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正是風雨欲來之時,寶如接了宮中傳召的口諭。
許寧不在,寶如有些忐忑,前世許寧入相併沒有幾年,她每年也就是參加宮宴隨著外命婦進去拜見一番,當時太后和皇后也不太理她,沒什麼賞賜,卻也不會刻意針對便是了,如今非年非節,忽然傳召她入宮,想必這是要敲山震虎,對著許寧來了。
雖然許寧交了奏摺以後,多日未曾和她說話,她卻知道,他一定很難,作為一名毫無根底的贅婿,他貿然以一人之力,決然與整個官紳士大夫階層對決,這幾乎是一種自取滅亡的行為。雖然這一世他已和緩了許多,鋪墊了許多,這一世提出的做法與上一世也大有不同,卻也未必比上一世受到的壓力更輕鬆。
慈寧宮裡太后一副慈眉善目之像,手裡拈著佛珠,下首側邊放著一張几案,一個王妃誥服的婦人正在那兒抄著佛經,五官溫婉,卻有著一雙與官家相似的狹長鳳眼。
太后看著寶如行禮後才緩緩道:“你也來見過徽王妃,今兒我身子有些不適,只是每日抄經又不好斷了,便請她進宮替我抄抄經,倒是勞煩了。”
寶如心知肚明,一邊向徽王妃也下拜行禮,徽王妃連忙笑道:“快請起,太后娘娘身子好便是社稷之福了,抄經原就是妾身分內之事,不敢稱勞煩。”
太后看著寶如起了身,淡淡道:“唐恭人可知今日宣你進宮何事?”
寶如低頭道:“臣婦不知,請太后指教。”
太后厲聲道:“今日聽說許寧在朝上口出妄語,無視祖宗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遺命,居然聲稱讓官紳一體納糧,此舉顯然要陷陛下於不孝不義不仁之地,成為昏庸之君,簡直是荒謬之極!聽聞許寧贅婿出身,可見這也是你唐家往日偶有悖逆之言,無才無德,才教養出這般昏聵狂悖之徒來,你身為誥命夫人,卻不思規勸丈夫,合該反省一番!”
這一番雷霆之語,卻大多是借著訓斥寶如之機,敲打旁邊的徽王妃了,寶如心中雪亮,不慌不忙雙膝跪下道:“請太后息怒,臣婦無知,只有一點不解,請太后教導,國家養士數百年,待士大夫不薄,為的是士大夫們有仗節死義之忠,治國平亂之能,臣婦生在鄉間,尚知家中若有難,吾輩婦人之流尚知拔釵鬻之,以解家困,如今國家有難,為何身為士大夫們,卻不肯出錢出力,報效家國?”
太后想不到她一個市井夫人,居然如此嘴利,已是氣得雙目圓睜道:“簡直是市井無知婦人,只知蠅頭小利,哪知立國之本?”
寶如道:“臣婦只之國之本在民,卻未聽說過國之本在士,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依臣婦看,只說不做的士大夫,倒不如辛苦耕種如期納稅的升斗小民和邊境抗敵的軍漢。”
太后已是勃然大怒:“這又是什麼歪門邪理?”她霍然站起來以手指著寶如,卻氣得一時居然無法說出什麼來,結果外頭已匆匆有女官進來道:“皇后娘娘、安貴妃請見。”
太后勉強深呼吸了一下,看了一眼一旁正在眼觀鼻鼻觀心的徽王妃,憋住氣坐下來道:“請她們進來。”
只見祝皇后匆匆進來,腹部隆起,身側安貴妃正扶著祝皇后,兩人進來便向太后行禮參見,太后道:“罷了,你有孕在身,不在家靜養,來我這裡做甚麼?”
祝皇后道:“聽聞母后身子不適,請了徽王妃進來抄經,媳婦們深感不安,如何能讓長輩抄經?合該我們身為媳婦的抄才是,我與安妹妹稟了官家,道是母后身子不適,這抄經還是我們親自來抄才是,萬不敢勞動王妃娘娘。”
太后一口氣被堵在胸中,聽到祝皇后這話,豈有不惱怒之理,卻也心知肚明這是皇帝怕自己生母受委屈,派了皇后和貴妃前來搭救了,自己本意也只是敲打一番,如今皇帝威嚴日甚,羽翼漸豐,自己再不能和從前一樣動輒教訓,也不能對徽王妃太過苛刻以免真的惹惱了皇帝,只能就坡下驢道:“我也只是有些不適,如今好多了,你們一個身懷有孕,一個要伺候官家,教養公主,也不必抄經了。”
祝皇后恭敬道:“多謝母后體貼,我常與官家說母后最是慈祥寬仁,平日裡不僅免了我們姐妹們的請安問候,對外命婦也多體貼慈祥,如今這唐恭人可是頂撞了母后惹得母后動氣?母后身子不適,且莫要與她們一般見識,惹得貴體不安,讓兒媳處置了便是。”一邊不由分說便吩咐女官道:“讓唐恭人即刻出宮回府反省,抄女則三十遍上來,今年不許參加宮宴了。”
一旁女官連忙起身將寶如引了出去,太后眼爭爭看著祝皇后不痛不癢地處置了寶如,心中怒不可遏,卻仍是對有孕的六宮之主皇后沒法子,只能吞下這口氣,看著祝皇后和安貴妃又假惺惺道了一些吉祥寬解的話兒才回去,連徽王妃也不好再留,只能打發她也回王府,自己卻是越想越氣,命人召了永安長公主進來,卻是想和女兒一吐委屈。
☆、第126章 疾風勁糙
永安長公主進宮的時候,還以為是太后果真身子不適,結果聽到太后怒不可遏地說了一頓白天的情形,忍不住笑道:“就為這個?那許夫人我見過,是個玲瓏人兒,雖然市井出身,卻頗為老成,待丈夫是個十分痴心的,必然是要維護丈夫的。母后不必與她置氣,白白傷了身體,擔了惡人的名頭,倒讓別人得了賢惠的名兒,犯不著呢,再說了男人朝堂上的事情,女子身在後宅,又能管得了多少?”她一邊笑著一邊給太后端了杯清心茶道:“喝些茶疏肝理氣,這裡頭配了枸杞、桑葉、玫瑰等,我喝了覺得還好,特意給您也配了些。”
太后端了茶小口喝了幾口,心裡才稍微平順了些,她冷冷道:“我還不是為了祖宗基業,先帝千挑萬選才選了繼承者,我實不想看著先帝的英明毀於一世,擔個識人不明的名兒,還有祝氏,從前看著她還好,還知道這後宮裡頭,安氏那是和官家自幼的情分,她想要立足,還得靠著我,一貫還算得上和順知趣,沒想到如今得了官家一點寵,有了皇子傍身,便想著把我這橋板給抽了!她想得倒美!不知道官家那打的什麼主意呢!前兒我聽說官家有意將麗貴人膝下的二皇子記到安妃名下,她還一心一意耽於情愛呢!這帝王的情愛哪裡是靠得住的?皇帝心裡,只有那高高的皇座!待你好不好,全看你對他有沒有用罷了!”她顯然有所觸動,臉上肌肉微微有些扭曲。
永安長公主看著她白淨的臉皮上已經能看出眼角嘴角細碎的皺紋,雖然遠遠看著並不顯得蒼老,她曾經垂簾聽政,成為這個浩大國家最高的執政者,雖然當時也一直受著太皇太后及前朝張相的掣肘,到底也曾嘗過權力的甜美滋味,如今卻已遲暮,記憶中母后一直是一副藏威不露的神情,有著尊嚴華貴的儀表和永遠高傲永不低頭的姿態。英雄末路,美人遲暮,曾作為一名凌駕於朝中大臣之上的聽政太后,遲暮與末路,仿佛同時出現在了她的身上,以至於她是如此的憤恨不平。
她終於開口道:“母后,官家雖然是過繼來的,卻一直待您也十分孝順。只是他如今登基已久,根基穩固,這些年來他算得上是個明君仁君,朝野總是稱讚的多,我冷眼看著,官家城府頗深,並不是外頭看著那等好性兒,其實十分有決斷。只上一次安陽那案子,就看出來了,如今寧國公府不也乖乖地按官家鋪著的路走了?”
“但凡男兒,總有自己的志向,對還是不對,自有朝中大臣們勸諫,您還是莫要太過擔憂了。再說皇后,她為官家生了孩子,官家待她一貫也十分尊重,皇子還幼小,她一身榮寵,只能繫於皇上身上,自然是只能唯皇上之命是從,母后還當看開一些,多想些愉快的事才是,如今秋深,不若女兒陪您去萬佛山看看,拜拜佛祖,看看紅葉,賞景祈福,和那邊的方丈聊聊佛法,然後再去行宮那兒泡泡溫泉,豈不自在?等回來,戰事必定也能平息,如今雖然看著來勢洶洶,但蠻夷之地,不過是騷擾邊境,到底是動搖不了國本的,官家這些年顧惜民本,民心擁護,不會讓戎狄得逞的。”
太后冷冷道:“我給她們騰出位子來,讓她們順順心?由著那些狂妄之徒蒙蔽聖聰為所欲為禍國殃民?不過是為博虛名,不惜鼓譟一戰的小人!皇后這是做賢后做迷了心,她還不知道,靠君王的一時憐惜,靠兒子的成器孝順,靠娘家的有力支持,都不如靠自己最穩妥。”
永安長公主聽這話頭有些不對,心頭微微驚悸,含蓄勸道:“母后,官家如今很得朝廷百姓的心,並無過失。”
太后一貫寵愛女兒,醒過神來,不再抱怨,慈愛笑道:“我也就抱怨一下,沒什麼別的意思,倒是你,老是守寡可不行,我膝下只得一女,老來也覺得頗為寂寞,你如今也不肯嫁人生子,倒讓我更覺得晚景淒涼了,這宮裡到底不是親子親媳婦,我只指望著你呢,若是看中誰了,只管說,母后替你想辦法賜婚。”
永安長公主臉上微微一紅,道:“有勞母后掛心了,女兒心裡有數的。”眼裡卻露出了一絲輕愁,那風一樣的男子,如何捕獲?不可太過接近,又不可太過疏遠……
御書房裡,李臻放聲大笑:“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說得好!說得痛快!我看不慣那等腐儒庸官許久了!開口道德、閉口心性,天下未治便說是道德不倡,仿佛與已無關,更是使陰招、下黑手,自己不幹事,也不讓別人幹事!”
許寧站在一側垂眸不語,李臻笑了一會兒才斂了笑容道:“你放心了吧,你家娘子一根頭髮絲兒都沒掉,全須全尾都讓皇后給你保出來了。”
許寧施禮道:“臣謝皇上隆恩。”
李臻又笑了笑,過了一會兒才嘆道:“行路難風波惡,卿如今中流擊水,未曾負朕,朕亦要作根砥柱,絕不負卿,你只管放心。”
許寧這些日子身處漩渦中心,本就不輕鬆,如今得君上一語保證,自然是有些感動,但他一貫內斂,面上仍是冷靜沉穩,君臣正說著下頭如何安排之時,卻聽到外頭有個青衣衛士來報導:“永安長公主已出宮,太后娘娘隨後傳了齊國公府的國公夫人覲見。”
李臻臉登時沉了下來,面籠寒霜,對那青衣衛道:“派人看緊齊國公府,看看他們這幾日會和什麼人聯絡。”眼看著那青衣衛走了,才冷笑著對許寧道:“這是還未死心,找娘家人商議呢,我猜,她恐怕要通過齊國公府與王歆搭上線,我們還有一場硬仗要打,我想著明日不忍了,直接頒下令又如何?如今朕就不信誰真能不惜命來抗旨。”
許寧謹慎道:“再等一等,西邊那邊的糧餉,可先支一支內庫之銀,王相始終未發話,官家還是要有些耐心,待他先表明態度再說。”
李臻嘆道:“這樣你就太辛苦了。”
許寧淡淡道:“夢裡朝堂攻訐傾軋,比今日尤甚,臣頂得住。”
回到府里的時候,夜色已深,床上淼淼和蓀哥兒都趴在被窩裡一個伸著圓滾滾藕節一樣的手臂抱著姐姐的手臂,另外一個則粉撲撲的臉貼著弟弟的臉,兩人睡得很香,旁邊還丟著一把木牌,那還是當初永安長公主送的識字的雕花木片,顯然是兩姐弟玩著玩著就賴在爹娘的大床上睡著了。
寶如已洗漱過,卸了釵環,烏溜溜的長髮只隨便挽著,身上穿著家常豆綠裙襖,正坐在窗前抄著什麼東西,許寧走過去看到是《女則》,笑了下道:“皇后只是說給太后看的,你隨便找個人替你抄了便好了。”寶如頭都不抬道:“其實我也許久沒怎麼習字了,正好揀一揀,皇后娘娘擔了不少干係吧,何必在這上頭給人挑了毛病出來,抄一抄也不費甚麼功夫。”
許寧心裡湧上了一陣歉疚,從寶如身後輕輕擁住她道:“都是我的不好,下次再這種場合,你只管滿口應著,莫要去頂撞,內宮如今皇后、安貴妃都聽皇上的,不會叫你吃虧的。”
寶如笑道:“我也知道太后也不能把我怎麼樣,去我的誥命那得經皇后和禮部那兒,她做不得主,我也不稀罕這虛名兒,若是你這次成了,我自然沒事,若是你這次還是不成,那我就算再怎麼唯唯諾諾應她,也是沒用的,她心有成見,又好個虛名,頂多也就是厲聲呵斥,我偏就要痛快一次,才不憋屈呢。”
許寧只是抱著她,心裡十分難過,寶如感覺到他的愧疚,微微抬頭與他耳鬢廝磨:“我沒事兒的,這一次一定不會和上一世一樣吧?我看如今皇后似乎也是站在陛下這邊的。”她隱隱約約知道皇上與許寧做了許多,這一世既然皇后也站在官家這邊,那太后應該不會那麼容易再次挾持官家,而群臣中也未必會一面倒的反對官家吧?
許寧道:“不會和上一世一樣的,最壞也就是官家頂不住壓力事不諧,我被貶罷了,絕不可能會被清算。”
寶如心頭微定,含笑道:“我信你,若是敗了,咱們一家子一同去那窮鄉僻壤便是了。”
許寧心頭湧起一陣陣難以形容繾綣的無限愛意來,低了頭輕輕含了寶如的耳垂,他重來一世,仍是一意孤行地步入這名利之戰場、詭譎的漩渦之中,又為了自己的自私,將寶如和兩個孩子拉著一同進入這兇險場景,夜深人靜之時,自己良心往往一遍一遍的譴責自己,然而卻又覺捨不得放開,明明這樣愛著自己的人,自己怎麼忍心讓她受到一絲一毫的驚嚇,如何捨得置她於兇險之中?但他仍是自私的做了,而這一刻,聽到她親口說出信自己,願同自己共進退的彷如誓言一般的話出來,他卻再次升起了無窮的愧疚。
許寧不在,寶如有些忐忑,前世許寧入相併沒有幾年,她每年也就是參加宮宴隨著外命婦進去拜見一番,當時太后和皇后也不太理她,沒什麼賞賜,卻也不會刻意針對便是了,如今非年非節,忽然傳召她入宮,想必這是要敲山震虎,對著許寧來了。
雖然許寧交了奏摺以後,多日未曾和她說話,她卻知道,他一定很難,作為一名毫無根底的贅婿,他貿然以一人之力,決然與整個官紳士大夫階層對決,這幾乎是一種自取滅亡的行為。雖然這一世他已和緩了許多,鋪墊了許多,這一世提出的做法與上一世也大有不同,卻也未必比上一世受到的壓力更輕鬆。
慈寧宮裡太后一副慈眉善目之像,手裡拈著佛珠,下首側邊放著一張几案,一個王妃誥服的婦人正在那兒抄著佛經,五官溫婉,卻有著一雙與官家相似的狹長鳳眼。
太后看著寶如行禮後才緩緩道:“你也來見過徽王妃,今兒我身子有些不適,只是每日抄經又不好斷了,便請她進宮替我抄抄經,倒是勞煩了。”
寶如心知肚明,一邊向徽王妃也下拜行禮,徽王妃連忙笑道:“快請起,太后娘娘身子好便是社稷之福了,抄經原就是妾身分內之事,不敢稱勞煩。”
太后看著寶如起了身,淡淡道:“唐恭人可知今日宣你進宮何事?”
寶如低頭道:“臣婦不知,請太后指教。”
太后厲聲道:“今日聽說許寧在朝上口出妄語,無視祖宗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遺命,居然聲稱讓官紳一體納糧,此舉顯然要陷陛下於不孝不義不仁之地,成為昏庸之君,簡直是荒謬之極!聽聞許寧贅婿出身,可見這也是你唐家往日偶有悖逆之言,無才無德,才教養出這般昏聵狂悖之徒來,你身為誥命夫人,卻不思規勸丈夫,合該反省一番!”
這一番雷霆之語,卻大多是借著訓斥寶如之機,敲打旁邊的徽王妃了,寶如心中雪亮,不慌不忙雙膝跪下道:“請太后息怒,臣婦無知,只有一點不解,請太后教導,國家養士數百年,待士大夫不薄,為的是士大夫們有仗節死義之忠,治國平亂之能,臣婦生在鄉間,尚知家中若有難,吾輩婦人之流尚知拔釵鬻之,以解家困,如今國家有難,為何身為士大夫們,卻不肯出錢出力,報效家國?”
太后想不到她一個市井夫人,居然如此嘴利,已是氣得雙目圓睜道:“簡直是市井無知婦人,只知蠅頭小利,哪知立國之本?”
寶如道:“臣婦只之國之本在民,卻未聽說過國之本在士,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依臣婦看,只說不做的士大夫,倒不如辛苦耕種如期納稅的升斗小民和邊境抗敵的軍漢。”
太后已是勃然大怒:“這又是什麼歪門邪理?”她霍然站起來以手指著寶如,卻氣得一時居然無法說出什麼來,結果外頭已匆匆有女官進來道:“皇后娘娘、安貴妃請見。”
太后勉強深呼吸了一下,看了一眼一旁正在眼觀鼻鼻觀心的徽王妃,憋住氣坐下來道:“請她們進來。”
只見祝皇后匆匆進來,腹部隆起,身側安貴妃正扶著祝皇后,兩人進來便向太后行禮參見,太后道:“罷了,你有孕在身,不在家靜養,來我這裡做甚麼?”
祝皇后道:“聽聞母后身子不適,請了徽王妃進來抄經,媳婦們深感不安,如何能讓長輩抄經?合該我們身為媳婦的抄才是,我與安妹妹稟了官家,道是母后身子不適,這抄經還是我們親自來抄才是,萬不敢勞動王妃娘娘。”
太后一口氣被堵在胸中,聽到祝皇后這話,豈有不惱怒之理,卻也心知肚明這是皇帝怕自己生母受委屈,派了皇后和貴妃前來搭救了,自己本意也只是敲打一番,如今皇帝威嚴日甚,羽翼漸豐,自己再不能和從前一樣動輒教訓,也不能對徽王妃太過苛刻以免真的惹惱了皇帝,只能就坡下驢道:“我也只是有些不適,如今好多了,你們一個身懷有孕,一個要伺候官家,教養公主,也不必抄經了。”
祝皇后恭敬道:“多謝母后體貼,我常與官家說母后最是慈祥寬仁,平日裡不僅免了我們姐妹們的請安問候,對外命婦也多體貼慈祥,如今這唐恭人可是頂撞了母后惹得母后動氣?母后身子不適,且莫要與她們一般見識,惹得貴體不安,讓兒媳處置了便是。”一邊不由分說便吩咐女官道:“讓唐恭人即刻出宮回府反省,抄女則三十遍上來,今年不許參加宮宴了。”
一旁女官連忙起身將寶如引了出去,太后眼爭爭看著祝皇后不痛不癢地處置了寶如,心中怒不可遏,卻仍是對有孕的六宮之主皇后沒法子,只能吞下這口氣,看著祝皇后和安貴妃又假惺惺道了一些吉祥寬解的話兒才回去,連徽王妃也不好再留,只能打發她也回王府,自己卻是越想越氣,命人召了永安長公主進來,卻是想和女兒一吐委屈。
☆、第126章 疾風勁糙
永安長公主進宮的時候,還以為是太后果真身子不適,結果聽到太后怒不可遏地說了一頓白天的情形,忍不住笑道:“就為這個?那許夫人我見過,是個玲瓏人兒,雖然市井出身,卻頗為老成,待丈夫是個十分痴心的,必然是要維護丈夫的。母后不必與她置氣,白白傷了身體,擔了惡人的名頭,倒讓別人得了賢惠的名兒,犯不著呢,再說了男人朝堂上的事情,女子身在後宅,又能管得了多少?”她一邊笑著一邊給太后端了杯清心茶道:“喝些茶疏肝理氣,這裡頭配了枸杞、桑葉、玫瑰等,我喝了覺得還好,特意給您也配了些。”
太后端了茶小口喝了幾口,心裡才稍微平順了些,她冷冷道:“我還不是為了祖宗基業,先帝千挑萬選才選了繼承者,我實不想看著先帝的英明毀於一世,擔個識人不明的名兒,還有祝氏,從前看著她還好,還知道這後宮裡頭,安氏那是和官家自幼的情分,她想要立足,還得靠著我,一貫還算得上和順知趣,沒想到如今得了官家一點寵,有了皇子傍身,便想著把我這橋板給抽了!她想得倒美!不知道官家那打的什麼主意呢!前兒我聽說官家有意將麗貴人膝下的二皇子記到安妃名下,她還一心一意耽於情愛呢!這帝王的情愛哪裡是靠得住的?皇帝心裡,只有那高高的皇座!待你好不好,全看你對他有沒有用罷了!”她顯然有所觸動,臉上肌肉微微有些扭曲。
永安長公主看著她白淨的臉皮上已經能看出眼角嘴角細碎的皺紋,雖然遠遠看著並不顯得蒼老,她曾經垂簾聽政,成為這個浩大國家最高的執政者,雖然當時也一直受著太皇太后及前朝張相的掣肘,到底也曾嘗過權力的甜美滋味,如今卻已遲暮,記憶中母后一直是一副藏威不露的神情,有著尊嚴華貴的儀表和永遠高傲永不低頭的姿態。英雄末路,美人遲暮,曾作為一名凌駕於朝中大臣之上的聽政太后,遲暮與末路,仿佛同時出現在了她的身上,以至於她是如此的憤恨不平。
她終於開口道:“母后,官家雖然是過繼來的,卻一直待您也十分孝順。只是他如今登基已久,根基穩固,這些年來他算得上是個明君仁君,朝野總是稱讚的多,我冷眼看著,官家城府頗深,並不是外頭看著那等好性兒,其實十分有決斷。只上一次安陽那案子,就看出來了,如今寧國公府不也乖乖地按官家鋪著的路走了?”
“但凡男兒,總有自己的志向,對還是不對,自有朝中大臣們勸諫,您還是莫要太過擔憂了。再說皇后,她為官家生了孩子,官家待她一貫也十分尊重,皇子還幼小,她一身榮寵,只能繫於皇上身上,自然是只能唯皇上之命是從,母后還當看開一些,多想些愉快的事才是,如今秋深,不若女兒陪您去萬佛山看看,拜拜佛祖,看看紅葉,賞景祈福,和那邊的方丈聊聊佛法,然後再去行宮那兒泡泡溫泉,豈不自在?等回來,戰事必定也能平息,如今雖然看著來勢洶洶,但蠻夷之地,不過是騷擾邊境,到底是動搖不了國本的,官家這些年顧惜民本,民心擁護,不會讓戎狄得逞的。”
太后冷冷道:“我給她們騰出位子來,讓她們順順心?由著那些狂妄之徒蒙蔽聖聰為所欲為禍國殃民?不過是為博虛名,不惜鼓譟一戰的小人!皇后這是做賢后做迷了心,她還不知道,靠君王的一時憐惜,靠兒子的成器孝順,靠娘家的有力支持,都不如靠自己最穩妥。”
永安長公主聽這話頭有些不對,心頭微微驚悸,含蓄勸道:“母后,官家如今很得朝廷百姓的心,並無過失。”
太后一貫寵愛女兒,醒過神來,不再抱怨,慈愛笑道:“我也就抱怨一下,沒什麼別的意思,倒是你,老是守寡可不行,我膝下只得一女,老來也覺得頗為寂寞,你如今也不肯嫁人生子,倒讓我更覺得晚景淒涼了,這宮裡到底不是親子親媳婦,我只指望著你呢,若是看中誰了,只管說,母后替你想辦法賜婚。”
永安長公主臉上微微一紅,道:“有勞母后掛心了,女兒心裡有數的。”眼裡卻露出了一絲輕愁,那風一樣的男子,如何捕獲?不可太過接近,又不可太過疏遠……
御書房裡,李臻放聲大笑:“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說得好!說得痛快!我看不慣那等腐儒庸官許久了!開口道德、閉口心性,天下未治便說是道德不倡,仿佛與已無關,更是使陰招、下黑手,自己不幹事,也不讓別人幹事!”
許寧站在一側垂眸不語,李臻笑了一會兒才斂了笑容道:“你放心了吧,你家娘子一根頭髮絲兒都沒掉,全須全尾都讓皇后給你保出來了。”
許寧施禮道:“臣謝皇上隆恩。”
李臻又笑了笑,過了一會兒才嘆道:“行路難風波惡,卿如今中流擊水,未曾負朕,朕亦要作根砥柱,絕不負卿,你只管放心。”
許寧這些日子身處漩渦中心,本就不輕鬆,如今得君上一語保證,自然是有些感動,但他一貫內斂,面上仍是冷靜沉穩,君臣正說著下頭如何安排之時,卻聽到外頭有個青衣衛士來報導:“永安長公主已出宮,太后娘娘隨後傳了齊國公府的國公夫人覲見。”
李臻臉登時沉了下來,面籠寒霜,對那青衣衛道:“派人看緊齊國公府,看看他們這幾日會和什麼人聯絡。”眼看著那青衣衛走了,才冷笑著對許寧道:“這是還未死心,找娘家人商議呢,我猜,她恐怕要通過齊國公府與王歆搭上線,我們還有一場硬仗要打,我想著明日不忍了,直接頒下令又如何?如今朕就不信誰真能不惜命來抗旨。”
許寧謹慎道:“再等一等,西邊那邊的糧餉,可先支一支內庫之銀,王相始終未發話,官家還是要有些耐心,待他先表明態度再說。”
李臻嘆道:“這樣你就太辛苦了。”
許寧淡淡道:“夢裡朝堂攻訐傾軋,比今日尤甚,臣頂得住。”
回到府里的時候,夜色已深,床上淼淼和蓀哥兒都趴在被窩裡一個伸著圓滾滾藕節一樣的手臂抱著姐姐的手臂,另外一個則粉撲撲的臉貼著弟弟的臉,兩人睡得很香,旁邊還丟著一把木牌,那還是當初永安長公主送的識字的雕花木片,顯然是兩姐弟玩著玩著就賴在爹娘的大床上睡著了。
寶如已洗漱過,卸了釵環,烏溜溜的長髮只隨便挽著,身上穿著家常豆綠裙襖,正坐在窗前抄著什麼東西,許寧走過去看到是《女則》,笑了下道:“皇后只是說給太后看的,你隨便找個人替你抄了便好了。”寶如頭都不抬道:“其實我也許久沒怎麼習字了,正好揀一揀,皇后娘娘擔了不少干係吧,何必在這上頭給人挑了毛病出來,抄一抄也不費甚麼功夫。”
許寧心裡湧上了一陣歉疚,從寶如身後輕輕擁住她道:“都是我的不好,下次再這種場合,你只管滿口應著,莫要去頂撞,內宮如今皇后、安貴妃都聽皇上的,不會叫你吃虧的。”
寶如笑道:“我也知道太后也不能把我怎麼樣,去我的誥命那得經皇后和禮部那兒,她做不得主,我也不稀罕這虛名兒,若是你這次成了,我自然沒事,若是你這次還是不成,那我就算再怎麼唯唯諾諾應她,也是沒用的,她心有成見,又好個虛名,頂多也就是厲聲呵斥,我偏就要痛快一次,才不憋屈呢。”
許寧只是抱著她,心裡十分難過,寶如感覺到他的愧疚,微微抬頭與他耳鬢廝磨:“我沒事兒的,這一次一定不會和上一世一樣吧?我看如今皇后似乎也是站在陛下這邊的。”她隱隱約約知道皇上與許寧做了許多,這一世既然皇后也站在官家這邊,那太后應該不會那麼容易再次挾持官家,而群臣中也未必會一面倒的反對官家吧?
許寧道:“不會和上一世一樣的,最壞也就是官家頂不住壓力事不諧,我被貶罷了,絕不可能會被清算。”
寶如心頭微定,含笑道:“我信你,若是敗了,咱們一家子一同去那窮鄉僻壤便是了。”
許寧心頭湧起一陣陣難以形容繾綣的無限愛意來,低了頭輕輕含了寶如的耳垂,他重來一世,仍是一意孤行地步入這名利之戰場、詭譎的漩渦之中,又為了自己的自私,將寶如和兩個孩子拉著一同進入這兇險場景,夜深人靜之時,自己良心往往一遍一遍的譴責自己,然而卻又覺捨不得放開,明明這樣愛著自己的人,自己怎麼忍心讓她受到一絲一毫的驚嚇,如何捨得置她於兇險之中?但他仍是自私的做了,而這一刻,聽到她親口說出信自己,願同自己共進退的彷如誓言一般的話出來,他卻再次升起了無窮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