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柴世延道:“你不知朝廷的文書已然發下,想不日便到縣裡,到時爺得了前程,還怕誰來,莫胡思亂想,只一心與爺生個子嗣,承繼柴家香火,將來封妻蔭子,指日可待。”
正說著平安蹬蹬跑上來,道:“爺快著去,前頭陳大人來了,拿著吏部的文書呢。”
“哪個陳大人?”平安道:“是工部的陳大人。”柴世延聽了忙囑咐了玉娘幾句,匆匆去了,到了前頭果是陳大人。
陳大人見了他笑道:“柴員外大喜了。”說著把公文扎告拿出來與他道:“早便報了上去,不想今日才下來,正巧本官來高青縣,便親帶來與你。”
柴世延見了那扎告上寫的千真萬確,心裡頭歡喜,忙跪下與陳大人磕頭道:“小的謝大人提攜之恩,日後若有驅遣當萬死不辭。”
陳大人忙扶起他道:“說什麼驅遣,只這提點刑獄乃是大事,且記得為民做主才是……”說了一番場面話才去了。
次日柴世延去提刑衙門下了文書,便在府後頭的花園裡張燈結彩,大開宴席,招待那些來道喜的賓客,一直熱鬧了三日方罷。
這一番柴世延官服加身,一時風光無二,還道是自此一步登天青雲直上,哪料想這官場險惡,稍有差池便是舉家滅族之禍。
卻說堪堪到了八月中秋,柴世延正在上房與玉娘商議在花園子裡過節之事,忽的平安進來道:“縣衙陳大人請爺去呢,說有要緊大事商議。”
柴世延不禁愣了愣,自打上月陳繼保納了馮嬌兒進府,輕易不大出門,衙門的事也都交給了孫縣丞,怎今兒巴巴讓自己過去,倒是甚大事,聽見為著陳王謀逆之事,牽連進不少京官,莫非陳大人哪裡有什麼變故不成,想到此,不禁忙著起來,等不及備轎,騎著馬去了……
☆、第80章
柴世延到了陳府,見了陳繼承保忙問:“什麼事,這般急。”
陳繼保嘆口氣,把京里他大哥差人送來的書信與他瞧了,柴世延瞧了書信,真箇嚇的魂兒都沒了,雖知上月陳王謀逆之事,誰曾想會牽連上陳大人。
定了定心神道:“如今如何了?”
陳繼保搖搖頭:“不大妥,鄒御史上奏彈劾,想必你也知,這位鄒御史乃是聖上蒙師,又曾救過武三娘,跟皇上的情份大是不同,他若主張上奏,陳大人凶多吉少。”
柴世延忙道:“想陳大人與陳王素無往來,如何會助他謀逆?”
陳繼保道:“若論起因,想必是前兩個月陳王送與他府上兩個歌姬,陳大人收在房中,如今陳王事敗,這事給有心人知道,自不會放過良機,喚你來只想先與你遞個話兒,陳大人若獲罪,你我必然難保,宜早作打算,雖如此,卻也並非山窮水盡,陳大人的恩師正是當朝宰相國丈大人,若國丈大人出面力保或有轉機也未可知。”
這話如何信得,便那是正經的國丈大人,卻皇后早死了多年,且未留下皇子皇女,如今萬歲爺膝下的兩個皇子一個系宮女所出,其母地位卑微,不消說了,另一個卻有些來歷,乃是玉嬪武氏所出。
當年武家敗落,武氏姐妹被皇上賜死,按理說,這位皇子比之宮女所出之子地位更低些,奈何人家有個厲害的親姨,就算武家全族死絕了,可剩下了一個武三娘,卻翻過身來,武家一族如今的顯赫早已勝過當初,有親姨依仗著,想來這個玉嬪所出的皇子應該頗得寵,只也未聽見過有甚作為,或是年紀小的緣故。
且不說這些,只如今天下誰不知皇上心愛的女人,只一個武三娘,趙宰相便是國丈,女兒都死了,還指望皇上惦記甚夫妻情分不成,且這位皇上可是有了名的冷郎君,手段凜冽六親不認,與前皇后不過一年的夫妻,有甚情分可言,十有j□j陳大人哪裡要壞事的,只是早晚而已。
陳家若出了事,自己這個依靠陳家得的官,哪還保得住,只怕不止頭上的烏紗帽保不住,就連身家老小的性命都不知如何了。
想到此,柴世延不禁冷汗涔涔,家來這一路柴世延都在悔,想自己貪著做官,變著法兒的鑽營進來,這才兩月的功夫,便大禍臨頭,若自己不鑽營當官,這禍事如何會臨到自己頭上,守著祖宗產業,待玉娘產下子嗣,有妻有子,一家子和樂融融,豈不比這般擔驚受怕的強。
玉娘?柴世延忽記起玉娘曾勸他多次,只他一味想謀個官兒,光宗耀祖,未聽她勸告,如今若受牽連也是自己活該,只玉娘該當如何,她肚子裡可還是他柴府的子嗣。
柴世延想了一路,到了府門前卻給他想出一個主意來,如今也只有此一個法子便了,有道是未雨綢繆方是上策,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得了主意,到了府門口卻未進府,騎著馬又奔著城南去了。
玉娘正在家裡候著柴世延家來商量過節的事呢,還道他去去就回,不曾想,直等到掌燈時分不見家來,還道出了什麼事,使了小廝去陳府,回來卻道爺早家來了。
玉娘不免疑惑,莫不是去何處吃酒了不成,卻又搖搖頭,自打夫妻破了心結,越發和睦美滿,且阮小二跟周養性都死了,只一個賈有德,也不大往來,便吃酒,也當先給家裡送個信兒才是,哪有這般影兒都不見的。
正想著使小廝去賈府詢問詢問,不想平安卻回來了,玉娘忙問他:“爺可去了哪裡,怎這般時候不見家來?”
平安支支吾吾半日,才道:“半道上遇上院中的婆子與爺說,院中新買了幾個南邊的女孩兒,身段兒摸樣兒彈唱都是萬里挑一的,扯著爺去了。”
玉娘聽了,直覺身上一軟,坐在炕上,不禁道:“你回來做甚?”
平安心裡暗道,這差事真真難做,尤其這還不是真事,是打謊哄騙娘,有心與娘實話說出,卻想起爺的囑咐,叫他不可說與旁人,便他媳婦兒秋竹這裡也不許透出半個字來,想也是,若娘知道爺的心,如何肯丟舍了爺去,卻是性命關天的大事,便娘這會兒傷心難過好過沒了性命。
平安真覺這官兒還是不當的好,外頭瞧著風光,不定什麼時候便大禍臨頭了,想到此,平安便一股腦的道:“爺在院中瞧上粉頭香玉,說今夜要梳籠了她,三日後抬了家來,讓奴才家來與娘說,收拾個齊整院子出來,三日後在咱家花園裡擺喜酒。”
玉娘聽了臉色白了白:“想必是個絕色佳人了,不然你家爺如何這般等不得一般。”
平安抵著頭不言語,玉娘咬了咬牙道:“你家爺便要納妾,如何不先家來知會我,卻讓你回來傳話?”
平安抬頭瞧了玉娘一眼,小聲道:“爺道一時半刻也離不得那裡,這幾日只在院中歇下,三日後領著轎子一併家來。”
玉娘忍不住咬碎銀牙,他領著轎子家來,豈不成了親自迎娶,這般納妾,把自己這個原配置於何處,還道夫妻從此執手終老,哪曾想這才幾日,便又成了這般,倒是常言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柴世延本就是個貪戀女色的漢子,怎可能真正悔改,如今這般,自己該當如何。
玉娘直愣愣坐在哪裡,不知坐了多長時候,秋竹一邊瞧著,氣的不行,上前一步扭住平安的耳朵。
平安不防她在娘跟前便動粗,偏她的手指細歸細,卻有把子力氣,且指甲尖利,掐住他的耳朵一扭,指甲嵌進肉里,疼的他忍不住哎呦了一聲,忙去救,好容易掙脫了她的手,捂著耳朵半天才緩過來,忙道:“有話好說,作什麼動手?”
秋竹一叉腰哼了一聲:“動手是好的,你們這些漢子沒個好的,莫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吃著碗裡還惦記著鍋里的。”
說著又要過去扭他耳朵,平安怕疼,利落的躲在一邊,秋竹待要過去,卻聽玉娘道:“你莫為難平安,這與他有甚干係,平安我來問你,你家爺可還說了什麼不曾?”
平安目光閃了閃,支吾半天也沒說出所以然來,秋竹卻急了:“爺說了什麼?你照實說便是了,這般磨磨唧唧瞧著人就生氣。”
平安牙一咬眼一閉道:“爺道娘若不依,他這裡有樣東西是娘過往求過的,如今倒可成全了娘。”說著從懷裡拿出一張折的方正的紙來。
玉娘忽想到了什麼,眼前黑了黑,卻極力穩住,伸出去接那張紙的手,忍不住顫了顫,接在手裡展開果是休書一封,上寫:“立書人柴世延,系兗州府高青縣人氏,從幼憑媒娉定陳事為妻,豈期過門之後,本婦多有過失,尤以妒忌亂家,正合七出之條,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願退回本宗,聽憑改嫁,並無異言,休書是實。”下頭還按了手印。
玉娘何曾想早上他去時還好好的,夫妻商議著如何過中秋團圓節,這不過一日不到的光景,便寫了休書家來。
玉娘把那休書放在炕桌上,與平安道:“你家爺這意思,若我不依他納妾之事,便要把我休回本宗去,夫妻情分從此斷絕,可是如此?”
平安忙跪在地上,一個勁兒的磕頭,嘴裡一個字也說不出,玉娘也不想難為他,嘆口氣,吩咐秋竹:“扶起他來。”
撐著站起來道:“既爺休書寫下,還在這裡作甚,去收拾了我的東西,這就回陳家去,也省得在這裡礙他的眼。”
秋竹氣的直抹眼淚,娘這大著肚子呢,怎爺這般狠,就捨得寫休書,便不瞧著夫妻情分,這肚子裡柴家的子嗣也舍了不成,雖氣去也無法兒,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收拾東西。
收拾妥當,已是二更時分,玉娘使人備下馬車,裝了自己東西,出的柴府,見平安在轎子旁立著,便道:“你怎在這裡?莫非要跟我去不成”
平安道:“爺吩咐讓我們夫妻二人跟著娘去。”
玉娘不禁點點頭,與他道:“秋竹是我帶過來的丫頭,便如今許了你,我家去,也自是要跟著我去的,想來你家爺心裡知道,故此讓你也跟著我去,你若不願,待我寫封信兒與他,你仍跟你家爺便是。”
平安聽了,忙跪在地上道:“娘說哪裡話來,秋竹是奴才的媳婦兒,她去哪裡,奴才自然也要跟去的。”
玉娘聽了,不禁嘆口氣,喃喃道:“倒是秋竹有造化。”
上了轎去,撥開轎簾,瞧了眼柴府門樓上的兩盞大紅燈籠,說不出心裡是酸是澀,自重生以來,步步算計,還道否極泰來,夫妻和美,那料想終是一場鏡花水月,縱昨夜紅綃帳中**苦短,今朝便休書一封棄了家去,哪有甚夫妻情份,不過一場笑話罷了:“走吧。”
正說著平安蹬蹬跑上來,道:“爺快著去,前頭陳大人來了,拿著吏部的文書呢。”
“哪個陳大人?”平安道:“是工部的陳大人。”柴世延聽了忙囑咐了玉娘幾句,匆匆去了,到了前頭果是陳大人。
陳大人見了他笑道:“柴員外大喜了。”說著把公文扎告拿出來與他道:“早便報了上去,不想今日才下來,正巧本官來高青縣,便親帶來與你。”
柴世延見了那扎告上寫的千真萬確,心裡頭歡喜,忙跪下與陳大人磕頭道:“小的謝大人提攜之恩,日後若有驅遣當萬死不辭。”
陳大人忙扶起他道:“說什麼驅遣,只這提點刑獄乃是大事,且記得為民做主才是……”說了一番場面話才去了。
次日柴世延去提刑衙門下了文書,便在府後頭的花園裡張燈結彩,大開宴席,招待那些來道喜的賓客,一直熱鬧了三日方罷。
這一番柴世延官服加身,一時風光無二,還道是自此一步登天青雲直上,哪料想這官場險惡,稍有差池便是舉家滅族之禍。
卻說堪堪到了八月中秋,柴世延正在上房與玉娘商議在花園子裡過節之事,忽的平安進來道:“縣衙陳大人請爺去呢,說有要緊大事商議。”
柴世延不禁愣了愣,自打上月陳繼保納了馮嬌兒進府,輕易不大出門,衙門的事也都交給了孫縣丞,怎今兒巴巴讓自己過去,倒是甚大事,聽見為著陳王謀逆之事,牽連進不少京官,莫非陳大人哪裡有什麼變故不成,想到此,不禁忙著起來,等不及備轎,騎著馬去了……
☆、第80章
柴世延到了陳府,見了陳繼承保忙問:“什麼事,這般急。”
陳繼保嘆口氣,把京里他大哥差人送來的書信與他瞧了,柴世延瞧了書信,真箇嚇的魂兒都沒了,雖知上月陳王謀逆之事,誰曾想會牽連上陳大人。
定了定心神道:“如今如何了?”
陳繼保搖搖頭:“不大妥,鄒御史上奏彈劾,想必你也知,這位鄒御史乃是聖上蒙師,又曾救過武三娘,跟皇上的情份大是不同,他若主張上奏,陳大人凶多吉少。”
柴世延忙道:“想陳大人與陳王素無往來,如何會助他謀逆?”
陳繼保道:“若論起因,想必是前兩個月陳王送與他府上兩個歌姬,陳大人收在房中,如今陳王事敗,這事給有心人知道,自不會放過良機,喚你來只想先與你遞個話兒,陳大人若獲罪,你我必然難保,宜早作打算,雖如此,卻也並非山窮水盡,陳大人的恩師正是當朝宰相國丈大人,若國丈大人出面力保或有轉機也未可知。”
這話如何信得,便那是正經的國丈大人,卻皇后早死了多年,且未留下皇子皇女,如今萬歲爺膝下的兩個皇子一個系宮女所出,其母地位卑微,不消說了,另一個卻有些來歷,乃是玉嬪武氏所出。
當年武家敗落,武氏姐妹被皇上賜死,按理說,這位皇子比之宮女所出之子地位更低些,奈何人家有個厲害的親姨,就算武家全族死絕了,可剩下了一個武三娘,卻翻過身來,武家一族如今的顯赫早已勝過當初,有親姨依仗著,想來這個玉嬪所出的皇子應該頗得寵,只也未聽見過有甚作為,或是年紀小的緣故。
且不說這些,只如今天下誰不知皇上心愛的女人,只一個武三娘,趙宰相便是國丈,女兒都死了,還指望皇上惦記甚夫妻情分不成,且這位皇上可是有了名的冷郎君,手段凜冽六親不認,與前皇后不過一年的夫妻,有甚情分可言,十有j□j陳大人哪裡要壞事的,只是早晚而已。
陳家若出了事,自己這個依靠陳家得的官,哪還保得住,只怕不止頭上的烏紗帽保不住,就連身家老小的性命都不知如何了。
想到此,柴世延不禁冷汗涔涔,家來這一路柴世延都在悔,想自己貪著做官,變著法兒的鑽營進來,這才兩月的功夫,便大禍臨頭,若自己不鑽營當官,這禍事如何會臨到自己頭上,守著祖宗產業,待玉娘產下子嗣,有妻有子,一家子和樂融融,豈不比這般擔驚受怕的強。
玉娘?柴世延忽記起玉娘曾勸他多次,只他一味想謀個官兒,光宗耀祖,未聽她勸告,如今若受牽連也是自己活該,只玉娘該當如何,她肚子裡可還是他柴府的子嗣。
柴世延想了一路,到了府門前卻給他想出一個主意來,如今也只有此一個法子便了,有道是未雨綢繆方是上策,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得了主意,到了府門口卻未進府,騎著馬又奔著城南去了。
玉娘正在家裡候著柴世延家來商量過節的事呢,還道他去去就回,不曾想,直等到掌燈時分不見家來,還道出了什麼事,使了小廝去陳府,回來卻道爺早家來了。
玉娘不免疑惑,莫不是去何處吃酒了不成,卻又搖搖頭,自打夫妻破了心結,越發和睦美滿,且阮小二跟周養性都死了,只一個賈有德,也不大往來,便吃酒,也當先給家裡送個信兒才是,哪有這般影兒都不見的。
正想著使小廝去賈府詢問詢問,不想平安卻回來了,玉娘忙問他:“爺可去了哪裡,怎這般時候不見家來?”
平安支支吾吾半日,才道:“半道上遇上院中的婆子與爺說,院中新買了幾個南邊的女孩兒,身段兒摸樣兒彈唱都是萬里挑一的,扯著爺去了。”
玉娘聽了,直覺身上一軟,坐在炕上,不禁道:“你回來做甚?”
平安心裡暗道,這差事真真難做,尤其這還不是真事,是打謊哄騙娘,有心與娘實話說出,卻想起爺的囑咐,叫他不可說與旁人,便他媳婦兒秋竹這裡也不許透出半個字來,想也是,若娘知道爺的心,如何肯丟舍了爺去,卻是性命關天的大事,便娘這會兒傷心難過好過沒了性命。
平安真覺這官兒還是不當的好,外頭瞧著風光,不定什麼時候便大禍臨頭了,想到此,平安便一股腦的道:“爺在院中瞧上粉頭香玉,說今夜要梳籠了她,三日後抬了家來,讓奴才家來與娘說,收拾個齊整院子出來,三日後在咱家花園裡擺喜酒。”
玉娘聽了臉色白了白:“想必是個絕色佳人了,不然你家爺如何這般等不得一般。”
平安抵著頭不言語,玉娘咬了咬牙道:“你家爺便要納妾,如何不先家來知會我,卻讓你回來傳話?”
平安抬頭瞧了玉娘一眼,小聲道:“爺道一時半刻也離不得那裡,這幾日只在院中歇下,三日後領著轎子一併家來。”
玉娘忍不住咬碎銀牙,他領著轎子家來,豈不成了親自迎娶,這般納妾,把自己這個原配置於何處,還道夫妻從此執手終老,哪曾想這才幾日,便又成了這般,倒是常言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柴世延本就是個貪戀女色的漢子,怎可能真正悔改,如今這般,自己該當如何。
玉娘直愣愣坐在哪裡,不知坐了多長時候,秋竹一邊瞧著,氣的不行,上前一步扭住平安的耳朵。
平安不防她在娘跟前便動粗,偏她的手指細歸細,卻有把子力氣,且指甲尖利,掐住他的耳朵一扭,指甲嵌進肉里,疼的他忍不住哎呦了一聲,忙去救,好容易掙脫了她的手,捂著耳朵半天才緩過來,忙道:“有話好說,作什麼動手?”
秋竹一叉腰哼了一聲:“動手是好的,你們這些漢子沒個好的,莫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吃著碗裡還惦記著鍋里的。”
說著又要過去扭他耳朵,平安怕疼,利落的躲在一邊,秋竹待要過去,卻聽玉娘道:“你莫為難平安,這與他有甚干係,平安我來問你,你家爺可還說了什麼不曾?”
平安目光閃了閃,支吾半天也沒說出所以然來,秋竹卻急了:“爺說了什麼?你照實說便是了,這般磨磨唧唧瞧著人就生氣。”
平安牙一咬眼一閉道:“爺道娘若不依,他這裡有樣東西是娘過往求過的,如今倒可成全了娘。”說著從懷裡拿出一張折的方正的紙來。
玉娘忽想到了什麼,眼前黑了黑,卻極力穩住,伸出去接那張紙的手,忍不住顫了顫,接在手裡展開果是休書一封,上寫:“立書人柴世延,系兗州府高青縣人氏,從幼憑媒娉定陳事為妻,豈期過門之後,本婦多有過失,尤以妒忌亂家,正合七出之條,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願退回本宗,聽憑改嫁,並無異言,休書是實。”下頭還按了手印。
玉娘何曾想早上他去時還好好的,夫妻商議著如何過中秋團圓節,這不過一日不到的光景,便寫了休書家來。
玉娘把那休書放在炕桌上,與平安道:“你家爺這意思,若我不依他納妾之事,便要把我休回本宗去,夫妻情分從此斷絕,可是如此?”
平安忙跪在地上,一個勁兒的磕頭,嘴裡一個字也說不出,玉娘也不想難為他,嘆口氣,吩咐秋竹:“扶起他來。”
撐著站起來道:“既爺休書寫下,還在這裡作甚,去收拾了我的東西,這就回陳家去,也省得在這裡礙他的眼。”
秋竹氣的直抹眼淚,娘這大著肚子呢,怎爺這般狠,就捨得寫休書,便不瞧著夫妻情分,這肚子裡柴家的子嗣也舍了不成,雖氣去也無法兒,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收拾東西。
收拾妥當,已是二更時分,玉娘使人備下馬車,裝了自己東西,出的柴府,見平安在轎子旁立著,便道:“你怎在這裡?莫非要跟我去不成”
平安道:“爺吩咐讓我們夫妻二人跟著娘去。”
玉娘不禁點點頭,與他道:“秋竹是我帶過來的丫頭,便如今許了你,我家去,也自是要跟著我去的,想來你家爺心裡知道,故此讓你也跟著我去,你若不願,待我寫封信兒與他,你仍跟你家爺便是。”
平安聽了,忙跪在地上道:“娘說哪裡話來,秋竹是奴才的媳婦兒,她去哪裡,奴才自然也要跟去的。”
玉娘聽了,不禁嘆口氣,喃喃道:“倒是秋竹有造化。”
上了轎去,撥開轎簾,瞧了眼柴府門樓上的兩盞大紅燈籠,說不出心裡是酸是澀,自重生以來,步步算計,還道否極泰來,夫妻和美,那料想終是一場鏡花水月,縱昨夜紅綃帳中**苦短,今朝便休書一封棄了家去,哪有甚夫妻情份,不過一場笑話罷了:“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