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他站起身欲將人擒住,奈何若是論武藝,這些年已然疏於騎射的他,怎麼比得上披堅執銳馳騁沙場的將領,這樣的舉動自然被人輕而易舉的躲開了。
僵硬的站在原處,他就這樣看著攝政王走遠。他忽然就懂了,威嚴的高牆環繞著偌大的皇宮,他生在這裡,也困在這裡,哪怕自以為掌控著權柄,卻又被這樣的東西所束縛。
但這個人不在乎生死,更不在乎名利。
——這隻鷹,要飛走了。
在皇叔走出門檻之前,他終於想到了什麼,拔出佩劍對準自己,賭道,“這是朕的旨意,朕無論如何,要你,留下來!”
他怕疼,根本不可能對自己下得去手,但攝政王停住了腳步。
滿腔的狂喜,幾乎讓他忘乎所以。
他分不清欲望與感情的界限,甚至在父皇離去之後,便再不曾體會過何為信任。
掌下的軀體弧線極佳,他撫過緊繃腰身的時候,能清楚感知到皇叔的僵硬。只要這個人想,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將他推開,然而攝政王只是就這樣沉默寡言的看著他。
糾纏在一切的感覺格外炙熱,也格外親密,哪怕他慣來都是不允許任何事物與他過於親密的。
再然後,他便只記得精緻燭台上的那隻緩慢燃燒的蠟燭,昏黃的燭光隨著夜風忽明忽暗,將人影扭曲拉長,而後所有的一切都淹沒在過於荒誕不羈的夢中。
……
他再一次將人按倒在御書房的軟塌上,半跪在皇叔的身上,急切的在脖頸啃咬,留下不堪入目的印記。繁複的衣袍被拉扯下拉,凌亂的扔在床腳。
這場荒誕的□□,沒有人開口說話,只有些許壓抑的喘息聲,過於炙熱,也過於沉默。
御書房的外邊,漆黑夜幕下,老太監沉沉的嘆了一聲。
老太監身旁的兩排宮女卻都好似沒有聽到內中的動靜般,低著頭,目不斜視的齊刷刷站著,安分而死寂,麻木得就像雕成活人模樣的陶塑。
第12章 修仁
(十二)修仁
寅時,此刻天光為現,四下還有是灰濛濛的,文武百官便陸陸續續站到了朱雀門外。
他慣來醒得早,不說聞雞起舞,但每日到了時辰便會下床洗漱。前朝雖是每五日才有一回早朝,但本朝卻是每日一朝,但一夜好眠後,他今日難得的起得晚了。
自床榻坐起身,目光意外的瞧見身畔仍舊躺著的人,他本是以為對方定會如同上次那般,在夜裡獨自離去。
——或許是累了。
他這樣想著,卻見對方側過身,那雙看不清情緒的眼毫無睡意的睜著,就這樣平靜的朝他望過來。於是忽然就懂了什麼,以至於心情有些煩悶。
他語氣不佳的道,“皇叔原來就這樣不喜朕,故而一夜沒睡。”
說完這句話,便又忽的後悔起來,自覺是睡昏了頭,這才能在第二日講出這樣的話來。他想起來昨日裡對方留下來的原因,就更心軟了幾分,於是立馬補救道,“既然如此,皇叔今日便免了早朝,再回府邸休息幾日,如何?”
“這就是陛下想要的?”
沒有回答,攝政王給予他的僅僅是這樣堪稱冷漠的一句話。
他被噎在那裡,雖也自覺理虧,但事到如今哪裡肯讓步,於是道,“朕想要的,自然不僅如此。”
擱下這句話,他便不再與人糾纏,收拾整理完畢,一甩長袖上朝去了。
這是一張極為冷硬的椅子,金碧輝煌卻又死氣沉沉,但它是大殿內最高的位置。坐在這裡,可以瞧見下面的大臣穿著朝服,烏壓壓的站成長長的兩排。
他知道下面的那些臣子雖然個個都將恭順寫在臉上,但內心裡卻又各自有著不同的盤算。
一面提拔酷吏,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面推行科舉,建立書閣,打破世家的壟斷。
他小心布局,力求穩妥,縱使費時也不肯冒進,對之中的失敗者,能□□收財便不會抄家滅族。年少掌權,手握重兵,能憑此隨意殺伐,卻仍舊不失謹慎,這才讓朝堂平穩變革不出岔子。
他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坐在這裡,將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謀求抽絲剝繭,重複的處理著事務,並在其中按照自己的心意撥弄這盤根錯節的利益牽扯關係。
其實他是極為厭惡妥協的,也不愛留個情面,換上一批酷吏,將吃裡扒外的貪官污吏,與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統統殺個乾淨,才是最為大快人心的做法。就算如今的變革能為朝堂注入新血,但如果不尋他法,不出三十年,便又會是周而復始的局面。
但他不能這麼做。
可能,他一生都不能這麼做。
“今新法已行,外無蠻夷威患,內有吏治廉清,故往後三年,減免三成田稅。”
這樣的減免,收益最多的只會是那些口口聲聲擁護皇室的官員,與那些標榜仁義道德的豪門氏族。
哪怕他想要的,不僅是如此。
然而,暫時,他也只能如此了。
第13章 妥協
(十三)妥協
王羨臨,王御使,這位秉持法家理念的王家青年才俊此刻被傳喚到了避暑的園林大申宮內,不同與皇宮的巍峨,此處更顯精緻清幽。
他翻看著手中的書冊,裡面記錄著諸多官僚的名字,每個名字後面,都跟著密密麻麻的諸多記錄。這是他刻意下令找來的罪證,但硬要說起來,這記些錄中的臣子卻又並非是尸位素餐或者貪過了界。
年至二十一,後宮內卻空無一人,以至於他至今未有子嗣。
在大臣看來,若非柳皇后當年早逝,選妃之事早該辦妥。若生意外皇室後繼無人,必然生變,故而如今縱使觸怒天顏,但凡忠義之臣,此刻都當直言進諫。
他示意身旁的老太監講書冊呈遞給王御使,隨後道,“說說看,朕該如何。”
王御使翻看一二後,站在一旁,不卑不亢的道,“陛下希望臣將書冊上的諸位大臣敲打一二。”
他聽出了話語中的其他意味,對這位只能依附皇權的孤臣淡淡道,“王御使但講無妨。”
“臣有一親妹,生性……”
砰的一聲響起,這是毛筆砸落在地面的聲音。
他依舊神情如初,王御使卻馬上噗通一聲跪了下去,膝蓋重重磕在地面,隨即五體投地。
“臣死罪,死罪。”
那位殺人從不手軟的王御使,此刻戰戰兢兢的匍匐在地,埋頭的姿勢巧妙的遮掩了這個人的神情,顯得極為恭順。
就在王御使的身旁,毛筆上浸染的墨跡在地上暈開,莫名的,他覺得格外刺眼。
……
大申宮內景色最好的地方,便是湖旁的那一大片竹林。
在前些年,他是斷然不會在酷暑之時,興師動眾的前來園林避暑。大興兵戈勞民傷財,休養生息之時,自然是能省則省。
他推開門,進到屋內,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攝政王坐在離他很遠的另一張桌子旁,翻看著內閣處理過的,極為瑣碎的一些奏章。
僵硬的站在原處,他就這樣看著攝政王走遠。他忽然就懂了,威嚴的高牆環繞著偌大的皇宮,他生在這裡,也困在這裡,哪怕自以為掌控著權柄,卻又被這樣的東西所束縛。
但這個人不在乎生死,更不在乎名利。
——這隻鷹,要飛走了。
在皇叔走出門檻之前,他終於想到了什麼,拔出佩劍對準自己,賭道,“這是朕的旨意,朕無論如何,要你,留下來!”
他怕疼,根本不可能對自己下得去手,但攝政王停住了腳步。
滿腔的狂喜,幾乎讓他忘乎所以。
他分不清欲望與感情的界限,甚至在父皇離去之後,便再不曾體會過何為信任。
掌下的軀體弧線極佳,他撫過緊繃腰身的時候,能清楚感知到皇叔的僵硬。只要這個人想,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將他推開,然而攝政王只是就這樣沉默寡言的看著他。
糾纏在一切的感覺格外炙熱,也格外親密,哪怕他慣來都是不允許任何事物與他過於親密的。
再然後,他便只記得精緻燭台上的那隻緩慢燃燒的蠟燭,昏黃的燭光隨著夜風忽明忽暗,將人影扭曲拉長,而後所有的一切都淹沒在過於荒誕不羈的夢中。
……
他再一次將人按倒在御書房的軟塌上,半跪在皇叔的身上,急切的在脖頸啃咬,留下不堪入目的印記。繁複的衣袍被拉扯下拉,凌亂的扔在床腳。
這場荒誕的□□,沒有人開口說話,只有些許壓抑的喘息聲,過於炙熱,也過於沉默。
御書房的外邊,漆黑夜幕下,老太監沉沉的嘆了一聲。
老太監身旁的兩排宮女卻都好似沒有聽到內中的動靜般,低著頭,目不斜視的齊刷刷站著,安分而死寂,麻木得就像雕成活人模樣的陶塑。
第12章 修仁
(十二)修仁
寅時,此刻天光為現,四下還有是灰濛濛的,文武百官便陸陸續續站到了朱雀門外。
他慣來醒得早,不說聞雞起舞,但每日到了時辰便會下床洗漱。前朝雖是每五日才有一回早朝,但本朝卻是每日一朝,但一夜好眠後,他今日難得的起得晚了。
自床榻坐起身,目光意外的瞧見身畔仍舊躺著的人,他本是以為對方定會如同上次那般,在夜裡獨自離去。
——或許是累了。
他這樣想著,卻見對方側過身,那雙看不清情緒的眼毫無睡意的睜著,就這樣平靜的朝他望過來。於是忽然就懂了什麼,以至於心情有些煩悶。
他語氣不佳的道,“皇叔原來就這樣不喜朕,故而一夜沒睡。”
說完這句話,便又忽的後悔起來,自覺是睡昏了頭,這才能在第二日講出這樣的話來。他想起來昨日裡對方留下來的原因,就更心軟了幾分,於是立馬補救道,“既然如此,皇叔今日便免了早朝,再回府邸休息幾日,如何?”
“這就是陛下想要的?”
沒有回答,攝政王給予他的僅僅是這樣堪稱冷漠的一句話。
他被噎在那裡,雖也自覺理虧,但事到如今哪裡肯讓步,於是道,“朕想要的,自然不僅如此。”
擱下這句話,他便不再與人糾纏,收拾整理完畢,一甩長袖上朝去了。
這是一張極為冷硬的椅子,金碧輝煌卻又死氣沉沉,但它是大殿內最高的位置。坐在這裡,可以瞧見下面的大臣穿著朝服,烏壓壓的站成長長的兩排。
他知道下面的那些臣子雖然個個都將恭順寫在臉上,但內心裡卻又各自有著不同的盤算。
一面提拔酷吏,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面推行科舉,建立書閣,打破世家的壟斷。
他小心布局,力求穩妥,縱使費時也不肯冒進,對之中的失敗者,能□□收財便不會抄家滅族。年少掌權,手握重兵,能憑此隨意殺伐,卻仍舊不失謹慎,這才讓朝堂平穩變革不出岔子。
他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坐在這裡,將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謀求抽絲剝繭,重複的處理著事務,並在其中按照自己的心意撥弄這盤根錯節的利益牽扯關係。
其實他是極為厭惡妥協的,也不愛留個情面,換上一批酷吏,將吃裡扒外的貪官污吏,與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統統殺個乾淨,才是最為大快人心的做法。就算如今的變革能為朝堂注入新血,但如果不尋他法,不出三十年,便又會是周而復始的局面。
但他不能這麼做。
可能,他一生都不能這麼做。
“今新法已行,外無蠻夷威患,內有吏治廉清,故往後三年,減免三成田稅。”
這樣的減免,收益最多的只會是那些口口聲聲擁護皇室的官員,與那些標榜仁義道德的豪門氏族。
哪怕他想要的,不僅是如此。
然而,暫時,他也只能如此了。
第13章 妥協
(十三)妥協
王羨臨,王御使,這位秉持法家理念的王家青年才俊此刻被傳喚到了避暑的園林大申宮內,不同與皇宮的巍峨,此處更顯精緻清幽。
他翻看著手中的書冊,裡面記錄著諸多官僚的名字,每個名字後面,都跟著密密麻麻的諸多記錄。這是他刻意下令找來的罪證,但硬要說起來,這記些錄中的臣子卻又並非是尸位素餐或者貪過了界。
年至二十一,後宮內卻空無一人,以至於他至今未有子嗣。
在大臣看來,若非柳皇后當年早逝,選妃之事早該辦妥。若生意外皇室後繼無人,必然生變,故而如今縱使觸怒天顏,但凡忠義之臣,此刻都當直言進諫。
他示意身旁的老太監講書冊呈遞給王御使,隨後道,“說說看,朕該如何。”
王御使翻看一二後,站在一旁,不卑不亢的道,“陛下希望臣將書冊上的諸位大臣敲打一二。”
他聽出了話語中的其他意味,對這位只能依附皇權的孤臣淡淡道,“王御使但講無妨。”
“臣有一親妹,生性……”
砰的一聲響起,這是毛筆砸落在地面的聲音。
他依舊神情如初,王御使卻馬上噗通一聲跪了下去,膝蓋重重磕在地面,隨即五體投地。
“臣死罪,死罪。”
那位殺人從不手軟的王御使,此刻戰戰兢兢的匍匐在地,埋頭的姿勢巧妙的遮掩了這個人的神情,顯得極為恭順。
就在王御使的身旁,毛筆上浸染的墨跡在地上暈開,莫名的,他覺得格外刺眼。
……
大申宮內景色最好的地方,便是湖旁的那一大片竹林。
在前些年,他是斷然不會在酷暑之時,興師動眾的前來園林避暑。大興兵戈勞民傷財,休養生息之時,自然是能省則省。
他推開門,進到屋內,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攝政王坐在離他很遠的另一張桌子旁,翻看著內閣處理過的,極為瑣碎的一些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