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談話結束了,室內鴉雀無聲。

  何人轉回身,走到樓梯口,數了數衣架旁的鞋——一共有4雙男人的鞋。他愣愣地站了幾分鐘,才邁步向樓上走去。那木樓梯在他的腳下發出輕微的聲響。

  回到房間,何人熄燈躺在床上。雖然他的身體很疲憊,但是大腦依然很興奮,令他難以入睡。他想來想去,決定明天早上再去查明真相。

  第二天早上,何人起得很早。等他洗漱之後,年輕人才紛紛起床。他走下樓來,見宋如君在廚房準備早飯,便打了個招呼。客廳的電視開著,聲音不大。何人若無其事地走過去,但是沒有人,沒有“楊先生”。他繞回門口,查看了地上的鞋數,和昨晚一樣。

  年輕人下樓了,帶來了嘰嘰喳喳的說笑聲。

  早飯後,年輕人拉著行李箱走了,跟宋如君分手時很有些依依不捨。

  何人也回屋收拾了行裝,下來與宋如君告別。他先表示了感謝,然後說:“宋阿姨,楊先生沒有出門吧。我可以見見他麼?”

  宋如君面帶微笑地說:“這裡沒有楊先生啊。”

  何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昨天晚上聽到您和他說話了。”

  宋如君沉吟片刻,突然轉過身去,改變了聲音,模仿楊保良說道:“我就是楊先生。每天晚上,我都要和他聊天。我自己模仿他的聲音。你明白我的意思嗎?”這是楊保良的口頭語。

  “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宋如君轉回身來,恢復了原來的聲音。“我也說不清楚,這究竟是為了向他贖罪,還是為了安撫我的心靈。我對不起他,因為是我害了他。那次在馬賽分手回國之後,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才得知他當年是被誰陷害入獄的。怎麼說呢?還是說你的小說吧。我告訴你,李艷梅和孫飛虎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孩子。孫飛虎是廣東人,非常想要孩子。他們去醫院檢查過,也吃過不少藥,但就是沒有孩子。後來,孫飛虎很鬱悶,認為這是老天爺的報應。孫飛虎的死,你已經知道了。後來,李艷梅在收拾東西時發現了一封信,是孫飛虎寫給她的,但是一直沒有交給她。在信中,孫飛虎承認自己當年陷害了趙夢龍,並相信就是因為他幹了這件缺德事,老天爺才讓他斷子絕孫的。這時,李艷梅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被孫飛虎矇騙多年。她對不起趙夢龍!是她害得趙夢龍蹲了那麼多年的監獄啊!”

  “這就是你要告訴我的秘密嗎?”

  “不是。”

  “那你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

  “是孫飛虎的死因。你認為孫飛虎是被趙夢龍害死的。對吧?”

  “對。我是那樣寫的。”

  “你錯了。”

  何人饒有興趣地問:“那孫飛虎是被誰害死的呢?”

  宋如君一字一句地說:“孫飛虎是自殺!”

  後記

  這是我寫的第五部小說。如果說前三部小說(《血之罪》、《性之罪》、《X之罪》)是從文學到法學的創作,那麼後兩部小說(《無罪貪官》、《無罪謀殺》)則是從法學到文學的寫作。在前三部小說的創作中,我都是先有了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和故事,然後加入法學的內容。在後兩部小說的創作中,我卻是先有了法學或法治的主題思想,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去編寫案例故事。作為一個文學寫作者,我更喜歡前者。作為一個法學教書人,我更青睞後者。

  1997年,貴州人民出版社的一位編輯找我,希望我能組織學者寫一套“法學解讀小說”。當時,我正在思考法學的通俗化問題。我以為,法學應該是博大精深的,因為它要匯集人類智慧的成果,要凝聚人類思想的精華。然而,法學又應該是通俗易懂的,因為它只有掌握在百姓的手中才能發揮作用。為此,法學應該走出脫離世俗的“象牙塔”,步入尋常百姓家。在法學著作中,“陽春白雪”當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更是不可或缺。我曾給自己設定一個治學目標: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談老百姓沒太注意的問題,講老百姓不甚明白的道理。中國的法治一定要以人民的力量為基礎,因此,以文學的形式講述法學的內容,宣揚法學的精神,進而在我們的社會中養成法治文化,當是中國法治之進路。於是,我欣然應允,並找了幾位法學圈內有文采有情趣的朋友,邀約寫作。然而,我作為主編的“法學解讀小說系列”未能成功,除我自己撰寫一本之外,就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皮藝軍教授撰寫了一本——《在天使與野獸之間——犯罪的童話》。

  1998年春天,我參加了偵探小說作家聯誼會組織的武夷山採風活動,然後又作為中國—歐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項目的受益人到法國的埃克斯—馬賽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在此期間,我收集積累素材並進行初步創作,後來於暑假期間完成了這部解讀證據法學的小說——《黑蝙蝠·白蝙蝠——證據的困惑》,由貴州人民出版社於1999年出版。在該書中,我借當事人之口,系統講述了證據法學的內容,特別介紹了一些外國的證據制度和規則。在當時,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小說,對於普及證據法學的知識也發揮了一點作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