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怕師父是和臧南生了矛盾、心情不好,雲離忙開門,想趕快迎幕遮進來。
不過,門外的女子卻不是幕遮。
而是筠瑤。
雲離側身讓門:「筠瑤君?」
自南天門別過,雲離便不知道後來筠瑤去做了什麼。兩人在諾音閣里小敘片刻,雲離才聽筠瑤說她在天上一個僻靜的地方,又寫起了簿子。
雲離:「那筠瑤君打不打算回司命仙境?」
筠瑤搖頭說她就是寫著玩,玩夠了還是要回夏國;偶爾膩了不要緊,對她來說下面還是比上面自在。
後筠瑤說明來意道:「我下去找我簿子裡的人,想著先來問問雲離君,要不要跟我一塊兒去。那麼晚過來打攪,還請見諒。」雲離搖頭說「無事」,又問筠瑤為何要下去,又為何會想到自己。
筠瑤:「寫得膈應了,不外乎是因為筆下的字敲不中簿子裡那人的願念,覺得還是找那人當面談談的好。至於為何找你……只是因為我要去的地方離修竹近,不知道雲離君有無同行的意願?」雲離的手指無意識地敲了幾下桌子,問說何處,筠瑤道:「隨水鎮。」
「……」
筠瑤:「前些年幕遮君到了我在湖州的住處,提起你的時候,說你太累,一個人把司命仙境的事情都攬完了。」雲離兀自沉默,筠瑤笑道:「我現在可算是替幕遮君找到了藉口,勸你下去歇歇了。」
雲離:「筠瑤君也不用替我師父試探了。」
他心裡根本就沒有想不想得通這一茬,他只是覺得司命仙境正日益成為它該有的樣子,他忙得踏實,壓根說不上什麼「為忙而忙」的想法。筠瑤垂眼托起下巴,保持笑容道:「那好,雲離君,這回就當我邀請故友出遊吧。」
筠瑤說,她簿子裡的人姓「莫」,家研古字,近日頹廢莫名,簿子是難以接續了。
雲離:「聽起來像莫玄莫青那一脈?」
但墨家不是在海州嗎?
起初筠瑤的疑惑點和雲離一樣,此時她自然能看懂雲離的想法,道:「燮明宗在京城放的一把火,燒的當然不僅僅是京城。座上的人一換,大家小家的格局都變了。」因著這話,雲離回憶起四十多年前的皇宮中燒起的火,想到更迭之變,不由感慨。
昔日熹佑皇帝趙之永不承嘉輝皇帝治國的訓誡,向全天下批駁說趙其斌殘暴嗜殺,要絕其道以辟仁路,令眾人篤信佛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實則趙之永和當年的趙其斌走的是一模一樣的路,那就是在「從前」和「現在」之間劃一道嚴格的分割線,新鑄一塊密不透風的方塊。
可趙之永的「方塊」漏洞之大,他自己卻全然不覺。
面上分兩道,熹佑皇帝卻是去了「真」存了「偽」。百世千秋的妄想曾經勒斷了趙其斌的脖子,熹佑御宇二十五年,同樣被這樣的妄想撻下了皇位。
燮明宗舊人從隱居處拔劍而出,用紅色將夏國上下的白綾染透,擁新皇登基,再剷平國師府,重建宗門,與皇宮傲然相望。
幾十年又去,年號記錄著變化更替,而今已到了「永瑞」。安然之後雲離沒再寫新的命簿,久不聞夏國京城中事,而今竟然已經不知道座上的皇帝姓甚名誰了。
筠瑤道:「莫青的長子名烏,萬華年間得罪了皇帝,全家逃難,十餘年事情平息,才在蜀州隨水鎮落戶。」
雲離:「墨家得罪『萬華』?如何?」
筠瑤搖頭嘆道:「他們家除了與朝廷爭執文典的事情、被人責說是賣弄清高,令皇帝心煩,還能怎麼得罪皇帝?」
……
再敘片刻,兩人動身前往蜀州隨水鎮。
修竹引水用的竹管現下推廣到了這個小鎮,小鎮四處都能聽見水聲,或流動或滴落,水聲彈奏著空靈的曲子。
筠瑤找到莫家的時候,莫家的老家僕正在院子裡接水,淡然的神色與小瓦屋倒也相搭。筠瑤和雲離站在籬笆外面,等老家僕接完水看過來,被問及來歷,筠瑤說自己和雲離來自湖州的遊人,行經此地,現在想找個地方避避寒。
老家僕說稍等,回屋向自家主人報了一聲,後出來請兩人進屋。
瓦屋簡樸,但不算破敗;裡面把著一女童的手寫字的男子,應該就是筠瑤要找的莫澄了。有外人來避寒,莫澄只是抬眼淡淡一笑,復又低下頭,指導小女兒練字。雲離並沒有在男子臉上看到筠瑤所形容的「頹靡」,但卻也感察到了消極避世清心寡欲的決然。
那女童尚是活潑的年紀,但一次頭也沒有抬,長長的睫毛在雪白的臉頰上投下陰影。
安置好筠瑤和雲離,老家僕出門燒水去了。筠瑤繞到莫澄身後,看他教女兒寫字,找話說道:「先生的父輩、祖輩,可是拜謁過從前的海州莫家?」饒是莫澄心如止水,聽到一位陌生女子提到自己如此隱秘的家事,也不由吃驚,於是暫時停了筆,看了看筠瑤又看了看雲離。
小女孩撥開爹爹的手,把筆拿過來,自己蘸墨寫字。
筠瑤笑道:「我看先生家中的桌子椅子都躺著古籍拓本,再者先生反覆叫女兒練習這個『莫』字,所以就想到海州莫家一脈了。」
莫澄輕輕一笑,說現在世上竟然還有人知道他們莫家。環視一番,莫澄這才意識到家中確實無處可坐,便清了兩張凳子出來,請筠瑤和雲離坐下休息。
不過,門外的女子卻不是幕遮。
而是筠瑤。
雲離側身讓門:「筠瑤君?」
自南天門別過,雲離便不知道後來筠瑤去做了什麼。兩人在諾音閣里小敘片刻,雲離才聽筠瑤說她在天上一個僻靜的地方,又寫起了簿子。
雲離:「那筠瑤君打不打算回司命仙境?」
筠瑤搖頭說她就是寫著玩,玩夠了還是要回夏國;偶爾膩了不要緊,對她來說下面還是比上面自在。
後筠瑤說明來意道:「我下去找我簿子裡的人,想著先來問問雲離君,要不要跟我一塊兒去。那麼晚過來打攪,還請見諒。」雲離搖頭說「無事」,又問筠瑤為何要下去,又為何會想到自己。
筠瑤:「寫得膈應了,不外乎是因為筆下的字敲不中簿子裡那人的願念,覺得還是找那人當面談談的好。至於為何找你……只是因為我要去的地方離修竹近,不知道雲離君有無同行的意願?」雲離的手指無意識地敲了幾下桌子,問說何處,筠瑤道:「隨水鎮。」
「……」
筠瑤:「前些年幕遮君到了我在湖州的住處,提起你的時候,說你太累,一個人把司命仙境的事情都攬完了。」雲離兀自沉默,筠瑤笑道:「我現在可算是替幕遮君找到了藉口,勸你下去歇歇了。」
雲離:「筠瑤君也不用替我師父試探了。」
他心裡根本就沒有想不想得通這一茬,他只是覺得司命仙境正日益成為它該有的樣子,他忙得踏實,壓根說不上什麼「為忙而忙」的想法。筠瑤垂眼托起下巴,保持笑容道:「那好,雲離君,這回就當我邀請故友出遊吧。」
筠瑤說,她簿子裡的人姓「莫」,家研古字,近日頹廢莫名,簿子是難以接續了。
雲離:「聽起來像莫玄莫青那一脈?」
但墨家不是在海州嗎?
起初筠瑤的疑惑點和雲離一樣,此時她自然能看懂雲離的想法,道:「燮明宗在京城放的一把火,燒的當然不僅僅是京城。座上的人一換,大家小家的格局都變了。」因著這話,雲離回憶起四十多年前的皇宮中燒起的火,想到更迭之變,不由感慨。
昔日熹佑皇帝趙之永不承嘉輝皇帝治國的訓誡,向全天下批駁說趙其斌殘暴嗜殺,要絕其道以辟仁路,令眾人篤信佛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實則趙之永和當年的趙其斌走的是一模一樣的路,那就是在「從前」和「現在」之間劃一道嚴格的分割線,新鑄一塊密不透風的方塊。
可趙之永的「方塊」漏洞之大,他自己卻全然不覺。
面上分兩道,熹佑皇帝卻是去了「真」存了「偽」。百世千秋的妄想曾經勒斷了趙其斌的脖子,熹佑御宇二十五年,同樣被這樣的妄想撻下了皇位。
燮明宗舊人從隱居處拔劍而出,用紅色將夏國上下的白綾染透,擁新皇登基,再剷平國師府,重建宗門,與皇宮傲然相望。
幾十年又去,年號記錄著變化更替,而今已到了「永瑞」。安然之後雲離沒再寫新的命簿,久不聞夏國京城中事,而今竟然已經不知道座上的皇帝姓甚名誰了。
筠瑤道:「莫青的長子名烏,萬華年間得罪了皇帝,全家逃難,十餘年事情平息,才在蜀州隨水鎮落戶。」
雲離:「墨家得罪『萬華』?如何?」
筠瑤搖頭嘆道:「他們家除了與朝廷爭執文典的事情、被人責說是賣弄清高,令皇帝心煩,還能怎麼得罪皇帝?」
……
再敘片刻,兩人動身前往蜀州隨水鎮。
修竹引水用的竹管現下推廣到了這個小鎮,小鎮四處都能聽見水聲,或流動或滴落,水聲彈奏著空靈的曲子。
筠瑤找到莫家的時候,莫家的老家僕正在院子裡接水,淡然的神色與小瓦屋倒也相搭。筠瑤和雲離站在籬笆外面,等老家僕接完水看過來,被問及來歷,筠瑤說自己和雲離來自湖州的遊人,行經此地,現在想找個地方避避寒。
老家僕說稍等,回屋向自家主人報了一聲,後出來請兩人進屋。
瓦屋簡樸,但不算破敗;裡面把著一女童的手寫字的男子,應該就是筠瑤要找的莫澄了。有外人來避寒,莫澄只是抬眼淡淡一笑,復又低下頭,指導小女兒練字。雲離並沒有在男子臉上看到筠瑤所形容的「頹靡」,但卻也感察到了消極避世清心寡欲的決然。
那女童尚是活潑的年紀,但一次頭也沒有抬,長長的睫毛在雪白的臉頰上投下陰影。
安置好筠瑤和雲離,老家僕出門燒水去了。筠瑤繞到莫澄身後,看他教女兒寫字,找話說道:「先生的父輩、祖輩,可是拜謁過從前的海州莫家?」饒是莫澄心如止水,聽到一位陌生女子提到自己如此隱秘的家事,也不由吃驚,於是暫時停了筆,看了看筠瑤又看了看雲離。
小女孩撥開爹爹的手,把筆拿過來,自己蘸墨寫字。
筠瑤笑道:「我看先生家中的桌子椅子都躺著古籍拓本,再者先生反覆叫女兒練習這個『莫』字,所以就想到海州莫家一脈了。」
莫澄輕輕一笑,說現在世上竟然還有人知道他們莫家。環視一番,莫澄這才意識到家中確實無處可坐,便清了兩張凳子出來,請筠瑤和雲離坐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