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下車的時候,新雇來伺候師父的小廝便迎過來,道師父又犯病了。我趕緊三步並作兩步地趕到東廂,但見一室狼藉,戲本子被撕得盡碎,頭面綾羅亦是散了一地。
我心裡一顫,立即吩咐小廝拿煙槍來——師父近來病情穩定,怎的忽然又有反覆。上前彎腰將他打橫抱起,不覺有些心酸,曾幾何時我需要時時仰望的人如今瘦到只剩一把骨頭了。
師父看來倦極,不做反抗,我把他抱上床,才見他手裡抓著卷《揚州畫舫錄》——那是初下揚州時在鹽商江鶴亭的堂會上初試啼聲,一舉傾倒眾人,更得贈這卷千金難求的稀世珍本。
我見他算是緩過這一陣來,才鬆口氣,擺開燈具親自燒了個上好的煙泡,自己吸了一口,再湊過去,勻勻地噴在他面上。他眉頭松泛開來,解脫似地呻吟了半聲。霧氣氤氳間他的容顏如遠在蒼茫虛空之處,看不真切卻記得刻骨。我摩挲著他的臉,近得幾乎呼吸相聞,他享受又渴求似地貼上我的臉,雙眼迷濛恍惚,宛如鏡花水月。我看得心中微微一動,又徐徐給了他半口,便不肯再多了——怕他癮頭太大,我從不讓他直接抽,都是在他疼痛難耐的時候燒了煙土自己先吸了,再過給他——我不在乎自己上不上癮,橫豎我和他,爛也是爛在一塊的。
好半晌過後,師父回了神,那面容便又如結了霜一般。我也習慣了,收拾菸具就準備出去讓他好好歇息。他忽然起身,將手裡一直緊抓不放的《揚州畫舫錄》在未燼的煙燈上炬了,一把火騰地竄起,師父揚手,那書紙如一葉葉枯死的黑蝶,翩翩落地。
「師父!」我驚了,那是他的榮光記憶崢嶸歲月!師父抬頭望向我,緩緩地說:「銀官兒,你也瘦多了……」我多久沒聽見他與我這般說話,忙抑下鼻酸,強笑:「師父說哪裡的話。是徒兒孟浪,總惹師父生氣……」
他搖頭,疲憊至極,我忙把他扶進自己懷裡,便聽他徐聲道:「爭強好勝了一輩子,還看不開這個事實——我已經不能再唱了,就是沒那件事,我也知道,我唱不了幾年了——心是殘的人是廢的,如何唱戲?……銀官兒,咱們……回四川好不好?」
——回那片生我生你,卻從未養過你我的巴山蜀水。
我點點頭,聽他緩言續道:「……你若不愛唱戲,咱們就閉門謝客,種畝薄田……哦,還得給你討門媳婦兒——」
沒有止住他的話頭,雖然明知道這輩子都無心無力去娶妻生子後繼香燈,我只是抱緊了他:「好,師父說什麽,銀官兒都照做。」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都在打理房屋地契買賣,與故舊親朋告辭話別,本是定了初一吉時啟程,怕師父路上閃失,我特特請春和堂的那個大夫開些路上吃的湯藥,遲了半日。待下午我回來見到那曾經無比熟悉的公府車駕,險些將那湯藥盡灑一地。
「誰來了?」我不敢相信地問小廝。
他不無驚羨地道:「和中堂府里八百里加急來送帖子,說是請魏老闆北上,為太上皇再唱一折堂會呢!」
我大步流星地推開他進去,我的師父轉過身來,面上現出了久違的紅潤。他說:「他還記得我,他請我去圓明園唱堂會!」
我走上前,握住他的雙肩:「你唱不了,師父。你的嗓子已經再也唱不了戲了。」
他固執地搖搖頭:「我近來保養得好多了,再努力練練,還是能唱的。」
「師父!和珅他千山萬水怎會只請你北上去唱一齣戲?!你若非要赴約,我替你登台!你能唱的,我陳銀官都能唱!」
師父靜靜地望著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不明的悲哀:「你既知道,便更該明白,這戲,只有我能唱,天下,再無可代之人。」
我噎住。
於是一錘定音,無可轉圜。
進京的路上,我看著師父嘔心瀝血地編本排戲,字字血淚地重新開嗓,每唱一折便汗濕重衣,我每每見到他的神情,就有一種預感——這樣竭盡全力地綻放訣美,怕是過剛易折再難復見了……
於是魏長生在「天地一家春」粉墨登場,再次亮相,唱了他這輩子唯一的一折《長恨歌》。唱得聞者落淚見者傷心,唱得上皇乾隆惻然傷怒,唱得他唯一的徒弟在裂帛斷雲之處忽然跪在台下,淚滿沾襟,重重地磕下一記響頭。
而後他緩緩地直起身子,台上的楊妃卻在同時,如斷了線的風箏,折了翅的蝴蝶,自九天雲外摔落在華彩重章的戲台上。
眾人的驚呼慌亂中,我卻冷靜地拾級走上戲台,將我的師父攬進懷裡。師父的唇邊,有蜿蜒不絕的血跡——他生生唱斷了聲帶,然而卻是帶著笑的。
他對我伸出手,卻發不出一點聲音了,我從他的口型中猜他在說:「銀官兒,咱們……」
咱們這次要去哪呢?
不知道了,永遠不可能知道了。
死在戲台上,才是魏長生。
閉上眼,任我淚流滿面。我知道我此生,再不會唱戲了。
我的師父,你為戲而生,一輩子唱作念打演繹旁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怨嗔,終究為人作嫁衣裳,又有誰……來圓滿你的人生?
二十年來,大夢一場。
……你入我門來,我之於你,便如師,如父,如主,一生不改,可聽好了?
聽好了,記住了,一生不改。
我低頭,第一次將唇輕輕覆上他的。
……師父,我帶你回家。
嘉慶元年秋,魏長生卒。其徒陳銀官素車白馬扶柩回蜀,葬其於四川金堂繡水河大石橋畔,守墓一生而罷。
後記
不知道是第幾次打開文檔看自己這篇當年的文字了,每次看都會想到那時光景,幾乎滿腦子裡都充斥著那個朝代的那些人物,在我一個人的臆想中指點萬里江山,歌徹一生華彩。而後,終於完結了,心裡卻有點空空落落的,大半年的時間,四十萬字,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我想這輩子我再不會有這份嘔心瀝血的精力,再去寫這樣一部可以說吃力不討好的小說了。
曾聞曹公雪芹對《石頭記》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雖然愚作較之如天上地下之別,但對心血之作卻是人無二致的吧,於是亦刪刪改改,增增減減,甚至連標點都反反覆覆地修,哪怕不為人知,但總算對得起自己一載嘔心半年瀝血。
其實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麽要挑和珅這麽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來寫,大概是因為我個人反骨,偏就想為個萬人唾棄之輩正名,去「蓄意」捏造一個由我寫就的歷史。所以很多人說的假死之類的結局我不是沒想過,最終還是放棄了。每個人的性格都決定他最後的結局。逃不開,扯不散,那麽又何妨還他一個徹底的歷史,宿命的結局,最終繁華委盡,永世蒼涼。
不過寫一個大家都猜得出結局的故事,有時還挺鬱悶的,這文愛的人很愛,不愛的大概就會嫌它又長又臭了……我何嘗不知道這文不容易看進去,情愛描寫也少,至多不過是幾個性格各異的男人在家國天下中兜兜轉轉,演盡離合悲歡,看遍滄海桑田,而已。但是,這《一世為臣》是對我自己的一個交代,這一生我只怕也再不會有如斯熱血去寫這麽一篇四十萬字的文章。關
【
我心裡一顫,立即吩咐小廝拿煙槍來——師父近來病情穩定,怎的忽然又有反覆。上前彎腰將他打橫抱起,不覺有些心酸,曾幾何時我需要時時仰望的人如今瘦到只剩一把骨頭了。
師父看來倦極,不做反抗,我把他抱上床,才見他手裡抓著卷《揚州畫舫錄》——那是初下揚州時在鹽商江鶴亭的堂會上初試啼聲,一舉傾倒眾人,更得贈這卷千金難求的稀世珍本。
我見他算是緩過這一陣來,才鬆口氣,擺開燈具親自燒了個上好的煙泡,自己吸了一口,再湊過去,勻勻地噴在他面上。他眉頭松泛開來,解脫似地呻吟了半聲。霧氣氤氳間他的容顏如遠在蒼茫虛空之處,看不真切卻記得刻骨。我摩挲著他的臉,近得幾乎呼吸相聞,他享受又渴求似地貼上我的臉,雙眼迷濛恍惚,宛如鏡花水月。我看得心中微微一動,又徐徐給了他半口,便不肯再多了——怕他癮頭太大,我從不讓他直接抽,都是在他疼痛難耐的時候燒了煙土自己先吸了,再過給他——我不在乎自己上不上癮,橫豎我和他,爛也是爛在一塊的。
好半晌過後,師父回了神,那面容便又如結了霜一般。我也習慣了,收拾菸具就準備出去讓他好好歇息。他忽然起身,將手裡一直緊抓不放的《揚州畫舫錄》在未燼的煙燈上炬了,一把火騰地竄起,師父揚手,那書紙如一葉葉枯死的黑蝶,翩翩落地。
「師父!」我驚了,那是他的榮光記憶崢嶸歲月!師父抬頭望向我,緩緩地說:「銀官兒,你也瘦多了……」我多久沒聽見他與我這般說話,忙抑下鼻酸,強笑:「師父說哪裡的話。是徒兒孟浪,總惹師父生氣……」
他搖頭,疲憊至極,我忙把他扶進自己懷裡,便聽他徐聲道:「爭強好勝了一輩子,還看不開這個事實——我已經不能再唱了,就是沒那件事,我也知道,我唱不了幾年了——心是殘的人是廢的,如何唱戲?……銀官兒,咱們……回四川好不好?」
——回那片生我生你,卻從未養過你我的巴山蜀水。
我點點頭,聽他緩言續道:「……你若不愛唱戲,咱們就閉門謝客,種畝薄田……哦,還得給你討門媳婦兒——」
沒有止住他的話頭,雖然明知道這輩子都無心無力去娶妻生子後繼香燈,我只是抱緊了他:「好,師父說什麽,銀官兒都照做。」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都在打理房屋地契買賣,與故舊親朋告辭話別,本是定了初一吉時啟程,怕師父路上閃失,我特特請春和堂的那個大夫開些路上吃的湯藥,遲了半日。待下午我回來見到那曾經無比熟悉的公府車駕,險些將那湯藥盡灑一地。
「誰來了?」我不敢相信地問小廝。
他不無驚羨地道:「和中堂府里八百里加急來送帖子,說是請魏老闆北上,為太上皇再唱一折堂會呢!」
我大步流星地推開他進去,我的師父轉過身來,面上現出了久違的紅潤。他說:「他還記得我,他請我去圓明園唱堂會!」
我走上前,握住他的雙肩:「你唱不了,師父。你的嗓子已經再也唱不了戲了。」
他固執地搖搖頭:「我近來保養得好多了,再努力練練,還是能唱的。」
「師父!和珅他千山萬水怎會只請你北上去唱一齣戲?!你若非要赴約,我替你登台!你能唱的,我陳銀官都能唱!」
師父靜靜地望著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不明的悲哀:「你既知道,便更該明白,這戲,只有我能唱,天下,再無可代之人。」
我噎住。
於是一錘定音,無可轉圜。
進京的路上,我看著師父嘔心瀝血地編本排戲,字字血淚地重新開嗓,每唱一折便汗濕重衣,我每每見到他的神情,就有一種預感——這樣竭盡全力地綻放訣美,怕是過剛易折再難復見了……
於是魏長生在「天地一家春」粉墨登場,再次亮相,唱了他這輩子唯一的一折《長恨歌》。唱得聞者落淚見者傷心,唱得上皇乾隆惻然傷怒,唱得他唯一的徒弟在裂帛斷雲之處忽然跪在台下,淚滿沾襟,重重地磕下一記響頭。
而後他緩緩地直起身子,台上的楊妃卻在同時,如斷了線的風箏,折了翅的蝴蝶,自九天雲外摔落在華彩重章的戲台上。
眾人的驚呼慌亂中,我卻冷靜地拾級走上戲台,將我的師父攬進懷裡。師父的唇邊,有蜿蜒不絕的血跡——他生生唱斷了聲帶,然而卻是帶著笑的。
他對我伸出手,卻發不出一點聲音了,我從他的口型中猜他在說:「銀官兒,咱們……」
咱們這次要去哪呢?
不知道了,永遠不可能知道了。
死在戲台上,才是魏長生。
閉上眼,任我淚流滿面。我知道我此生,再不會唱戲了。
我的師父,你為戲而生,一輩子唱作念打演繹旁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怨嗔,終究為人作嫁衣裳,又有誰……來圓滿你的人生?
二十年來,大夢一場。
……你入我門來,我之於你,便如師,如父,如主,一生不改,可聽好了?
聽好了,記住了,一生不改。
我低頭,第一次將唇輕輕覆上他的。
……師父,我帶你回家。
嘉慶元年秋,魏長生卒。其徒陳銀官素車白馬扶柩回蜀,葬其於四川金堂繡水河大石橋畔,守墓一生而罷。
後記
不知道是第幾次打開文檔看自己這篇當年的文字了,每次看都會想到那時光景,幾乎滿腦子裡都充斥著那個朝代的那些人物,在我一個人的臆想中指點萬里江山,歌徹一生華彩。而後,終於完結了,心裡卻有點空空落落的,大半年的時間,四十萬字,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我想這輩子我再不會有這份嘔心瀝血的精力,再去寫這樣一部可以說吃力不討好的小說了。
曾聞曹公雪芹對《石頭記》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雖然愚作較之如天上地下之別,但對心血之作卻是人無二致的吧,於是亦刪刪改改,增增減減,甚至連標點都反反覆覆地修,哪怕不為人知,但總算對得起自己一載嘔心半年瀝血。
其實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麽要挑和珅這麽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來寫,大概是因為我個人反骨,偏就想為個萬人唾棄之輩正名,去「蓄意」捏造一個由我寫就的歷史。所以很多人說的假死之類的結局我不是沒想過,最終還是放棄了。每個人的性格都決定他最後的結局。逃不開,扯不散,那麽又何妨還他一個徹底的歷史,宿命的結局,最終繁華委盡,永世蒼涼。
不過寫一個大家都猜得出結局的故事,有時還挺鬱悶的,這文愛的人很愛,不愛的大概就會嫌它又長又臭了……我何嘗不知道這文不容易看進去,情愛描寫也少,至多不過是幾個性格各異的男人在家國天下中兜兜轉轉,演盡離合悲歡,看遍滄海桑田,而已。但是,這《一世為臣》是對我自己的一個交代,這一生我只怕也再不會有如斯熱血去寫這麽一篇四十萬字的文章。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