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他已經站到了懸崖邊,向她笑笑,道:“傻孩子,我從小就喜歡你啊。你雖不愛我,至少我能愛你。我能!”
這是他的最後一句話。她恐懼地看著那繩索晃動了兩下,緊接著,一片騷動的鷹聲。
她渾身發抖,不停地發抖,淚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不知道自己抖了多久,忽然一隻溫暖的手放在她的肩上,替她解開了繩索。她睜開淚眼,看見了子忻,他一身的血污,手臂上都是傷痕,但他的臉上卻是欣喜之色。他捧著她臉,笑道:“你還活著!”
她的臉是冰涼的,她大聲罵他:“為什麼?為什麼你來得這麼晚?”
他愣了愣,不明白她說的是什麼。
“鷺川死了!”她指著懸崖哭道。
他驚道:“什麼?他……他……”他衝到崖邊將那晃蕩的繩索拉上來,忙將自己的衣裳脫了掩在他的屍身上。
他身上體無完膚,已被老鷹幾盡分食。
“我要看他,我要看他最後一眼。”她撲過去,企圖拉開那件衣裳,子忻一把死死地按住,道:“別看。”
“為什麼我不能看?”她嗚咽,“我連看看他的膽子也沒有麼?”
她輕輕揭開衣裳,看了一眼他的臉,連忙閉上眼睛,將衣裳重新掩住。
就在這當兒,她的眼神滑落到他的手上。
那手血肉模糊,當中卻緊緊地握著一隻黃色的雛jú。
……
他們就把他葬在了那個懸崖上。
“鷺川,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來這裡看你。”蘇風沂將一把雛jú放到墓邊,輕輕地道。
唐蘅與子忻站在她的身後,默默不語。
她戴上斗笠,背上包袱,道:“我們就在這裡分手罷。”
子忻看著她,良久,問道:“風沂,跟我一起走。”
她搖搖頭,笑道:“不。”
子忻遲疑了一下,想告訴她自己要到哪裡去。但她沒有問。
她沒有問,他就沒有說。
“輕禪好些了麼?”蘇風沂扭過頭去問唐蘅。
葬了郭傾葵,沈輕禪抑鬱寡歡,一直住在唐蘅的院子裡,由唐蘅照顧著她。
“好多了。”
他們在山下分手,遠遠地看見一個人策馬孤零零地站在山道的中央。
“郭傾竹?”
子忻點點頭,道:“那天多虧他及時趕來替我擋住了沈揮禪,不然我也不會那麼快趕到山頂。”
蘇風沂拍拍他的手,笑道:“我一直忘了謝你。多謝你救了我。”
子忻靦腆地笑了笑。
唐蘅看著郭傾竹,忽然問道:“這個人的身上為什麼背著五個小罐子?”
子忻道:“裡面裝的是祭品。他已搜集了仇人的五臟,祭書上說,如果將它們拋到九泉,就可忘記這份仇恨了。”
“九泉在哪裡?”
“他也問過我這個問題。還說我跑的地方多,可能會知道。我告訴他,九泉在崑崙山下。”
蘇風沂瞪大眼睛問道:“真的?我怎麼沒聽說過?”
子忻道:“我隨口編的。”
第二十四章尾聲
自與子忻分手後,對蘇風沂而言,子忻便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細想下來,她與這人相處的時間實在有限。就算加上六年前的那四天,也還不到二十天。她與子忻,既談不上“白首如新”,也算不上“傾蓋如故”。她不知道他的年歲籍貫,甚至連“姚仁”這個名字也不知是真是假。她們之間也許有那麼一兩次溫馨的時刻,卻全淹沒在爭吵之中。
她知道子忻從不念舊,從不打算記住曾經交往過的人。這二十幾天發生的事,對於他漫長的江湖生涯也算不上是什麼大的風波。
而她選擇了分手,就選擇了忘掉他。實際上,在後來的日子裡她獨自謀生,生活變得格外忙碌,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多如牛毛,夜晚上床倒頭就睡,回憶往事只在茶餘飯後,且漸漸成了奢恥。
她留在了嘉慶,在城內的古玩店裡做了三年的鑒師,積攢了本錢,便開了一家小小的古玩店。
她一向認為自己不會做生意,不料只幹了一年,便在同行中名聲鵲起。人們介紹她都會說:“蘇姑娘,蘇慶豐老爺子的千金。”
其實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與老爺子從不往來,只有臨終的那一天去看過他一次。
老先生對這個女兒十分不滿,卻知道這個家裡只有她一個人真正能繼承他的遺學。只有蘇風沂可以繼續經營蘇家豐厚的藏品,為他們賺回大筆銀子。
雖然她“偷”了他的家學,說到底畢竟是他的女兒。
“方總管的兒子方家華很好,人老實,也有出息,你聽了我的話,嫁給他吧。”臨終時他握著女兒的手,喃喃地道,“你年紀太大,不然我會替你找個更好的人家。”
“嫁給他我就永遠留在了蘇家,這正是您的心愿吧?”她坐在床邊,嗓音平淡。
“是啊。有你打理藏真閣,我就完全放心了。你那幾個哥哥,咳咳,不中用啊。”他不斷地咳嗽,末了,竟伸出一隻乾枯的手,摸了摸她的手。
她曾經多麼渴望這隻手能像這樣時時地安慰她,安慰她的母親。在她的記憶里,二十幾年來這還是父親第一次對她這麼溫暖,這麼和藹。
太遲了。
每當她試圖說服自己去愛父親,總被他話音背後的寒冷凍傷。他利用她的時候是那樣赤裸裸,一點也不怕讓她知道。好像在說,你為這個家、這幾個哥哥的犧牲是天經地義的。她與父親合謀著出賣著自己。
“答應我,嫁給他,不然……我是無法咽氣的。”臨死前的痛苦終於沒有放過他,他面部可怕地抽動起來,他可憐又勉強地擠出一個笑容。
她有些心碎,為自己竟然看到了這一刻。父親在自己的最後時光,竟也沒有想到過放過自己的女兒。
她抽回了自己的手,冷冷地道:“不,我不答應。”
那天夜裡,父親去世了。幾個哥哥為爭奪遺產斯文喪盡、大打出手。文質彬彬的外表後面,野蠻的靈魂再次猙獰出現。她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在爭吵聲中悄悄離去。
這麼大的家,誰也沒有注意到她的來,她的走。
每隔數月她會去看望王鷺川的父母,去安慰這兩個傷心欲絕的老人。第一次去見他們的時候,她雙腿發軟。要不是她那麼任性地逃婚,鷺川現在只怕還好好地活著。老人的情緒倒還平靜,告辭的時候他們送給她一個信封,裡面裝著一個房契。
“鷺川曾托人帶回口信,說是要我們找出怡春縣老宅的房契。他想把它當作新婚的禮物送給你,”老人悽然一笑,“他說房子裡有你喜歡的東西。”
她再次心痛。
我能愛你。
是啊,他沒有得到她的愛,但至少,他能愛。他盡力地愛過了。
她沒有接受那張房契,卻幫他父母開掘了下面的寶藏。
“這些珍貴的古董可以作為傳家之寶。”她一件一件地向他們展示從地底下挖出的銅器、玉飾、漆盤、黃金……
為了不讓她難過,老人們不斷地笑,笑容卻很敷衍。
她忘了鷺川是這個家四代單傳的獨子。雖有傳家之寶,卻無人可傳。
每年初夏鷺川的忌日她都會去一趟青嶺。
清晨出發,午後即到。從山下徒步走到山頂,沿路采上一大把雛jú。等她走到墳前,卻發現墳頭上已放著一把鮮黃的雛jú。墳前的雜糙已被除盡,雨水沖走的磚塊重新拾了回來。墓已被人細心地打掃過了。
地上散落著零零星星的紙灰。
她知道就在這一天的上午,子忻來過。
她感到一絲安慰。
她知道子忻會很快忘記她,就像她第二次見到他時,他已完全不記得六年前在東塘鎮的女孩一樣。他們之間沒發生過刻骨銘心的事,就是親吻也是在爭吵之後。她知道自己不是個理想的女人,而且對她來說,理想的女人與女人的理想永遠不是一回事。
畢竟他還記得鷺川。
她點起香火,坐在墳邊,悵然地回憶著那一年的往事。
次年的同一日,她再次來到墳前。墳前依然放著把雛jú。他們又錯過了。
第三年的時候,她特地起了個大早,趕到青嶺山時太陽剛剛升起。她棄馬上山,覺察到自己的腳步是如此輕快。實際上從頭一天晚上開始她就很興奮,幾乎一夜未眠。她會見到子忻麼?幾年過去了,他會變成什麼樣子?他還認得她麼?
等到了山頂的墓前,她失望了。她又看見一把雛jú,看見墳地像以往那樣被人細心地打掃過了。他剛剛離去,雛jú上殘留著初晨的露水。
她這才意識到子忻並不知道她也會來掃墓。放在墓上的花朵和香紙過不了幾天就會被夏天的暴雨沖洗得一乾二淨。墳上磚塊會被雨水沖開,墓頂將重新長滿雜糙。第二年子忻再來時,這裡又變成了一塊荒涼的野地。
她不知道她期待什麼。如果她期待子忻,當年何必拒絕他?如果不期待子忻,自己又為何如此興奮,如此失望?
她並不知道此時的子忻正在遙遠的西北丁將軍的帳下做著一名醫官。那裡戰事頻仍,他在戰場上治療傷兵,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傷口。
人們說這個江湖郎中不僅醫術高明,且有一股天生的痴性,在治傷或手術時聚精會神,以至於多次被敵軍捕獲,又被丁將軍要麼以俘虜交換,要麼乾脆親自帶一隊人馬奪了回來。
誰也弄不清生性殘暴的丁將軍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這個醫官。竟允許他每年在初夏時節獨自回南方為朋友掃墓。
這位醫官非常守信。他隻身穿過馬賊出沒的沙漠,越過大川巨河,千里迢迢地來到朋友的墓前,只在墳頭停留不到半個時辰就回馬返程。而來回花在路上的時間卻足有五個多月。
他仍然不斷地寫書,不斷地與父親爭論。杏林上的同仁們公認,想要完全讀懂慕容無風必須藉助慕容子忻的注本。而慕容子忻則習慣於在小註上挑戰慕容無風的觀點。因此,看完了子忻的注,人們又會對慕容無風的書產生懷疑,不知道這父子倆究竟誰說得更有道理。
“我父親和我說法都沒錯,只不過我的更精確。”這是子忻的解釋。
據說這話傳到慕容無風的耳朵里讓他大為惱火。子忻難得看望一次父親,而父子倆每見一面必然大吵。為了醫書中的某個小注,兩人會爭得面紅耳赤、通宵不睡。
這是他的最後一句話。她恐懼地看著那繩索晃動了兩下,緊接著,一片騷動的鷹聲。
她渾身發抖,不停地發抖,淚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不知道自己抖了多久,忽然一隻溫暖的手放在她的肩上,替她解開了繩索。她睜開淚眼,看見了子忻,他一身的血污,手臂上都是傷痕,但他的臉上卻是欣喜之色。他捧著她臉,笑道:“你還活著!”
她的臉是冰涼的,她大聲罵他:“為什麼?為什麼你來得這麼晚?”
他愣了愣,不明白她說的是什麼。
“鷺川死了!”她指著懸崖哭道。
他驚道:“什麼?他……他……”他衝到崖邊將那晃蕩的繩索拉上來,忙將自己的衣裳脫了掩在他的屍身上。
他身上體無完膚,已被老鷹幾盡分食。
“我要看他,我要看他最後一眼。”她撲過去,企圖拉開那件衣裳,子忻一把死死地按住,道:“別看。”
“為什麼我不能看?”她嗚咽,“我連看看他的膽子也沒有麼?”
她輕輕揭開衣裳,看了一眼他的臉,連忙閉上眼睛,將衣裳重新掩住。
就在這當兒,她的眼神滑落到他的手上。
那手血肉模糊,當中卻緊緊地握著一隻黃色的雛jú。
……
他們就把他葬在了那個懸崖上。
“鷺川,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來這裡看你。”蘇風沂將一把雛jú放到墓邊,輕輕地道。
唐蘅與子忻站在她的身後,默默不語。
她戴上斗笠,背上包袱,道:“我們就在這裡分手罷。”
子忻看著她,良久,問道:“風沂,跟我一起走。”
她搖搖頭,笑道:“不。”
子忻遲疑了一下,想告訴她自己要到哪裡去。但她沒有問。
她沒有問,他就沒有說。
“輕禪好些了麼?”蘇風沂扭過頭去問唐蘅。
葬了郭傾葵,沈輕禪抑鬱寡歡,一直住在唐蘅的院子裡,由唐蘅照顧著她。
“好多了。”
他們在山下分手,遠遠地看見一個人策馬孤零零地站在山道的中央。
“郭傾竹?”
子忻點點頭,道:“那天多虧他及時趕來替我擋住了沈揮禪,不然我也不會那麼快趕到山頂。”
蘇風沂拍拍他的手,笑道:“我一直忘了謝你。多謝你救了我。”
子忻靦腆地笑了笑。
唐蘅看著郭傾竹,忽然問道:“這個人的身上為什麼背著五個小罐子?”
子忻道:“裡面裝的是祭品。他已搜集了仇人的五臟,祭書上說,如果將它們拋到九泉,就可忘記這份仇恨了。”
“九泉在哪裡?”
“他也問過我這個問題。還說我跑的地方多,可能會知道。我告訴他,九泉在崑崙山下。”
蘇風沂瞪大眼睛問道:“真的?我怎麼沒聽說過?”
子忻道:“我隨口編的。”
第二十四章尾聲
自與子忻分手後,對蘇風沂而言,子忻便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細想下來,她與這人相處的時間實在有限。就算加上六年前的那四天,也還不到二十天。她與子忻,既談不上“白首如新”,也算不上“傾蓋如故”。她不知道他的年歲籍貫,甚至連“姚仁”這個名字也不知是真是假。她們之間也許有那麼一兩次溫馨的時刻,卻全淹沒在爭吵之中。
她知道子忻從不念舊,從不打算記住曾經交往過的人。這二十幾天發生的事,對於他漫長的江湖生涯也算不上是什麼大的風波。
而她選擇了分手,就選擇了忘掉他。實際上,在後來的日子裡她獨自謀生,生活變得格外忙碌,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多如牛毛,夜晚上床倒頭就睡,回憶往事只在茶餘飯後,且漸漸成了奢恥。
她留在了嘉慶,在城內的古玩店裡做了三年的鑒師,積攢了本錢,便開了一家小小的古玩店。
她一向認為自己不會做生意,不料只幹了一年,便在同行中名聲鵲起。人們介紹她都會說:“蘇姑娘,蘇慶豐老爺子的千金。”
其實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與老爺子從不往來,只有臨終的那一天去看過他一次。
老先生對這個女兒十分不滿,卻知道這個家裡只有她一個人真正能繼承他的遺學。只有蘇風沂可以繼續經營蘇家豐厚的藏品,為他們賺回大筆銀子。
雖然她“偷”了他的家學,說到底畢竟是他的女兒。
“方總管的兒子方家華很好,人老實,也有出息,你聽了我的話,嫁給他吧。”臨終時他握著女兒的手,喃喃地道,“你年紀太大,不然我會替你找個更好的人家。”
“嫁給他我就永遠留在了蘇家,這正是您的心愿吧?”她坐在床邊,嗓音平淡。
“是啊。有你打理藏真閣,我就完全放心了。你那幾個哥哥,咳咳,不中用啊。”他不斷地咳嗽,末了,竟伸出一隻乾枯的手,摸了摸她的手。
她曾經多麼渴望這隻手能像這樣時時地安慰她,安慰她的母親。在她的記憶里,二十幾年來這還是父親第一次對她這麼溫暖,這麼和藹。
太遲了。
每當她試圖說服自己去愛父親,總被他話音背後的寒冷凍傷。他利用她的時候是那樣赤裸裸,一點也不怕讓她知道。好像在說,你為這個家、這幾個哥哥的犧牲是天經地義的。她與父親合謀著出賣著自己。
“答應我,嫁給他,不然……我是無法咽氣的。”臨死前的痛苦終於沒有放過他,他面部可怕地抽動起來,他可憐又勉強地擠出一個笑容。
她有些心碎,為自己竟然看到了這一刻。父親在自己的最後時光,竟也沒有想到過放過自己的女兒。
她抽回了自己的手,冷冷地道:“不,我不答應。”
那天夜裡,父親去世了。幾個哥哥為爭奪遺產斯文喪盡、大打出手。文質彬彬的外表後面,野蠻的靈魂再次猙獰出現。她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在爭吵聲中悄悄離去。
這麼大的家,誰也沒有注意到她的來,她的走。
每隔數月她會去看望王鷺川的父母,去安慰這兩個傷心欲絕的老人。第一次去見他們的時候,她雙腿發軟。要不是她那麼任性地逃婚,鷺川現在只怕還好好地活著。老人的情緒倒還平靜,告辭的時候他們送給她一個信封,裡面裝著一個房契。
“鷺川曾托人帶回口信,說是要我們找出怡春縣老宅的房契。他想把它當作新婚的禮物送給你,”老人悽然一笑,“他說房子裡有你喜歡的東西。”
她再次心痛。
我能愛你。
是啊,他沒有得到她的愛,但至少,他能愛。他盡力地愛過了。
她沒有接受那張房契,卻幫他父母開掘了下面的寶藏。
“這些珍貴的古董可以作為傳家之寶。”她一件一件地向他們展示從地底下挖出的銅器、玉飾、漆盤、黃金……
為了不讓她難過,老人們不斷地笑,笑容卻很敷衍。
她忘了鷺川是這個家四代單傳的獨子。雖有傳家之寶,卻無人可傳。
每年初夏鷺川的忌日她都會去一趟青嶺。
清晨出發,午後即到。從山下徒步走到山頂,沿路采上一大把雛jú。等她走到墳前,卻發現墳頭上已放著一把鮮黃的雛jú。墳前的雜糙已被除盡,雨水沖走的磚塊重新拾了回來。墓已被人細心地打掃過了。
地上散落著零零星星的紙灰。
她知道就在這一天的上午,子忻來過。
她感到一絲安慰。
她知道子忻會很快忘記她,就像她第二次見到他時,他已完全不記得六年前在東塘鎮的女孩一樣。他們之間沒發生過刻骨銘心的事,就是親吻也是在爭吵之後。她知道自己不是個理想的女人,而且對她來說,理想的女人與女人的理想永遠不是一回事。
畢竟他還記得鷺川。
她點起香火,坐在墳邊,悵然地回憶著那一年的往事。
次年的同一日,她再次來到墳前。墳前依然放著把雛jú。他們又錯過了。
第三年的時候,她特地起了個大早,趕到青嶺山時太陽剛剛升起。她棄馬上山,覺察到自己的腳步是如此輕快。實際上從頭一天晚上開始她就很興奮,幾乎一夜未眠。她會見到子忻麼?幾年過去了,他會變成什麼樣子?他還認得她麼?
等到了山頂的墓前,她失望了。她又看見一把雛jú,看見墳地像以往那樣被人細心地打掃過了。他剛剛離去,雛jú上殘留著初晨的露水。
她這才意識到子忻並不知道她也會來掃墓。放在墓上的花朵和香紙過不了幾天就會被夏天的暴雨沖洗得一乾二淨。墳上磚塊會被雨水沖開,墓頂將重新長滿雜糙。第二年子忻再來時,這裡又變成了一塊荒涼的野地。
她不知道她期待什麼。如果她期待子忻,當年何必拒絕他?如果不期待子忻,自己又為何如此興奮,如此失望?
她並不知道此時的子忻正在遙遠的西北丁將軍的帳下做著一名醫官。那裡戰事頻仍,他在戰場上治療傷兵,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傷口。
人們說這個江湖郎中不僅醫術高明,且有一股天生的痴性,在治傷或手術時聚精會神,以至於多次被敵軍捕獲,又被丁將軍要麼以俘虜交換,要麼乾脆親自帶一隊人馬奪了回來。
誰也弄不清生性殘暴的丁將軍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這個醫官。竟允許他每年在初夏時節獨自回南方為朋友掃墓。
這位醫官非常守信。他隻身穿過馬賊出沒的沙漠,越過大川巨河,千里迢迢地來到朋友的墓前,只在墳頭停留不到半個時辰就回馬返程。而來回花在路上的時間卻足有五個多月。
他仍然不斷地寫書,不斷地與父親爭論。杏林上的同仁們公認,想要完全讀懂慕容無風必須藉助慕容子忻的注本。而慕容子忻則習慣於在小註上挑戰慕容無風的觀點。因此,看完了子忻的注,人們又會對慕容無風的書產生懷疑,不知道這父子倆究竟誰說得更有道理。
“我父親和我說法都沒錯,只不過我的更精確。”這是子忻的解釋。
據說這話傳到慕容無風的耳朵里讓他大為惱火。子忻難得看望一次父親,而父子倆每見一面必然大吵。為了醫書中的某個小注,兩人會爭得面紅耳赤、通宵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