等人的慘死來駭破天下士族的膽子,但他就沒想過,以老牌士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烈秉性,會不會釀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屆時,太師又該付出怎樣的代價來平息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正當各部重臣憂心忡忡的時候,內廷方向抬出了一尊屍首,趙喜目不斜視的將其擱置在宮道正中,隨後“嘩啦”一下掀開白布,露出本該坐鎮青州的賊首——孟薛濤的真容。
“蘇次輔,逆臣曾似道與青州暗中勾連,泄露京畿兵馬布防,今夜若非太師運籌帷幄,只怕廂軍就要打到宮門口了,您這位戶部右侍郎端的是忠君體國啊……”
趙公公一通冷嘲熱諷把內閣五老堵得啞口無言,他們入宮之前本就懷疑門下弟子如此倉促的動作與青州有關,畢竟當今天下只有孟薛濤有翻身的資本,但真到了被戳穿的這一刻,他們還是對這些混帳恨得咬牙切齒,到底眼光有多淺薄,才會相信區區一州之軍可以倒逆乾坤,他們難不成以為太師安插在京畿的二十萬大軍是擺設嗎!
趙喜雖是個閹人,卻也瞧不上內閣這班老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眼前這些人誰不知道曾似道那些亂臣賊子死有餘辜,非要這般作態,不過是裝腔作勢,試圖以私情綁架太師而已。
可是太師坐擁天下十三省八十萬兵權,為何要聽這幫老貨聒噪!
不管屬不屬於士族這一階級,只要那些人心懷鬼胎,那就當殺!
“孟薛濤既已伏法,那青州之亂是否已平息?”
邵文熙眼神失焦,這遍地首級的震懾於他而言委實是觸目驚心,他問這一句,也算是垂死掙扎了。
若青州大敗,這廟宇就再無人可牽制太師,政和帝駕崩,名義上的正統只剩下襁褓中尚不滿周歲的太子,任誰都不能在一奶娃娃身上看到希望。
“自然,二公子已率黑雲大軍直攻青州,北郊威成將軍也為今夜的突襲準備多日,兩軍前後夾擊,青州唾手可得!”
趙喜斜過眼梢,似是飽含深意地掃過玉階下騷動的文武百官,他可是知道,暗地裡倒向曾似道的餘孽且還有不少呢,也就是太師慈悲,不與那等小人計較,若擱在他趙公公身上,有一個算一個,統統收拾了!
“太師決勝千里,對一切早有安排,只不過,先帝不幸遇難,太師毀甚,對這些亂黨的處置只會從重從嚴,咱家奉勸諸位大人一句,謹言慎行!別在這種時候說不該說的話,否則栽了自己不說,還要連累父族、母族、妻族!今夜,詔獄已經滿了,但司禮監的刑牢還空著,各位大人,好生思量吧。”
蘇袛銘的臉色忽青忽白,他再沒想過有朝一日竟會被個閹庶威脅,趙喜這個狗奴才是真得沒把他們這些老傢伙看在眼裡,而司禮監敢這麼堂而皇之的踐踏內閣的尊嚴,看來殿中那位是鐵了心要大開殺戒。
其實在蘇袛銘看來,曾似道等近千士族哪怕陰謀敗露,失手於董臻,也不會被斬盡殺絕,但致命之處就在於,政和帝死了,還是以一種無比慘烈的方式自戕!
少帝與太師這對師徒之間有扶持也有猜忌,即使漸行漸遠,但無疑,少帝在太師心中的分量非比尋常,甚至可與世子趙鳳舉比肩。
所以哪怕少帝的駕崩疑點重重,但滿朝上下無一人敢提及,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避開這一節,太師殺曾似道,是泄憤還是滅口,他們不敢深究。
罪名坐實在曾似道身上,曾家九族肯定保不住,但太師對士族的窮追猛打卻一定要遏止,為此內閣不得不出面。
伴隨著外廷的聲音漸消,趙秉安愈發不想出去,他回頭打量了一眼地上死不瞑目的屍體,心想,蘇袛銘他們是不是快要到了。
而實際上,此刻九城戒嚴,內閣里所有閣老齊聚朝陽門外,差點就要用腦袋來把這宮門磕破了。
當然,董臻不在。
董閣老在政和帝自戕的那一剎那,即如醍醐灌頂,明了了太師的全部用意。
一個弒君之罪,把對變法不利的士族一網打盡,太師這一年來的優柔寡斷,竟只是做戲於內閣看得,不,何止內閣,全天下的官員不都被其唬住了嗎。誰敢想,太師變法革新的策略竟不是與士族共商,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盡殺之!
這魄力,讓董臻胸懷激盪,卻也讓他遍體生寒,無它,今日他於朝陽門內為太師鷹爪,來日世子歸朝,他董氏一門必不得善終!
可即便如此,董臻仍是手起刀落,直接下了殺無赦的軍令。沒了董環,他早就無牽無掛,憑一己之身創不世之功,後世史書上他怎麼也能撈上一筆,這輩子,值了!
一門之隔,門生子弟慘遭屠戮,顧椿等人可望不可救,哀之,痛之,恨之!
蘇袛銘、苟儷旬、盧沛良、邵文熙、黎煥中,木然的聽著宮內的殺戮慘呼,這一刻,他們都在心裡起誓,有生之年,必不與寒門善罷甘休!
第312章 開創新紀元
內閣幾老強忍悲痛,顫顫巍巍地汲過那屍橫遍野的廣場……
曾似道臨死前行的大逆不道之舉已經傳出宮闈, 如今趙明誠占盡上風, 今夜若不能勸動他, 那這血腥的場面絕不會止步於京城。司禮監與北鎮府司的鷹犬已經狼奔而出, 他們門下這些學生縱是死了,其身後的親族也免不了家破人亡的下場。
行過拱橋,只一眼,蘇袛銘就搖搖欲倒,只見那通往太和殿的御階上擺滿了血漬乾涸的頭顱,他最得意的門生,曾似道就豎在頂頂端, 那張敦厚周正的臉孔上滿是見骨的刀口, 不難想像其生前最後一刻遭受了怎樣的酷刑。
董臻通身華服纖塵不染, 冷漠的站在高處俯視眾生,事到如今,他們之間,或者說寒門與士族之間, 已再無迴旋的餘地了。
寒門幾大支柱都在, 政和帝遇刺身亡的消息一經散播,所有湖湘重臣就火速入宮,他們原本以為黨魁大人至少能借天時拔得先機,可孰知太師竟對所有人避而不見。感受著四下隱射過來的敵意,這些人都擰緊了眉頭,不過事到如今, 寒門除了與董閣老共進退,也無別條路可選。
太師今夜設下的這一局讓寒門與士族結下化不開的血仇,若不趁著眼下士族跌入下風之際將其重創,那待日後世家翻過身來,於他們這些人而言便是潑天巨禍!
董臻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辣手無情,直接將事情做絕,一個活口都不留。
顧椿歷經四朝,從未像今天這般強烈地想致一個人於死地,他錯手甩開邵文熙的攙扶,瘸著腿,忍著痛,一拐一拐的邁向大殿門口。
“哼!”
這輕輕一聲鼻息,飽含了悲昂冷冽的殺機,顧椿挪離內閣該站的位置,明晃晃的與其他人將董臻排擠在外。
就連馬季,都對寒門今夜的作為十分牴觸,殺人不過頭點地,縱是神宗最為荒謬之時,也從未這般折辱過朝臣,董臻罪不在殺人,而在誅心!
這般令人髮指的殘暴已脫離道義能接受的範圍,董臻想借曾似道等人的慘死來駭破天下士族的膽子,但他就沒想過,以老牌士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烈秉性,會不會釀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屆時,太師又該付出怎樣的代價來平息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正當各部重臣憂心忡忡的時候,內廷方向抬出了一尊屍首,趙喜目不斜視的將其擱置在宮道正中,隨後“嘩啦”一下掀開白布,露出本該坐鎮青州的賊首——孟薛濤的真容。
“蘇次輔,逆臣曾似道與青州暗中勾連,泄露京畿兵馬布防,今夜若非太師運籌帷幄,只怕廂軍就要打到宮門口了,您這位戶部右侍郎端的是忠君體國啊……”
趙公公一通冷嘲熱諷把內閣五老堵得啞口無言,他們入宮之前本就懷疑門下弟子如此倉促的動作與青州有關,畢竟當今天下只有孟薛濤有翻身的資本,但真到了被戳穿的這一刻,他們還是對這些混帳恨得咬牙切齒,到底眼光有多淺薄,才會相信區區一州之軍可以倒逆乾坤,他們難不成以為太師安插在京畿的二十萬大軍是擺設嗎!
趙喜雖是個閹人,卻也瞧不上內閣這班老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眼前這些人誰不知道曾似道那些亂臣賊子死有餘辜,非要這般作態,不過是裝腔作勢,試圖以私情綁架太師而已。
可是太師坐擁天下十三省八十萬兵權,為何要聽這幫老貨聒噪!
不管屬不屬於士族這一階級,只要那些人心懷鬼胎,那就當殺!
“孟薛濤既已伏法,那青州之亂是否已平息?”
邵文熙眼神失焦,這遍地首級的震懾於他而言委實是觸目驚心,他問這一句,也算是垂死掙扎了。
若青州大敗,這廟宇就再無人可牽制太師,政和帝駕崩,名義上的正統只剩下襁褓中尚不滿周歲的太子,任誰都不能在一奶娃娃身上看到希望。
“自然,二公子已率黑雲大軍直攻青州,北郊威成將軍也為今夜的突襲準備多日,兩軍前後夾擊,青州唾手可得!”
趙喜斜過眼梢,似是飽含深意地掃過玉階下騷動的文武百官,他可是知道,暗地裡倒向曾似道的餘孽且還有不少呢,也就是太師慈悲,不與那等小人計較,若擱在他趙公公身上,有一個算一個,統統收拾了!
“太師決勝千里,對一切早有安排,只不過,先帝不幸遇難,太師毀甚,對這些亂黨的處置只會從重從嚴,咱家奉勸諸位大人一句,謹言慎行!別在這種時候說不該說的話,否則栽了自己不說,還要連累父族、母族、妻族!今夜,詔獄已經滿了,但司禮監的刑牢還空著,各位大人,好生思量吧。”
蘇袛銘的臉色忽青忽白,他再沒想過有朝一日竟會被個閹庶威脅,趙喜這個狗奴才是真得沒把他們這些老傢伙看在眼裡,而司禮監敢這麼堂而皇之的踐踏內閣的尊嚴,看來殿中那位是鐵了心要大開殺戒。
其實在蘇袛銘看來,曾似道等近千士族哪怕陰謀敗露,失手於董臻,也不會被斬盡殺絕,但致命之處就在於,政和帝死了,還是以一種無比慘烈的方式自戕!
少帝與太師這對師徒之間有扶持也有猜忌,即使漸行漸遠,但無疑,少帝在太師心中的分量非比尋常,甚至可與世子趙鳳舉比肩。
所以哪怕少帝的駕崩疑點重重,但滿朝上下無一人敢提及,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避開這一節,太師殺曾似道,是泄憤還是滅口,他們不敢深究。
罪名坐實在曾似道身上,曾家九族肯定保不住,但太師對士族的窮追猛打卻一定要遏止,為此內閣不得不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