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膝蓋反she動作則是另一個反作用力的例子,現在這個用語已不僅止於生 物學上的使用,一般人都用它來形容一種機械性、立即且未經思考的反作用力。例如:在人際關係中,倘若有人建議對方晚上外出,而對方卻不悅地大 吼:“你難道看不出來我很累了嗎?”便會發生這種情況。
2.反應 這個詞至少有兩種用法。在生理心理學中確切的意義為:接受刺激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然而“反應”這個詞,一般更常用來描述:某人鑑於他人的 言行引發的思考過的行為。就這方面而言,反作用力是立即未深思的,而反應卻是深思熟慮的。如此一來,反應者的言行通常傾向配合其刺激者的思考 模式。
我們一向被教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必須不超出某種既定的尺度。這也許 可以讓人感到安全自在,但通常卻意謂著你並未表達出自己真正想要表達 的。
如我們先前提過的,從孩提時期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吸收他人的訊息, 並根據自己的經驗建立本身的信念體系,因此我們便不再能夠坦誠地看待各種不同的情況,我們不會在意自己於每一情況下的期望,反而容易為了配合 環境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或讓人留下某種印象而改 變本身的言行。
我們經常如此,因為在孩提時期我們就被鼓勵該有這種表現。我們一直 被告知要遵從,必要的話還要讓自己去適應一般的常規,這才算是做對了。
很少人會被鼓勵去發覺本身的“權利”。
3.未雨綢繆“未雨綢繆”意謂著對情況有所預期,且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先採取行動,為的是阻礙結果的產生並改善其結果,或者根本就是為了避免事情的發 生。只有名稱是新的,這種行為不罕見。如果氣象預測說會下雨,那麼我可能會決定隨身帶件雨衣或帶把雨傘。如果我去登山,我會隨身攜帶必要的求 生設備。預做準備是一種重要且獨特的人類特性。事實上,據說這就是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原因。這即是一種有自信的行為。
然而,這種行為亦可能步向極端,當人們超出合理的預期範圍而有不合 理的期望,並導致焦慮與恐懼時,人們反而會用消極或激進的方式來應付情況。消極的方式之一便是自暴自棄,例如,當某人理所當然地表示:“我沒 辦法預料任何事情的發生。”但繼之又會奇怪地說:“所以我無法預料任何事情的發生。”採取激進方式,一種控制一切的行為方式的人則會說:“我 可以預料某些事的發生。”到目前為止還算蠻合理的,但繼之此人又會表示:“每件事都在我的預料之中。”這種萬物皆在我掌握之中的表現,通常就是 由激進的想法所引發的,但長期而言是行不通的。
未雨綢繆的生存之道,現今廣受人們推崇為一種有力的管理工具。我們 認為它們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為這種觀點可以滿足一個人,對可能控制或正確預測周圍環境與他人行為的幻想。但我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4.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與未雨綢繆的行為極為相關的行為方式與生存之道,因此在一些管理理論的書籍中,同樣很受青睞。個人將世界視為有待化解或克服的“問 題”。無庸置疑地,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但並非全由問題所組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批評以這種方式來看待世界的謬誤。
在許多情況中可能問題與機會摻半,或許得視個人的觀點而定。採取解 決問題的行為方式其困難處在於,你絕對會發現有待化解的問題愈來愈多。
如同我們所了解的,我們在意的事物會愈來滾愈多。因此,如果你將自己的 精力都集中於化解可能發生的問題(恰恰相反),問題反而可能愈來愈擴大,而不會消失無蹤。在面對這個充滿“問題”的世界,“解決問題”本質上其 實是一種非自信的生存之道,反而會導致激進或消極的產生。
5.創造力 這種生活型態包括採取適當的行動,以預期自己將來的需要,接合本身現處的情況,並認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進而自信地跨越彼此之間的鴻溝。 我們認為這才是一種有自信的生活型態,一種能讓你做真正自己的生活方 式。
本章練習註解
這些練習本身並無“正確的”答案,主要的目的是鼓勵讀者探究自己的 想法與以往的經歷。下述是其中一些練習的典型結果,因為我們覺得這些可能會對讀者有所幫助。
三 自信與其他行為模式
練習三 3-1 例 A(1)在一種情境下我會表現得毫無自信,那便是當我的父母批評我的穿著時。此時我通常會保持緘默,而不會大聲地對他們表示,我認為我有權決 定自己想怎麼穿就怎麼穿。
(2)好處:——我很習慣自己的這種表現(在此情境中我一向均做如此反應)。
——我的父母對我的這種反應沒有異議。
(3)壞處:——我表現得好像一個小孩子,亦即我並未尊重自己現在已經是個大人 了。
——我並未要求(或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並未忠於自我。
(4)自信的表現可以讓我獲得什麼?
——自我尊重的感覺。
——大概會得到父母的尊重。
——較有機會得到我想要的。
(5)我決定選擇改變! 例 B(1)在工作上,當一些比我資深的同事,或者老闆,將一些不屬於我分 內之事的工作推給我時。
(2)好處:——我不會有礙事情的順利進行。
——我不會被貼上“難纏者”的標籤。
——至少表面上大家相安無事。
(3)壞處:——我並未忠於自己。
——這不是真正的我。
——我做了比別人還多的事情。
——別人不要的工作都推到我頭上。
——我很沮喪。
(4)自信的表現可以讓我獲得什麼?
——無論是一般工作量或特殊的任務,我都能得到合理的分配。——獲 得自我及他人的尊重。
——坦白面對彼此的關係。
——較有機會得到我想要的。
(5)我一定試試看! 練習 3-4(1)在一種情境下我會產生無力感,那便是——有人插隊時。
(2)一種可以讓我變得更有自信的步驟是:——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和其他任何人沒有兩樣,應該得到公平的待遇。
——平常不妨找好一句適切的措詞,例如:“是我排在你前面的”,並 多加練習,以便能在適當時機隨口說出。
練習 3-7 我一向認為找不出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是自己的一大問題。我不妨將其視為一個重新安排事情優先次序的機會,一個確認本身目標的機會,並剔除 一些並未真正符合自己宏大目標的工作或活動。
五 以創造性的觀點來看待憤怒
2.反應 這個詞至少有兩種用法。在生理心理學中確切的意義為:接受刺激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然而“反應”這個詞,一般更常用來描述:某人鑑於他人的 言行引發的思考過的行為。就這方面而言,反作用力是立即未深思的,而反應卻是深思熟慮的。如此一來,反應者的言行通常傾向配合其刺激者的思考 模式。
我們一向被教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必須不超出某種既定的尺度。這也許 可以讓人感到安全自在,但通常卻意謂著你並未表達出自己真正想要表達 的。
如我們先前提過的,從孩提時期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吸收他人的訊息, 並根據自己的經驗建立本身的信念體系,因此我們便不再能夠坦誠地看待各種不同的情況,我們不會在意自己於每一情況下的期望,反而容易為了配合 環境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或讓人留下某種印象而改 變本身的言行。
我們經常如此,因為在孩提時期我們就被鼓勵該有這種表現。我們一直 被告知要遵從,必要的話還要讓自己去適應一般的常規,這才算是做對了。
很少人會被鼓勵去發覺本身的“權利”。
3.未雨綢繆“未雨綢繆”意謂著對情況有所預期,且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先採取行動,為的是阻礙結果的產生並改善其結果,或者根本就是為了避免事情的發 生。只有名稱是新的,這種行為不罕見。如果氣象預測說會下雨,那麼我可能會決定隨身帶件雨衣或帶把雨傘。如果我去登山,我會隨身攜帶必要的求 生設備。預做準備是一種重要且獨特的人類特性。事實上,據說這就是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原因。這即是一種有自信的行為。
然而,這種行為亦可能步向極端,當人們超出合理的預期範圍而有不合 理的期望,並導致焦慮與恐懼時,人們反而會用消極或激進的方式來應付情況。消極的方式之一便是自暴自棄,例如,當某人理所當然地表示:“我沒 辦法預料任何事情的發生。”但繼之又會奇怪地說:“所以我無法預料任何事情的發生。”採取激進方式,一種控制一切的行為方式的人則會說:“我 可以預料某些事的發生。”到目前為止還算蠻合理的,但繼之此人又會表示:“每件事都在我的預料之中。”這種萬物皆在我掌握之中的表現,通常就是 由激進的想法所引發的,但長期而言是行不通的。
未雨綢繆的生存之道,現今廣受人們推崇為一種有力的管理工具。我們 認為它們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為這種觀點可以滿足一個人,對可能控制或正確預測周圍環境與他人行為的幻想。但我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4.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與未雨綢繆的行為極為相關的行為方式與生存之道,因此在一些管理理論的書籍中,同樣很受青睞。個人將世界視為有待化解或克服的“問 題”。無庸置疑地,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但並非全由問題所組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批評以這種方式來看待世界的謬誤。
在許多情況中可能問題與機會摻半,或許得視個人的觀點而定。採取解 決問題的行為方式其困難處在於,你絕對會發現有待化解的問題愈來愈多。
如同我們所了解的,我們在意的事物會愈來滾愈多。因此,如果你將自己的 精力都集中於化解可能發生的問題(恰恰相反),問題反而可能愈來愈擴大,而不會消失無蹤。在面對這個充滿“問題”的世界,“解決問題”本質上其 實是一種非自信的生存之道,反而會導致激進或消極的產生。
5.創造力 這種生活型態包括採取適當的行動,以預期自己將來的需要,接合本身現處的情況,並認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進而自信地跨越彼此之間的鴻溝。 我們認為這才是一種有自信的生活型態,一種能讓你做真正自己的生活方 式。
本章練習註解
這些練習本身並無“正確的”答案,主要的目的是鼓勵讀者探究自己的 想法與以往的經歷。下述是其中一些練習的典型結果,因為我們覺得這些可能會對讀者有所幫助。
三 自信與其他行為模式
練習三 3-1 例 A(1)在一種情境下我會表現得毫無自信,那便是當我的父母批評我的穿著時。此時我通常會保持緘默,而不會大聲地對他們表示,我認為我有權決 定自己想怎麼穿就怎麼穿。
(2)好處:——我很習慣自己的這種表現(在此情境中我一向均做如此反應)。
——我的父母對我的這種反應沒有異議。
(3)壞處:——我表現得好像一個小孩子,亦即我並未尊重自己現在已經是個大人 了。
——我並未要求(或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並未忠於自我。
(4)自信的表現可以讓我獲得什麼?
——自我尊重的感覺。
——大概會得到父母的尊重。
——較有機會得到我想要的。
(5)我決定選擇改變! 例 B(1)在工作上,當一些比我資深的同事,或者老闆,將一些不屬於我分 內之事的工作推給我時。
(2)好處:——我不會有礙事情的順利進行。
——我不會被貼上“難纏者”的標籤。
——至少表面上大家相安無事。
(3)壞處:——我並未忠於自己。
——這不是真正的我。
——我做了比別人還多的事情。
——別人不要的工作都推到我頭上。
——我很沮喪。
(4)自信的表現可以讓我獲得什麼?
——無論是一般工作量或特殊的任務,我都能得到合理的分配。——獲 得自我及他人的尊重。
——坦白面對彼此的關係。
——較有機會得到我想要的。
(5)我一定試試看! 練習 3-4(1)在一種情境下我會產生無力感,那便是——有人插隊時。
(2)一種可以讓我變得更有自信的步驟是:——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和其他任何人沒有兩樣,應該得到公平的待遇。
——平常不妨找好一句適切的措詞,例如:“是我排在你前面的”,並 多加練習,以便能在適當時機隨口說出。
練習 3-7 我一向認為找不出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是自己的一大問題。我不妨將其視為一個重新安排事情優先次序的機會,一個確認本身目標的機會,並剔除 一些並未真正符合自己宏大目標的工作或活動。
五 以創造性的觀點來看待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