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他想起了很多年前,被皇爺爺奪取皇位發配潤州的讓皇楊溥在渡江時寫下的詩。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榭亦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這亦是他此刻的心境啊!
昔年皇爺爺從別人手中奪取江山,而今······
在太陽運行的軌跡之下,唯有生命是新的。
至汴京,重光被安置在了一座名喚禮賢閣的宅子中,那是一座依照南唐風格建造的宅邸。他的子弟臣下皆被封官,只有他暫未被授職。
是夜,趙匡胤獨自將重光召入宮中。
“罪臣李煜叩見陛下。”
“起來,坐吧。”趙匡胤看向了身側的一把木椅,示意他坐上去。
重光緩緩地起身,不疾不徐地走了過去,坐下。
待重光坐定,趙匡胤起身來回踱步。此刻,陰風吹起了沉沉的帷幔,有微雨入戶。半響之後,他問:“歷代國君縱是城將被破,亦要撐到國亡身死,以保祖宗顏面,以全身後名。為何唯汝獨降?想必汝非貪生怕死之輩。”
“陛下既下此命令,想必應該知道答案吧。”重光平靜地說。
“也對,正是因為這樣,你才會維繫不了統治的秩序,守不住你祖父打下的江山。”趙匡胤踱至重光的身前,他俯下身,直視著重光的眼睛:“李煜,汝違逆天命,不怕有一天會受到天罰嗎?”
重光目光深邃,不知看向何方:“天道已失,自重光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遭受天罰。”
趙匡胤背身去,靜默良久,道:“殺汝叔父者,並非汝兄。”說罷便轉身離去。
颯颯的夜風中只留下了他疾行的足音。
翌日,重光被封為了違命候。
“違命候······”重光坐在梧桐樹下,望著那高高的院牆上藍藍的天。
有多少人敢違抗天命呢?
第四章 .東風不捲珠簾垂,醉唱秋月朱顏淚。
第32章 一
轟鳴的雷聲漸息,沉悶的雨聲隱沒在漆黑的夜中。
趙匡胤平躺在床上,繡著龍紋的錦衾重重地壓在他的身上,風中搖曳的燭火映照著他雙頰上凸起的顴骨。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臣弟叩見皇兄。”偌大的寢殿上傳來了低微而沉著的聲音,仿佛是空蕩蕩的山谷中轉瞬即逝的回音,使人有些戚戚然。
“過來吧。”趙匡胤看著帷帳上繡著的祥雲,深深地嘆息了一聲,少頃,他眼前又出現了那張熟悉的臉。
“義兒,為兄走後,這大宋的江山就交給你了。”登基以來,他第一次沒有對弟弟自稱為“朕”。
趙光義面無表情,腿不知不自覺地一彎,雙膝跪在了地上。此刻的他就像一尊跪拜的石像,肅穆而無聲息。
“吾已在太廟立下石碑,自此之後,所有後繼之君都有到隻身至碑下起誓。”趙匡胤此刻的聲音沉重而富有威嚴——那是一個帝王的餘威!他目光凜厲地掃過趙光義的臉頰。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大夫及上疏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他打開了床頭的盒子,握住了裡面的一把鐵斧,將之舉起,緩緩地交到了趙光義的手中:“這是你當年贈予我的斧頭,我現在將之還贈予你。今後記住,握好你手中的斧頭。”
沉重的聲音在低沉的晚風中消逝,斧頭墜地發出清脆的聲響,在空蕩蕩的大殿中迴響須臾,便消然於無有,晃動的燭光中落下了黑斜的影。
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匡胤逝世,趙光義繼位,改封違命候李煜為隴國公。
是夜,蕭索的風扯下了院隅一棵梧桐樹上的枝葉,將它們丟棄在孤清的樹影中。
重光獨自坐在小樓台上,倚著欄杆,看著四周高高的院牆,稀疏的星斗中一輪新月宛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狠狠地插在斷腸人的心上。
仲寓和從謙被封在了其它府邸,被封為鄭國夫人露晞隨其它命婦入宮赴宴,數日未歸。此刻,這裡只有他一個人。
蕭瑟的秋風盈滿了他的衣袂,涼冷遍布全身。月光下,重光舉起酒壺一飲全盡。亡國後,他就一直過著醉而復醒醒復醉的生活。
不,以前他也經常這樣。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從他叔父和長兄相繼離世後?還是從他被推上那不屬於自己的位置後?抑或是從娥皇和仲宣離開他以後?
他也不知道。
空空的酒壺滾落在地上,重光順手扯下帽冠,被解束的頭髮伴著眼角滑下的淚在風中飄飛,一首詞在清醒的醉意中誕生。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第33章 二
淡黃色的月光在輕而薄的紗幔上印下了一道淺淺的暈,清風拂過,鋪著軟墊的白木籠罩在瑞腦的薰香里。
露晞未著衣裳,她躺在繡著祥瑞的軟塌上,垂下的長髮像一團細細的黑絲,緊緊地纏裹著她那白皙且嬌小的身體,上面那龐大而肥碩的軀體重重地壓著,耳邊的髮絲被他呼吸而摩擦起的風微微地吹起。
趙光義俯在龍床上,床下不遠處坐著幾位宮廷畫師,身下的小人兒靜靜地躺著,右手緊緊地握著她平日不離身的鴦佩。
前一刻她還在掙扎,而他只在她耳邊低語了一句,她便不再動彈。
“你這樣不怕這鴛鴦佩的另一隻碎了嗎?”
那隻鴛佩他可經常見他戴在腰間吶。
他輕輕地解下了她的衣帶,緩緩地褪去了她的衣裙,而她卻像一隻待宰的羊羔,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透明的紗幔在月光下飛舞,他用那久經沙場布滿傷痕與繭的手掌玩弄著她那纖細而瑩白的身體,齧咬著她的每一寸肌膚,後又舉起鮮紅的蠟燭,用那昏黃的火焰輕灼著她的全身。
閉合的雙目下,晶瑩的淚划過了她那抹著腮紅的臉頰,浸透了枕上繪著的潔白蓮花,復又干於無痕。
禮賢閣
月透過敞開的窗櫳照在了不眠人的床頭,屋外響徹風聲和斷續的砧聲。
許是哪位婦人正在磨針,準備為她遠征的丈夫縫製寒衣,重光這樣想道。
從古至今皆如此,在帝王的眼中只有擴張自己的國都,光耀祖先的英名,而百姓的生命在太廟眼中就如草芥般卑微。
然而,無論帝王將相也好,黎民百姓也罷,在這天地逆旅間不都如塵埃般渺小,如雲霧般短暫嗎?
風聲不止,寒砧斷續,江畔之水向東流淌永不停息。
那一夜,重光數著砧聲在月光中度過。
初曉,霏微的寒雨霏微地浸透了暮秋的落花,滲入了略帶微香的泥土。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榭亦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這亦是他此刻的心境啊!
昔年皇爺爺從別人手中奪取江山,而今······
在太陽運行的軌跡之下,唯有生命是新的。
至汴京,重光被安置在了一座名喚禮賢閣的宅子中,那是一座依照南唐風格建造的宅邸。他的子弟臣下皆被封官,只有他暫未被授職。
是夜,趙匡胤獨自將重光召入宮中。
“罪臣李煜叩見陛下。”
“起來,坐吧。”趙匡胤看向了身側的一把木椅,示意他坐上去。
重光緩緩地起身,不疾不徐地走了過去,坐下。
待重光坐定,趙匡胤起身來回踱步。此刻,陰風吹起了沉沉的帷幔,有微雨入戶。半響之後,他問:“歷代國君縱是城將被破,亦要撐到國亡身死,以保祖宗顏面,以全身後名。為何唯汝獨降?想必汝非貪生怕死之輩。”
“陛下既下此命令,想必應該知道答案吧。”重光平靜地說。
“也對,正是因為這樣,你才會維繫不了統治的秩序,守不住你祖父打下的江山。”趙匡胤踱至重光的身前,他俯下身,直視著重光的眼睛:“李煜,汝違逆天命,不怕有一天會受到天罰嗎?”
重光目光深邃,不知看向何方:“天道已失,自重光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遭受天罰。”
趙匡胤背身去,靜默良久,道:“殺汝叔父者,並非汝兄。”說罷便轉身離去。
颯颯的夜風中只留下了他疾行的足音。
翌日,重光被封為了違命候。
“違命候······”重光坐在梧桐樹下,望著那高高的院牆上藍藍的天。
有多少人敢違抗天命呢?
第四章 .東風不捲珠簾垂,醉唱秋月朱顏淚。
第32章 一
轟鳴的雷聲漸息,沉悶的雨聲隱沒在漆黑的夜中。
趙匡胤平躺在床上,繡著龍紋的錦衾重重地壓在他的身上,風中搖曳的燭火映照著他雙頰上凸起的顴骨。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臣弟叩見皇兄。”偌大的寢殿上傳來了低微而沉著的聲音,仿佛是空蕩蕩的山谷中轉瞬即逝的回音,使人有些戚戚然。
“過來吧。”趙匡胤看著帷帳上繡著的祥雲,深深地嘆息了一聲,少頃,他眼前又出現了那張熟悉的臉。
“義兒,為兄走後,這大宋的江山就交給你了。”登基以來,他第一次沒有對弟弟自稱為“朕”。
趙光義面無表情,腿不知不自覺地一彎,雙膝跪在了地上。此刻的他就像一尊跪拜的石像,肅穆而無聲息。
“吾已在太廟立下石碑,自此之後,所有後繼之君都有到隻身至碑下起誓。”趙匡胤此刻的聲音沉重而富有威嚴——那是一個帝王的餘威!他目光凜厲地掃過趙光義的臉頰。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大夫及上疏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他打開了床頭的盒子,握住了裡面的一把鐵斧,將之舉起,緩緩地交到了趙光義的手中:“這是你當年贈予我的斧頭,我現在將之還贈予你。今後記住,握好你手中的斧頭。”
沉重的聲音在低沉的晚風中消逝,斧頭墜地發出清脆的聲響,在空蕩蕩的大殿中迴響須臾,便消然於無有,晃動的燭光中落下了黑斜的影。
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匡胤逝世,趙光義繼位,改封違命候李煜為隴國公。
是夜,蕭索的風扯下了院隅一棵梧桐樹上的枝葉,將它們丟棄在孤清的樹影中。
重光獨自坐在小樓台上,倚著欄杆,看著四周高高的院牆,稀疏的星斗中一輪新月宛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狠狠地插在斷腸人的心上。
仲寓和從謙被封在了其它府邸,被封為鄭國夫人露晞隨其它命婦入宮赴宴,數日未歸。此刻,這裡只有他一個人。
蕭瑟的秋風盈滿了他的衣袂,涼冷遍布全身。月光下,重光舉起酒壺一飲全盡。亡國後,他就一直過著醉而復醒醒復醉的生活。
不,以前他也經常這樣。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從他叔父和長兄相繼離世後?還是從他被推上那不屬於自己的位置後?抑或是從娥皇和仲宣離開他以後?
他也不知道。
空空的酒壺滾落在地上,重光順手扯下帽冠,被解束的頭髮伴著眼角滑下的淚在風中飄飛,一首詞在清醒的醉意中誕生。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第33章 二
淡黃色的月光在輕而薄的紗幔上印下了一道淺淺的暈,清風拂過,鋪著軟墊的白木籠罩在瑞腦的薰香里。
露晞未著衣裳,她躺在繡著祥瑞的軟塌上,垂下的長髮像一團細細的黑絲,緊緊地纏裹著她那白皙且嬌小的身體,上面那龐大而肥碩的軀體重重地壓著,耳邊的髮絲被他呼吸而摩擦起的風微微地吹起。
趙光義俯在龍床上,床下不遠處坐著幾位宮廷畫師,身下的小人兒靜靜地躺著,右手緊緊地握著她平日不離身的鴦佩。
前一刻她還在掙扎,而他只在她耳邊低語了一句,她便不再動彈。
“你這樣不怕這鴛鴦佩的另一隻碎了嗎?”
那隻鴛佩他可經常見他戴在腰間吶。
他輕輕地解下了她的衣帶,緩緩地褪去了她的衣裙,而她卻像一隻待宰的羊羔,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透明的紗幔在月光下飛舞,他用那久經沙場布滿傷痕與繭的手掌玩弄著她那纖細而瑩白的身體,齧咬著她的每一寸肌膚,後又舉起鮮紅的蠟燭,用那昏黃的火焰輕灼著她的全身。
閉合的雙目下,晶瑩的淚划過了她那抹著腮紅的臉頰,浸透了枕上繪著的潔白蓮花,復又干於無痕。
禮賢閣
月透過敞開的窗櫳照在了不眠人的床頭,屋外響徹風聲和斷續的砧聲。
許是哪位婦人正在磨針,準備為她遠征的丈夫縫製寒衣,重光這樣想道。
從古至今皆如此,在帝王的眼中只有擴張自己的國都,光耀祖先的英名,而百姓的生命在太廟眼中就如草芥般卑微。
然而,無論帝王將相也好,黎民百姓也罷,在這天地逆旅間不都如塵埃般渺小,如雲霧般短暫嗎?
風聲不止,寒砧斷續,江畔之水向東流淌永不停息。
那一夜,重光數著砧聲在月光中度過。
初曉,霏微的寒雨霏微地浸透了暮秋的落花,滲入了略帶微香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