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爾信權以袁婿為慮,余亦不料其遽爾學壞至此。余即日當作信教之,爾等在家卻不宜過露痕跡。人所以稍顧體面者,冀人之敬重也,若人之傲情鄙棄業已露出,則索性蕩然無恥,拼棄不顧,甘與正人為仇,而以後不可救藥矣。
我家內外大小,於袁婿處禮貌均不可疏忽。若久不梭改,將來或接至皖營,延師教之亦可。大約世家子弟,錢不可多,衣不可多,事雖至小,所關頗大。
此間各路軍事平安。多將軍赴援陝西,沅、季在金陵,孤軍無助,不無可慮。
湖州於初三日失守。鮑攻寧國,恐難遽克。安徽亢旱,頃間三日大雨,人心始安。
谷即在長沙採買,以後澄叔不必掛心。此次不另寄澄信,爾稟告之。此囑。
諭紀澤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安慶
士家子弟之衣食起居,當無一不與寒士相同。
字諭紀鴻:前聞爾縣試幸列首選,為之欣慰。所寄各場文章,亦皆清潤大方。
昨接易藝生先生十三口信,知爾已到省。城市繁華之地,爾宜在寓中靜坐,不可出外遊戲徵逐。茲余函商郭意城先生,於東征局兌銀四百兩,交爾在省為進學之用。
印卷之費,向例兩學及學書共三分,爾每分宜送錢百千。鄧寅師處謝禮百兩,鄧十世兄送銀十兩,助渠買書之資。餘銀數十兩,為爾零用及路添衣物之需。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龐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吞忝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願爾等常守此儉樸之風,亦借福之道也。
其照例應用之錢,不宜過嗇(謝稟保二十千,賞號亦略豐)。謁聖后,拜客數家,即行歸里。今年不必鄉試,一則爾工夫尚早,二則恐體弱難耐勞也。此諭。
諭紀澤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安慶
·行氣為文章第一義。先學韓昌黎之倔強。
字諭紀澤:接爾七月十一日稟並澄叔信,具悉一切。鴻兒十三日自省起程,想早到家?
此間諸事平安,沅季二叔在金陵亦好,推疾疫頗多。前建清醮,後又陳龍燈獅子請戲,仿古大儺之禮,不知少愈否?
鮑公在寧國招降童容海一股,收用者三千人,徐五萬人悉行遣散,每人給錢一千。鮑公辦妥此事,即由高淳東壩會剿金陵。
希帥由六安回省,初三已到,久病之後,加以憂戚,氣象黑瘦,咳嗽不止,殊為可慮。本日接奉諭旨,不准請假回籍,賞銀八百,飭地方官照料。聖恩高厚,無以復加,而希帥思歸極切,現其病象,若非回籍靜養,斷難痊癒。渠日內擬自行具摺陳情也。
爾所作《擬莊》三首,能識名理,兼通訓治,慰甚慰甚。余近年頗識古人文章門徑,而在軍鮮暇,未嘗偶作,一吐胸中之奇。爾若能解《漢書》之訓詁,參以《莊子》之詼詭,則余願償矣。至行氣為文章第一義,卿、雲之跌宕,昌黎之倔強,尤為行氣不易之法,爾宜先於韓公倔強處揣摩一番。
京中帶回之書,有《謝秋水集》(名文濤,國初南豐人)可交來人帶營一看。
澄叔處未另作書,將此呈閱。
諭紀澤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安慶
·先領會韓詩怪奇詼諧之處,既可
長才力。亦可添風趣。
字諭紀澤:十一日接十一月計二日來稟,內有鴻兒詩四首。十二日又接初五日來稟,其時爾初至長沙歸也。兩次皆有澄叔之情,具悉一切。
韓公五言詩本難領會,爾且先於怪奇可駭處、詼諧可笑處細心領會。可駭處,如詠落葉則曰:“謂是夜氣滅,望舒隕其圓”;詠作文,則回:“蛟龍弄角牙,造次欲手攬”。可笑處,如詠登科則曰:儕輩妒且熱,喘如竹筒吹”;詠苦寒,則曰:“羲和送日出,(忄匡)怯頻窺覘”。爾從此等處用心,可以長才力,亦可添風趣。
鴻兒試帖,大方而有清氣,易於造就,即日批改寄回。
季叔奉初六思旨追贈按察使,照按察使軍營病故例議恤,可稱極優,茲將諭旨錄歸。
此間定於十九日開弔,二十日發引,同行者為厚四、甲二、甲六、葛繹山、江龍三諸族戚,又有員並親兵等數十人送之,大約二月可到湘潭。葬期若定二月底三月初,必可不誤。
下游軍事漸穩,北岸蕭軍於初十日克復運增,鮑軍糧路雖不甚通,而賊實不悍,或可勉強支持。
此信送澄叔一閱。
諭紀澤 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安慶
·女不可戀母家富貴,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
字諭紀鴻:接爾澄叔七月十八日信並爾寄澤兒一線,知爾奉母子八月十九日起程來皖,並三女與羅婿一同前來。
現在金陵未復,皖省南北兩岸群盜如毛,爾母及四女等姑嫂來此,並非久住之局。大女理應在袁家侍姑盡孝,本不應同來安慶,因榆生在此,故吾未嘗寫信阻大女之行。若三女與羅婿,則尤應在家事姑事母,尤可不必同來。
余每見嫁女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者,其後必無好處。余家諸女,當教之孝順翁姑,敬事丈夫,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效澆俗小家之陋習也。
三女夫婦若尚在縣城省城一帶,盡可令之仍回羅家奉母奉姑,不必來院。若業已開行,勢難中途折回,則可同來安慶一次。小住一月二月,余再派人送歸。
其陳婿與二女,計必在長沙相見,不可帶之同來。俟此間軍務大順,余寄信去接可也。
諭諸兒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臨淮
·文章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增則有的,有趣則有味。
字諭紀澤紀鴻兒:餘干廿五六日渡洪澤湖面二百四十里,廿七日入淮。廿八日在五河停泊一日,等候旱隊。計九日抵臨淮。
聞劉省三於廿四日抵徐州,廿八日由徐州赴援雉河。莫西林於廿六日攻克高爐集。雉河之軍心益固,大約因可解矣。羅、張、朱等明日可以到此,劉松山初五六可到,余小住半月,當仍赴徐州也。
毛寄雲年伯至清江,急欲與餘一晤。余因太遠,止其來臨淮。
爾寫信太短。近日所看之書,及領略古人文字意趣,盡可自控所見,隨時質正。前所示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古人絕好文字,大約於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長。爾所闡古文,何篇於何者為近?可放論而詳問焉。
鴻此亦宜常常具稟,自述近日工夫。此示。
諭諸兒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臨淮
·讀白詩當尋其深意。但能求專,不能兼長。
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
字諭紀澤紀鴻兒:紀澤於陶詩之識度不能領會,試取《飲酒》二十首、《擬古》九首、《歸田園居》五首、《詠貧士》七首等篇反覆讀之。若能窺其胸襟之廣大,寄託之遙深,則知此公於聖賢豪傑皆已升堂入室。爾能尋其用意深處,下次試解說一二首寄來。
又問“有一專長,是否須兼三者,乃為合作”,此則斷斷不能。韓無陰柔之美,歐無陽剛之美,況於他人而能兼之?凡言兼眾長者,皆其一無所長者也。
我家內外大小,於袁婿處禮貌均不可疏忽。若久不梭改,將來或接至皖營,延師教之亦可。大約世家子弟,錢不可多,衣不可多,事雖至小,所關頗大。
此間各路軍事平安。多將軍赴援陝西,沅、季在金陵,孤軍無助,不無可慮。
湖州於初三日失守。鮑攻寧國,恐難遽克。安徽亢旱,頃間三日大雨,人心始安。
谷即在長沙採買,以後澄叔不必掛心。此次不另寄澄信,爾稟告之。此囑。
諭紀澤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安慶
士家子弟之衣食起居,當無一不與寒士相同。
字諭紀鴻:前聞爾縣試幸列首選,為之欣慰。所寄各場文章,亦皆清潤大方。
昨接易藝生先生十三口信,知爾已到省。城市繁華之地,爾宜在寓中靜坐,不可出外遊戲徵逐。茲余函商郭意城先生,於東征局兌銀四百兩,交爾在省為進學之用。
印卷之費,向例兩學及學書共三分,爾每分宜送錢百千。鄧寅師處謝禮百兩,鄧十世兄送銀十兩,助渠買書之資。餘銀數十兩,為爾零用及路添衣物之需。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龐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吞忝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願爾等常守此儉樸之風,亦借福之道也。
其照例應用之錢,不宜過嗇(謝稟保二十千,賞號亦略豐)。謁聖后,拜客數家,即行歸里。今年不必鄉試,一則爾工夫尚早,二則恐體弱難耐勞也。此諭。
諭紀澤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安慶
·行氣為文章第一義。先學韓昌黎之倔強。
字諭紀澤:接爾七月十一日稟並澄叔信,具悉一切。鴻兒十三日自省起程,想早到家?
此間諸事平安,沅季二叔在金陵亦好,推疾疫頗多。前建清醮,後又陳龍燈獅子請戲,仿古大儺之禮,不知少愈否?
鮑公在寧國招降童容海一股,收用者三千人,徐五萬人悉行遣散,每人給錢一千。鮑公辦妥此事,即由高淳東壩會剿金陵。
希帥由六安回省,初三已到,久病之後,加以憂戚,氣象黑瘦,咳嗽不止,殊為可慮。本日接奉諭旨,不准請假回籍,賞銀八百,飭地方官照料。聖恩高厚,無以復加,而希帥思歸極切,現其病象,若非回籍靜養,斷難痊癒。渠日內擬自行具摺陳情也。
爾所作《擬莊》三首,能識名理,兼通訓治,慰甚慰甚。余近年頗識古人文章門徑,而在軍鮮暇,未嘗偶作,一吐胸中之奇。爾若能解《漢書》之訓詁,參以《莊子》之詼詭,則余願償矣。至行氣為文章第一義,卿、雲之跌宕,昌黎之倔強,尤為行氣不易之法,爾宜先於韓公倔強處揣摩一番。
京中帶回之書,有《謝秋水集》(名文濤,國初南豐人)可交來人帶營一看。
澄叔處未另作書,將此呈閱。
諭紀澤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安慶
·先領會韓詩怪奇詼諧之處,既可
長才力。亦可添風趣。
字諭紀澤:十一日接十一月計二日來稟,內有鴻兒詩四首。十二日又接初五日來稟,其時爾初至長沙歸也。兩次皆有澄叔之情,具悉一切。
韓公五言詩本難領會,爾且先於怪奇可駭處、詼諧可笑處細心領會。可駭處,如詠落葉則曰:“謂是夜氣滅,望舒隕其圓”;詠作文,則回:“蛟龍弄角牙,造次欲手攬”。可笑處,如詠登科則曰:儕輩妒且熱,喘如竹筒吹”;詠苦寒,則曰:“羲和送日出,(忄匡)怯頻窺覘”。爾從此等處用心,可以長才力,亦可添風趣。
鴻兒試帖,大方而有清氣,易於造就,即日批改寄回。
季叔奉初六思旨追贈按察使,照按察使軍營病故例議恤,可稱極優,茲將諭旨錄歸。
此間定於十九日開弔,二十日發引,同行者為厚四、甲二、甲六、葛繹山、江龍三諸族戚,又有員並親兵等數十人送之,大約二月可到湘潭。葬期若定二月底三月初,必可不誤。
下游軍事漸穩,北岸蕭軍於初十日克復運增,鮑軍糧路雖不甚通,而賊實不悍,或可勉強支持。
此信送澄叔一閱。
諭紀澤 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安慶
·女不可戀母家富貴,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
字諭紀鴻:接爾澄叔七月十八日信並爾寄澤兒一線,知爾奉母子八月十九日起程來皖,並三女與羅婿一同前來。
現在金陵未復,皖省南北兩岸群盜如毛,爾母及四女等姑嫂來此,並非久住之局。大女理應在袁家侍姑盡孝,本不應同來安慶,因榆生在此,故吾未嘗寫信阻大女之行。若三女與羅婿,則尤應在家事姑事母,尤可不必同來。
余每見嫁女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者,其後必無好處。余家諸女,當教之孝順翁姑,敬事丈夫,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效澆俗小家之陋習也。
三女夫婦若尚在縣城省城一帶,盡可令之仍回羅家奉母奉姑,不必來院。若業已開行,勢難中途折回,則可同來安慶一次。小住一月二月,余再派人送歸。
其陳婿與二女,計必在長沙相見,不可帶之同來。俟此間軍務大順,余寄信去接可也。
諭諸兒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臨淮
·文章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增則有的,有趣則有味。
字諭紀澤紀鴻兒:餘干廿五六日渡洪澤湖面二百四十里,廿七日入淮。廿八日在五河停泊一日,等候旱隊。計九日抵臨淮。
聞劉省三於廿四日抵徐州,廿八日由徐州赴援雉河。莫西林於廿六日攻克高爐集。雉河之軍心益固,大約因可解矣。羅、張、朱等明日可以到此,劉松山初五六可到,余小住半月,當仍赴徐州也。
毛寄雲年伯至清江,急欲與餘一晤。余因太遠,止其來臨淮。
爾寫信太短。近日所看之書,及領略古人文字意趣,盡可自控所見,隨時質正。前所示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古人絕好文字,大約於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長。爾所闡古文,何篇於何者為近?可放論而詳問焉。
鴻此亦宜常常具稟,自述近日工夫。此示。
諭諸兒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臨淮
·讀白詩當尋其深意。但能求專,不能兼長。
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
字諭紀澤紀鴻兒:紀澤於陶詩之識度不能領會,試取《飲酒》二十首、《擬古》九首、《歸田園居》五首、《詠貧士》七首等篇反覆讀之。若能窺其胸襟之廣大,寄託之遙深,則知此公於聖賢豪傑皆已升堂入室。爾能尋其用意深處,下次試解說一二首寄來。
又問“有一專長,是否須兼三者,乃為合作”,此則斷斷不能。韓無陰柔之美,歐無陽剛之美,況於他人而能兼之?凡言兼眾長者,皆其一無所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