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人們都在心裡悄悄讚嘆,慕容無風的這個女兒果然堅強。
半年之後人們卻在湖中找到了她。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子悅的水性很好。
她與一塊大石沉向湖底,卻把自己的手拴在湖心亭的一根不起眼的欄杆上。
失蹤之後,全谷的人分成幾隊人馬,踏破雲夢群山的每個角落,毫無所獲。最後卻是慕容無風發現了那根繩子。
順著繩子,發現了她。
從此,他再也沒有去過那個湖心亭。
那一年冬季,在聽到這個傷心的消息後,他回了一趟家。
他還記得那一天天空是紫紅色的,淡雪鄉愁般紛紛揚揚地灑下來。他背著行囊,徒步走在通往雲夢谷的山道上。偶爾有幾輛華麗的馬車從身邊駛過,馬踐碾著碎雪,吱吱作響。誰也料不到這位戴著帷帽、穿著粗布灰袍的跛足青年,便是這個谷的下一位主人,神醫慕容唯一的兒子。
他來到父親的塌前,聽見父親說:“去看看子悅吧。”
他踩著薄雪,去了她的墓地。
雪簌簌而下,無聲無息地落在油紙傘上。墳地上白皚皚的一片。
那一刻,萬物消失了界線,溶成一道白光。
他分不清誰究竟是這些墳的主人,只是茫然地站在叢叢的墳塋之中,感覺自己也是一具即將掩埋的屍骨。
直到他看見了那棵冷松,和冷松下的那個孤零零的小墓。
他走過去,用袖子拂掉墓碑上的雪。
——馬跑掉了,怎麼辦?
——我想睡了,明天再教你……
哦,小湄。
那一次,他只在谷里呆了七天。催他走的人竟然是父親。
“你為什麼還不走?”第七天,父親忽然問。
“您不願意我留下來多陪陪您?”
“你不是說你這幾年在外面過得很好?”
他點頭。
“那就離開這裡。”
他不解地看父親。
“生活好比是走獨木橋,”父親道,“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你只能繼續往前走。不能停下來,更不能往後看。”
燭光微微一晃,他猛地從回憶中驚醒過來。
哪壺不開提哪壺,郭傾葵又問:“既然子悅已成了親,你只怕已當上舅舅了吧?”
他在猶豫是否說出子悅的死訊,想了想卻道:“還沒有。”
——就讓子悅在閒談中多活片刻罷。
然後他迅速轉變了話題:“你方才可曾聽見窗外有一道奇異的哨音?”
郭傾葵臉色微變:“沒有……”說完這個字,哨聲又起。
“我想你大哥可能正在找你。”子忻道。
“這是我頭一回沒注意到他的哨音,”郭傾葵黯然地向窗外看了一眼,苦笑,“我不想見他。”
“因為他傷了沈姑娘?”
郭傾葵遲疑了一下,心情複雜地點了點頭。
“蘇姑娘有沒有告訴你,你大哥的眼睛也受了傷?”
郭傾葵抬起臉,吃驚地道:“什麼?你怎麼知道?”
子忻正想解釋是怎麼一回事,郭傾葵已經不見了。門晃動了一下,一個聲音從門外傳來:“替我照顧一下輕禪,我去去就來。”
第二十一章風搖醉魄
那哨聲是從一隻紫竹簫上發出來的。
那是他父親的遺物,長二尺一寸,九節五孔,是大哥最喜歡的樂器。每當月夜心情好的時候,他可以吹出一支支令人神魂顛倒的曲子。
經過雙手長時間地撫摸,竹簫發出潤玉般的光澤。他懷疑大哥經常在吹簫時陷入回憶,因為那些曲子音調憂傷、旋律模糊,可以從一曲毫無痕跡地竄入另一曲,無休無止地奏下去。只有忽來忽止的起伏暗示著他腦中的故事正朝著某個主題行進。
他知道大哥的回憶里少有樂事,他拒絕講父母親的死。只是不斷地說小時候父親是如何教他釣魚,教他吹簫,教他寫字和武功。他說父親是個和善的人,喜歡田野和村舍。他們住在大山中的一個村落里,父親以捕獵為生,常常披一件粗布大褂,戴著桐帽穿著棕鞋,攜著他的手,穿行於山間的小路。小時候他總是騎在父親的肩上,一隻手抱著他的頭,另一隻手舉著糖葫蘆,涎水混著粘粘的糖液滴在父親的頭頂上。——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那時你還小,”大哥說,“太小。”
他知道他說的“那時”指的是父親去世的那一年。
那一年,他只有兩歲,什麼也不記得。
他循聲來到一株巨大的桐樹下,大哥像往常那樣披著純黑的斗篷。唯一不似往常的,是他將半張臉隱藏在斗篷之中,月光溫柔地灑下來,正照著他臉上那道可怕的傷疤。他的神態冷峻陰鬱,眼中充滿殺氣,只有瞥向郭傾葵的那一瞬,目光中含著一縷難以覺察的溫和。
“大哥。”郭傾葵垂首道。
“聽子忻說,你受了傷?”郭傾竹拍了拍他的肩,低聲問道。看得出傷在胸部,他的動作很輕,幾乎只是用手掌輕輕觸了觸兄弟的衣裳。
“不礙事,已好得差不多了。”郭傾葵故意挺起胸脯,中氣十足地說道。
郭傾竹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你不該來這裡,——我來找你就是想勸你快些回西北。”
“我想幫你。”
“幫我殺人?”
“不不。”他連忙搖頭。
“在西北人人都稱你‘劉大俠’。你只救人,從不殺人。”
他感到脊背有些僵硬,道:“是這樣。”
“所以上次我托人給你帶的銀票,你叫那人原樣給我送了回來。”
他沉默。
“你不屑用我的錢,因為我的錢上沾滿了他人的鮮血。”
他繼續沉默。
“所以你依舊做你的大俠,不要來淌我這趟渾水。”
如果剃掉鬍鬚,郭傾葵會露出一張與大哥十分相似的臉來。任何人只要看他們一眼,都知道他們是兄弟。不知為什麼,他卻不想讓別人覺察出來。雖然是兄弟,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原則下。在西北,他一直蓄著鬍鬚,仍舊用劉駿這個名字。
“哥,不如我們一起回西北……”
“等幹完了手頭上的事就去。”
他知道大哥要幹的事是什麼,且知道他是個行事必有計劃的人。大哥從來不乾沒有把握的事,不殺沒有把握的人。
冷汗涔涔而下。
郭傾竹一直看著他,忽然道:“你很冷?”
“不,”他沉默片刻,仿佛在下決心,然後抬起頭,“哥,我想求你一件事。”
“什麼事?”
“請不要殺沈輕禪。”
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他不該提起沈家。郭傾竹的瞳孔開始收縮,仇恨的火焰在眼底燃燒。
雖已及時地低下了頭,他還是聽到咬牙切齒的聲音。
“我是個殺手,”他沒有直接回答他的話,“可是我也有原則。”
郭傾葵默默地看著他,等他說下去。
郭傾竹緩緩地道:“我不殺女人,也不殺小孩。”
“可是,六年前我卻犯了一個錯誤。我誤殺了一個孕婦,以為她是沈空禪。”他轉過臉,斗篷的風帽微微滑落,露出受傷的右眼,“其實她是沈空禪的妻子。為此,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我開始替一些女人殺人,只收取低廉的費用,有時甚至免費。——很多人都說我不是人。可信不信由你,一個人不論干哪一行都需要有一種人的感覺,哪怕僅僅是幻覺。”
“說了這麼多,”郭傾竹淡淡地道,“我只是想告訴你,我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可是,”他慢慢地接著道,眼神很冷酷,“只有一個女人例外,我早晚非殺了她不可。”
“這個女人就是沈輕禪。”
那一瞬間,郭傾葵只覺全身的血液都已凝固。大哥的話讓他憤怒,他卻沒有爭辯,只是緊握雙拳,強行將憤怒吞咽了回去。
——這麼多年來,大哥一直小心翼翼地護著他。每殺一個人,都會有一筆錢寄到劉家貴的手中。
——等他知道了大哥的職業,便知道大哥手中的鮮血,也有自己的一份。但對於大哥,他一直保持著敬意,甚至畏懼。因為大哥獨攬了一切,承擔了一切,卻從沒有要求他做什麼。
無論是掙錢還是報仇,大哥都冒著性命的危險。他則輕鬆得好像一片羽毛,在西北自由自在地幹著自己想幹的事情。
有好一陣子,兩人一言不發,只是彼此盯著對方。
過了一會兒,郭傾葵道:“如果你想殺沈輕禪,請先殺了我。”
郭傾竹反問:“如果我殺了沈輕禪,你會不會殺我?”
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所以沒有回答,只是僵硬地站在大哥面前,聽見他陰沉的聲音從耳邊傳來:“跟我來,我帶你去見一個人。”
……
他不知道骷髏能不能算是個人。
在大哥的心裡,它一直活著。
那是間屋子中的屋子,散發著泥土和糙根的氣味。從外面看,好像剛從地底挖出來的一樣。他心裡暗暗地想,它原本就是個墳墓,只有大哥不時地從中進去。
對大哥來說,那骷髏當然是個人。——無論是死去還是活著,只有人才需要時時被安慰。
骷髏的旁邊放著一個青花瓷罐。
他覺得這兩樣東西一左一右地擺在一起,怎麼看也不對稱。要麼是兩具骷髏,要麼是兩個瓷罐。
見他目露疑惑,大哥開始講父親和母親的死。
為了以防萬一,父親在自己屋子的牆壁上挖了一個隱蔽的洞,僅夠兩個小孩藏身。那天夜裡,全家人都中了埋伏,父親很快發現情形不對,在被人破門而入的前一刻,及時地將兩個孩子藏入洞中。
大哥那時不到十歲,而他則兩歲出頭。事發之時正當夜半,自始至終,他都在熟睡之中。
大哥親眼看見父親死於亂刀之下,他渾身血肉剝離,不復人形。
母親則是活活地被火燒死,她在火中尖叫,呼喚著父親的名字。
“媽媽當時已懷胎四月,”他輕輕嘆道,“她總是問你,想要一個弟弟還是一個妹妹。”
半年之後人們卻在湖中找到了她。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子悅的水性很好。
她與一塊大石沉向湖底,卻把自己的手拴在湖心亭的一根不起眼的欄杆上。
失蹤之後,全谷的人分成幾隊人馬,踏破雲夢群山的每個角落,毫無所獲。最後卻是慕容無風發現了那根繩子。
順著繩子,發現了她。
從此,他再也沒有去過那個湖心亭。
那一年冬季,在聽到這個傷心的消息後,他回了一趟家。
他還記得那一天天空是紫紅色的,淡雪鄉愁般紛紛揚揚地灑下來。他背著行囊,徒步走在通往雲夢谷的山道上。偶爾有幾輛華麗的馬車從身邊駛過,馬踐碾著碎雪,吱吱作響。誰也料不到這位戴著帷帽、穿著粗布灰袍的跛足青年,便是這個谷的下一位主人,神醫慕容唯一的兒子。
他來到父親的塌前,聽見父親說:“去看看子悅吧。”
他踩著薄雪,去了她的墓地。
雪簌簌而下,無聲無息地落在油紙傘上。墳地上白皚皚的一片。
那一刻,萬物消失了界線,溶成一道白光。
他分不清誰究竟是這些墳的主人,只是茫然地站在叢叢的墳塋之中,感覺自己也是一具即將掩埋的屍骨。
直到他看見了那棵冷松,和冷松下的那個孤零零的小墓。
他走過去,用袖子拂掉墓碑上的雪。
——馬跑掉了,怎麼辦?
——我想睡了,明天再教你……
哦,小湄。
那一次,他只在谷里呆了七天。催他走的人竟然是父親。
“你為什麼還不走?”第七天,父親忽然問。
“您不願意我留下來多陪陪您?”
“你不是說你這幾年在外面過得很好?”
他點頭。
“那就離開這裡。”
他不解地看父親。
“生活好比是走獨木橋,”父親道,“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你只能繼續往前走。不能停下來,更不能往後看。”
燭光微微一晃,他猛地從回憶中驚醒過來。
哪壺不開提哪壺,郭傾葵又問:“既然子悅已成了親,你只怕已當上舅舅了吧?”
他在猶豫是否說出子悅的死訊,想了想卻道:“還沒有。”
——就讓子悅在閒談中多活片刻罷。
然後他迅速轉變了話題:“你方才可曾聽見窗外有一道奇異的哨音?”
郭傾葵臉色微變:“沒有……”說完這個字,哨聲又起。
“我想你大哥可能正在找你。”子忻道。
“這是我頭一回沒注意到他的哨音,”郭傾葵黯然地向窗外看了一眼,苦笑,“我不想見他。”
“因為他傷了沈姑娘?”
郭傾葵遲疑了一下,心情複雜地點了點頭。
“蘇姑娘有沒有告訴你,你大哥的眼睛也受了傷?”
郭傾葵抬起臉,吃驚地道:“什麼?你怎麼知道?”
子忻正想解釋是怎麼一回事,郭傾葵已經不見了。門晃動了一下,一個聲音從門外傳來:“替我照顧一下輕禪,我去去就來。”
第二十一章風搖醉魄
那哨聲是從一隻紫竹簫上發出來的。
那是他父親的遺物,長二尺一寸,九節五孔,是大哥最喜歡的樂器。每當月夜心情好的時候,他可以吹出一支支令人神魂顛倒的曲子。
經過雙手長時間地撫摸,竹簫發出潤玉般的光澤。他懷疑大哥經常在吹簫時陷入回憶,因為那些曲子音調憂傷、旋律模糊,可以從一曲毫無痕跡地竄入另一曲,無休無止地奏下去。只有忽來忽止的起伏暗示著他腦中的故事正朝著某個主題行進。
他知道大哥的回憶里少有樂事,他拒絕講父母親的死。只是不斷地說小時候父親是如何教他釣魚,教他吹簫,教他寫字和武功。他說父親是個和善的人,喜歡田野和村舍。他們住在大山中的一個村落里,父親以捕獵為生,常常披一件粗布大褂,戴著桐帽穿著棕鞋,攜著他的手,穿行於山間的小路。小時候他總是騎在父親的肩上,一隻手抱著他的頭,另一隻手舉著糖葫蘆,涎水混著粘粘的糖液滴在父親的頭頂上。——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那時你還小,”大哥說,“太小。”
他知道他說的“那時”指的是父親去世的那一年。
那一年,他只有兩歲,什麼也不記得。
他循聲來到一株巨大的桐樹下,大哥像往常那樣披著純黑的斗篷。唯一不似往常的,是他將半張臉隱藏在斗篷之中,月光溫柔地灑下來,正照著他臉上那道可怕的傷疤。他的神態冷峻陰鬱,眼中充滿殺氣,只有瞥向郭傾葵的那一瞬,目光中含著一縷難以覺察的溫和。
“大哥。”郭傾葵垂首道。
“聽子忻說,你受了傷?”郭傾竹拍了拍他的肩,低聲問道。看得出傷在胸部,他的動作很輕,幾乎只是用手掌輕輕觸了觸兄弟的衣裳。
“不礙事,已好得差不多了。”郭傾葵故意挺起胸脯,中氣十足地說道。
郭傾竹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你不該來這裡,——我來找你就是想勸你快些回西北。”
“我想幫你。”
“幫我殺人?”
“不不。”他連忙搖頭。
“在西北人人都稱你‘劉大俠’。你只救人,從不殺人。”
他感到脊背有些僵硬,道:“是這樣。”
“所以上次我托人給你帶的銀票,你叫那人原樣給我送了回來。”
他沉默。
“你不屑用我的錢,因為我的錢上沾滿了他人的鮮血。”
他繼續沉默。
“所以你依舊做你的大俠,不要來淌我這趟渾水。”
如果剃掉鬍鬚,郭傾葵會露出一張與大哥十分相似的臉來。任何人只要看他們一眼,都知道他們是兄弟。不知為什麼,他卻不想讓別人覺察出來。雖然是兄弟,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原則下。在西北,他一直蓄著鬍鬚,仍舊用劉駿這個名字。
“哥,不如我們一起回西北……”
“等幹完了手頭上的事就去。”
他知道大哥要幹的事是什麼,且知道他是個行事必有計劃的人。大哥從來不乾沒有把握的事,不殺沒有把握的人。
冷汗涔涔而下。
郭傾竹一直看著他,忽然道:“你很冷?”
“不,”他沉默片刻,仿佛在下決心,然後抬起頭,“哥,我想求你一件事。”
“什麼事?”
“請不要殺沈輕禪。”
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他不該提起沈家。郭傾竹的瞳孔開始收縮,仇恨的火焰在眼底燃燒。
雖已及時地低下了頭,他還是聽到咬牙切齒的聲音。
“我是個殺手,”他沒有直接回答他的話,“可是我也有原則。”
郭傾葵默默地看著他,等他說下去。
郭傾竹緩緩地道:“我不殺女人,也不殺小孩。”
“可是,六年前我卻犯了一個錯誤。我誤殺了一個孕婦,以為她是沈空禪。”他轉過臉,斗篷的風帽微微滑落,露出受傷的右眼,“其實她是沈空禪的妻子。為此,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我開始替一些女人殺人,只收取低廉的費用,有時甚至免費。——很多人都說我不是人。可信不信由你,一個人不論干哪一行都需要有一種人的感覺,哪怕僅僅是幻覺。”
“說了這麼多,”郭傾竹淡淡地道,“我只是想告訴你,我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可是,”他慢慢地接著道,眼神很冷酷,“只有一個女人例外,我早晚非殺了她不可。”
“這個女人就是沈輕禪。”
那一瞬間,郭傾葵只覺全身的血液都已凝固。大哥的話讓他憤怒,他卻沒有爭辯,只是緊握雙拳,強行將憤怒吞咽了回去。
——這麼多年來,大哥一直小心翼翼地護著他。每殺一個人,都會有一筆錢寄到劉家貴的手中。
——等他知道了大哥的職業,便知道大哥手中的鮮血,也有自己的一份。但對於大哥,他一直保持著敬意,甚至畏懼。因為大哥獨攬了一切,承擔了一切,卻從沒有要求他做什麼。
無論是掙錢還是報仇,大哥都冒著性命的危險。他則輕鬆得好像一片羽毛,在西北自由自在地幹著自己想幹的事情。
有好一陣子,兩人一言不發,只是彼此盯著對方。
過了一會兒,郭傾葵道:“如果你想殺沈輕禪,請先殺了我。”
郭傾竹反問:“如果我殺了沈輕禪,你會不會殺我?”
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所以沒有回答,只是僵硬地站在大哥面前,聽見他陰沉的聲音從耳邊傳來:“跟我來,我帶你去見一個人。”
……
他不知道骷髏能不能算是個人。
在大哥的心裡,它一直活著。
那是間屋子中的屋子,散發著泥土和糙根的氣味。從外面看,好像剛從地底挖出來的一樣。他心裡暗暗地想,它原本就是個墳墓,只有大哥不時地從中進去。
對大哥來說,那骷髏當然是個人。——無論是死去還是活著,只有人才需要時時被安慰。
骷髏的旁邊放著一個青花瓷罐。
他覺得這兩樣東西一左一右地擺在一起,怎麼看也不對稱。要麼是兩具骷髏,要麼是兩個瓷罐。
見他目露疑惑,大哥開始講父親和母親的死。
為了以防萬一,父親在自己屋子的牆壁上挖了一個隱蔽的洞,僅夠兩個小孩藏身。那天夜裡,全家人都中了埋伏,父親很快發現情形不對,在被人破門而入的前一刻,及時地將兩個孩子藏入洞中。
大哥那時不到十歲,而他則兩歲出頭。事發之時正當夜半,自始至終,他都在熟睡之中。
大哥親眼看見父親死於亂刀之下,他渾身血肉剝離,不復人形。
母親則是活活地被火燒死,她在火中尖叫,呼喚著父親的名字。
“媽媽當時已懷胎四月,”他輕輕嘆道,“她總是問你,想要一個弟弟還是一個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