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這個孩子光是靠父親管不好的,除非問先生可另有良法。正好逢著學校懇親會,我就把我的孩子,喜歡唱戲,喜歡雙簧,說了一套,請先生給他糾正。先生說:的確如此,並不是唱戲和雙簧學校里就不要,老實說一句,唱戲雙簧也離不開學校。可是要雖要,總不宜耽誤正當功課。當你令郎下課的時候,我們曾解釋給他聽,他也表示誠懇接受。但他一離開我們,或者找到同學,或者他一個人,他又表演起《連環套》來了。同時遇到考試,總是甲等,你有什麼辦法呢?我聽了他先生這些話,也只有唉聲嘆氣回家。
為這第四個孩子嘆氣,不是一年矣。當他初入小學一年級之時,進的是重慶南泉小學。老是看見他下學時候,揪著一位同學一同走,我這位四令郎摘了一根樹枝,向同學小娃橫著一比,大聲喝道:呔!你攔住大將軍去路,意欲何為。你敢放馬過來,大戰一百回合嗎。那孩子答應一聲,“要得”!於是也在路邊摘了一根樹枝迎上去打起來了。這孩子傻到出恭也忘不了戲,找到山上一塊空地,他正中一站,一拉褲子,一蹲,口裡還喊馬來,右手拿馬鞭的手一橫,諸位這像個出恭的孩子嗎?我決不撒謊,百分之百是真的。不過他那時候真小,不懂若 干戲詞,信口亂編一起。既蹲下了,亂編的戲就來了。把手上的那樹枝一橫道:叫你不要擋住孤王的要路,你還擋起來,殺!殺得真興起,猛得起身要換馬,腳一抬,感覺到沒有穿褲子呢。請問,這樣的孩子能夠不管嗎?由南泉到現在,半路上耽誤一年,真正六個整年,他的戲迷,有加無減這是怎麼辦呢?
由於我喜歡京劇,也終究有“戲緣”,做了專職的京劇從業者。1951年7月,上海華東戲曲學校在中國戲曲學校招生,我家和中國戲曲學校望宇相對,離得近,我也是見獵心喜地報了名,能夠到東方最大的城市上海,覺得很好玩,經過嚴格的初試、複試,從數百名考生中只錄取了15名,複試發榜時,父親不言不語地悄悄去看了榜,回到家笑嘻嘻地對我說:“你考取啦!”看到父親滿面笑容,心裡感到暖融融的,數月後,我又進入到中國戲曲學校,這是一所很有名的學校,教師都是當時享有盛名的表演藝術家,一年還發8套衣服,能在這裡學習是很不容易的,也是被人羨慕的事。
第60節:在“文化大革命”中(1)
在“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階級鬥爭的調子越唱越高,處處都透露出肅殺的寒意,報紙上不是批這個,就是批那個,不少人都處在一種慌恐和困惑中,我家自然也不例外,終日忐忑不安。大舍妹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去四川參加“四清”運動,原說是一年,但日期已滿,但仍回京無望;二舍妹為迎接大學畢業,已隨中央美術學院去河北邢台參加“社教”;我和內子也將去甘肅參加“四清”。此時的父親在三次腦血管痙攣後,更加虛弱,每次都是昏迷不醒,一住院便是月余,醫生早已囑我們準備後事,但每次他都以頑強的生命力奇蹟般地活過來了。大病後的他,行動和說話都愈加困難。家裡也顯得很冷清,父親終日悶坐書房,與《四部備要》為伴。雖然照例,晚飯後我和二家兄還是到他的小書房閒話,但由於心情不好,人也少,失掉了往日的歡樂。
一天下午,大約是3點鐘。父親在屋裡看報,忽然聽他驚叫一聲,又見他踉蹌奔出門外,手裡拿著報,我聽他口齒不清而又著急地對我說:“你看,邢台發生地震了!你快到蓉兒的學校打聽消息,快,快……
……”我怕他著急,立即騎車趕往中央美術學院打聽消息。聽校方負責人說,學生所在地離震心較遠,波及不大,學生安全無恙。我回來看見父親正站在院子裡等我,等知道二舍妹安全的消息,他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回到了屋裡。後來聽家人告訴我,父親在等我消息時,一直焦慮不安地在院子裡徘徊,讓他回屋,怎麼也不肯,父親在嚴肅的面孔後面,卻是一顆慈愛的心,父親在給大舍妹的信中,曾提及此事:明明吾兒:我在4月13日傍晚五點十幾分,接到你親筆信,非常高興。你說的你在青年有一番貢獻要獻給國家,是呀!我非常同意你的主張。我現在(是)72歲的人。說我落後,我也承認,但你們要前進,我絕不能在後面拉你們的後腿。你們放手前進吧!……
前日發動(表)一個消息,河北邢台幾縣五點十幾分,發生地震,有好幾縣人畜頗有損失,我聽了這話,頓時就急得什麼(似的),趕快就命伍哥向中央美術學院打聽,還好,一會兒美術學院向各家發通知,邢台縣發生地震,學生都無事,你那兒想必吃了一驚。信尾忽然看有你一首七絕,你押韻押得都不錯,只是平仄調換的不對,這不要忙,用心學一學就會了,等你回家來慢慢兒學吧。此祝進步我寫字還是不行,這封信寫了我一夜。
父 恨水書 四月十六日父親在得知我即將去參加“四清”時,給二舍妹一信:蓉蓉吾兒:你寄我的十一日信我已經看過了,我的錢已經交給你伍哥的手中,伍哥表示昨日是星期日,星期一準交給你學校,我想你學校準給你寄吧。你伍兄也是要走的,要到的地方是甘肅靜縣(伍註:信誤,應為寧縣),在陝西交界的地方,搞的是“四清”,一半年才能回來,大約你二人不會回(會)面了。此祝進步父 恨水書 二月二日孤寂病弱的老父想念兩個在外地的妹妹,關心她們的生活和健康,給她們寫信是老父晚年生活的慰籍。我需要說明的是,父親一生有個習慣,寄信和郵稿從不假手於人,不管回復一素昧平生的讀者普通信函,還是給報社寄發稿件,他都要親手送到郵局或放進郵筒。從我記事時起,就是在避難山村抑或回到北京,他都是如此。從這小小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忠誠守信和嚴肅執著的職業道德。當他每次給妹妹寫完信,都要邁著行動不方便的雙腿,由我陪著他去附郵。寄完了信,父親便數著手指,盼著妹妹回信,有時回信遲了,他便輾轉難眠,在給大舍妹的一封信中,曾經描述過自己思念女兒的心情:明明吾兒:你已有半月多沒有寫信來告知一切,我非常地掛念……
說起來日子也不算多,可是每晚盼著,半晚醒了枕頭哭濕了半個,你工作還沒有了,工作了時同我寫封信來,千萬千萬……
讀者諸君,請想一下,一個被病魔纏身的70多歲的老人,思念女兒竟會深夜哭濕了枕頭!為了告慰外
第61節:在“文化大革命”中(2)
地的女兒,老人顫抖著手,艱難地握筆,親手寫信,竟寫了一夜!誰看了這樣的信,都會為之感動得淚下。
1966年7月,我們工作組奉命中斷了甘肅的“四清”,回到北京。剛下火車,在火車站還沒有御下行裝,耳畔就響起了“打倒”之聲,有人已被“揪”出來了。過了不久,就是那令人不寒而慄的“八月恐怖”。在這不正常的日子裡,是非完全顛倒,父親的老友無一倖免,全都被“揪”出來,關進了“牛棚”。這些事情,我們都瞞著有病在身的父親。兄妹們用溫情織成了一張薄薄的紗網,遮圍著父親,不讓他受到外界的刺激,因為他太虛弱了,經不得半點傷害。儘管是無“班”可上,但是每天我們還得到單位去“搞”批鬥,每天早上去,都是提心弔膽,因為不知何時大禍臨頭,被“揪”出來隔離審查,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匆匆趕回家。看到老父親安然無恙,才算鬆了口氣。
為這第四個孩子嘆氣,不是一年矣。當他初入小學一年級之時,進的是重慶南泉小學。老是看見他下學時候,揪著一位同學一同走,我這位四令郎摘了一根樹枝,向同學小娃橫著一比,大聲喝道:呔!你攔住大將軍去路,意欲何為。你敢放馬過來,大戰一百回合嗎。那孩子答應一聲,“要得”!於是也在路邊摘了一根樹枝迎上去打起來了。這孩子傻到出恭也忘不了戲,找到山上一塊空地,他正中一站,一拉褲子,一蹲,口裡還喊馬來,右手拿馬鞭的手一橫,諸位這像個出恭的孩子嗎?我決不撒謊,百分之百是真的。不過他那時候真小,不懂若 干戲詞,信口亂編一起。既蹲下了,亂編的戲就來了。把手上的那樹枝一橫道:叫你不要擋住孤王的要路,你還擋起來,殺!殺得真興起,猛得起身要換馬,腳一抬,感覺到沒有穿褲子呢。請問,這樣的孩子能夠不管嗎?由南泉到現在,半路上耽誤一年,真正六個整年,他的戲迷,有加無減這是怎麼辦呢?
由於我喜歡京劇,也終究有“戲緣”,做了專職的京劇從業者。1951年7月,上海華東戲曲學校在中國戲曲學校招生,我家和中國戲曲學校望宇相對,離得近,我也是見獵心喜地報了名,能夠到東方最大的城市上海,覺得很好玩,經過嚴格的初試、複試,從數百名考生中只錄取了15名,複試發榜時,父親不言不語地悄悄去看了榜,回到家笑嘻嘻地對我說:“你考取啦!”看到父親滿面笑容,心裡感到暖融融的,數月後,我又進入到中國戲曲學校,這是一所很有名的學校,教師都是當時享有盛名的表演藝術家,一年還發8套衣服,能在這裡學習是很不容易的,也是被人羨慕的事。
第60節:在“文化大革命”中(1)
在“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階級鬥爭的調子越唱越高,處處都透露出肅殺的寒意,報紙上不是批這個,就是批那個,不少人都處在一種慌恐和困惑中,我家自然也不例外,終日忐忑不安。大舍妹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去四川參加“四清”運動,原說是一年,但日期已滿,但仍回京無望;二舍妹為迎接大學畢業,已隨中央美術學院去河北邢台參加“社教”;我和內子也將去甘肅參加“四清”。此時的父親在三次腦血管痙攣後,更加虛弱,每次都是昏迷不醒,一住院便是月余,醫生早已囑我們準備後事,但每次他都以頑強的生命力奇蹟般地活過來了。大病後的他,行動和說話都愈加困難。家裡也顯得很冷清,父親終日悶坐書房,與《四部備要》為伴。雖然照例,晚飯後我和二家兄還是到他的小書房閒話,但由於心情不好,人也少,失掉了往日的歡樂。
一天下午,大約是3點鐘。父親在屋裡看報,忽然聽他驚叫一聲,又見他踉蹌奔出門外,手裡拿著報,我聽他口齒不清而又著急地對我說:“你看,邢台發生地震了!你快到蓉兒的學校打聽消息,快,快……
……”我怕他著急,立即騎車趕往中央美術學院打聽消息。聽校方負責人說,學生所在地離震心較遠,波及不大,學生安全無恙。我回來看見父親正站在院子裡等我,等知道二舍妹安全的消息,他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回到了屋裡。後來聽家人告訴我,父親在等我消息時,一直焦慮不安地在院子裡徘徊,讓他回屋,怎麼也不肯,父親在嚴肅的面孔後面,卻是一顆慈愛的心,父親在給大舍妹的信中,曾提及此事:明明吾兒:我在4月13日傍晚五點十幾分,接到你親筆信,非常高興。你說的你在青年有一番貢獻要獻給國家,是呀!我非常同意你的主張。我現在(是)72歲的人。說我落後,我也承認,但你們要前進,我絕不能在後面拉你們的後腿。你們放手前進吧!……
前日發動(表)一個消息,河北邢台幾縣五點十幾分,發生地震,有好幾縣人畜頗有損失,我聽了這話,頓時就急得什麼(似的),趕快就命伍哥向中央美術學院打聽,還好,一會兒美術學院向各家發通知,邢台縣發生地震,學生都無事,你那兒想必吃了一驚。信尾忽然看有你一首七絕,你押韻押得都不錯,只是平仄調換的不對,這不要忙,用心學一學就會了,等你回家來慢慢兒學吧。此祝進步我寫字還是不行,這封信寫了我一夜。
父 恨水書 四月十六日父親在得知我即將去參加“四清”時,給二舍妹一信:蓉蓉吾兒:你寄我的十一日信我已經看過了,我的錢已經交給你伍哥的手中,伍哥表示昨日是星期日,星期一準交給你學校,我想你學校準給你寄吧。你伍兄也是要走的,要到的地方是甘肅靜縣(伍註:信誤,應為寧縣),在陝西交界的地方,搞的是“四清”,一半年才能回來,大約你二人不會回(會)面了。此祝進步父 恨水書 二月二日孤寂病弱的老父想念兩個在外地的妹妹,關心她們的生活和健康,給她們寫信是老父晚年生活的慰籍。我需要說明的是,父親一生有個習慣,寄信和郵稿從不假手於人,不管回復一素昧平生的讀者普通信函,還是給報社寄發稿件,他都要親手送到郵局或放進郵筒。從我記事時起,就是在避難山村抑或回到北京,他都是如此。從這小小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忠誠守信和嚴肅執著的職業道德。當他每次給妹妹寫完信,都要邁著行動不方便的雙腿,由我陪著他去附郵。寄完了信,父親便數著手指,盼著妹妹回信,有時回信遲了,他便輾轉難眠,在給大舍妹的一封信中,曾經描述過自己思念女兒的心情:明明吾兒:你已有半月多沒有寫信來告知一切,我非常地掛念……
說起來日子也不算多,可是每晚盼著,半晚醒了枕頭哭濕了半個,你工作還沒有了,工作了時同我寫封信來,千萬千萬……
讀者諸君,請想一下,一個被病魔纏身的70多歲的老人,思念女兒竟會深夜哭濕了枕頭!為了告慰外
第61節:在“文化大革命”中(2)
地的女兒,老人顫抖著手,艱難地握筆,親手寫信,竟寫了一夜!誰看了這樣的信,都會為之感動得淚下。
1966年7月,我們工作組奉命中斷了甘肅的“四清”,回到北京。剛下火車,在火車站還沒有御下行裝,耳畔就響起了“打倒”之聲,有人已被“揪”出來了。過了不久,就是那令人不寒而慄的“八月恐怖”。在這不正常的日子裡,是非完全顛倒,父親的老友無一倖免,全都被“揪”出來,關進了“牛棚”。這些事情,我們都瞞著有病在身的父親。兄妹們用溫情織成了一張薄薄的紗網,遮圍著父親,不讓他受到外界的刺激,因為他太虛弱了,經不得半點傷害。儘管是無“班”可上,但是每天我們還得到單位去“搞”批鬥,每天早上去,都是提心弔膽,因為不知何時大禍臨頭,被“揪”出來隔離審查,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匆匆趕回家。看到老父親安然無恙,才算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