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愛孩子這個因素外,我還時時感覺到兒童迫切需要兒童文學,這也是鼓舞我不斷寫下去的動力。如今的孩子是每家只有一個,父母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壓力很大。比如,我剛新搬了家,剛去時,我感到奇怪,因為哪一家的門都關得緊緊的,門外裝著鐵門,無聲無息的,好像都沒有孩子。時間久了,才發現,其實哪一家都有孩子,只是父母不允許他們出來。有時,一個孩子在走廊上大聲叫一聲,就會有別家的孩子不顧一切地跑出來看,這時,雙方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一邊訓斥幾句。有個朋友,她的孩子五歲了,過生日時,她很想請些小朋友來參加,可她的女兒沒有朋友,而且,周圍的成人們都不願讓孩子到別人家去參加活動,都那麼謹慎。最後,她只能打起“生日快樂”的橫幅,買了玩具,但是,孩子仍很孤獨。在這種境遇中,孩子在家裡可以看電視、做智力遊戲,還有就是玩具和故事書,我們無法改變這種總的局面,但我們可以寫出各種故事來,給我們寂寞的童年一點消遣,一點溫暖,一點快樂,一點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除了上述兩點,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兒童們的反響鼓舞我一直寫下去。我寫了八年,大約寫了一百萬字。最近幾年,幾乎天天會收到孩子們的信,大量的是中學生來信,這個年齡喜歡結交人,有了交際能力。他們談各種事,也談對我作品的看法。有個女孩,十六歲,看了我的小說後,坐了兩夜的火車,瞞著家裡,跑來投奔我。其實,她是很幸運的,她的村子裡就她一人考取了縣護士學校,大家都很器重她,但她進了學校後,遇到點小挫折,感到誰都不能理解她,以為惟有我能,所以就千里迢迢趕來了。她在上海住了一周,我們長談了數次,後來她回廣東了,臨走,她說她一點也不後悔跑了這麼一趟,並且答應說,一定好好生活。我對此很有感受,那個年齡有自己特有的敏感,脆弱,特別需要光明和希望。看不到希望,便什麼傻事都會幹的。我想起自己的十六歲,已去黑龍江謀生了,去的時候,正是冬天,氣候達到零下四十度,我們住的是帳篷,四面透風,有時半夜斷了柴,帳篷中的空氣冷得快凝固了,連熱水瓶里的水也凍住了,我們往往要整夜地在帳篷內跑動,才會不至於出意外。剛去時,我們都在山上伐木、抬木頭,幹著力不能及的重體力活。我們同去的夥伴就有被木頭壓死的,葬禮上,我們都沒有流淚,而是猛吹口琴,唱熱情的歌,鼓舞自己和同伴勇敢奮鬥下去,後來果然沒有人因此當逃兵。當然現在看來,那時的行動有些幼稚,但我至今仍覺得人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對磨難、不幸的堅韌的抵抗力。記得我們那時,收不到電台,沒有電視,報紙要一周後才能送到,但是,我們同樣能尋找到希望。每天清晨,有一列火車從我們這個地區開過,這是列南行列車,不颳風也沒有狗叫的時候,能聽見火車隱隱約約的嘶鳴,於是,我們早早坐起,聽著那火車呼嘯而去,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而今天的少年們,就缺少這種東西。後來,我把自己十六歲的經歷寫成了長篇小說,叫《十六歲少女》。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有自己的不同才能。許多人寫了幾年兒童文學,後來他們不寫了,那一定是找到了更合適自己的事情去做了。但是總有一種人,他們適合於搞兒童文學創作,有充分的誠意。就我個人而言,覺得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得心應手,是件又有趣又有益的事,同時,又能顯示自己特有的才能,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所以我不願歇筆,準備一直寫下去。因為世上已沒有比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更適合我的事情了。

  秦文君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全文完】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