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962年(北宋太祖建隆三年),神聖羅馬帝國誕生。

  967年(乾德五年),基督教傳入波蘭。

  988年(太宗端拱元年),基輔羅斯皈依基督教。

  1008年(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基督教在瑞典確立。

  1031年(仁宗天聖九年),西大食滅亡,西班牙分裂為二十多個小王國。

  1054年(皇祐六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羅馬公教和東正教誕生。

  1055年(至和二年),巴格達被塞爾柱突厥人占領,阿巴斯王朝名存實亡。

  1096年(哲宗紹聖三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

  1147年(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71年(孝宗乾道七年),土耳其帝國攻陷開羅,南大食滅亡。

  1189年(孝宗淳熙十六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202年(寧宗嘉泰二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6年(寧宗開禧二年),鐵木真被尊為成吉思汗。尊奉伊斯蘭教的印度德里蘇丹國建立。

  1215年(嘉定八年),英國國王約翰簽署《大憲章》。

  1217年(嘉定十年),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9年(嘉定十二年),蒙古軍團開始西征。

  1228年(理宗紹定元年),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1236年(端平三年),卡斯提人攻陷科爾多瓦,結束了穆斯林在西班牙的統治。

  1248年(淳祐八年),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1256年(寶祐四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率蒙古軍團占領伊朗全境,實際上建立伊兒汗國。

  1258年(寶祐六年),旭烈兀率蒙古軍團攻陷巴格達,阿巴斯王朝(東大食)滅亡,阿拉伯帝國終結。

  1265年(度宗咸淳元年),英國首次召開國會。

  1270年(咸淳六年),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十字軍喪失了在東方的最後據點,十字軍東征告終。

  1295年(成宗元貞元年)6月19日,取代了阿巴斯王朝的伊兒汗國合贊汗率領將士集體皈依伊斯蘭教,11月3日即汗位,改名穆罕默德,自稱蘇丹。

  1299年(成宗大德三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

  1453年(明代宗景泰四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國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隨即遷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堡,意為伊斯蘭之城。

  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西大食殘餘勢力被消滅。

  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奧斯曼帝國攻陷開羅,征服埃及,帝國的蘇丹兼任哈里發(教主),成為伊斯蘭世界最高精神領袖,至1924年被土耳其共和國宣布廢除。馬丁·路德在德意志揭開宗教改革序幕。葡萄牙商人遠至中國廣州,歐洲商人直接與中國貿易從此開始。

  [1]比如在著有《羅馬帝國衰亡史》的愛德華·吉本眼裡,拜占庭就像一個落魄的希臘與羅馬的雜種兒,整個中世紀也是黑暗和野蠻的時代。請參看(美國)沃倫·特里高德《拜占庭簡史》。本章所述除參考該書外,亦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第七冊,(英國)拜尼斯《拜占庭:東羅馬文明概論》,陳志強《拜占庭帝國通史》,游斌《基督教史綱》,王美秀等《基督教史》,劉新利《基督教歷史十二講》,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

  [2]公元445年,羅馬主教利奧一世(LeoⅠ)由於在“上帝之鞭”阿提拉手中拯救了羅馬城,因此讓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發布了授予羅馬主教特權的詔令,歷史上一般以此作為教皇之始。

  [3]以上排名根據《第四次拉特蘭會議決議》,請參看劉新利《基督教歷史十二講》。但也有人認為阿提拉排名第二,亞歷山大里亞排名第三,請參看王美秀等《基督教史》。

  [4]羅馬教皇居五大宗主教之首,一個重要的理由就在於他們是聖彼得的傳人,而聖彼得則在十二使徒中排名第一。

  [5]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6]公元787年,宗教會議下令恢復聖像,宣布教徒敬拜的只是聖像代表的神。815年,宗教會議又對聖像和偶像做了明確區分,並要求將聖像掛在信眾無法夠得著的地方。

  [7]日耳曼王國存在的時間是:東哥特六十二年(493-555),亡於拜占庭帝國;勃艮第七十七年(457-534),亡於法蘭克王國;汪達爾九十五年(439-534),亡於拜占庭帝國;西哥特二百九十五年(419-714),亡於阿拉伯帝國。

  [8]承認查理曼帝號的拜占庭皇帝是麥可一世,時間是在公元811年或814年,歷史上有不同說法。

  [1]本章所述史實依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宗教卷》,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蘭的腳步》,(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美國)羅賓·多克《伊斯蘭世界帝國》,(美國)威廉·穆爾《阿拉伯帝國》,(美國)塔比特·A.J.阿卜杜拉《伊拉克史》,(日本)羽田正《“伊斯蘭世界”概念的形成》,(埃及)穆罕默德·胡澤里《穆罕默德傳》,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文化150問》,哈全安、周術情《哈里發國家的浮沉》。

  [2]在基督教的傳說中,東方三博士送給嬰兒耶穌的禮物便是黃金、辱香和沒藥,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3]關於隊商城市的概念,詳請參看金宜久《伊斯蘭教》。

  [4]稱麥加為“沒有莊稼的山谷”是《古蘭經》的說法,見《古蘭經》14:37。本書所引《古蘭經》,均使用馬堅的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標註方式則依照學術慣例,冒號前為章數,後為節數,以下不再說明。

  [5]關於滲滲泉的說法很多,這裡不討論。

  [6]古來氏有多種漢譯,本書採用馬堅所譯《古蘭經》的譯法。關於麥加成為禁地的史實,見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

  [7]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稱:古來氏一詞的本義是鯊魚,大約起源於古老的圖騰崇拜,後來則有“聚斂財富”和“從事貿易獲取利潤”之意。本書認為,也可以解釋為“像鯊魚一樣聚斂財富”。另一說認為古來氏是錢幣,這裡不討論。

  [8]本段史實據(埃及)穆罕默德·胡澤里《穆罕默德傳》,並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蘭的腳步》,引文則見《古蘭經》96:1-5。

  [9]此事在《古蘭經》中有暗示,見《古蘭經》17:1。此後,麥加的克爾白被稱為禁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被稱為遠寺,距阿克薩清真寺300米處的薩赫萊清真寺則被認為是先知的登霄之處。請參看哈全安、周術情《哈里發國家的浮沉》。

  [10]烏瑪又譯烏姆瑪,本義是民族,後來轉意為社團、公社,現在泛指世界範圍內的穆斯林聚居區和共同體。關於麥地那時期烏瑪的性質,學術界說法不一。有學者稱其為穆斯林社團,請參看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也有學者稱其為公社,請參看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還有歷史學家稱其為麥地那國家,請參看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