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2我難得登高望遠,坐輪椅正坐至第二十個年頭,尚無終期。
某一日,電梯載我升上幾十層高摟,臨窗俯瞰,見城市喧囂浩瀚比以前更大得觸目驚心,樓堂房舍鱗次櫛比也更多彩多姿,縱橫交織的街道更寬闊美麗。唯如蟻的人群一如既往地埋頭奔走,動機莫測出沒無常;熙來攘往擦肩而過,就象互相繞開一棵樹或一面牆;忽而也見二三位遠遠的撲來一處交頭接耳,之後又分散融入人流再難辨認;一串汽車首尾相接飛馳向東,當中一輛不知瞬間受了什麽引誘,減速出列掉頭改道又急駛向西了;飄飄揚揚的一縷紅裙,飄飄揚揚的分外醒目,但驀的永遠不見了,於原來的地位上頂替以一位推車的老太;老人緩緩的走,推的是一輛嬰兒車,車廂里的小孩顧自酣甜的睡著……我想,這老人這小孩恰是人間億萬命途的象徵,來路和去向仍是一貫的神秘。
居高而望這宏大的人間,很可能正象量子力學家們對微觀世界的測驗和觀察吧。書上說,經典力學具有完全確定的性質,即給出力和質量以及初始位置和速度,就能夠精確的預言運動客體的未來或過去的性狀。但是,在量子力學中,海森伯測不準原理指出微觀離子的位置和動量是不能同時精確測定的;因此牛頓定律不能適用於原子範圍。量子力學定律並不描述離子軌道的細節,它只能給出可能發生的事件及其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的相對機率。書上說,後來,物理學家把一切物質都看作具有波粒二象性。我想,人也是這樣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吧。米每一個瞬間都處於一個位置都是一個粒子,但你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你的歷史正是一條不間斷的波,因而你在任何瞬間在任何位置,都一樣是運途難廁,書上說,物質世界是由同時存在著的無窮大的場構成。那麽人間社會料必也是如此;在幾十億條命運軌道無窮多的交織組合之間,一個人的命運真可謂朝不慮夕了。你能知道你現在正走向什麽?你能知道什麽命運正向你走來嗎?
我坐在十幾層高樓的窗前,想起往日的一個男孩。那男孩七歲事有一次問他的母親:“什麽是結婚?”母親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想要在一起生活。”七歲的男孩於是問父親:“你結婚了嗎?”父親說:“如果我是你的父親,我肯定是結過婚了。”男孩迷茫的想了一會,說:“我不結婚。”母親笑道:“你現在當然不要結,但將來你會結。”“為啥?”“因為,一般來說,所有的人都要結婚。”為此男孩鄭重其事的想了一下午,晚上他又問母親:“那我和誰結婚呢?”母親說:“這現在誰也不知道。不過那個女孩可能正在向你走來。”男孩於是獨自到陽台上去,俯看街上埋頭奔走的人流,很想辨出那個女孩,他想看見她從哪走來……
這時我忽然想起問我妻子:“我七歲那年,你在哪?”她正在讀一本書,抬頭望了望我,說:“下次別再忘了——又過了三年我才出生。”她笑了。可我沒笑。“那麽那時你的父母,他們在哪?”“很可能那時,”她一邊重新埋下頭去,“我的父母還不相識。”
3從上海來的一位朋友對我說,夏夜的外灘,情侶的密度當屬世界之最。驕陽落去,皎月初升,江風習習吹開熏蒸的溽熱之時你瞧吧,沿江的柵欄邊,情男戀女伏欄面水傾訴衷腸,一條大隊直排出幾里,仿佛對黃浦江夾道的歡迎與歡送;一對緊挨一對,一對一對一對甚至互相不能留出間隙,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一男一女,倘忽略每一顆頭的扭向讓你猜哪兩個是一對,你有50%的可能錯點了鴛鴦。我對他的描述略表懷疑,"怎麽你不信?"我的這位富於想像力的朋友笑道:"這麽說吧,要是這時有誰下一道命令,譬如喊一二三,或者吹一聲口哨,情男戀女們無須移動位置只要一齊轉頭180度,便可在全新的組合中繼續談情說愛。"
“很可能,”我說,“這樣的命令已經下過了。”
“下過了?”這一回輪到他懷疑。
“下過了,但是你沒聽見。”
“你聽見了?”
“我有時感到我聽見了。在你去外灘之前很久上帝的哨子已經吹過了,因此你看見了你所看到的情景,你看見了你只能看到的一種組合。”
不久前我讀一本書,書上說到洗牌。一局牌開始,首先要洗牌。連續的輸家抱怨手氣不好,尤其要洗牌,別人洗過了他還不放心,一定要自己再洗,一面把牌打亂一面心中祈禱好運的來臨。那本書的作者說,當然這會改變他的牌運,但是,到底是改變的更好了還是更壞了卻永遠不能知道。被你洗掉了的種種排列,未及存在就已消逝,上帝只取其中一種與你遭遇。
1992年春節
死國幻記
作者:史鐵生
黑暗從四周圍攏,涌盪,喧譁,甚至囂張。 光明變得朦朧、孱弱,慢慢縮小,像糖在黑色的水中融化。也許是風,把一切都吹起來,四處飄揚,一切都似塵埃。
風中挾裹著啜泣,從何而來?此前似乎還有過一陣陣悲恐的呼叫,叫我嗎?
太陽很高,沒有一絲雲,但是太陽一會兒暗淡。這景象前所未有。有點像戲幕拉開之前劇場裡的燈光緩緩熄滅,隨後想必所有的嘈雜都會平息。
果然,風聲停了,啜泣或者還有呼叫都隨之消失。所有的聲音一下子都被吸乾了似的,萬籟俱寂。同時,很快,快得讓人來不及想,寂靜中黑暗已經合攏。黑暗漫布得均勻遼闊,無邊無際。
光明與黑暗之間幾乎沒有停頓。不是幾乎,根本沒有。朦朧仍然還是光明,就像彌留並不是死。光明與黑暗之間,或者生與死之間,沒有過渡,沒有哪怕一分一秒的遲疑,但我心裡—直很清楚,後來據死靈們說這是一個奇蹟。在黑暗中還能記起光明,那些死靈們說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你沒有經過忘川?”我想我必是漏網的一個。
我只能把他們叫作死靈,包括我自己,也已經是死靈。“死靈”或者“死命”。姑妄之稱。這並不是黑暗中的語言,是因為我記得在光明那邊普遍有“生靈”和“生命”這樣的表達。
我在黑暗中浮游,任意東西,仿佛乘風飄蕩,開始還見些星光,一團團或者一塊塊,流螢般飛走。慢慢地我飄進深不見底的黑暗,沒有一丁點兒光亮,沒有顛簸,身輕如流如空完全沒有了重量,只剩下思想。黑暗,消弭了方向,消弭了空間,令人昏眩。時間呢?這時我開始想到,那不過是思想的速度,是意義所需的過程……
然後慢下來,開始降落,輕飄飄地飄落,像塵埃……呵不,像思想,像思想終於找到了根據,找到了表達,或者也可以說是靈魂嵌入了另一種存在。
我的死命就這樣開始。
但是黑暗並不阻擋什麼,清澈的黑暗,如同深夜裡依然清晰的思想。山川歷歷,芳糙萋萋,林木葳蕤,流水潺潺——這些形容都是可以用的,這些感受都是有的,但仍不過是姑妄稱之。黑暗並不阻擋什麼,就像牆擋不住思想。
某一日,電梯載我升上幾十層高摟,臨窗俯瞰,見城市喧囂浩瀚比以前更大得觸目驚心,樓堂房舍鱗次櫛比也更多彩多姿,縱橫交織的街道更寬闊美麗。唯如蟻的人群一如既往地埋頭奔走,動機莫測出沒無常;熙來攘往擦肩而過,就象互相繞開一棵樹或一面牆;忽而也見二三位遠遠的撲來一處交頭接耳,之後又分散融入人流再難辨認;一串汽車首尾相接飛馳向東,當中一輛不知瞬間受了什麽引誘,減速出列掉頭改道又急駛向西了;飄飄揚揚的一縷紅裙,飄飄揚揚的分外醒目,但驀的永遠不見了,於原來的地位上頂替以一位推車的老太;老人緩緩的走,推的是一輛嬰兒車,車廂里的小孩顧自酣甜的睡著……我想,這老人這小孩恰是人間億萬命途的象徵,來路和去向仍是一貫的神秘。
居高而望這宏大的人間,很可能正象量子力學家們對微觀世界的測驗和觀察吧。書上說,經典力學具有完全確定的性質,即給出力和質量以及初始位置和速度,就能夠精確的預言運動客體的未來或過去的性狀。但是,在量子力學中,海森伯測不準原理指出微觀離子的位置和動量是不能同時精確測定的;因此牛頓定律不能適用於原子範圍。量子力學定律並不描述離子軌道的細節,它只能給出可能發生的事件及其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的相對機率。書上說,後來,物理學家把一切物質都看作具有波粒二象性。我想,人也是這樣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吧。米每一個瞬間都處於一個位置都是一個粒子,但你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你的歷史正是一條不間斷的波,因而你在任何瞬間在任何位置,都一樣是運途難廁,書上說,物質世界是由同時存在著的無窮大的場構成。那麽人間社會料必也是如此;在幾十億條命運軌道無窮多的交織組合之間,一個人的命運真可謂朝不慮夕了。你能知道你現在正走向什麽?你能知道什麽命運正向你走來嗎?
我坐在十幾層高樓的窗前,想起往日的一個男孩。那男孩七歲事有一次問他的母親:“什麽是結婚?”母親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想要在一起生活。”七歲的男孩於是問父親:“你結婚了嗎?”父親說:“如果我是你的父親,我肯定是結過婚了。”男孩迷茫的想了一會,說:“我不結婚。”母親笑道:“你現在當然不要結,但將來你會結。”“為啥?”“因為,一般來說,所有的人都要結婚。”為此男孩鄭重其事的想了一下午,晚上他又問母親:“那我和誰結婚呢?”母親說:“這現在誰也不知道。不過那個女孩可能正在向你走來。”男孩於是獨自到陽台上去,俯看街上埋頭奔走的人流,很想辨出那個女孩,他想看見她從哪走來……
這時我忽然想起問我妻子:“我七歲那年,你在哪?”她正在讀一本書,抬頭望了望我,說:“下次別再忘了——又過了三年我才出生。”她笑了。可我沒笑。“那麽那時你的父母,他們在哪?”“很可能那時,”她一邊重新埋下頭去,“我的父母還不相識。”
3從上海來的一位朋友對我說,夏夜的外灘,情侶的密度當屬世界之最。驕陽落去,皎月初升,江風習習吹開熏蒸的溽熱之時你瞧吧,沿江的柵欄邊,情男戀女伏欄面水傾訴衷腸,一條大隊直排出幾里,仿佛對黃浦江夾道的歡迎與歡送;一對緊挨一對,一對一對一對甚至互相不能留出間隙,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一男一女,倘忽略每一顆頭的扭向讓你猜哪兩個是一對,你有50%的可能錯點了鴛鴦。我對他的描述略表懷疑,"怎麽你不信?"我的這位富於想像力的朋友笑道:"這麽說吧,要是這時有誰下一道命令,譬如喊一二三,或者吹一聲口哨,情男戀女們無須移動位置只要一齊轉頭180度,便可在全新的組合中繼續談情說愛。"
“很可能,”我說,“這樣的命令已經下過了。”
“下過了?”這一回輪到他懷疑。
“下過了,但是你沒聽見。”
“你聽見了?”
“我有時感到我聽見了。在你去外灘之前很久上帝的哨子已經吹過了,因此你看見了你所看到的情景,你看見了你只能看到的一種組合。”
不久前我讀一本書,書上說到洗牌。一局牌開始,首先要洗牌。連續的輸家抱怨手氣不好,尤其要洗牌,別人洗過了他還不放心,一定要自己再洗,一面把牌打亂一面心中祈禱好運的來臨。那本書的作者說,當然這會改變他的牌運,但是,到底是改變的更好了還是更壞了卻永遠不能知道。被你洗掉了的種種排列,未及存在就已消逝,上帝只取其中一種與你遭遇。
1992年春節
死國幻記
作者:史鐵生
黑暗從四周圍攏,涌盪,喧譁,甚至囂張。 光明變得朦朧、孱弱,慢慢縮小,像糖在黑色的水中融化。也許是風,把一切都吹起來,四處飄揚,一切都似塵埃。
風中挾裹著啜泣,從何而來?此前似乎還有過一陣陣悲恐的呼叫,叫我嗎?
太陽很高,沒有一絲雲,但是太陽一會兒暗淡。這景象前所未有。有點像戲幕拉開之前劇場裡的燈光緩緩熄滅,隨後想必所有的嘈雜都會平息。
果然,風聲停了,啜泣或者還有呼叫都隨之消失。所有的聲音一下子都被吸乾了似的,萬籟俱寂。同時,很快,快得讓人來不及想,寂靜中黑暗已經合攏。黑暗漫布得均勻遼闊,無邊無際。
光明與黑暗之間幾乎沒有停頓。不是幾乎,根本沒有。朦朧仍然還是光明,就像彌留並不是死。光明與黑暗之間,或者生與死之間,沒有過渡,沒有哪怕一分一秒的遲疑,但我心裡—直很清楚,後來據死靈們說這是一個奇蹟。在黑暗中還能記起光明,那些死靈們說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你沒有經過忘川?”我想我必是漏網的一個。
我只能把他們叫作死靈,包括我自己,也已經是死靈。“死靈”或者“死命”。姑妄之稱。這並不是黑暗中的語言,是因為我記得在光明那邊普遍有“生靈”和“生命”這樣的表達。
我在黑暗中浮游,任意東西,仿佛乘風飄蕩,開始還見些星光,一團團或者一塊塊,流螢般飛走。慢慢地我飄進深不見底的黑暗,沒有一丁點兒光亮,沒有顛簸,身輕如流如空完全沒有了重量,只剩下思想。黑暗,消弭了方向,消弭了空間,令人昏眩。時間呢?這時我開始想到,那不過是思想的速度,是意義所需的過程……
然後慢下來,開始降落,輕飄飄地飄落,像塵埃……呵不,像思想,像思想終於找到了根據,找到了表達,或者也可以說是靈魂嵌入了另一種存在。
我的死命就這樣開始。
但是黑暗並不阻擋什麼,清澈的黑暗,如同深夜裡依然清晰的思想。山川歷歷,芳糙萋萋,林木葳蕤,流水潺潺——這些形容都是可以用的,這些感受都是有的,但仍不過是姑妄稱之。黑暗並不阻擋什麼,就像牆擋不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