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這是雙刃劍。要知道,天寒地凍時,就連黃河都會結冰。到那時,天塹立馬變通途,還有林木做掩護。能夠抵擋契丹鐵鷂的,豈非只有血肉之軀?[44]

  好在宋人的防衛技術和設備堪稱一流。尤其是弩,對付騎兵頗具殺傷力。唐代發明的火藥也大量使用於戰爭,燃燒性火器如火箭、火槍、火球、噴筒,爆炸性火器如炸彈都被發明出來。原本作為拋石機的砲(不能寫成炮),也不僅拋擲石彈,還拋擲燃燒彈和各種爆炸性火器。

  宋,已進入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據《武經總要》。

  問題是,當時的那些“重兵器”都極為笨重。比如一次能夠發she幾十支箭的某種床弩,就重達千斤,使用時需要數十上百人操作。這就無法遠征。由這樣一些兵器,包括厚重無比之盔甲武裝起來的軍隊,註定只能是防守型的。[45]

  遺憾的是,帝國根本就無險可守。太行山以東儘是平川之地,騎兵到黃河不過幾天工夫,過河就能兵臨城下,偏偏開封又是裸露在岸邊的一個平坦低洼的所在。簽訂澶淵之盟那一戰,真宗幾次三番想逃跑,並非沒有道理。

  同樣遺憾的是,遷都洛陽或長安也無可能。

  前面說過,大宋的國家財政,是靠大陸農業和海洋工貿兩大支柱來支撐的;王朝的穩定,也不僅由軍事力量和行政手段,還要靠商業網絡來維持。但是,無論大規模商品化的農業生產,還是外貿和水運,都要靠南方;而南方的財富和產品運到長安、洛陽,在北宋已是成本高到不可操作。

  何況帝國需要重點防範的入侵者,已經由西北的突厥和回鶻、西南的吐蕃,變成了東北的契丹和女真。因此,重心勢必東移。東移之後的發展,則是政治中心北上,北京成為元明清三代帝都;經濟中心南下,江南熟,天下足。

  開封,成為歷史的轉折點。

  北宋的皇帝也只好死守開封了。不過這樣一來,他們的頭上便懸掛著達摩克利斯之劍,不敢稍有懈怠,也不敢玩忽職守。是啊,居安尚且必須思危,何況所居不安?徽宗之前沒有太不像話的皇帝,原因之一就在這裡。

  問題是怎麼辦。

  不能攘外,便只好安內。這就必須政治開明,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討好方方面面。討好文官的辦法,是既要增員又要加薪。討好軍隊的辦法,是默許他們經商盈利。討好民眾的辦法,則是在荒年將災民收編入伍,由國家包養起來。軍閥出身的趙宋官家,不得不讓自己看起來樂善好施。

  當然,契丹和西夏,也要花錢。

  結果是什麼呢?囊中羞澀。實際上,北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國,財政收入遠遠超過唐代。可惜,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而且有增無減。比如軍隊的總量,從太祖到仁宗一百年間,就增加了七八倍,哪裡受得了?[46]

  於是,正如強大的外部壓力,逼出了依法治國的政治文明和自由貿易的市場經濟;無法承受的經濟壓力,以及難以釋懷的民族屈辱,也會逼出不得不進行的改革。

  那麼,改革會成功嗎?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王安石變法》

  [38]以上故事見(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一。但,查《宋史·范諷傳》,只見范諷有龍圖閣直學士頭銜,沒有他知開封府的記錄,因此這個故事也未必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

  [39]這三件事分別見《宋史·李昉傳》,(南宋)樓鑰《攻愧集》卷一〇〇,(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上。

  [40]周密的《癸辛雜識》一書歷來是歸類於小說的,其中對方回的記述也頗多不實之詞。請參看詹杭倫《周密〈癸辛雜識〉“方回”條考辨》。

  [41]見(北宋)晁補之《雞肋集》卷六十六。另,《景定建康志》稱“訴訟日不下二百”;(北宋)祖無擇《龍學文集》卷九稱“三日牒訴數百”。

  [42]見《宋史·宋琪傳》、《遼史·兵衛志上》。

  [43]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四齊王開運二年三月條。

  [44]以上請參看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人民日報社《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9期郭曄旻文。

  [45]以上見解放軍出版社《中國歷代軍事裝備》。

  [46]請參看錢穆《國史大綱》。

  附錄

  本卷大事年表

  907年(後梁開平元年)四月,唐哀帝禪讓,唐亡。朱全忠稱帝,國號梁,建都開封,史稱後梁,五代十國開始。

  916年(貞明二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契丹建國。

  918年(貞明四年),王建稱帝,高麗建國。

  923年(後唐同光元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唐,建都洛陽。史稱後唐。後梁亡。

  925年(同光三年),後唐伐前蜀,前蜀亡。

  936年(後晉天福元年),石敬瑭稱帝,國號晉,建都開封,史稱後晉。後唐亡。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與契丹。

  937年(天福二年),南吳讓帝禪讓,南吳亡。李昪(徐知誥)稱帝,國號唐,建都江寧,史稱南唐。

  945年(後晉開運二年),南唐軍攻陷建州,閩亡。

  946年(後晉開運三年),遼軍攻陷開封,後晉亡。

  947年(後漢天福十二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按照中國方式重新登基,改國號為遼。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建都開封,史稱後漢。

  950年(後漢乾祐三年),澶州兵變。

  951年(後周廣順元年),郭威稱帝,國號周,建都開封,史稱後周。契丹發生兵變,遼世宗被殺,遼穆宗繼位。南唐兵入長沙,南楚亡。

  954年(後周顯德元年),後周太祖郭威卒,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

  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卒,子宗訓繼位,年七歲。

  960年(北宋建隆元年),陳橋兵變,後周亡。趙匡胤稱帝,是為太祖;國號宋,建都開封。

  961年(建隆二年),南唐李煜繼位。

  963年(建隆四年),宋軍襲江陵,南平亡。

  965年(乾德三年),宋軍入川,後蜀亡。

  971年(開寶四年),宋軍南征,南漢亡。

  975年(開寶八年),宋軍攻陷江寧,南唐亡。

  976年(太平興國元年),宋太祖趙匡胤暴卒,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吳越王盡獻其地,吳越亡。

  979年(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圍太原,北漢亡,五代十國時期終結。宋太宗趁勢伐遼,大敗而歸。

  982年(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卒,遼聖宗繼位,年十二歲,太后蕭綽臨朝稱制。

  986年(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第二次北伐。

  997年(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卒,真宗繼位。

  1004年(景德元年),澶淵之盟。

  1022年(乾興元年),宋真宗卒,仁宗繼位。

  1038年(寶元元年),李元昊稱帝,西夏建國。

  1044年(慶曆四年),北宋與西夏簽訂合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