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3.范文瀾《中國通史》說,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田餘慶《關於曹操的幾個問題》一文則說,曹操“去浮華、清吏治、抑豪強”,與袁紹形成鮮明的對比,只有諸葛亮“可以同他比擬”。這實在是史家之篤論。

  24.建安八年,曹操因戰馬踏進麥田,便割下頭髮以示受罰,事見《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

  25.見《三國志》之《法正傳》、《彭羕傳》。

  26.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評語稱:“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蜀記》則稱:“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嘆。”

  27.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裴松之注引《袁子》。

  28.見《三國志·蔣琬傳》。

  29.把《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稱為“張道陵的徒弟,呂洞賓的師兄”,是曹聚仁先生的說法,見曹聚仁《〈三國演義〉史事的真實性》。

  30.見《三國志·呂布傳》、《後漢書·邊讓傳》、《資治通鑑》卷六十一。

  31.陳宮為曹操謀得兗州牧一事,見《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世語》。

  32.見《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典略》。

  33.見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後記

  1.見《三國志》之《典韋傳》、《郭嘉傳》,及裴松之注引《傅子》。

  2.見胡適《〈三國志演義〉序》。

  3.見魯迅《隨感錄三十九》。

  4.詳請參看拙撰《〈三國演義〉的“性之病”》一文,原載2010年7月22日《南方周末》。<strong>易中天中華史相關內容推薦:</strong>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