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一顆孤星跟隨腳步漸行漸遠,日光將厚重的雲層撕開一道裂痕,透出慘澹微光,照亮一座烽煙未滅的城池。太和殿、中仁殿燒的乾乾淨淨,搏殺一天一夜的元軍正在兩儀殿享受漢人的美酒美人、珍玩珠寶,能搶的便搶,帶不走的一一殺之毀之,女人成了牲口,沒有倫理規矩,美好的身體,年輕而蓬勃的生命任人踐踏。
戰亂中男人不過一死,然而女人除卻生命卻要被剝奪更多,承受更多閉門讀書滿口詩書禮義之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天亮時走過承安門,城外依舊蕭索,景辭主僕三人約再向南走上二三里路,才漸漸遇上難逃的難民,這已是被遠遠落在後頭的人,大多數拖家帶口,腳程不快。
路上野糙、樹皮都已讓逃荒的饑民啃光,遠遠看去,一座山仿佛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裸露的沙土。梧桐不由得摸了摸胸前那板塊烙餅,不禁後悔起來,早知如此,應在城內搜刮乾淨才是,到如今只剩半塊餅該如何熬過漫無邊際的難逃之路,再抬眼向四周圍佝僂無力衣衫襤褸的難民望去,生怕有人瞧出端倪,覬覦這往常從未在宮中見過的窮人吃食。
肩上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寂靜,突然間也不知是誰,自身後大吼一聲,“元軍來啦!元軍追來啦!”路上行人一瞬間通通停住腳步,驚慌、無措寫滿本就已經憔悴不堪的臉孔,驚惶的人面面相覷,互相都企圖在對方臉上找到逃生之機,但最終亦不過點燃了焦灼,催生了恐懼。
梧桐反應最快,拉住景辭就往路邊山坡上跑,匆忙間問:“這一條大道,從前能看到尾,兩條腿再快也跑不過元人四蹄馬,咱們只能往山上去。姑娘還能跑得動麼?山上泥濘,好些地方路都沒有,姑娘當心衣裳。”
“這檔口哪裡還顧得上什麼衣裳鞋襪,逃命要緊。”
梧桐一個健步越上山坡,找一棵矮樹掛住自己,再回過頭來將景辭與半夏拉上陡坡。山間路並不輕鬆,許多地方連落腳的平地都找不著,灌木枯枝縱橫交錯,山石嶙峋突兀,也不小心就要折斷腳腕刺破腳底。
行路間,景辭一個不慎讓枝條劃破了小腿,只一皺眉,不敢吭聲。梧桐與半夏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都忙著探路奔逃,未曾注意許多。身後還有許多費盡力氣爬上山的難民,不少人手上背上還抱著個哭鬧不停的孩子,狹窄的山路除卻行人急促的呼吸,餘下是孩童尖利的哭叫,不斷撕裂著被焦灼緊迫脹滿的心臟。
梧桐退後一步,與景辭並肩走著,壓低了聲音說:“這群人動靜太大,遲早要被元軍趕上,咱們要麼轉道往深處去,要麼再加緊趕路,甩掉他們。”略頓了頓,補充道:“有他們也好,若真趕上,正好擋了咱們的災禍。”
人人生來自私,危急時分唯少數人為國為民拋家棄口犧牲性命,大多數人都在為一己之命費盡心思四處奔逃。
路遇岔口,景辭悶聲拉一拉梧桐,她當即會意,朝著右手邊坎坷泥濘的山路走去,離開嘈雜擁擠的難民隊伍。不知前路如何,但求能躲過這一劫。不多久,直至回頭再也無法看見其餘人身影,景辭忽而聽見烈馬嘶鳴、刀劍出鞘之聲。誰也沒有說話,只是握緊了彼此的手,不論荊途波折,卯足了力氣攀爬前行。
日上中天,景辭已經疲乏到了極點,梧桐才在一道山澗下提議休息片刻。不管天外如何變幻莫測,山中歲月始終寧靜安然。一道小川自汕頭落下,成了叮咚有聲川流不息的瀑布,梧桐自己低頭掬水喝了個痛快,但看景辭,仍是為難,“這裡頭水也不定乾淨,要不姑娘還是等到了有人煙的地方,燒滾了再喝?”
景辭搖頭,“眼下在乎不了許多了,能活下去就成,我瞧這山泉水乾淨得很,不怕。”
梧桐便摘一片寬大的芋頭葉子,舀了水捧到景辭跟前,蹲下身子感嘆說:“姑娘來時可聽見追兵腳步聲?走大道的人,恐怕已死了大半。”
景辭長嘆一聲,無語凝噎。
梧桐站起身向遠處看,“這山頭離得不遠就是落霞山,姑娘,要不然咱們上梅影庵試試,住持師太認得咱們,或許能有個落腳的地方,等大人回城,便都無需再怕。”
景辭不置可否,因已然無路可去,活得一時是一時吧。
☆、第85章 重病
第八十五章重病
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到落霞山時景辭已然渾身無力,腳步虛浮,若再多走個一里路,恐怕就要暈倒在途中。她努力地不要成為累贅,不想再拖累任何人,但身體的限制無法輕易突破,一路上仍需靠梧桐與半夏攙扶支撐。
梅影庵早已經人去樓空,離散的難民在此搭棚落腳,一進門撲面而來的便是一股腐臭,不知是死了人未埋,還是將死未死的病人發出的惡臭。比之逃難之路更加觸目驚心,教人退卻。無奈天已擦黑,落霞山雖離京城不遠,但仍有野獸出沒,若再下山,或又可能遇上收隊的元軍,思來想去只能硬著頭皮走入。未料梧桐在前,才跨進門裡就有人上前來趕人,那人大冬天裡敞著衣襟,露出胸口一道狹長的傷疤,高高壯壯似一扇門,凶神惡煞,“滾滾滾,這兒滿了滿了,再住不下了,快滾快滾,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螞蟻都有領頭,更何況一群蒼蠅一般亂轉的難民。這人既不是領頭也不是匪首,景辭估摸著他這幅兇惡模樣也就是條看門狗,看人臉色做事,便將梧桐扯到一旁商量。
半夏提議,“要不然塞他些銀票如何?”
景辭搖頭否決,“財不露白,再而咱們三個女流之輩毫無反擊之力,他若起了歹心,那又能如何?”
梧桐為難,“若此時下山,恐怕多有危險。”
景辭道:“咱們身上還有碎銀沒有?先打發了這人,進了屋躲過這一日即可。”
半夏翻了翻袖子,荷包里還藏著幾塊碎銀,梧桐上前去求了半晌,那人才勉強答應,“進了這門,死活都看自己,沒吃沒穿,自己找地兒窩著,死了就近扔山谷里,崩在這哭哭啼啼礙眼。”
梧桐忙不迭點頭,好話說了一大筐,才領著景辭找一處犄角旮旯坐下。夜裡山上奇冷,既沒有炭爐也沒有被褥,引下山的溫泉池子早被領頭人霸占,餘下只有間四面透風的柴房給老弱婦孺安置。
三人一整日未進一粒米,懷中的烙餅老已經涼透,一個個都成了鐵打的,跑了一天一夜還搖頭說不餓。景辭只好捂著肚子說,那便等明日再吃。
可憐三個小姑娘衣衫單薄,躺在地上便相互依偎著囫圇睡著。半夜景辭發起高熱,嘴裡反反覆覆說著胡話,梧桐讓半夏守著景辭,自己偷摸到藥房,屋內只剩下零星一點藥材,她取了要緊的幾位藥,就近在柴房裡生火熬藥,還能讓人沾沾暖意。景辭吃著藥,病情卻未見好轉,依舊是迷迷糊糊不見清醒。
半夏著急後怕,又不敢哭出聲,只得捂著嘴掉淚。
原本計劃天一亮便下山,如此也只能作廢。景辭燒得滿身滾燙,嘴唇乾裂,一天下來能清醒說話的時間都不多。梧桐做男子打扮,便肩起了男兒擔子。通常半夏在梅影庵內照看景辭,她跟著男人們便下山去,避開元軍,到城內,或到附近小鎮找吃的。
好在銀票曬乾還能用得上,一回兩回的能以高價偷偷摸摸從山下帶上一帖兩帖退熱的藥來煎著吃,梧桐勇猛,偶爾還能在山上打回野味,但需先孝敬了匪首才能得一兩口下肚。
景辭的病稍有好轉,好歹能醒過神來說上兩句,但山上的日子卻一日比一日艱難,活人眼看著急速消瘦,面色蠟黃,水分流失,最終只剩下皮包骨。有一日梧桐立功,得了一張破棉被要給景辭墊上,半夏預備卯足勁將景辭抱起來,未料活生生的人橫在兩壁之間竟真是輕飄飄沒重量,再看從前白皙紅潤的面頰早已經瘦得乾癟下去,一雙眼空洞無神,唇上幹得流血結痂。一件粗布衣裳大半個月未能換過,透出一股不能忽視的酸臭。這哪是往日不沾疾苦的汝寧郡主,分明已辨不出模樣,似垂垂老去的婦人,早已經沒有生氣。
半夏勉強將景辭放置在棉被上,拍一拍梧桐後背,示意她留心,當即捂著臉躲到門外一棵高壯楊樹下放聲大哭。
姑娘家生來柔弱,經不起風吹雨打,何況是轉亂之中輾轉流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一生未曾設想過真有一日要面對如此殘酷艱難光景,一碗野菜湯都要與饑民搶得頭破血流,能吃一頓飽飯都是在夢中。而今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支撐她熬過飢餓折磨的人,一眨眼奄奄一息頻死難返,若景辭不在,她要如何撐下去,又幾時是盡頭。
她心中希望、信念,在目睹景辭枯瘦如柴的身體之後迅速崩塌,青澀的肩膀再承受不住,難民棚中此起彼伏的呻吟與悲泣中,哭得聲嘶力竭,心肺落血。
終是有人自身後來,握住她肩膀,給她短暫一瞬的依靠,轉過身遇上男兒裝扮的梧桐,眼神堅毅,沉穩可依。安慰她,“不怕,等大人回京,一定找最好的大夫給姑娘看病,到時候咱們還和從前一樣,有吃有喝有地兒住。”人間富貴地里出來的姑娘,現如今被飢餓與貧窮折磨得只剩這麼些許卑微願景,想來心酸。
半夏用力抹了抹臉,將眼淚都藏進袖底,與梧桐說:“好姐姐,辛苦你,若沒有你,咱們指不定落在哪一處深山老林里讓野狗野豬叼走吃盡。”
梧桐輕聲低語,辨不明心緒,“說什麼謝不謝的,都是盡本分罷了。我約莫著,至多熬過這幾日,援軍就該入京了,到時又少不了一場大戰,咱們也得隨時準備著,兵荒馬亂更日子只會更加艱難。”
一樣都是未及雙十的姑娘家,誰知道夜深人靜月落無影之時,她有多少後怕與恐懼全然小心翼翼藏在冷冷清清面容之下。
如果說支撐半夏苦熬下去的是景辭,然則撐住梧桐的便是遠在西北卻應當是無所不能的陸焉。
城破宮毀的消息傳到西北時,陸焉停留在晉王府與主人家各執黑白,小小棋盤內廝殺博弈,講的都是禪語機鋒,論的全是天下大勢,旁人即便長了耳朵也是聾子一般,一個字也聽不明白。但此二人既相約密謀於此,便心照不宣,無需點明已知對方打算。說到底是一場討價還價,你進我退的參禪論道。
得知景辭下落不明,陸焉當即便起身告辭,晉王一番挽留只當做虛晃,他已然歸心如箭,恨不能飛回京師尋人。
晉王為做一份大禮,指派三百近衛與他通往京師,但內里乾坤只此二人參透。陸焉走後,殘局未完,晉王仍坐於原地一手執黑一手執白,慢慢下完這局棋。一旁黑衣謀士望棋低語,“此人輕重不分,恐難擔大任。”
戰亂中男人不過一死,然而女人除卻生命卻要被剝奪更多,承受更多閉門讀書滿口詩書禮義之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天亮時走過承安門,城外依舊蕭索,景辭主僕三人約再向南走上二三里路,才漸漸遇上難逃的難民,這已是被遠遠落在後頭的人,大多數拖家帶口,腳程不快。
路上野糙、樹皮都已讓逃荒的饑民啃光,遠遠看去,一座山仿佛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裸露的沙土。梧桐不由得摸了摸胸前那板塊烙餅,不禁後悔起來,早知如此,應在城內搜刮乾淨才是,到如今只剩半塊餅該如何熬過漫無邊際的難逃之路,再抬眼向四周圍佝僂無力衣衫襤褸的難民望去,生怕有人瞧出端倪,覬覦這往常從未在宮中見過的窮人吃食。
肩上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寂靜,突然間也不知是誰,自身後大吼一聲,“元軍來啦!元軍追來啦!”路上行人一瞬間通通停住腳步,驚慌、無措寫滿本就已經憔悴不堪的臉孔,驚惶的人面面相覷,互相都企圖在對方臉上找到逃生之機,但最終亦不過點燃了焦灼,催生了恐懼。
梧桐反應最快,拉住景辭就往路邊山坡上跑,匆忙間問:“這一條大道,從前能看到尾,兩條腿再快也跑不過元人四蹄馬,咱們只能往山上去。姑娘還能跑得動麼?山上泥濘,好些地方路都沒有,姑娘當心衣裳。”
“這檔口哪裡還顧得上什麼衣裳鞋襪,逃命要緊。”
梧桐一個健步越上山坡,找一棵矮樹掛住自己,再回過頭來將景辭與半夏拉上陡坡。山間路並不輕鬆,許多地方連落腳的平地都找不著,灌木枯枝縱橫交錯,山石嶙峋突兀,也不小心就要折斷腳腕刺破腳底。
行路間,景辭一個不慎讓枝條劃破了小腿,只一皺眉,不敢吭聲。梧桐與半夏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都忙著探路奔逃,未曾注意許多。身後還有許多費盡力氣爬上山的難民,不少人手上背上還抱著個哭鬧不停的孩子,狹窄的山路除卻行人急促的呼吸,餘下是孩童尖利的哭叫,不斷撕裂著被焦灼緊迫脹滿的心臟。
梧桐退後一步,與景辭並肩走著,壓低了聲音說:“這群人動靜太大,遲早要被元軍趕上,咱們要麼轉道往深處去,要麼再加緊趕路,甩掉他們。”略頓了頓,補充道:“有他們也好,若真趕上,正好擋了咱們的災禍。”
人人生來自私,危急時分唯少數人為國為民拋家棄口犧牲性命,大多數人都在為一己之命費盡心思四處奔逃。
路遇岔口,景辭悶聲拉一拉梧桐,她當即會意,朝著右手邊坎坷泥濘的山路走去,離開嘈雜擁擠的難民隊伍。不知前路如何,但求能躲過這一劫。不多久,直至回頭再也無法看見其餘人身影,景辭忽而聽見烈馬嘶鳴、刀劍出鞘之聲。誰也沒有說話,只是握緊了彼此的手,不論荊途波折,卯足了力氣攀爬前行。
日上中天,景辭已經疲乏到了極點,梧桐才在一道山澗下提議休息片刻。不管天外如何變幻莫測,山中歲月始終寧靜安然。一道小川自汕頭落下,成了叮咚有聲川流不息的瀑布,梧桐自己低頭掬水喝了個痛快,但看景辭,仍是為難,“這裡頭水也不定乾淨,要不姑娘還是等到了有人煙的地方,燒滾了再喝?”
景辭搖頭,“眼下在乎不了許多了,能活下去就成,我瞧這山泉水乾淨得很,不怕。”
梧桐便摘一片寬大的芋頭葉子,舀了水捧到景辭跟前,蹲下身子感嘆說:“姑娘來時可聽見追兵腳步聲?走大道的人,恐怕已死了大半。”
景辭長嘆一聲,無語凝噎。
梧桐站起身向遠處看,“這山頭離得不遠就是落霞山,姑娘,要不然咱們上梅影庵試試,住持師太認得咱們,或許能有個落腳的地方,等大人回城,便都無需再怕。”
景辭不置可否,因已然無路可去,活得一時是一時吧。
☆、第85章 重病
第八十五章重病
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到落霞山時景辭已然渾身無力,腳步虛浮,若再多走個一里路,恐怕就要暈倒在途中。她努力地不要成為累贅,不想再拖累任何人,但身體的限制無法輕易突破,一路上仍需靠梧桐與半夏攙扶支撐。
梅影庵早已經人去樓空,離散的難民在此搭棚落腳,一進門撲面而來的便是一股腐臭,不知是死了人未埋,還是將死未死的病人發出的惡臭。比之逃難之路更加觸目驚心,教人退卻。無奈天已擦黑,落霞山雖離京城不遠,但仍有野獸出沒,若再下山,或又可能遇上收隊的元軍,思來想去只能硬著頭皮走入。未料梧桐在前,才跨進門裡就有人上前來趕人,那人大冬天裡敞著衣襟,露出胸口一道狹長的傷疤,高高壯壯似一扇門,凶神惡煞,“滾滾滾,這兒滿了滿了,再住不下了,快滾快滾,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螞蟻都有領頭,更何況一群蒼蠅一般亂轉的難民。這人既不是領頭也不是匪首,景辭估摸著他這幅兇惡模樣也就是條看門狗,看人臉色做事,便將梧桐扯到一旁商量。
半夏提議,“要不然塞他些銀票如何?”
景辭搖頭否決,“財不露白,再而咱們三個女流之輩毫無反擊之力,他若起了歹心,那又能如何?”
梧桐為難,“若此時下山,恐怕多有危險。”
景辭道:“咱們身上還有碎銀沒有?先打發了這人,進了屋躲過這一日即可。”
半夏翻了翻袖子,荷包里還藏著幾塊碎銀,梧桐上前去求了半晌,那人才勉強答應,“進了這門,死活都看自己,沒吃沒穿,自己找地兒窩著,死了就近扔山谷里,崩在這哭哭啼啼礙眼。”
梧桐忙不迭點頭,好話說了一大筐,才領著景辭找一處犄角旮旯坐下。夜裡山上奇冷,既沒有炭爐也沒有被褥,引下山的溫泉池子早被領頭人霸占,餘下只有間四面透風的柴房給老弱婦孺安置。
三人一整日未進一粒米,懷中的烙餅老已經涼透,一個個都成了鐵打的,跑了一天一夜還搖頭說不餓。景辭只好捂著肚子說,那便等明日再吃。
可憐三個小姑娘衣衫單薄,躺在地上便相互依偎著囫圇睡著。半夜景辭發起高熱,嘴裡反反覆覆說著胡話,梧桐讓半夏守著景辭,自己偷摸到藥房,屋內只剩下零星一點藥材,她取了要緊的幾位藥,就近在柴房裡生火熬藥,還能讓人沾沾暖意。景辭吃著藥,病情卻未見好轉,依舊是迷迷糊糊不見清醒。
半夏著急後怕,又不敢哭出聲,只得捂著嘴掉淚。
原本計劃天一亮便下山,如此也只能作廢。景辭燒得滿身滾燙,嘴唇乾裂,一天下來能清醒說話的時間都不多。梧桐做男子打扮,便肩起了男兒擔子。通常半夏在梅影庵內照看景辭,她跟著男人們便下山去,避開元軍,到城內,或到附近小鎮找吃的。
好在銀票曬乾還能用得上,一回兩回的能以高價偷偷摸摸從山下帶上一帖兩帖退熱的藥來煎著吃,梧桐勇猛,偶爾還能在山上打回野味,但需先孝敬了匪首才能得一兩口下肚。
景辭的病稍有好轉,好歹能醒過神來說上兩句,但山上的日子卻一日比一日艱難,活人眼看著急速消瘦,面色蠟黃,水分流失,最終只剩下皮包骨。有一日梧桐立功,得了一張破棉被要給景辭墊上,半夏預備卯足勁將景辭抱起來,未料活生生的人橫在兩壁之間竟真是輕飄飄沒重量,再看從前白皙紅潤的面頰早已經瘦得乾癟下去,一雙眼空洞無神,唇上幹得流血結痂。一件粗布衣裳大半個月未能換過,透出一股不能忽視的酸臭。這哪是往日不沾疾苦的汝寧郡主,分明已辨不出模樣,似垂垂老去的婦人,早已經沒有生氣。
半夏勉強將景辭放置在棉被上,拍一拍梧桐後背,示意她留心,當即捂著臉躲到門外一棵高壯楊樹下放聲大哭。
姑娘家生來柔弱,經不起風吹雨打,何況是轉亂之中輾轉流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一生未曾設想過真有一日要面對如此殘酷艱難光景,一碗野菜湯都要與饑民搶得頭破血流,能吃一頓飽飯都是在夢中。而今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支撐她熬過飢餓折磨的人,一眨眼奄奄一息頻死難返,若景辭不在,她要如何撐下去,又幾時是盡頭。
她心中希望、信念,在目睹景辭枯瘦如柴的身體之後迅速崩塌,青澀的肩膀再承受不住,難民棚中此起彼伏的呻吟與悲泣中,哭得聲嘶力竭,心肺落血。
終是有人自身後來,握住她肩膀,給她短暫一瞬的依靠,轉過身遇上男兒裝扮的梧桐,眼神堅毅,沉穩可依。安慰她,“不怕,等大人回京,一定找最好的大夫給姑娘看病,到時候咱們還和從前一樣,有吃有喝有地兒住。”人間富貴地里出來的姑娘,現如今被飢餓與貧窮折磨得只剩這麼些許卑微願景,想來心酸。
半夏用力抹了抹臉,將眼淚都藏進袖底,與梧桐說:“好姐姐,辛苦你,若沒有你,咱們指不定落在哪一處深山老林里讓野狗野豬叼走吃盡。”
梧桐輕聲低語,辨不明心緒,“說什麼謝不謝的,都是盡本分罷了。我約莫著,至多熬過這幾日,援軍就該入京了,到時又少不了一場大戰,咱們也得隨時準備著,兵荒馬亂更日子只會更加艱難。”
一樣都是未及雙十的姑娘家,誰知道夜深人靜月落無影之時,她有多少後怕與恐懼全然小心翼翼藏在冷冷清清面容之下。
如果說支撐半夏苦熬下去的是景辭,然則撐住梧桐的便是遠在西北卻應當是無所不能的陸焉。
城破宮毀的消息傳到西北時,陸焉停留在晉王府與主人家各執黑白,小小棋盤內廝殺博弈,講的都是禪語機鋒,論的全是天下大勢,旁人即便長了耳朵也是聾子一般,一個字也聽不明白。但此二人既相約密謀於此,便心照不宣,無需點明已知對方打算。說到底是一場討價還價,你進我退的參禪論道。
得知景辭下落不明,陸焉當即便起身告辭,晉王一番挽留只當做虛晃,他已然歸心如箭,恨不能飛回京師尋人。
晉王為做一份大禮,指派三百近衛與他通往京師,但內里乾坤只此二人參透。陸焉走後,殘局未完,晉王仍坐於原地一手執黑一手執白,慢慢下完這局棋。一旁黑衣謀士望棋低語,“此人輕重不分,恐難擔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