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阿糯哼一聲:“不是玩!我有要事!”
兩個小蘿蔔頭正要裝模作樣地辯解一番,旁邊等候的黃門哭笑不得:“小娘子,小公子,咱們快些走吧?殿下吩咐老奴帶你們兩個出宮,眼看就沒時間了啊!”
男童微驚:“為什麼要出宮?我不去!這裡是我家!”
他要生氣,身旁蹲著的阿糯在他肩上重重一敲,將他打倒了。男孩被一掌拍到坐在地上,暈暈地看著女童站起來。老黃門忙把兩個小孩子牽起來,身後兩個黃門跟上來,一人抱一個,往出宮的方向小跑而去。
天上有煙火綻放,夜空被浸,絢爛似朝霞。
兩個吵嘴的小孩子一起抬頭,高興道:“放煙花!好看!”
另一處宮殿,寧王抬頭,與諸臣一起看著上空的煙火,淡聲說:“攻打宮城的信號到了。諸卿,跟孤進宮殿吧。生死有命,諸卿也勿多想了。”
第162章 109
戰火燒到了最後。長安半壁煙火燎燎, 時局緊張,已經沒有了可緩和的餘地。連戰一個月,雙方的兵馬都用到了最後, 長安的天被火燒的紅霞一般, 又透著陰霾,多日不可見陽光。
張染與諸大臣跪坐於平日廷議的殿堂內, 門窗緊閉,宮人惶惶跟隨在側。殿內燃著青銅樹燈, 爐中清香絲絲縷縷。聽不到門外的聲音,想像力卻被無窮放大。膽小點的黃門們怯生生撩起眼皮,去看寧王殿下等人。
那些大人物們不動如山,圍著寧王,端坐高位。對於常日伺候於宮廷中的這些宮人來說, 這些大人物都是平時經常能見到的。依次是曲周侯, 丞相, 御史大夫……近日來,因為戰爭,未央宮成為這些人的主場。常能看到他們在此爭論戰事,吵得不可開交。然諸事已定,到了最後時分,他們只靜靜坐著,不言不語地等著最後的結局。
寧王垂著眼,聽著外面的動靜。由一開始的一點聲音都沒有,到咚咚咚的撞門聲隱隱約約傳來。那鼓聲、那兵器揮砍聲,聽得人膽戰心驚。
張染淡漠道:“程家叛軍開始闖宮門了。宮外分軍沒有抵抗住,戰爭要轉移到宮內了。”
曲周侯跟著點頭:“我們在宮內安排的大軍,也能抵抗住一時一刻。”
御史大夫說:“軍馬不夠,如果未央宮也失守,長安就徹底淪陷了。”而在座諸人,到時候不知會如何是好。
丞相沒有參與他們的討論。他憂心忡忡,既記掛於戰爭的勝利,又牽掛於自己的長子安康。他家大郎吳明,任職期門郎,隸屬於光祿勛,還是宮廷宿衛軍的其中一部分。看起來很了不起,然丞相對自家大郎的期望,卻從來都只是平平安安、吃喝不愁地過完一輩子就行了。他沒指望吳明有大成就,但是他家大郎卻偏偏跟寧王這些人混一起去了。
寧王啊、聞若啊、李信啊,這幾個郎君,沒一個是好相與的。吳明固然跟著他們開始學得不像個紈絝子弟了,開始有自己的一腔抱負了……然而當今亂世,丞相最怕自家大郎太有抱負,攔都攔不住。
思緒飄遠,戰爭節奏依然緊促。
程太尉親自坐鎮指揮,再無退路的情況下,他不再藏私,能調動的兵全都調來了。寧王他們的軍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不過是在硬撐著。程家軍卻不一樣,雖然長安四郊的兵馬已經調光了,但是并州軍、江北軍還沒有趕到。在程太尉預計中,這兩支大軍,是擊垮寧王的最重要勢力。
諸侯紛亂,程家軍到達長安,不是今晚,便是明日。只要在勤王軍馬之前趕來,一兩天的時間,程家便能收割長安的餘孽們了。
夜火燒了半邊天,長安的北城門和東城門方位,都有大軍在作戰。北城門那邊是聞家的軍隊,由曲周侯家的長子聞扶明做將領指揮。這位郎君昔日也是長安城中能玩能鬧的紈絝子,誰料當他穿上戰袍手持長槍時,其凜凜如劍之勢,與他父親當年幾乎一模一樣,讓人心驚。
聞若帶領大軍在城北作戰,在一道道巷子裡和程家軍玩戰術。他把對方耍得團團轉時,手下的兵,數量也在一點點地減少。
“將軍,頂不住了!”不住有人來報。
聞若身法凌厲,抹一把臉上血,一槍叉倒一個小兵。他嘶吼道:“繼續頂!我們不能退!”退一步,壓力就壓到未央宮了。他們這邊多頂片刻,多殺一個人,未央宮就多一份安全。
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城東。
吳明與諸位同僚並肩作戰,大吼著殺向敵人。對方密密麻麻,更有他們的昔日朋友在列。殺人殺得麻木,被一刀刀砍來,只要沒有一刀斃命,就被長官扯拽著拉起來繼續打仗。
不停地殺與反殺,鮮血的顏色讓吳明已經無動於衷。他一整個月的成長,感覺比十年歲月帶給他的經驗還要多。很多事情他都沒有多想,也來不及想。但當皇后殿下跪於他腳邊、將傳國玉璽交到他手中時,那一瞬間,吳明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
他必須要把玉璽交還給寧王殿下,他必須要護住點什麼。
所以他腰杆筆直,他被刀劈被劍刺,他仍然站在這裡。
“殺啊——!”吳明熱血湧上頭臉,一腳踢開一個臨死前還扯著他的敵人,他踩上屍體堆成的小山上,拿過己方的大旗揮動,聲震沖天,“莫讓他們往前一步!”
然而占據人數優勢的程家軍,依然在把戰場往前推進。
未央宮的宮門被三四根木柱從內堵上,士兵們在外撞門,撞得牆壁跟著一起震動。有聰明的想起來高長的宮牆,於是互相吆喝著,搭著梯子去爬牆。
宮牆上,有將士將滾燙的岩漿熱水淋下去,爬牆的程家軍人士被燙得悽厲大叫,從城牆上滾了下去。有人揮出長鉤,頂著不斷有人從上空摔下來的壓力,繼續往上爬。
熱水、石頭、弓箭,皆從上方落下來。抬頭往上看,冒著滾滾熱煙,火焰滾紅,流水一樣沖襲下來。爬城牆的人不住地因疼痛跳下去,又有更多的人撲上去。
“頂上!頂上!莫後退!”將領們高聲喊著激勵自己這邊的人,抽空又舉起弓弩,箭如密雨般從手中成半弧狀飛了出去。
在有人爬上牆、越過宮門這道坎後,宮門內點戰爭拉開。里外交映,火照不夜天,不過小半個時辰,宮門在巨大的聲音中被推倒。門重重砸下去的聲音,交戰的雙方都被驚了一跳,愣了一會兒。面面相覷半刻,在一聲不知來自哪裡的“沖啊”的振奮激勵聲中,雙方再次交戰。
他們離未央宮最大、最前方的宮殿越來越近。一地霜白,銀河在天上刺拉一聲劃開,萬千星辰如河,熠熠生輝,飛落而下。宮殿前的銀白地上,成包圍圈,是再一重的包圍。將士們爬上屋頂房檐,擺好手中弓箭,專心致志地等待叛軍攻入此地,他們好給對方再一重打擊。
宮殿中的大臣們,這一次,清晰地聽到了殿外的戰爭聲。戰事就在一門之外的空地上發生,將士們臨死前不甘的喊聲,近得如同在耳邊一樣。甚至已經有叛軍將領把目光放到了殿門上,他們調遣、指揮士兵們前來撞門。
當第一聲“咚”的聲音從外傳入時,那震動聲,讓給寧王殿下倒茶的宮女手一抖,案上茶盞叮叮咣咣地摔到了地上。茶水淋濕了青年的衣袖,熱茶燙了他的手一下。宮女發著抖跪在地上,不住求饒。
張染隨意擺了擺手,他的乖戾脾氣,沒功夫在這個時候爆發。他認真地聽著門外的聲音,漠聲道:“原來已經打到這裡了。來得真快。”
一殿大臣沉默著沒說話,臉色俱有些蒼涼的慘白色。他們都是大楚的臣子,在選擇寧王后,和程太尉站到了對立面上。可以想像如果他們被程太尉抓到,下場會如何悽慘。眾人心中焦慮,他們等待的援軍遲遲不到,而叛軍已經打到了門口!
在這時候,眾人皆流露出悲涼的恍惚神態,都不由自主地去想:大楚真的要完了麼?長安真的保不住了麼?那些諸侯們,竟沒一個出兵勤王麼?!
便是其他諸侯不肯勤王,那同是單字封號的諸王殿下呢?!竟也是一個都不來麼?!
他們想要自立為王,不願效忠於式微的大楚……江山旁落,山河不整,這是何等的悲哀。
曲周侯站了起來:“既然已經打到了這裡,殿下與諸卿便不要留在這裡了。這裡交給我來應付,諸位從後殿離開,今後……各自保重吧。”
他站起來,說著決然之話。話中意思不言而喻,他決定出去,親自與程家軍拼殺。他用自己這條命,給在座諸人保出一條逃生的路來。長安要淪陷了,今後如何,端看各自的造化。
然而他站起來了,卻見在場諸卿,竟是一個也不動,端坐如山。
曲周侯:“……”
他好氣十分:“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家中都沒有妻子兒女麼?我留在這裡,是因為之前已與夫人、長子說好。長安若落入程老賊手中,我們各自為戰,絕不苟活。我今日不出未央宮,大長公主殿下也絕不出府中一步。難道你們個個都跟我家情況一樣?”
文死諫,武死戰。聞平生來如是,絕不願後退一步。他活了大半輩子,也許他妻子從來就沒真正理解過他的想法。然當長安內亂起,他們家留在長安的人,都做好了戰死的準備。
聞若的妻子早早領著幼子離京,願給聞家留一條血脈。
聞姝帶兵在千里之外,死生半數,也不值得說道。
聞蟬與她夫君在一起,生生死死都有李信操心,不用聞平再為她擔心。
聞平想自家都安排好了,若要跟程家決一死戰,聞家沒什麼需要顧忌的了。他自覺有義務守住一條路,護送眼下這批人離開,卻不料他們誰也不動。
御史大夫說:“老夫年紀大了,走也走不動,還不如老實呆著。”
丞相嘆氣:“我家大郎還在戰場上,他不下來,我有什麼值得逃的?”
最後諸人目光落在寧王殿下身上。
張染彬彬有禮道:“我相信阿姝會來的。”
曲周侯:“……”
正這時,他們聽到了殿外的打鬥聲,似乎在一瞬間發生了變化。像是有大批軍隊從外湧入,殺入現在的戰場中。那打鬥聲加大,威力加強。
殿內的黃門嚇得一哆嗦,坐倒在地。他們臉色慘白,不敢去猜這時候,到底是哪批軍隊趕來了。若是援軍還好,然戰爭到現在,他們已經不抱希望,唯恐是程家軍的援軍到了……
殿中諸人也一瞬間臉色凝重,坐不安穩。
兩個小蘿蔔頭正要裝模作樣地辯解一番,旁邊等候的黃門哭笑不得:“小娘子,小公子,咱們快些走吧?殿下吩咐老奴帶你們兩個出宮,眼看就沒時間了啊!”
男童微驚:“為什麼要出宮?我不去!這裡是我家!”
他要生氣,身旁蹲著的阿糯在他肩上重重一敲,將他打倒了。男孩被一掌拍到坐在地上,暈暈地看著女童站起來。老黃門忙把兩個小孩子牽起來,身後兩個黃門跟上來,一人抱一個,往出宮的方向小跑而去。
天上有煙火綻放,夜空被浸,絢爛似朝霞。
兩個吵嘴的小孩子一起抬頭,高興道:“放煙花!好看!”
另一處宮殿,寧王抬頭,與諸臣一起看著上空的煙火,淡聲說:“攻打宮城的信號到了。諸卿,跟孤進宮殿吧。生死有命,諸卿也勿多想了。”
第162章 109
戰火燒到了最後。長安半壁煙火燎燎, 時局緊張,已經沒有了可緩和的餘地。連戰一個月,雙方的兵馬都用到了最後, 長安的天被火燒的紅霞一般, 又透著陰霾,多日不可見陽光。
張染與諸大臣跪坐於平日廷議的殿堂內, 門窗緊閉,宮人惶惶跟隨在側。殿內燃著青銅樹燈, 爐中清香絲絲縷縷。聽不到門外的聲音,想像力卻被無窮放大。膽小點的黃門們怯生生撩起眼皮,去看寧王殿下等人。
那些大人物們不動如山,圍著寧王,端坐高位。對於常日伺候於宮廷中的這些宮人來說, 這些大人物都是平時經常能見到的。依次是曲周侯, 丞相, 御史大夫……近日來,因為戰爭,未央宮成為這些人的主場。常能看到他們在此爭論戰事,吵得不可開交。然諸事已定,到了最後時分,他們只靜靜坐著,不言不語地等著最後的結局。
寧王垂著眼,聽著外面的動靜。由一開始的一點聲音都沒有,到咚咚咚的撞門聲隱隱約約傳來。那鼓聲、那兵器揮砍聲,聽得人膽戰心驚。
張染淡漠道:“程家叛軍開始闖宮門了。宮外分軍沒有抵抗住,戰爭要轉移到宮內了。”
曲周侯跟著點頭:“我們在宮內安排的大軍,也能抵抗住一時一刻。”
御史大夫說:“軍馬不夠,如果未央宮也失守,長安就徹底淪陷了。”而在座諸人,到時候不知會如何是好。
丞相沒有參與他們的討論。他憂心忡忡,既記掛於戰爭的勝利,又牽掛於自己的長子安康。他家大郎吳明,任職期門郎,隸屬於光祿勛,還是宮廷宿衛軍的其中一部分。看起來很了不起,然丞相對自家大郎的期望,卻從來都只是平平安安、吃喝不愁地過完一輩子就行了。他沒指望吳明有大成就,但是他家大郎卻偏偏跟寧王這些人混一起去了。
寧王啊、聞若啊、李信啊,這幾個郎君,沒一個是好相與的。吳明固然跟著他們開始學得不像個紈絝子弟了,開始有自己的一腔抱負了……然而當今亂世,丞相最怕自家大郎太有抱負,攔都攔不住。
思緒飄遠,戰爭節奏依然緊促。
程太尉親自坐鎮指揮,再無退路的情況下,他不再藏私,能調動的兵全都調來了。寧王他們的軍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不過是在硬撐著。程家軍卻不一樣,雖然長安四郊的兵馬已經調光了,但是并州軍、江北軍還沒有趕到。在程太尉預計中,這兩支大軍,是擊垮寧王的最重要勢力。
諸侯紛亂,程家軍到達長安,不是今晚,便是明日。只要在勤王軍馬之前趕來,一兩天的時間,程家便能收割長安的餘孽們了。
夜火燒了半邊天,長安的北城門和東城門方位,都有大軍在作戰。北城門那邊是聞家的軍隊,由曲周侯家的長子聞扶明做將領指揮。這位郎君昔日也是長安城中能玩能鬧的紈絝子,誰料當他穿上戰袍手持長槍時,其凜凜如劍之勢,與他父親當年幾乎一模一樣,讓人心驚。
聞若帶領大軍在城北作戰,在一道道巷子裡和程家軍玩戰術。他把對方耍得團團轉時,手下的兵,數量也在一點點地減少。
“將軍,頂不住了!”不住有人來報。
聞若身法凌厲,抹一把臉上血,一槍叉倒一個小兵。他嘶吼道:“繼續頂!我們不能退!”退一步,壓力就壓到未央宮了。他們這邊多頂片刻,多殺一個人,未央宮就多一份安全。
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城東。
吳明與諸位同僚並肩作戰,大吼著殺向敵人。對方密密麻麻,更有他們的昔日朋友在列。殺人殺得麻木,被一刀刀砍來,只要沒有一刀斃命,就被長官扯拽著拉起來繼續打仗。
不停地殺與反殺,鮮血的顏色讓吳明已經無動於衷。他一整個月的成長,感覺比十年歲月帶給他的經驗還要多。很多事情他都沒有多想,也來不及想。但當皇后殿下跪於他腳邊、將傳國玉璽交到他手中時,那一瞬間,吳明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
他必須要把玉璽交還給寧王殿下,他必須要護住點什麼。
所以他腰杆筆直,他被刀劈被劍刺,他仍然站在這裡。
“殺啊——!”吳明熱血湧上頭臉,一腳踢開一個臨死前還扯著他的敵人,他踩上屍體堆成的小山上,拿過己方的大旗揮動,聲震沖天,“莫讓他們往前一步!”
然而占據人數優勢的程家軍,依然在把戰場往前推進。
未央宮的宮門被三四根木柱從內堵上,士兵們在外撞門,撞得牆壁跟著一起震動。有聰明的想起來高長的宮牆,於是互相吆喝著,搭著梯子去爬牆。
宮牆上,有將士將滾燙的岩漿熱水淋下去,爬牆的程家軍人士被燙得悽厲大叫,從城牆上滾了下去。有人揮出長鉤,頂著不斷有人從上空摔下來的壓力,繼續往上爬。
熱水、石頭、弓箭,皆從上方落下來。抬頭往上看,冒著滾滾熱煙,火焰滾紅,流水一樣沖襲下來。爬城牆的人不住地因疼痛跳下去,又有更多的人撲上去。
“頂上!頂上!莫後退!”將領們高聲喊著激勵自己這邊的人,抽空又舉起弓弩,箭如密雨般從手中成半弧狀飛了出去。
在有人爬上牆、越過宮門這道坎後,宮門內點戰爭拉開。里外交映,火照不夜天,不過小半個時辰,宮門在巨大的聲音中被推倒。門重重砸下去的聲音,交戰的雙方都被驚了一跳,愣了一會兒。面面相覷半刻,在一聲不知來自哪裡的“沖啊”的振奮激勵聲中,雙方再次交戰。
他們離未央宮最大、最前方的宮殿越來越近。一地霜白,銀河在天上刺拉一聲劃開,萬千星辰如河,熠熠生輝,飛落而下。宮殿前的銀白地上,成包圍圈,是再一重的包圍。將士們爬上屋頂房檐,擺好手中弓箭,專心致志地等待叛軍攻入此地,他們好給對方再一重打擊。
宮殿中的大臣們,這一次,清晰地聽到了殿外的戰爭聲。戰事就在一門之外的空地上發生,將士們臨死前不甘的喊聲,近得如同在耳邊一樣。甚至已經有叛軍將領把目光放到了殿門上,他們調遣、指揮士兵們前來撞門。
當第一聲“咚”的聲音從外傳入時,那震動聲,讓給寧王殿下倒茶的宮女手一抖,案上茶盞叮叮咣咣地摔到了地上。茶水淋濕了青年的衣袖,熱茶燙了他的手一下。宮女發著抖跪在地上,不住求饒。
張染隨意擺了擺手,他的乖戾脾氣,沒功夫在這個時候爆發。他認真地聽著門外的聲音,漠聲道:“原來已經打到這裡了。來得真快。”
一殿大臣沉默著沒說話,臉色俱有些蒼涼的慘白色。他們都是大楚的臣子,在選擇寧王后,和程太尉站到了對立面上。可以想像如果他們被程太尉抓到,下場會如何悽慘。眾人心中焦慮,他們等待的援軍遲遲不到,而叛軍已經打到了門口!
在這時候,眾人皆流露出悲涼的恍惚神態,都不由自主地去想:大楚真的要完了麼?長安真的保不住了麼?那些諸侯們,竟沒一個出兵勤王麼?!
便是其他諸侯不肯勤王,那同是單字封號的諸王殿下呢?!竟也是一個都不來麼?!
他們想要自立為王,不願效忠於式微的大楚……江山旁落,山河不整,這是何等的悲哀。
曲周侯站了起來:“既然已經打到了這裡,殿下與諸卿便不要留在這裡了。這裡交給我來應付,諸位從後殿離開,今後……各自保重吧。”
他站起來,說著決然之話。話中意思不言而喻,他決定出去,親自與程家軍拼殺。他用自己這條命,給在座諸人保出一條逃生的路來。長安要淪陷了,今後如何,端看各自的造化。
然而他站起來了,卻見在場諸卿,竟是一個也不動,端坐如山。
曲周侯:“……”
他好氣十分:“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家中都沒有妻子兒女麼?我留在這裡,是因為之前已與夫人、長子說好。長安若落入程老賊手中,我們各自為戰,絕不苟活。我今日不出未央宮,大長公主殿下也絕不出府中一步。難道你們個個都跟我家情況一樣?”
文死諫,武死戰。聞平生來如是,絕不願後退一步。他活了大半輩子,也許他妻子從來就沒真正理解過他的想法。然當長安內亂起,他們家留在長安的人,都做好了戰死的準備。
聞若的妻子早早領著幼子離京,願給聞家留一條血脈。
聞姝帶兵在千里之外,死生半數,也不值得說道。
聞蟬與她夫君在一起,生生死死都有李信操心,不用聞平再為她擔心。
聞平想自家都安排好了,若要跟程家決一死戰,聞家沒什麼需要顧忌的了。他自覺有義務守住一條路,護送眼下這批人離開,卻不料他們誰也不動。
御史大夫說:“老夫年紀大了,走也走不動,還不如老實呆著。”
丞相嘆氣:“我家大郎還在戰場上,他不下來,我有什麼值得逃的?”
最後諸人目光落在寧王殿下身上。
張染彬彬有禮道:“我相信阿姝會來的。”
曲周侯:“……”
正這時,他們聽到了殿外的打鬥聲,似乎在一瞬間發生了變化。像是有大批軍隊從外湧入,殺入現在的戰場中。那打鬥聲加大,威力加強。
殿內的黃門嚇得一哆嗦,坐倒在地。他們臉色慘白,不敢去猜這時候,到底是哪批軍隊趕來了。若是援軍還好,然戰爭到現在,他們已經不抱希望,唯恐是程家軍的援軍到了……
殿中諸人也一瞬間臉色凝重,坐不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