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聽聞這位女真人師承前輩長老紫胤真人,乃百世劍仙,天下御劍第一人,風姿更甚其弟子,竟是叫人難以想像那又該是何等神仙人物,可惜他已隱居多年,晚輩弟子無一人有緣見到。
玉泱匆匆趕往臨天閣去的路上,聽得一些弟子飯後聚在一處又在竊竊私語師祖師姑過往傳說,他此時無心理會這些,自數十年前被前任妙法長老帶回天墉城拜陵越真人為師後,他便一直視師尊為親為父,師尊耳順之年退隱崑崙山北峰淳化齋,他繼任執劍長老後雖事務繁忙,仍不忘時時前去探望說話,多年來從不願有一次耽擱。
今日去了淳化齋,師尊卻忽道自己有心愿未了,命他來請師姑前往說話,思及師尊方才境況精神,只怕大限將至,玉泱心中酸楚,眼圈便紅了。
一路跑進了臨天閣,殷畫樓正在院中樹下翻閱劍訣,見他神情大異匆匆進來,一時詫異:“玉泱,何事這般匆忙?”
玉泱哽咽道:“弟子方才從淳化齋回來,師尊他老人家怕是有些不好,命我來請師姑前去說話。”
殷畫樓忙將手中書卷放回了書房,不敢耽擱,隨他一起化劍去了北峰。
淳化齋這個名字聽著老氣橫秋,外圍卻是個山明水秀繁花盛開之地,殷畫樓也無心看那外間美景,才進了內室,便見陵越倚在床前眯著眼,面含微笑似在傾聽外間風聲,聽得她動靜,睜眼笑道:“經年未見師妹了,一向還好麼?”
殷畫樓見他笑語晏晏,眉目間仍是留著往日的英氣磊落,只是鬚髮皆白間,便化作了仁慈惠愛,令人心頭一陣柔軟,她笑道:“我自是都好,只是師兄叫玉泱那孩子來喚我,倒是把他嚇壞了,未知師兄究竟何事尋我?”
陵越見玉泱立在一旁滿含關切望著自己,便叫他去外間煮茶,待把玉泱支開,才輕聲道:“這些年過去,你都不曾開口問我一句師尊如今所在。”
殷畫樓不妨他突然說起此事,頗有些怔愣,半晌道:“師尊臨行前不豫我知曉,這些年師兄未曾提起,便也知道師尊許是另有交代,我自是遵從師尊所願的。”
陵越聞言點頭道:“你比我與屠蘇都要強,屠蘇去的可惜,我卻終生參不透一個執字。”
殷畫樓道:“也許這參不透的人卻是要比洞悉天道者幸福多了。”
陵越笑道:“卻是各有緣法,能洞悉天道者,便也無需為執念而煩惱了。”頓了一會,又道:“今日叫你來,是有件事托你。”
殷畫樓道:“不知師兄有何事未了?”
陵越道:“昨日屠蘇入夢,我心甚喜,多年未見,他卻仍是年少模樣,想來我不日便要與他相聚了,唯余霄河,乃昔年修行時師尊親手所鑄送與我,受師尊言傳身教多年,所余者不過此劍,師尊如今同諸劍隱居在翠微山竹海之後的碧蓮池畔,我想托你日後將霄河帶去,留與師尊權作念想吧。”
言罷將劍交到她手中,殷畫樓捧了那劍,輕聲道:“我只怕師尊不肯見我……”
陵越道:“無需多想,師尊對你寄予厚望,這些年玉泱常來看我,我便知你亦未曾令師尊失望,屠蘇去後,我便任了掌教,多年來不敢懈怠,唯恐有損歷代掌教留下的基業,也算是,未曾墮天墉城清名吧。每每夢回觀省自身,唯空置執劍長老之位一事無可辯駁,季札掛劍四字猶在,當年送別屠蘇,我在心中已答應了為他保留此位,他一日不回,我便一日等待,天墉城上下或有猜疑或有不滿,此一事我既難逃非議,亦無懼非議,待他日後人做傳,便也由得他人評說吧,無需留我隻言片語。我想,便是師尊知曉我今日所念,也會認同的。”
殷畫樓都一一點頭應了,陵越道:“如此我便再無甚牽念了,玉泱那孩子悟性頗佳,心思淳厚,日後你便多照拂他吧。”
室內師兄妹二人仍在敘話,玉泱偷偷貼在外間牆邊,聽著師尊一言一語交代後事,吞聲淚流不止。
作者有話要說:
☆、第 45 章
翌日傍晚,雨聲淅瀝中,有弟子往臨天閣來報,道前任掌教陵越真人仙逝了。
報信的弟子退了出去,殷畫樓立在廊下輕撫手中霄河,透過雨幕望著東廂半晌,昔年,這院中曾有過兩個調皮嬉鬧的孩童,給這寂寂無聲的臨天閣帶來喧鬧喜悅,到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世間悲歡離合陰差陽錯從未停歇,相見爭如不見,無情未必有情,仰頭看去,或許只有這天與地能永遠冷眼看這世情日復一日上演不休。
如此便又過了許多歲月,後山早已盡數換種過無數次新的桃樹,臨天閣的薔薇與海棠也早已不知換種了幾回,人人只道陵徽真人喜愛薔薇海棠,天墉城中卻再無人知曉這些花糙當日如何移種回來。
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五月,臨天閣院中玉泱正同雲暢一道小心翼翼給青缸中蓮花換水,雲暢輕輕撥開蓮葉,道:“師叔,這缸底的泥不用換嗎,不曉得泥里有沒有結藕呢?”
玉泱瞟他一眼道:“往年結的蓮蓬還不都是被你揪了吃了,這種蓮不會…”他聲音突然頓住。
雲暢抬頭隨他一看,是陵徽真人從書房裡出來了,忙站好了,兩人一道行了禮,玉泱突然道:“師姑今日要出門?”她手中拿的是師尊的霄河。
殷畫樓點頭道:“我過兩日便回。換了這些水,你們便自去習劍吧。”又看了看兩人勞動半日的成果,對雲暢道:“這蓮花是小葉品種,蓮蓬結的小,但並不結蓮藕。”
雲暢脖子一縮,吶吶無言,待她走出了劍閣,才長出了一口氣道:“師叔,長老是不是怪我太貪吃啊?”半晌卻不見玉泱答話,扭頭一看,師叔正發呆呢。
雲暢頓時不敢多話,聽說霄河劍是前任掌教的佩劍,那是師叔的授業恩師,只是這劍放在臨天閣有幾十年了吧,不曉得今日陵徽長老要帶去哪裡?
南有仙山,逶迤俊秀,青渺疊嶂,名曰翠微。
殷畫樓立在一條古道邊,遠遠望著那起伏重疊的山脈,薄霧輕籠,影影綽綽,若即若離,兩旁農田裡正有人在勞作,遠處小村還有炊煙裊裊,間或傳來頑童的嬉鬧聲,一時間這情景倒是令她想起幼年讀過的那篇桃花源記。
一個老翁推著獨輪車正吃力往坡上去,他年歲已高,眼看就要推上去,卻突然反衝,殷畫樓忙揮袖阻止,略一施力,老翁只覺手上一輕,已過了坡度。
急喘了幾口氣,這才看清是一位女冠當風而立,背負長劍,髮帶被山風吹起,衣袂翻飛,恍然以為是仙人下凡,立時要伏身行禮,殷畫樓忙施力阻止他,道:“老人家不可行此大禮,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那老翁忙作揖道:“多謝女神仙,女神仙這是要去往山中尋訪仙人?”
殷畫樓搖頭道:“我非仙人,老丈不必如此敬稱,只是老丈如何得知這山中有仙人居住?可是見過?”
那老翁擦了擦汗笑道:“好叫女真人知曉,這說起來卻是一段奇事,小老兒幼年家中拮据,常往此山中尋些糙藥與阿娘治病,有一回險些被一頭大蟲吃了,正有位白髮神仙路過,救了性命,才有如今兒孫滿堂吶,那神仙一陣風便消失不見了,若非後來有別的仙人經此地去往山中拜訪,小老兒幾乎以為是做了場大夢呢!”
殷畫樓想了想,來訪的除了師兄,約莫便是太華山清和真人了,點頭道:“確是一段幸事,想來那仙人也是與老丈有緣。”
那老翁亦點頭道:“可不正是如此,自那以後,這附近去往山中打獵採藥的人便再也沒有出過事了,想來都是託了神仙護佑。大伙兒都想拜謝那仙人,卻是無人尋得所在,便也只好在家中供奉長生牌位,早晚叩拜,並不敢再去打擾仙人清修。”
殷畫樓道:“大約是方外之人淡泊名利,施以仙力不受凡塵打擾吧。在下這便告辭進山去了,力所能及之事便無須多言謝意,老丈還請自便吧。”
那老翁連連點頭,目送她上了山道走遠了,又向天作揖把滿天神佛都謝了一遍。
沿著山道入山走了小半個時辰,她果然遇到了無極陣,也難怪山外村民找不到師尊隱居所在,常人看不出這陣法,繞不出陣形,只會以為山路難行,不知所蹤罷了。
過了那陣法,遠遠便看見大片青竹林在山風中輕輕晃動,真猶如海浪一般,她沿著竹下的小道,聞著林間青竹甘洌氣息,穿過竹海,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在這綠意蔭蔭之後,竟然如天賜明珠般,鑲嵌了一個湖泊,接天映日的蓮葉層層錯落,正漫向遠方,嬌妍豐美的荷花已綻綻欲開,在輝照映襯之下,不似人間。
殷畫樓沿著那湖泊緩緩行去,過了一片桃樹林,遠遠便看見一道籬笆圍起來的幾間木屋,門前石板小徑,路邊雜花盛開,竹門輕掩,靜謐無聲。
玉泱匆匆趕往臨天閣去的路上,聽得一些弟子飯後聚在一處又在竊竊私語師祖師姑過往傳說,他此時無心理會這些,自數十年前被前任妙法長老帶回天墉城拜陵越真人為師後,他便一直視師尊為親為父,師尊耳順之年退隱崑崙山北峰淳化齋,他繼任執劍長老後雖事務繁忙,仍不忘時時前去探望說話,多年來從不願有一次耽擱。
今日去了淳化齋,師尊卻忽道自己有心愿未了,命他來請師姑前往說話,思及師尊方才境況精神,只怕大限將至,玉泱心中酸楚,眼圈便紅了。
一路跑進了臨天閣,殷畫樓正在院中樹下翻閱劍訣,見他神情大異匆匆進來,一時詫異:“玉泱,何事這般匆忙?”
玉泱哽咽道:“弟子方才從淳化齋回來,師尊他老人家怕是有些不好,命我來請師姑前去說話。”
殷畫樓忙將手中書卷放回了書房,不敢耽擱,隨他一起化劍去了北峰。
淳化齋這個名字聽著老氣橫秋,外圍卻是個山明水秀繁花盛開之地,殷畫樓也無心看那外間美景,才進了內室,便見陵越倚在床前眯著眼,面含微笑似在傾聽外間風聲,聽得她動靜,睜眼笑道:“經年未見師妹了,一向還好麼?”
殷畫樓見他笑語晏晏,眉目間仍是留著往日的英氣磊落,只是鬚髮皆白間,便化作了仁慈惠愛,令人心頭一陣柔軟,她笑道:“我自是都好,只是師兄叫玉泱那孩子來喚我,倒是把他嚇壞了,未知師兄究竟何事尋我?”
陵越見玉泱立在一旁滿含關切望著自己,便叫他去外間煮茶,待把玉泱支開,才輕聲道:“這些年過去,你都不曾開口問我一句師尊如今所在。”
殷畫樓不妨他突然說起此事,頗有些怔愣,半晌道:“師尊臨行前不豫我知曉,這些年師兄未曾提起,便也知道師尊許是另有交代,我自是遵從師尊所願的。”
陵越聞言點頭道:“你比我與屠蘇都要強,屠蘇去的可惜,我卻終生參不透一個執字。”
殷畫樓道:“也許這參不透的人卻是要比洞悉天道者幸福多了。”
陵越笑道:“卻是各有緣法,能洞悉天道者,便也無需為執念而煩惱了。”頓了一會,又道:“今日叫你來,是有件事托你。”
殷畫樓道:“不知師兄有何事未了?”
陵越道:“昨日屠蘇入夢,我心甚喜,多年未見,他卻仍是年少模樣,想來我不日便要與他相聚了,唯余霄河,乃昔年修行時師尊親手所鑄送與我,受師尊言傳身教多年,所余者不過此劍,師尊如今同諸劍隱居在翠微山竹海之後的碧蓮池畔,我想托你日後將霄河帶去,留與師尊權作念想吧。”
言罷將劍交到她手中,殷畫樓捧了那劍,輕聲道:“我只怕師尊不肯見我……”
陵越道:“無需多想,師尊對你寄予厚望,這些年玉泱常來看我,我便知你亦未曾令師尊失望,屠蘇去後,我便任了掌教,多年來不敢懈怠,唯恐有損歷代掌教留下的基業,也算是,未曾墮天墉城清名吧。每每夢回觀省自身,唯空置執劍長老之位一事無可辯駁,季札掛劍四字猶在,當年送別屠蘇,我在心中已答應了為他保留此位,他一日不回,我便一日等待,天墉城上下或有猜疑或有不滿,此一事我既難逃非議,亦無懼非議,待他日後人做傳,便也由得他人評說吧,無需留我隻言片語。我想,便是師尊知曉我今日所念,也會認同的。”
殷畫樓都一一點頭應了,陵越道:“如此我便再無甚牽念了,玉泱那孩子悟性頗佳,心思淳厚,日後你便多照拂他吧。”
室內師兄妹二人仍在敘話,玉泱偷偷貼在外間牆邊,聽著師尊一言一語交代後事,吞聲淚流不止。
作者有話要說:
☆、第 45 章
翌日傍晚,雨聲淅瀝中,有弟子往臨天閣來報,道前任掌教陵越真人仙逝了。
報信的弟子退了出去,殷畫樓立在廊下輕撫手中霄河,透過雨幕望著東廂半晌,昔年,這院中曾有過兩個調皮嬉鬧的孩童,給這寂寂無聲的臨天閣帶來喧鬧喜悅,到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世間悲歡離合陰差陽錯從未停歇,相見爭如不見,無情未必有情,仰頭看去,或許只有這天與地能永遠冷眼看這世情日復一日上演不休。
如此便又過了許多歲月,後山早已盡數換種過無數次新的桃樹,臨天閣的薔薇與海棠也早已不知換種了幾回,人人只道陵徽真人喜愛薔薇海棠,天墉城中卻再無人知曉這些花糙當日如何移種回來。
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五月,臨天閣院中玉泱正同雲暢一道小心翼翼給青缸中蓮花換水,雲暢輕輕撥開蓮葉,道:“師叔,這缸底的泥不用換嗎,不曉得泥里有沒有結藕呢?”
玉泱瞟他一眼道:“往年結的蓮蓬還不都是被你揪了吃了,這種蓮不會…”他聲音突然頓住。
雲暢抬頭隨他一看,是陵徽真人從書房裡出來了,忙站好了,兩人一道行了禮,玉泱突然道:“師姑今日要出門?”她手中拿的是師尊的霄河。
殷畫樓點頭道:“我過兩日便回。換了這些水,你們便自去習劍吧。”又看了看兩人勞動半日的成果,對雲暢道:“這蓮花是小葉品種,蓮蓬結的小,但並不結蓮藕。”
雲暢脖子一縮,吶吶無言,待她走出了劍閣,才長出了一口氣道:“師叔,長老是不是怪我太貪吃啊?”半晌卻不見玉泱答話,扭頭一看,師叔正發呆呢。
雲暢頓時不敢多話,聽說霄河劍是前任掌教的佩劍,那是師叔的授業恩師,只是這劍放在臨天閣有幾十年了吧,不曉得今日陵徽長老要帶去哪裡?
南有仙山,逶迤俊秀,青渺疊嶂,名曰翠微。
殷畫樓立在一條古道邊,遠遠望著那起伏重疊的山脈,薄霧輕籠,影影綽綽,若即若離,兩旁農田裡正有人在勞作,遠處小村還有炊煙裊裊,間或傳來頑童的嬉鬧聲,一時間這情景倒是令她想起幼年讀過的那篇桃花源記。
一個老翁推著獨輪車正吃力往坡上去,他年歲已高,眼看就要推上去,卻突然反衝,殷畫樓忙揮袖阻止,略一施力,老翁只覺手上一輕,已過了坡度。
急喘了幾口氣,這才看清是一位女冠當風而立,背負長劍,髮帶被山風吹起,衣袂翻飛,恍然以為是仙人下凡,立時要伏身行禮,殷畫樓忙施力阻止他,道:“老人家不可行此大禮,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那老翁忙作揖道:“多謝女神仙,女神仙這是要去往山中尋訪仙人?”
殷畫樓搖頭道:“我非仙人,老丈不必如此敬稱,只是老丈如何得知這山中有仙人居住?可是見過?”
那老翁擦了擦汗笑道:“好叫女真人知曉,這說起來卻是一段奇事,小老兒幼年家中拮据,常往此山中尋些糙藥與阿娘治病,有一回險些被一頭大蟲吃了,正有位白髮神仙路過,救了性命,才有如今兒孫滿堂吶,那神仙一陣風便消失不見了,若非後來有別的仙人經此地去往山中拜訪,小老兒幾乎以為是做了場大夢呢!”
殷畫樓想了想,來訪的除了師兄,約莫便是太華山清和真人了,點頭道:“確是一段幸事,想來那仙人也是與老丈有緣。”
那老翁亦點頭道:“可不正是如此,自那以後,這附近去往山中打獵採藥的人便再也沒有出過事了,想來都是託了神仙護佑。大伙兒都想拜謝那仙人,卻是無人尋得所在,便也只好在家中供奉長生牌位,早晚叩拜,並不敢再去打擾仙人清修。”
殷畫樓道:“大約是方外之人淡泊名利,施以仙力不受凡塵打擾吧。在下這便告辭進山去了,力所能及之事便無須多言謝意,老丈還請自便吧。”
那老翁連連點頭,目送她上了山道走遠了,又向天作揖把滿天神佛都謝了一遍。
沿著山道入山走了小半個時辰,她果然遇到了無極陣,也難怪山外村民找不到師尊隱居所在,常人看不出這陣法,繞不出陣形,只會以為山路難行,不知所蹤罷了。
過了那陣法,遠遠便看見大片青竹林在山風中輕輕晃動,真猶如海浪一般,她沿著竹下的小道,聞著林間青竹甘洌氣息,穿過竹海,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在這綠意蔭蔭之後,竟然如天賜明珠般,鑲嵌了一個湖泊,接天映日的蓮葉層層錯落,正漫向遠方,嬌妍豐美的荷花已綻綻欲開,在輝照映襯之下,不似人間。
殷畫樓沿著那湖泊緩緩行去,過了一片桃樹林,遠遠便看見一道籬笆圍起來的幾間木屋,門前石板小徑,路邊雜花盛開,竹門輕掩,靜謐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