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嬴政看到鄭國一瞬間的表情變化,輕笑了一聲,道:“外面雨大,咱們進內再談罷。”
李斯連連應聲,眾人先把嬴政讓進小棚子,之後才進去。
棚子裡極其簡陋,嬴政環顧了一圈兒,笑道:“李斯先生是寡人的老師,這些年來,看起來先生過的並不好,而寡人卻不知道,這是寡人的過失。”
李斯聽著嬴政這樣說,當即“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卑臣有王上這句話,就知足了。”
嬴政將他扶起來,讓他就坐在自己的面前,道:“先生,不是寡人不想用您,而是寡人沒有這個力量用您,現在舉國上下都知道,監國的是丞相和太后,寡人並沒有實權,實在是辜負了先生一腔的高才大義。”
李斯搖頭道:“王上千萬別如此說,王上馬上就要親政,等親政之後,大權在握,還愁不能一展抱負麼?”
“說的好,但親政……何止千難萬難啊。”
嬴政說罷了,又笑道:“旁邊這位,先生還不曾給寡人引薦。”
李斯像是恍然大悟,道:“王上,眼下旱澇不斷,大秦要想強盛,鞏固國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顧及民生,百姓吃飽穿暖,才是大計……鄭國則是這大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啊!”
鄭國聽李斯這樣肯定自己,不免看了李斯一眼,少言寡語的秉性,讓鄭國並沒有接話。
嬴政道:“是啊,寡人好幾次都聽說鄭國是人才,在水力方面,他是魁首,但是一直不能見到,如今一見,真是得償所願。”
鄭國這才伏低了頭,道:“小人何德何能,王上錯愛了。”
“不。”
嬴政道:“你是人才,大秦的秦法一向分明,你有才必然要受到重用,修河的事情,是為民造福,想必丞相和太后也不會有異議,鄭國,寡人要封你為河渠令,讓你主管修渠。風調雨順,才能國泰民安,如果老天爺不肯給大秦風調雨順,那寡人,便要一手造下一個風調雨順的大秦。”
鄭國雖然是低著頭,他看不見嬴政的目光,但是光聽著這聲音,這些話,鄭國心裡忽然燃起了一腔熱血,他從韓國出來,形單影隻的,一個人打拼,為了韓王不計生死,然而卻在秦國,在做jian細的時候,被大秦的王上這樣肯定。
做臣子的無非求的就是這個。
李斯聽了也為鄭國高興,見鄭國木可可的出神,道:“鄭國,快謝王上恩典呢!”
鄭國這才收回神來,目光有些複雜,使勁咬了咬牙,道:“謝王上恩典。”
嬴政將鄭國細微的變化都看在眼裡,輕輕笑了一聲,他要的就是鄭國的內疚,要的就是鄭國抱負,他就不相信,這樣禮賢下士,還能挖不到一個人才。
嬴政昨夜被劉徹折騰了一番,有些坐不住,身子酸痛疲憊的厲害,和李斯鄭國說了幾句話,隨即道:“二位隨寡人到官邸休息,修渠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一切還要從長計議。”
李斯和鄭國當然沒有異議,劉徹聽了站起身來,先走出棚子去,將油紙傘撐開,給嬴政遮上雨。
嬴政和劉徹上了馬車,蒙恬請李斯和鄭國上了後面的馬車,一行人這才往官邸去了。
上了車,嬴政立時就靠著車壁閉起眼睛來,劉徹過來,輕輕的揉捏著嬴政的腰身,嬴政只覺一股酸麻躥了上來,雖然酸疼,但是還算是緩解一下疲勞。
嬴政當即放軟了身子,讓劉徹給自己按揉著。
劉徹輕聲笑道:“累了?”
嬴政睜開眼,瞪了他一下,道:“你就是個瘋子,不知昨晚有沒有被蒙恬他們聽見。”
劉徹道:“蒙恬和蒙毅的秉性,若是聽見了還能是這幅自然的模樣,早就炸窩了。”
嬴政沒說話,劉徹又道:“這個鄭國,我瞧著他,似乎對韓王忠心的厲害,最怕這種不言不語的人,愚忠。”
嬴政輕笑了一聲,並不以為然,道:“鄭國確實愚忠,但是我要的就是他這份兒愚忠,韓王受不起他的忠心。”
嬴政頓了頓,似乎是在回憶,道:“你知道麼,鄭國和韓王有三個約定,足見韓王沒有遠慮,不知收攬人才,鄭國在他手裡,還真是屈才。”
劉徹不知是什麼約定,這些細節是他在史書上看不到的,道:“是什麼約定?”
嬴政乾脆身子一歪,躺在劉徹的腿上,還故意蹭了蹭,聽見劉徹的抽氣聲,這才又慢悠悠的說著正事兒。
嬴政道:“不成渠,生逃秦,死封侯。”
劉徹聽了,想了一會兒,笑道:“這個不成渠,必然是讓鄭國不能真的給你修渠道,不然修道成了,真的風調雨順,反而會適得其反。”
“正是。”嬴政道:“也只有韓王能想到這樣蠢鈍的方法,疲秦?哼哼,他送來了鄭國,妄圖耗費大秦的物力和人力修一個漏水淹壞農田的河渠,豈知道卻是給大秦送來了無價珍寶。”
劉徹道:“死封侯,活逃秦呢?”
嬴政笑道:“要麼說韓王愚蠢,就在這點上了,死封侯就是如果鄭國事情敗露,身死在我這裡,他就會被封萬戶侯……生逃秦,如果鄭國事情沒有敗露,修好了壞河渠,就逃出秦國去,逃到其他國家。”
劉徹一聽,頓時笑了起來,道:“好一個韓王,沒一點兒的擔當,敢情只有鄭國死了,韓王才當他是韓人,如果鄭國活著,那他一輩子就不是韓人。做君王的,如果這麼傷臣子的心,怪不得會滅國。”
嬴政道:“所以我一點兒也不擔心,我這樣禮賢下士的對待鄭國,他是一個有能耐,有抱負的人,再說了,他身邊不是還有李斯呢麼,李斯也得勸著他,這條渠,該是大秦的,就必定是大秦的,只不過,我要避免不需要的迂迴,早修早好。”
二人說著話,馬車就停下了,到了官邸門口,蒙恬上去喚門,因為下著雨,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侍從來應門。
侍從打著傘,懶洋洋的,道:“誰啊,這麼大的雨,大人吩咐了誰也不見!”
劉徹聽著侍從好大的口氣,冷笑了一聲,讓嬴政待在車裡,自己下去,道:“拿了這個,去見你們大人。”
劉徹說著,拿出豹符遞給那侍從,那侍從翻來覆去看了好一陣,也不知道是什麼,照樣是懶洋洋的,道:“這是什麼狗屁東西,要叫我去通傳我們大人,還不給點賞錢?”
劉徹登時被他氣得笑了一聲,道:“速去拿給你們大人看,他會給你賞錢。”
那侍從半信半疑,說了一聲等著,就“哐啷”關起了門。
嬴政要來涇水勘察河道的事情,其實當地官員已經知道,但是丞相說要準備御駕,誰也沒想到嬴政會這麼快就來了,所以當地的官員還以為王上在咸陽,怎麼可能出現在自己的府邸門口。
嬴政打起帘子來,靠著車壁優哉游哉的看著外面,過了不多長時間,隔著大門都能聽見裡面一陣嘈雜,大門忽然一下敞開了。
一個官員匆匆忙忙的沖了出來,後面跟著一幫侍從,那官員也不管下著雨,極其狼狽的跪在地上,氣喘吁吁的扣頭道:“卑臣……卑臣迎接我王!”
嬴政沒下車,只是朝外看著,語氣幽幽的,不咸不淡的笑道:“行啊,你的架子,比寡人還大。”
第96章恩威並施
嬴政一行人被官員迎了進去,鄭國年紀大了,禁不得淋雨,感染了一些風寒。
李斯請示了嬴政,嬴政讓官員調來好使喚的侍從和侍女,又讓大夫去給鄭國醫病。
鄭國吃了些軟爛的熱食,喝了藥,李斯來看望他,道:“老哥哥快些休息罷,看來王上真是器重你,王上說了,你可是大秦的國寶,等你將養好了,再來商討修渠的事情。”
鄭國一貫沒什麼言語,此時不免有些動容,鼻子一酸,難免會把嬴政和韓王對比起來,這一對比,鄭國對嬴政就開始愧疚了。
只是鄭國始終是韓人,他抱著必死的決心遠赴秦國,對自己的國家也是懷著一顆忠心的,不可能這麼簡簡單單就倒戈。
尤其鄭國的家人,一百多口全在韓王手裡,鄭國無論是死封侯還是活逃秦,不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著想麼。
鄭國有不得已,有對年輕秦王的欽佩,心裡不好過。
李斯見他半響不言語,扶著他坐在榻上,道:“你有什麼心事,眼下都見到了秦王,有何不能說的?”
鄭國心想著,就因為見到了秦王,才覺得左右為難。
鄭國遲疑了好久,道:“老弟,我想向你打聽一個人。”
李斯道:“是誰?”
鄭國又是遲疑,道:“是我一個遠房侄女兒,咱們都是山東人士,我進秦之後,和這個侄女走失了,他的父母托我照顧她,可是我沒盡一天的責任,深感愧疚。前不久打聽到,她好像進了宮,我想拖你,向王上打聽打聽,但是……又怕這些小事兒,惹得王上不快。”
李斯笑起來,道:“老哥哥你這就錯了,王上不會為這點兒小事對你怎麼看的,原是為了這個,你那侄女叫什麼?”
鄭國再一次遲疑了,過了很久,道:“瑥瀾。”
李斯道:“行了,我記下了,撿著王上高興的時候,我就去問問,你放心休息罷,趕緊把身體將養好了才是正經兒。”
李斯安慰了鄭國兩句,就站起身來走了。
李斯本以為鄭國是一個人,不拖家不帶口的,沒想到有個走失的侄女,這才使得鄭國日日寡歡,如果能給鄭國解除這個憂慮,修渠必然也手到擒來了。
李斯很快就去求見嬴政,嬴政正在下榻的房裡休息,讓李斯進來。
李斯跪下來給嬴政行禮,嬴政笑道:“先生來我這裡,必然有要緊事。”
李斯一笑,道:“卑臣慚愧,什麼事情都被王上看透了。”
嬴政道:“先生請坐下再說。”
李斯這才起來坐下,嬴政又讓劉徹也坐下。
李斯道:“不瞞王上,卑臣方才見過了鄭國,鄭國有一件事,不好意思開口,想要托卑臣向王上打聽。”
嬴政笑了一下,心裡忽然蹦出一個答案,讓李斯繼續說。
劉徹也挑了一下嘴角,不著痕跡的瞥了嬴政一眼。
果然就聽李斯道:“鄭國說他有一個侄女,名喚瑥瀾,在宮中做侍女,想打聽一下,是不是有這麼個人。”
李斯連連應聲,眾人先把嬴政讓進小棚子,之後才進去。
棚子裡極其簡陋,嬴政環顧了一圈兒,笑道:“李斯先生是寡人的老師,這些年來,看起來先生過的並不好,而寡人卻不知道,這是寡人的過失。”
李斯聽著嬴政這樣說,當即“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卑臣有王上這句話,就知足了。”
嬴政將他扶起來,讓他就坐在自己的面前,道:“先生,不是寡人不想用您,而是寡人沒有這個力量用您,現在舉國上下都知道,監國的是丞相和太后,寡人並沒有實權,實在是辜負了先生一腔的高才大義。”
李斯搖頭道:“王上千萬別如此說,王上馬上就要親政,等親政之後,大權在握,還愁不能一展抱負麼?”
“說的好,但親政……何止千難萬難啊。”
嬴政說罷了,又笑道:“旁邊這位,先生還不曾給寡人引薦。”
李斯像是恍然大悟,道:“王上,眼下旱澇不斷,大秦要想強盛,鞏固國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顧及民生,百姓吃飽穿暖,才是大計……鄭國則是這大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啊!”
鄭國聽李斯這樣肯定自己,不免看了李斯一眼,少言寡語的秉性,讓鄭國並沒有接話。
嬴政道:“是啊,寡人好幾次都聽說鄭國是人才,在水力方面,他是魁首,但是一直不能見到,如今一見,真是得償所願。”
鄭國這才伏低了頭,道:“小人何德何能,王上錯愛了。”
“不。”
嬴政道:“你是人才,大秦的秦法一向分明,你有才必然要受到重用,修河的事情,是為民造福,想必丞相和太后也不會有異議,鄭國,寡人要封你為河渠令,讓你主管修渠。風調雨順,才能國泰民安,如果老天爺不肯給大秦風調雨順,那寡人,便要一手造下一個風調雨順的大秦。”
鄭國雖然是低著頭,他看不見嬴政的目光,但是光聽著這聲音,這些話,鄭國心裡忽然燃起了一腔熱血,他從韓國出來,形單影隻的,一個人打拼,為了韓王不計生死,然而卻在秦國,在做jian細的時候,被大秦的王上這樣肯定。
做臣子的無非求的就是這個。
李斯聽了也為鄭國高興,見鄭國木可可的出神,道:“鄭國,快謝王上恩典呢!”
鄭國這才收回神來,目光有些複雜,使勁咬了咬牙,道:“謝王上恩典。”
嬴政將鄭國細微的變化都看在眼裡,輕輕笑了一聲,他要的就是鄭國的內疚,要的就是鄭國抱負,他就不相信,這樣禮賢下士,還能挖不到一個人才。
嬴政昨夜被劉徹折騰了一番,有些坐不住,身子酸痛疲憊的厲害,和李斯鄭國說了幾句話,隨即道:“二位隨寡人到官邸休息,修渠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一切還要從長計議。”
李斯和鄭國當然沒有異議,劉徹聽了站起身來,先走出棚子去,將油紙傘撐開,給嬴政遮上雨。
嬴政和劉徹上了馬車,蒙恬請李斯和鄭國上了後面的馬車,一行人這才往官邸去了。
上了車,嬴政立時就靠著車壁閉起眼睛來,劉徹過來,輕輕的揉捏著嬴政的腰身,嬴政只覺一股酸麻躥了上來,雖然酸疼,但是還算是緩解一下疲勞。
嬴政當即放軟了身子,讓劉徹給自己按揉著。
劉徹輕聲笑道:“累了?”
嬴政睜開眼,瞪了他一下,道:“你就是個瘋子,不知昨晚有沒有被蒙恬他們聽見。”
劉徹道:“蒙恬和蒙毅的秉性,若是聽見了還能是這幅自然的模樣,早就炸窩了。”
嬴政沒說話,劉徹又道:“這個鄭國,我瞧著他,似乎對韓王忠心的厲害,最怕這種不言不語的人,愚忠。”
嬴政輕笑了一聲,並不以為然,道:“鄭國確實愚忠,但是我要的就是他這份兒愚忠,韓王受不起他的忠心。”
嬴政頓了頓,似乎是在回憶,道:“你知道麼,鄭國和韓王有三個約定,足見韓王沒有遠慮,不知收攬人才,鄭國在他手裡,還真是屈才。”
劉徹不知是什麼約定,這些細節是他在史書上看不到的,道:“是什麼約定?”
嬴政乾脆身子一歪,躺在劉徹的腿上,還故意蹭了蹭,聽見劉徹的抽氣聲,這才又慢悠悠的說著正事兒。
嬴政道:“不成渠,生逃秦,死封侯。”
劉徹聽了,想了一會兒,笑道:“這個不成渠,必然是讓鄭國不能真的給你修渠道,不然修道成了,真的風調雨順,反而會適得其反。”
“正是。”嬴政道:“也只有韓王能想到這樣蠢鈍的方法,疲秦?哼哼,他送來了鄭國,妄圖耗費大秦的物力和人力修一個漏水淹壞農田的河渠,豈知道卻是給大秦送來了無價珍寶。”
劉徹道:“死封侯,活逃秦呢?”
嬴政笑道:“要麼說韓王愚蠢,就在這點上了,死封侯就是如果鄭國事情敗露,身死在我這裡,他就會被封萬戶侯……生逃秦,如果鄭國事情沒有敗露,修好了壞河渠,就逃出秦國去,逃到其他國家。”
劉徹一聽,頓時笑了起來,道:“好一個韓王,沒一點兒的擔當,敢情只有鄭國死了,韓王才當他是韓人,如果鄭國活著,那他一輩子就不是韓人。做君王的,如果這麼傷臣子的心,怪不得會滅國。”
嬴政道:“所以我一點兒也不擔心,我這樣禮賢下士的對待鄭國,他是一個有能耐,有抱負的人,再說了,他身邊不是還有李斯呢麼,李斯也得勸著他,這條渠,該是大秦的,就必定是大秦的,只不過,我要避免不需要的迂迴,早修早好。”
二人說著話,馬車就停下了,到了官邸門口,蒙恬上去喚門,因為下著雨,過了很長時間才有侍從來應門。
侍從打著傘,懶洋洋的,道:“誰啊,這麼大的雨,大人吩咐了誰也不見!”
劉徹聽著侍從好大的口氣,冷笑了一聲,讓嬴政待在車裡,自己下去,道:“拿了這個,去見你們大人。”
劉徹說著,拿出豹符遞給那侍從,那侍從翻來覆去看了好一陣,也不知道是什麼,照樣是懶洋洋的,道:“這是什麼狗屁東西,要叫我去通傳我們大人,還不給點賞錢?”
劉徹登時被他氣得笑了一聲,道:“速去拿給你們大人看,他會給你賞錢。”
那侍從半信半疑,說了一聲等著,就“哐啷”關起了門。
嬴政要來涇水勘察河道的事情,其實當地官員已經知道,但是丞相說要準備御駕,誰也沒想到嬴政會這麼快就來了,所以當地的官員還以為王上在咸陽,怎麼可能出現在自己的府邸門口。
嬴政打起帘子來,靠著車壁優哉游哉的看著外面,過了不多長時間,隔著大門都能聽見裡面一陣嘈雜,大門忽然一下敞開了。
一個官員匆匆忙忙的沖了出來,後面跟著一幫侍從,那官員也不管下著雨,極其狼狽的跪在地上,氣喘吁吁的扣頭道:“卑臣……卑臣迎接我王!”
嬴政沒下車,只是朝外看著,語氣幽幽的,不咸不淡的笑道:“行啊,你的架子,比寡人還大。”
第96章恩威並施
嬴政一行人被官員迎了進去,鄭國年紀大了,禁不得淋雨,感染了一些風寒。
李斯請示了嬴政,嬴政讓官員調來好使喚的侍從和侍女,又讓大夫去給鄭國醫病。
鄭國吃了些軟爛的熱食,喝了藥,李斯來看望他,道:“老哥哥快些休息罷,看來王上真是器重你,王上說了,你可是大秦的國寶,等你將養好了,再來商討修渠的事情。”
鄭國一貫沒什麼言語,此時不免有些動容,鼻子一酸,難免會把嬴政和韓王對比起來,這一對比,鄭國對嬴政就開始愧疚了。
只是鄭國始終是韓人,他抱著必死的決心遠赴秦國,對自己的國家也是懷著一顆忠心的,不可能這麼簡簡單單就倒戈。
尤其鄭國的家人,一百多口全在韓王手裡,鄭國無論是死封侯還是活逃秦,不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著想麼。
鄭國有不得已,有對年輕秦王的欽佩,心裡不好過。
李斯見他半響不言語,扶著他坐在榻上,道:“你有什麼心事,眼下都見到了秦王,有何不能說的?”
鄭國心想著,就因為見到了秦王,才覺得左右為難。
鄭國遲疑了好久,道:“老弟,我想向你打聽一個人。”
李斯道:“是誰?”
鄭國又是遲疑,道:“是我一個遠房侄女兒,咱們都是山東人士,我進秦之後,和這個侄女走失了,他的父母托我照顧她,可是我沒盡一天的責任,深感愧疚。前不久打聽到,她好像進了宮,我想拖你,向王上打聽打聽,但是……又怕這些小事兒,惹得王上不快。”
李斯笑起來,道:“老哥哥你這就錯了,王上不會為這點兒小事對你怎麼看的,原是為了這個,你那侄女叫什麼?”
鄭國再一次遲疑了,過了很久,道:“瑥瀾。”
李斯道:“行了,我記下了,撿著王上高興的時候,我就去問問,你放心休息罷,趕緊把身體將養好了才是正經兒。”
李斯安慰了鄭國兩句,就站起身來走了。
李斯本以為鄭國是一個人,不拖家不帶口的,沒想到有個走失的侄女,這才使得鄭國日日寡歡,如果能給鄭國解除這個憂慮,修渠必然也手到擒來了。
李斯很快就去求見嬴政,嬴政正在下榻的房裡休息,讓李斯進來。
李斯跪下來給嬴政行禮,嬴政笑道:“先生來我這裡,必然有要緊事。”
李斯一笑,道:“卑臣慚愧,什麼事情都被王上看透了。”
嬴政道:“先生請坐下再說。”
李斯這才起來坐下,嬴政又讓劉徹也坐下。
李斯道:“不瞞王上,卑臣方才見過了鄭國,鄭國有一件事,不好意思開口,想要托卑臣向王上打聽。”
嬴政笑了一下,心裡忽然蹦出一個答案,讓李斯繼續說。
劉徹也挑了一下嘴角,不著痕跡的瞥了嬴政一眼。
果然就聽李斯道:“鄭國說他有一個侄女,名喚瑥瀾,在宮中做侍女,想打聽一下,是不是有這麼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