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23.請參看《周禮·考工記》、《晉書·李胤傳》。
24.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25.見《史記·酷吏列傳》。
(第四章)
1.本節所述張湯及其他酷吏事,如無另注,均見《史記·酷吏列傳》。
2.見《史記·汲鄭列傳》。
3.本章所述秦漢官制及官僚政治,亦請參看閻步克《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秦漢》。
4.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5.見《論語·衛靈公》。
6.見《孟子·盡心下》。
7.見《論語·子張》。
8.王充《論衡·程材》。
9.本節論述亦請參看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緒論》。
10.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
11.見《韓非子·揚權》。
12.請參看《漢書·百官公卿表》、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3.見《漢書·循吏傳》。
14.見《史記·平準書》。
15.見《史記·酷吏列傳》。
16.見《漢書·百官公卿表》。
17.本章所述亦請參看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楊鴻年和歐陽鑫《中國政制史》、韋慶遠和柏樺《中國官制史》、陳茂同《中國歷代職官沿革史》、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孔令紀主編《中國歷代官制》(齊魯書社版)、徐連達編著《中國官制大辭典》。
18.見《漢書·武帝紀》。
19.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食貨志》及《文獻通考》。
20.文學與吏道的說法,見《文獻通考·選舉考八》。
21.請參看閻步克《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秦漢》。
22.衛宏《漢舊儀》便稱:漢帝國取士“皆試以能,信,然後官之”;“不宜者還故官”。
23.以上見《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傳》。
(第五章)
1.見《漢書》之《昭帝紀》、《霍光金日傳》。
2.見《漢書·東方朔傳》。
3.見《漢書·外戚傳》。
4.以上均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5.衛青事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6.霍光和霍去病的父親,《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作“霍仲孺”,《漢書·霍光金日傳》作“霍中孺”,但注音讀如仲。
7.見冒名班固的《漢武故事》。
8.見《漢書·外戚傳》。
9.這三次戰役的時間分別是元光六年(《史記》稱在元光五年,此據《漢書》)、元朔元年和元朔六年。
10.見台灣學者傅樂成《中國通史》引方壯猷說。
11.見《漢書·匈奴傳》。
12.這十年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共八次出擊,數據見杜維運《中國通史》。
13.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14.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15.以上數據見《史記·平準書》。
16.見《漢書·西域傳》。
17.見《漢書·昭帝紀》。
18.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19.見《鹽鐵論·本議》。
20.見《鹽鐵論·刺復》。
21.見《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22.見《資治通鑑》卷二十二。
23.于右任《漢武帝陵》。
24.見《漢書·東方朔傳》。
25.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26.請參看王子今《漢武英雄時代》。
27.見《史記·大宛列傳》。
28.請參看《史記》之《孝武本紀》、《封禪書》,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29.請參看易中天《帝國的終結》。
附錄
本卷大事年表
說明:從漢高祖元年到漢武帝元封六年,漢人沿襲大秦曆法,以每年的十月為歲首,第二年九月為歲末。因此,此間如果出現同一年的正月在十二月之後,請讀者不要感到奇怪。漢武帝太初元年,漢人恢復夏曆,仍以正月為歲首,十二月為歲末。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咸陽,秦王子嬰投降;正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四月,劉邦入漢中;八月,劉邦出漢中。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與項羽戰於彭城,劉邦兵敗,太公與呂后被俘,劉盈差一點被劉邦拋棄;六月,劉盈被立為太子。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大漢建國。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長樂宮成,叔孫通制定的朝儀開始實行。
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令商人不得衣錦騎馬。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封劉濞為吳王;十一月,以太牢祭祀孔子;四月,劉邦卒;五月,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十二月,趙王如意被殺,徙淮南王劉友為趙王;正月,開始築長安城,五年後完工。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國蕭何卒,曹參為相。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匈奴單于冒頓侮辱呂后。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十月,立魯元公主之女為皇后;三月,皇帝行冠禮。
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參卒。
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十月,齊王劉肥卒,子襄立;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夏,留侯張良卒,周勃為太尉;六月,樊噲卒。
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卒,子劉恭繼位,是為前少帝。呂后臨朝聽政。
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諸呂封王。
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呂后殺前少帝劉恭,立其弟劉弘,是為後少帝。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卒。太尉周勃滅諸呂,立劉恆,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前元年(公元前179年)十二月,廢連坐法;正月,立劉啟為太子。
漢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十月,陳平卒;五月,廢誹謗謠言罪。
漢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入侵;濟北王劉興居反,兵敗自殺。
漢文帝前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五月,廢除刺青、削鼻、斷足三種肉刑。
漢文帝後七年(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卒,漢景帝立。
漢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
漢景帝前七年(公元前150年),立劉徹為太子,任命酷吏郅都為司法官。
漢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郅都逼死前太子劉榮,竇太后殺郅都。
漢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四月,梁王劉武卒;七月,任命酷吏寧成為司法官。
漢景帝後元年(公元前143年)八月,周亞夫被誣陷死。
漢景帝後三年(公元前141年)十二月,漢景帝卒,漢武帝立。
24.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25.見《史記·酷吏列傳》。
(第四章)
1.本節所述張湯及其他酷吏事,如無另注,均見《史記·酷吏列傳》。
2.見《史記·汲鄭列傳》。
3.本章所述秦漢官制及官僚政治,亦請參看閻步克《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秦漢》。
4.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5.見《論語·衛靈公》。
6.見《孟子·盡心下》。
7.見《論語·子張》。
8.王充《論衡·程材》。
9.本節論述亦請參看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緒論》。
10.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
11.見《韓非子·揚權》。
12.請參看《漢書·百官公卿表》、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3.見《漢書·循吏傳》。
14.見《史記·平準書》。
15.見《史記·酷吏列傳》。
16.見《漢書·百官公卿表》。
17.本章所述亦請參看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楊鴻年和歐陽鑫《中國政制史》、韋慶遠和柏樺《中國官制史》、陳茂同《中國歷代職官沿革史》、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孔令紀主編《中國歷代官制》(齊魯書社版)、徐連達編著《中國官制大辭典》。
18.見《漢書·武帝紀》。
19.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食貨志》及《文獻通考》。
20.文學與吏道的說法,見《文獻通考·選舉考八》。
21.請參看閻步克《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秦漢》。
22.衛宏《漢舊儀》便稱:漢帝國取士“皆試以能,信,然後官之”;“不宜者還故官”。
23.以上見《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傳》。
(第五章)
1.見《漢書》之《昭帝紀》、《霍光金日傳》。
2.見《漢書·東方朔傳》。
3.見《漢書·外戚傳》。
4.以上均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5.衛青事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6.霍光和霍去病的父親,《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作“霍仲孺”,《漢書·霍光金日傳》作“霍中孺”,但注音讀如仲。
7.見冒名班固的《漢武故事》。
8.見《漢書·外戚傳》。
9.這三次戰役的時間分別是元光六年(《史記》稱在元光五年,此據《漢書》)、元朔元年和元朔六年。
10.見台灣學者傅樂成《中國通史》引方壯猷說。
11.見《漢書·匈奴傳》。
12.這十年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共八次出擊,數據見杜維運《中國通史》。
13.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14.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15.以上數據見《史記·平準書》。
16.見《漢書·西域傳》。
17.見《漢書·昭帝紀》。
18.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19.見《鹽鐵論·本議》。
20.見《鹽鐵論·刺復》。
21.見《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22.見《資治通鑑》卷二十二。
23.于右任《漢武帝陵》。
24.見《漢書·東方朔傳》。
25.見《漢書·霍光金日傳》。
26.請參看王子今《漢武英雄時代》。
27.見《史記·大宛列傳》。
28.請參看《史記》之《孝武本紀》、《封禪書》,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29.請參看易中天《帝國的終結》。
附錄
本卷大事年表
說明:從漢高祖元年到漢武帝元封六年,漢人沿襲大秦曆法,以每年的十月為歲首,第二年九月為歲末。因此,此間如果出現同一年的正月在十二月之後,請讀者不要感到奇怪。漢武帝太初元年,漢人恢復夏曆,仍以正月為歲首,十二月為歲末。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咸陽,秦王子嬰投降;正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四月,劉邦入漢中;八月,劉邦出漢中。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與項羽戰於彭城,劉邦兵敗,太公與呂后被俘,劉盈差一點被劉邦拋棄;六月,劉盈被立為太子。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大漢建國。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長樂宮成,叔孫通制定的朝儀開始實行。
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令商人不得衣錦騎馬。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封劉濞為吳王;十一月,以太牢祭祀孔子;四月,劉邦卒;五月,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十二月,趙王如意被殺,徙淮南王劉友為趙王;正月,開始築長安城,五年後完工。
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國蕭何卒,曹參為相。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匈奴單于冒頓侮辱呂后。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十月,立魯元公主之女為皇后;三月,皇帝行冠禮。
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參卒。
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十月,齊王劉肥卒,子襄立;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夏,留侯張良卒,周勃為太尉;六月,樊噲卒。
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卒,子劉恭繼位,是為前少帝。呂后臨朝聽政。
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諸呂封王。
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呂后殺前少帝劉恭,立其弟劉弘,是為後少帝。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卒。太尉周勃滅諸呂,立劉恆,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前元年(公元前179年)十二月,廢連坐法;正月,立劉啟為太子。
漢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十月,陳平卒;五月,廢誹謗謠言罪。
漢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入侵;濟北王劉興居反,兵敗自殺。
漢文帝前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五月,廢除刺青、削鼻、斷足三種肉刑。
漢文帝後七年(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卒,漢景帝立。
漢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
漢景帝前七年(公元前150年),立劉徹為太子,任命酷吏郅都為司法官。
漢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郅都逼死前太子劉榮,竇太后殺郅都。
漢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四月,梁王劉武卒;七月,任命酷吏寧成為司法官。
漢景帝後元年(公元前143年)八月,周亞夫被誣陷死。
漢景帝後三年(公元前141年)十二月,漢景帝卒,漢武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