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有時一種虛幻的自豪心也會讓人喜歡專制,法國在舊的貴族統治時期,人民有一段時間就曾因此感到快慰,而對自己依附於國王的專橫並不感到難受,他們驕傲地說:“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最強大國王的統治之下。”而這種自豪不過是短暫的抽風。
小章:第五集
至於景帝的具體愛民措施,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前元元年和前元六年,他分兩次改革了文帝廢除肉刑的政策,減輕笞刑,將笞五百先改為笞三百,進而改為笞二百;將笞三百先改為笞二百,進而改為笞一百,使肉刑的廢除真正對百姓有利。
中元二年,景帝下詔,改“磔”這種刑罰為“棄市”,原先很多死刑都判處“磔”刑,過於殘酷,死了之後還要張開屍體示眾,現在一概廢除。
中元四年,景帝下詔,說:“獄事是人生的大事,一旦被判死罪,就不可能復生。有的官吏收受賄賂,營私舞弊,陷害良善,讓無罪者死亡,有罪者反而逃脫,這是我很憐憫的。從今往後,凡是那些有疑點的案件,或者那些證據雖然確鑿,但被告人自己覺得不服氣的案件,都要上報長安,讓廷尉商議判決。”這實際上是建立了犯人的上訴制度,體現了劉啟對百姓生命的關心。
後元元年,又下詔道:“獄事,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人有聰明愚蠢,官有上下等級。凡是那些有疑問的案件都要上報有關部門判決。有關部門判決不了,就上報廷尉。那些有疑問上報的案件,後來廷尉發現判決不合理,或者證據確鑿根本不需要上報,上報者都沒有過錯。凡是判案儘量以寬容為上。”這種疑案奏報制度其實也由來已久,1983-1984年在湖北江陵發掘的張家山漢簡,就有一篇專門的《奏讞書》,記載了當時漢初官吏對一些疑案上報廷尉的內容,景帝在這裡又特意下詔規定上讞制度,可能是以前的做法不夠完善。
後元二年,夏四月,景帝下詔:“雕文刻鏤,是傷害農事的行為;錦繡纂組,是妨害女紅的行為。希望天下人都能夠盡力耕織,以備荒年。我自己也以身作則,不接受天下一切的進貢,並減省太官御廚的食物供養,減省天下百姓的徭役。”這和文帝的節儉政策一脈相承。
同年五月,景帝又下詔:“人不怕他智商不高,就怕他耍陰謀詭計;不怕他不夠勇敢,就怕他欺男霸女;不怕他不夠富裕,就怕他貪得無厭。只有品德高的人,他們欲望才很少。現在朝廷選用官吏的規矩,要家產十萬錢才能上線,這是以財取人,是不對的。我認為,品德高尚的人不需要很多錢,照樣應該讓他們當官。以前國家也有許許多多的限制,說什麼商人家庭不許做官啊,沒錢又不能當官啊,這怎麼行,太苛刻了,我為此感到很難過。從今往後,家裡夠四萬錢家產的就可以當官,不要讓品德好的人沒有進身之途,而那些貪婪的傢伙卻一直得利。”
讓富人當官,是西方也曾經實行的規矩,貴族做官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榮譽,而不是為了利益;而窮鬼當官,首先就想利用自己的權力把自己養肥。所以讓有錢人當官,貌似不合理,其實是古人經過深思熟慮的,是智慧的結晶。托克維爾曾說,薪水制使貴族治國的理想全部喪失,同時也就離專制近了一步。誠哉斯言!
當然,如果一味強調家產,又會讓有些家境一般但的確有著有崇高理想的人失掉為政府做事的機會,景帝的改良,也可以算是合理。
後元三年正月,又下詔道:“農事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飢餓了不可以吃,寒冷了又不可以穿,沒有用處。今後郡國官吏要勸導百姓,盡力農桑,多種樹木,凡是官吏們無償徵發或者有償僱傭百姓去開採珠玉的,全部以貪污受賄罪論處,上級官吏對之不聞不問的,和他們同罪。”
甲子這一天,劉啟在未央宮駕崩,遺詔賜諸侯王列侯各兩輛馬車,二千石以上官吏黃金各二斤,普通官吏和百姓每戶一百錢。後宮宮女全部遣出,讓她們回家,終身不再服徭役。二月六日,下葬陽陵。
陽陵現在還沒有發掘,但是它周圍的陪葬區已經有諸多的發掘成果,通過這些成果,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的一些社會狀況。
1990年的春天,西安市政府要修建機場高速公路,堪定的路線必須從陽陵陵區通過。考古隊來到工地上,首先進行初步的考古鑽探,結果發現了不少陪葬墓坑,在那個時候,只有皇帝身邊的重臣和寵臣,才有資格在主墓穴旁邊安排從葬坑,它們一般有著極強的象徵意義,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就屬於從葬坑。
和其他古墓一樣,陽陵附近也有可怕的盜洞,甚至在盜洞的底部,還有一具當年盜墓者留下的屍骨,惹人遐思,大概這個人是被他貪婪的同夥殺死的。墓坑中金銀器物無存,但幸好還留下了一些盜墓賊不感興趣的東西,比如陶俑。陽陵陵區出土的陶俑只有真人身材的三分之一大小,但它們身上的彩繪有的還依稀可見,類別有武士,有侍女,讓我們能想像那時候普通民眾的神情狀貌。
陽陵附近的其他九十多座陪葬坑,大部分是貴族,從陪葬品中可以看見他們的奢華。可是就在這些陵墓的西北不遠處,卻有一些修築這些豪華陵墓的刑徒墓坑,陰森恐怖,墓坑排列無序,坑中屍骨凌亂,相互枕籍,埋葬草率,沒有一件陪葬品。這些苦命人的骨架上還大多戴有“鉗”、“釱”等類鐵製刑具,有的還有明顯的砍斫痕跡。這就是文景之治時候普通百姓的命運。
《漢書·孝景本紀》的贊里是這樣說的:“孔子說:‘當今時代的人,也是夏、商、周三代遺傳下來的無所私曲之民。’確實啊!老百姓的本質都是好的,就看統治者對他們如何教化。晚周和秦國的弊端,就在於雖然法網太密,獄吏太酷,卻仍舊罪案頻仍,無法滌除。漢朝建立之後,掃除那些繁文峻法,清淨無為,和老百姓一起休養生息。至於孝文皇帝即位,又增加了恭儉的態度,孝景皇帝繼承遺業,跬步不失,持續到五六十年之後,乃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道德淳厚。周代稱頌成、康兩個皇帝的功績,漢朝則宣揚孝文、孝景的輝煌,確實很美好啊!
文景之治,的確是很好聽的名字,也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盛世,只是盛世之下仍有常人想像不出的黑暗,這黑暗被那仁慈的地母擁抱在懷裡,在一定的時間,她會緩緩打開,讓我們看到。
(完)
附錄:文景之治年譜
高帝
元年,(前206),冬十月,沛公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秦人約法三章。項羽坑殺秦降卒二十萬,至鴻門,欲擊劉邦。在鴻門宴請劉邦,欲殺之,劉邦得項伯助,逃歸。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宰割天下,封劉邦為漢王。
二年,(前205),冬十月,項羽殺義帝于衡陽。三月,劉邦率兵攻魏,魏王豹降,陳平投奔劉邦。劉邦彭城大敗。
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破代,擒夏說。進伐趙,獲趙王歇,斬陳余。夏四月,圍劉邦滎陽,范增勸項羽急擊,項羽不聽,范增辭歸,發病死。令御史大夫周苛與魏豹守滎陽,周苛殺魏豹,
小章:第五集
至於景帝的具體愛民措施,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前元元年和前元六年,他分兩次改革了文帝廢除肉刑的政策,減輕笞刑,將笞五百先改為笞三百,進而改為笞二百;將笞三百先改為笞二百,進而改為笞一百,使肉刑的廢除真正對百姓有利。
中元二年,景帝下詔,改“磔”這種刑罰為“棄市”,原先很多死刑都判處“磔”刑,過於殘酷,死了之後還要張開屍體示眾,現在一概廢除。
中元四年,景帝下詔,說:“獄事是人生的大事,一旦被判死罪,就不可能復生。有的官吏收受賄賂,營私舞弊,陷害良善,讓無罪者死亡,有罪者反而逃脫,這是我很憐憫的。從今往後,凡是那些有疑點的案件,或者那些證據雖然確鑿,但被告人自己覺得不服氣的案件,都要上報長安,讓廷尉商議判決。”這實際上是建立了犯人的上訴制度,體現了劉啟對百姓生命的關心。
後元元年,又下詔道:“獄事,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人有聰明愚蠢,官有上下等級。凡是那些有疑問的案件都要上報有關部門判決。有關部門判決不了,就上報廷尉。那些有疑問上報的案件,後來廷尉發現判決不合理,或者證據確鑿根本不需要上報,上報者都沒有過錯。凡是判案儘量以寬容為上。”這種疑案奏報制度其實也由來已久,1983-1984年在湖北江陵發掘的張家山漢簡,就有一篇專門的《奏讞書》,記載了當時漢初官吏對一些疑案上報廷尉的內容,景帝在這裡又特意下詔規定上讞制度,可能是以前的做法不夠完善。
後元二年,夏四月,景帝下詔:“雕文刻鏤,是傷害農事的行為;錦繡纂組,是妨害女紅的行為。希望天下人都能夠盡力耕織,以備荒年。我自己也以身作則,不接受天下一切的進貢,並減省太官御廚的食物供養,減省天下百姓的徭役。”這和文帝的節儉政策一脈相承。
同年五月,景帝又下詔:“人不怕他智商不高,就怕他耍陰謀詭計;不怕他不夠勇敢,就怕他欺男霸女;不怕他不夠富裕,就怕他貪得無厭。只有品德高的人,他們欲望才很少。現在朝廷選用官吏的規矩,要家產十萬錢才能上線,這是以財取人,是不對的。我認為,品德高尚的人不需要很多錢,照樣應該讓他們當官。以前國家也有許許多多的限制,說什麼商人家庭不許做官啊,沒錢又不能當官啊,這怎麼行,太苛刻了,我為此感到很難過。從今往後,家裡夠四萬錢家產的就可以當官,不要讓品德好的人沒有進身之途,而那些貪婪的傢伙卻一直得利。”
讓富人當官,是西方也曾經實行的規矩,貴族做官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榮譽,而不是為了利益;而窮鬼當官,首先就想利用自己的權力把自己養肥。所以讓有錢人當官,貌似不合理,其實是古人經過深思熟慮的,是智慧的結晶。托克維爾曾說,薪水制使貴族治國的理想全部喪失,同時也就離專制近了一步。誠哉斯言!
當然,如果一味強調家產,又會讓有些家境一般但的確有著有崇高理想的人失掉為政府做事的機會,景帝的改良,也可以算是合理。
後元三年正月,又下詔道:“農事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飢餓了不可以吃,寒冷了又不可以穿,沒有用處。今後郡國官吏要勸導百姓,盡力農桑,多種樹木,凡是官吏們無償徵發或者有償僱傭百姓去開採珠玉的,全部以貪污受賄罪論處,上級官吏對之不聞不問的,和他們同罪。”
甲子這一天,劉啟在未央宮駕崩,遺詔賜諸侯王列侯各兩輛馬車,二千石以上官吏黃金各二斤,普通官吏和百姓每戶一百錢。後宮宮女全部遣出,讓她們回家,終身不再服徭役。二月六日,下葬陽陵。
陽陵現在還沒有發掘,但是它周圍的陪葬區已經有諸多的發掘成果,通過這些成果,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的一些社會狀況。
1990年的春天,西安市政府要修建機場高速公路,堪定的路線必須從陽陵陵區通過。考古隊來到工地上,首先進行初步的考古鑽探,結果發現了不少陪葬墓坑,在那個時候,只有皇帝身邊的重臣和寵臣,才有資格在主墓穴旁邊安排從葬坑,它們一般有著極強的象徵意義,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就屬於從葬坑。
和其他古墓一樣,陽陵附近也有可怕的盜洞,甚至在盜洞的底部,還有一具當年盜墓者留下的屍骨,惹人遐思,大概這個人是被他貪婪的同夥殺死的。墓坑中金銀器物無存,但幸好還留下了一些盜墓賊不感興趣的東西,比如陶俑。陽陵陵區出土的陶俑只有真人身材的三分之一大小,但它們身上的彩繪有的還依稀可見,類別有武士,有侍女,讓我們能想像那時候普通民眾的神情狀貌。
陽陵附近的其他九十多座陪葬坑,大部分是貴族,從陪葬品中可以看見他們的奢華。可是就在這些陵墓的西北不遠處,卻有一些修築這些豪華陵墓的刑徒墓坑,陰森恐怖,墓坑排列無序,坑中屍骨凌亂,相互枕籍,埋葬草率,沒有一件陪葬品。這些苦命人的骨架上還大多戴有“鉗”、“釱”等類鐵製刑具,有的還有明顯的砍斫痕跡。這就是文景之治時候普通百姓的命運。
《漢書·孝景本紀》的贊里是這樣說的:“孔子說:‘當今時代的人,也是夏、商、周三代遺傳下來的無所私曲之民。’確實啊!老百姓的本質都是好的,就看統治者對他們如何教化。晚周和秦國的弊端,就在於雖然法網太密,獄吏太酷,卻仍舊罪案頻仍,無法滌除。漢朝建立之後,掃除那些繁文峻法,清淨無為,和老百姓一起休養生息。至於孝文皇帝即位,又增加了恭儉的態度,孝景皇帝繼承遺業,跬步不失,持續到五六十年之後,乃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道德淳厚。周代稱頌成、康兩個皇帝的功績,漢朝則宣揚孝文、孝景的輝煌,確實很美好啊!
文景之治,的確是很好聽的名字,也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盛世,只是盛世之下仍有常人想像不出的黑暗,這黑暗被那仁慈的地母擁抱在懷裡,在一定的時間,她會緩緩打開,讓我們看到。
(完)
附錄:文景之治年譜
高帝
元年,(前206),冬十月,沛公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秦人約法三章。項羽坑殺秦降卒二十萬,至鴻門,欲擊劉邦。在鴻門宴請劉邦,欲殺之,劉邦得項伯助,逃歸。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宰割天下,封劉邦為漢王。
二年,(前205),冬十月,項羽殺義帝于衡陽。三月,劉邦率兵攻魏,魏王豹降,陳平投奔劉邦。劉邦彭城大敗。
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破代,擒夏說。進伐趙,獲趙王歇,斬陳余。夏四月,圍劉邦滎陽,范增勸項羽急擊,項羽不聽,范增辭歸,發病死。令御史大夫周苛與魏豹守滎陽,周苛殺魏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