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少微緩緩睜開眼,又眨了眨眼,模糊的視野漸漸變得清晰。他轉過身,貪婪地看了會兒華蒼,那眼神熱烈直白,直把華蒼看得口乾舌燥。
他滿心歡喜,主動湊了上去:“華將軍,你搶我這個賣藥郎來做什麼?”
“……別作妖。”華蒼聲音沙啞。
少微自己紅著臉,在華蒼耳邊吹了口氣:“你不想我嗎?”
華蒼再難忍耐,原本想與少微商量的回京事宜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把這個“賣藥郎”就地正法。
而那條蒙眼藥布,最後綁在了少微手腕上,結結實實。
兩人這一折騰就到了戌時,少微渾身脫力,累得手指都抬不起來,手腕還痛,華蒼只能伺候著餵他吃晚飯。
吃過飯,少微裝出一副大爺樣,給了他兩樣東西,說:“賞你了!”
華蒼接過來一看:護國軍帥印、完整的兵符。
“……”怎麼感覺自己是被嫖了?這是嫖資?
“我們明天啟程回秣京吧。”少微收了玩心,道,“外面傳我死了,就讓他們這麼傳著,我們不用大張旗鼓地闢謠,就慢慢晃回秣京,這一路我還做你的賣藥郎。”
“好。”華蒼應下,這人想做什麼都可以,他會為他做好準備。
於是新上任的護國軍主帥,下了第一道軍令——
從外部隱秘調兵,布在秣京附近。
連山歸藏,眾星相移。
這是司天監的星占。
天子噩耗已鬧得沸沸揚揚,不知是誰,又把這句本應只有司天監太卜和天子本人知曉的占言傳了出來。
朝堂動盪,胡思亂想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說:
這一年多來,摩羅女相身隕,燕珈教沒落;渠涼內亂爆發,皇權更替;革朗退守草原,單于之位易主;那麼這一次,是不是輪到長豐了?
趙梓閉了閉眼,忽而笑了:“我說不是我放的話,會有人信麼?”
“你們信麼?”他問身邊的幾位同僚親信,“連你們都不信,陛下會信麼?”
那日是他陪同陛下去的司天監,最可能知道這句占言的旁人便是他。
他想起那個君臨天下的青年對他說:“當皇帝的確有很多事身不由己。”
那人讓他做五皇子的老師,誇讚他“文韜武略,孤最欣賞你,克己奉公,孤也最信任你”——多麼深厚的聖寵。
然而這字字句句,俱是試探。
有人諫言,陛下最為疼愛幼弟,甚至曾有意立其為儲君,既如此,該讓趙宗正扶持五皇子李延憫,趙宗正高潔忠心,代為攝政亦無不可。
也有人道,威王李延暉為何不可?
趙梓閉門謝客了,他把自己關在空蕩蕩的宗正寺中,日復一日地沉默。即便他什麼都沒做,接連不斷的指責、教唆、挑撥也日日撲面而來。
這三天,他沒有見任何人。
滿地畫滿圖形的紙張、零零散散的算籌。
趙梓緊緊握著那塊題牌。
——答曰:城徑二萬四千步。
他算出來了,可是他不明白。
甲乙二人俱在乾地,乙東行三萬二千步而立,甲南行六萬步望見乙。
相距數萬步,如何還能看到對方?
趙梓又花費了整整一天,在想這“二萬四千步”。
在外等候的張賢突然看見趙梓從屋內衝出,如癲狂一般跑出了宗正寺,不知去了哪裡,直到酉時才回來。
趙梓滿身塵土狼狽,笑得釋然而絕望。
徑長二萬四千步的一座城。
不在別處,正是皇城。
這是他們這些人腳下的皇城,卻是長豐帝心裡的皇城,普天之下,再沒有人比李少微更了解這座城。
趙梓終於明白了。
少微送給他《綴術》,指點他《測圓海鏡》,只是在告誡他:
這題你解得出,卻守得住嗎?
兩日後,威王李延暉從弦州拔營回京,要給皇兄治喪。
趙梓捧出玉璽,入長慶殿,在年僅七歲的李延憫身後,以天子令攝政。
威王被拒在城外。
此舉引得許多文臣口誅筆伐,佞臣之名幾被坐實。
然而趙梓渾不在意:“陛下臨行前將這朝堂託付於我,既然我無論如何都是錯,那麼總有一種方法,能教我堵住天下人的嘴。”
隻手遮天。
短短半月,他殺了五名將領,囚了十數老臣,整個朝堂在他的鎮壓下堅固而死寂。
當張賢把密信遞給他之時,趙梓的手微微顫抖了下。
信上只有寥寥三個字——
帝歸京。
張賢咬了咬牙道:“趙大人,只要您一句話,這三個字便永遠不會出現在史書之上。”
趙梓看了看他。
這些人的眼睛與他一樣,裡面都是權欲,權欲溺人,也可救人。
可是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那個解出他的題的少年,再不會費心尋他,對他笑說一句:“原來你就是趙梓啊。”
他給他出了道終其一生也無可解的題。
“他若回來,這一切就不復存在了。”趙梓冷靜地說,“他若不回來,死的人不會白死,儲君仍舊是儲君,你我皆大歡喜,千古留名。”
他滿心歡喜,主動湊了上去:“華將軍,你搶我這個賣藥郎來做什麼?”
“……別作妖。”華蒼聲音沙啞。
少微自己紅著臉,在華蒼耳邊吹了口氣:“你不想我嗎?”
華蒼再難忍耐,原本想與少微商量的回京事宜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把這個“賣藥郎”就地正法。
而那條蒙眼藥布,最後綁在了少微手腕上,結結實實。
兩人這一折騰就到了戌時,少微渾身脫力,累得手指都抬不起來,手腕還痛,華蒼只能伺候著餵他吃晚飯。
吃過飯,少微裝出一副大爺樣,給了他兩樣東西,說:“賞你了!”
華蒼接過來一看:護國軍帥印、完整的兵符。
“……”怎麼感覺自己是被嫖了?這是嫖資?
“我們明天啟程回秣京吧。”少微收了玩心,道,“外面傳我死了,就讓他們這麼傳著,我們不用大張旗鼓地闢謠,就慢慢晃回秣京,這一路我還做你的賣藥郎。”
“好。”華蒼應下,這人想做什麼都可以,他會為他做好準備。
於是新上任的護國軍主帥,下了第一道軍令——
從外部隱秘調兵,布在秣京附近。
連山歸藏,眾星相移。
這是司天監的星占。
天子噩耗已鬧得沸沸揚揚,不知是誰,又把這句本應只有司天監太卜和天子本人知曉的占言傳了出來。
朝堂動盪,胡思亂想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說:
這一年多來,摩羅女相身隕,燕珈教沒落;渠涼內亂爆發,皇權更替;革朗退守草原,單于之位易主;那麼這一次,是不是輪到長豐了?
趙梓閉了閉眼,忽而笑了:“我說不是我放的話,會有人信麼?”
“你們信麼?”他問身邊的幾位同僚親信,“連你們都不信,陛下會信麼?”
那日是他陪同陛下去的司天監,最可能知道這句占言的旁人便是他。
他想起那個君臨天下的青年對他說:“當皇帝的確有很多事身不由己。”
那人讓他做五皇子的老師,誇讚他“文韜武略,孤最欣賞你,克己奉公,孤也最信任你”——多麼深厚的聖寵。
然而這字字句句,俱是試探。
有人諫言,陛下最為疼愛幼弟,甚至曾有意立其為儲君,既如此,該讓趙宗正扶持五皇子李延憫,趙宗正高潔忠心,代為攝政亦無不可。
也有人道,威王李延暉為何不可?
趙梓閉門謝客了,他把自己關在空蕩蕩的宗正寺中,日復一日地沉默。即便他什麼都沒做,接連不斷的指責、教唆、挑撥也日日撲面而來。
這三天,他沒有見任何人。
滿地畫滿圖形的紙張、零零散散的算籌。
趙梓緊緊握著那塊題牌。
——答曰:城徑二萬四千步。
他算出來了,可是他不明白。
甲乙二人俱在乾地,乙東行三萬二千步而立,甲南行六萬步望見乙。
相距數萬步,如何還能看到對方?
趙梓又花費了整整一天,在想這“二萬四千步”。
在外等候的張賢突然看見趙梓從屋內衝出,如癲狂一般跑出了宗正寺,不知去了哪裡,直到酉時才回來。
趙梓滿身塵土狼狽,笑得釋然而絕望。
徑長二萬四千步的一座城。
不在別處,正是皇城。
這是他們這些人腳下的皇城,卻是長豐帝心裡的皇城,普天之下,再沒有人比李少微更了解這座城。
趙梓終於明白了。
少微送給他《綴術》,指點他《測圓海鏡》,只是在告誡他:
這題你解得出,卻守得住嗎?
兩日後,威王李延暉從弦州拔營回京,要給皇兄治喪。
趙梓捧出玉璽,入長慶殿,在年僅七歲的李延憫身後,以天子令攝政。
威王被拒在城外。
此舉引得許多文臣口誅筆伐,佞臣之名幾被坐實。
然而趙梓渾不在意:“陛下臨行前將這朝堂託付於我,既然我無論如何都是錯,那麼總有一種方法,能教我堵住天下人的嘴。”
隻手遮天。
短短半月,他殺了五名將領,囚了十數老臣,整個朝堂在他的鎮壓下堅固而死寂。
當張賢把密信遞給他之時,趙梓的手微微顫抖了下。
信上只有寥寥三個字——
帝歸京。
張賢咬了咬牙道:“趙大人,只要您一句話,這三個字便永遠不會出現在史書之上。”
趙梓看了看他。
這些人的眼睛與他一樣,裡面都是權欲,權欲溺人,也可救人。
可是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那個解出他的題的少年,再不會費心尋他,對他笑說一句:“原來你就是趙梓啊。”
他給他出了道終其一生也無可解的題。
“他若回來,這一切就不復存在了。”趙梓冷靜地說,“他若不回來,死的人不會白死,儲君仍舊是儲君,你我皆大歡喜,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