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記得默存六十周歲那天,我也附帶慶祝自己的六十虛歲,我們只開了一關頭紅燒雞。那天我雖放假,他卻不放假。放假吃兩餐,不放假吃三餐。
我吃了早飯到他那裡,中午還吃不了飯,卻又等不及吃晚飯就得回連,所以只勉強啃了幾口饅頭。這番吃年夜飯,又有好菜,又有好酒;雖然我們倆不喝酒,也和旁人一起陶然忘憂。晚飯後我送他一程,一路走一路閒談,直到拖拉機翻倒河裡的橋邊,默存說:“你回去吧。”他過橋北去,還有一半路。
那天是大雪之後,大道上雪已融體,爛泥半干,踩在腳下軟軟的,也不滑,也不硬。可是橋以北的小路上雪還沒化。天色已經昏黑,我怕默存近視眼看不清路——他向來不會認路——乾脆直把他送回宿舍。
雪地里,路徑和田地連成一片,很難分辨。我一路留心記住一處處的標誌,例如哪個轉角處有一簇幾棵大樹、幾棵小樹,樹的枝葉是什麼姿致;什麼地方,路是斜斜地拐;什麼地方的雪特厚,哪是田邊的溝,面上是雪,踹下去是半融化的泥漿,歸途應當迴避等等。
默存屋裡已經燈光雪亮。我因為時間不早,不敢停留,立即辭歸。一位年輕人在旁說,天黑了,他送我回去吧。我想這是大年夜,他在暖融融的屋裡,說說笑笑正熱鬧,叫他沖黑冒寒送我,是不情之請。所以我說不必,我認識路。默存給他這麼一提,倒不放心了。我就吹牛說:“這條路,我哪天不走兩遍!況且我帶著個很亮的手電呢,不怕的。”其實我每天來回走的路,只是南岸的堤和北岸的東西大道。默存也不知道不到半小時之間,室外的天地已經變了顏色,那一路上已不復是我們同歸時的光景了。而且回來朝著有燈光的房子走,容易找路;從亮處到黑地里去另是一回事。我堅持不要人送,他也不再勉強。他送我到燈光所及的地方,我就叫他回去。
我自恃慣走黑路,站定了先辨辨方向。有人說,女同志多半不辨方向。
我記得哪本書上說,女人和母雞,出門就迷失方向。這也許是侮辱了女人。
但我確是個不辨方向的動物,往往‘欲往城南往城北”。默存雖然不會認路,我卻靠他辨認方向。這時我留意辯明方向:往西南,斜斜地穿出樹林,走上林邊大道;往西,到那一簇三五棵樹的地方,再往南拐;過橋就直奔我走熟的大道回宿舍。
可是我一走出燈光所及的範圍,便落入一團昏黑里。天上沒一點星光,
地下只一片雪白;看不見樹,也看不見路。打開手電,只照見遠遠近近的樹幹。我讓眼睛在黑暗裡習慣一下,再睜眼細看,只見一團昏黑,一片雪白。
樹林裡那條蜿蜒小路,靠宿舍里的燈光指引,暮色蒼茫中依稀還能辨認,這時完全看不見了。我幾乎想退回去請人送送。可是再一轉念:遍地是雪,多兩隻眼睛亦未必能找出路來;況且人家送了我回去,還得獨自回來呢,不如我一人闖去。
地下只一片雪白;看不見樹,也看不見路。打開手電,只照見遠遠近近的樹幹。我讓眼睛在黑暗裡習慣一下,再睜眼細看,只見一團昏黑,一片雪白。
樹林裡那條蜿蜒小路,靠宿舍里的燈光指引,暮色蒼茫中依稀還能辨認,這時完全看不見了。我幾乎想退回去請人送送。可是再一轉念:遍地是雪,多兩隻眼睛亦未必能找出路來;況且人家送了我回去,還得獨自回來呢,不如我一人闖去。
大道上沒雪,很好走,可以放開步子;可是得及時往南拐彎。如果一直走,便走到“中心點”以西的鄰樹去了。大道兩旁植樹,十幾步一棵。我只見樹幹,看不見枝葉,更看不見樹的什麼姿致。來時所認的標誌,一無所見。我只怕錯失了拐彎處,就找不到拖拉機翻身的那座橋。遲拐彎不如早拐彎——拐遲了走入連片的大田,就夠我在裡面轉個通宵了,所以我看見有幾棵樹聚近在一起,就忙拐彎往南。
一離開大道,我又失去方向;走了幾步,發現自己在黍秸叢里。我且直往前走。只要是往南,總會走到河邊;到了河邊,總會找到那座橋。
我曾聽說,有壞人黑夜躲在黍秸田裡;我也怕野狗聞聲躥來,所以機伶著耳朵,聽著四周的動靜輕悄悄地走,不拂動兩旁黍秸的枯時。腳下很泥濘,卻不滑。我五官並用,只不用手電。不知走了多久,忽見前面橫著一條路,更前面是高高的堤岸。我終於到了河邊!只是雪地又加黑夜,熟悉的路也全然陌生,無法分辨自已是在橋東還是橋西。—因為橋西也有高高的堤岸。
假如我已在橋西,那條河愈西去愈寬,要走到“中心點”西頭的另一個磚窯,才能轉到河對岸,然後再折向東去找自己的宿舍。聽說新近有個幹校學員在那個磚窯里上吊死了。幸虧我已經不是原先的膽小鬼,否則橋下有人淹死,窯里有人吊死,我只好徘徊河邊嚇死。我估計自己性急,一定是拐彎過早,還在橋東,所以且往西走;一路攏去,果然找到了那座橋。
過橋雖然還有一半路,我飛步疾行,一會兒就到家了。
“回來了?”同屋的夥伴兒笑臉相迎,好象我才出門走了幾步路。在燈光明亮的屋裡,想不到昏黑的野外另有一番天地。
一九七一年早春,學部幹校大搬家,由息縣遷往明港師部的營房。幹校的任務,由勞動改為“學習”——學習階級鬥爭吧?有人不解“學部”指什麼,這時才恍然:“學部”就是“學習部”。
看電影大概也算是一項學習,好比上課,誰也不准逃學(默存因眼睛不好,看不見,得以豁免)。放映電影的晚上,我們晚飯後各提馬札兒,列隊上廣場。各連有指定的地盤,各人挨次放下馬札兒入座。有時雨後,指定的地方泥濘,馬扎兒只好放在爛泥上;而且保不定天又下雨,得帶著雨具。
天熱了,還有防不勝防的大群蚊子。不過上這種課不用考試。我睜眼就看看,閉眼就歇歇。電影只那麼幾部,這一回閉眼沒看到的部分,盡有機會以後補
看。
回宿舍有三十人同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我只需旁聽,不必泄漏看。
回宿舍有三十人同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我只需旁聽,不必泄漏我寄寓楊村的時候,房東家的貓兒給我來了個惡作劇。我們屋裡晚上點一隻油盞,掛在門口牆上。我的床離門最遠,幾乎全在黑影里。有一晚,我和同屋夥伴兒在井邊洗漱完畢,回房睡覺,忽發現床上有兩堆東西。我幸未冒冒失失用手去摸,先打開手電一照,只見血淋淋一隻開膛破肚的死鼠,旁邊是一堆粉紅色的內臟。我們誰也不敢拿手去拈。我戰戰兢兢移開枕被,和同伴提著床單的四角,把死鼠抖在後院漚肥的垃圾堆上。第二天,我大老清早就起來洗單子,汲了一桶又一桶的井水,洗了又洗,曬乾後又洗,那血跡好象永遠洗不掉。
我遇見默存,就把這樁倒霉事告訴他,說貓兒“以腐鼠‘餉’我”。默存安慰我說:“這是吉兆,也許你要離開此處了。死鼠內臟和身軀分成兩堆,離也;鼠者,處也。”我聽了大笑,憑他運用多麼巧妙的圓夢術或拆字法,也不能叫我相信他為我編造的好話。我大可仿效大字報上的語調,向他大喝一聲:“你的思想根源,昭然若揭!想離開此地嗎?休想!”說真話,他雖然如此安慰我,我們都懂得“自由是規律的認識”;明知這扇門牢牢鎖著呢,推它、撞它也是徒然。
我吃了早飯到他那裡,中午還吃不了飯,卻又等不及吃晚飯就得回連,所以只勉強啃了幾口饅頭。這番吃年夜飯,又有好菜,又有好酒;雖然我們倆不喝酒,也和旁人一起陶然忘憂。晚飯後我送他一程,一路走一路閒談,直到拖拉機翻倒河裡的橋邊,默存說:“你回去吧。”他過橋北去,還有一半路。
那天是大雪之後,大道上雪已融體,爛泥半干,踩在腳下軟軟的,也不滑,也不硬。可是橋以北的小路上雪還沒化。天色已經昏黑,我怕默存近視眼看不清路——他向來不會認路——乾脆直把他送回宿舍。
雪地里,路徑和田地連成一片,很難分辨。我一路留心記住一處處的標誌,例如哪個轉角處有一簇幾棵大樹、幾棵小樹,樹的枝葉是什麼姿致;什麼地方,路是斜斜地拐;什麼地方的雪特厚,哪是田邊的溝,面上是雪,踹下去是半融化的泥漿,歸途應當迴避等等。
默存屋裡已經燈光雪亮。我因為時間不早,不敢停留,立即辭歸。一位年輕人在旁說,天黑了,他送我回去吧。我想這是大年夜,他在暖融融的屋裡,說說笑笑正熱鬧,叫他沖黑冒寒送我,是不情之請。所以我說不必,我認識路。默存給他這麼一提,倒不放心了。我就吹牛說:“這條路,我哪天不走兩遍!況且我帶著個很亮的手電呢,不怕的。”其實我每天來回走的路,只是南岸的堤和北岸的東西大道。默存也不知道不到半小時之間,室外的天地已經變了顏色,那一路上已不復是我們同歸時的光景了。而且回來朝著有燈光的房子走,容易找路;從亮處到黑地里去另是一回事。我堅持不要人送,他也不再勉強。他送我到燈光所及的地方,我就叫他回去。
我自恃慣走黑路,站定了先辨辨方向。有人說,女同志多半不辨方向。
我記得哪本書上說,女人和母雞,出門就迷失方向。這也許是侮辱了女人。
但我確是個不辨方向的動物,往往‘欲往城南往城北”。默存雖然不會認路,我卻靠他辨認方向。這時我留意辯明方向:往西南,斜斜地穿出樹林,走上林邊大道;往西,到那一簇三五棵樹的地方,再往南拐;過橋就直奔我走熟的大道回宿舍。
可是我一走出燈光所及的範圍,便落入一團昏黑里。天上沒一點星光,
地下只一片雪白;看不見樹,也看不見路。打開手電,只照見遠遠近近的樹幹。我讓眼睛在黑暗裡習慣一下,再睜眼細看,只見一團昏黑,一片雪白。
樹林裡那條蜿蜒小路,靠宿舍里的燈光指引,暮色蒼茫中依稀還能辨認,這時完全看不見了。我幾乎想退回去請人送送。可是再一轉念:遍地是雪,多兩隻眼睛亦未必能找出路來;況且人家送了我回去,還得獨自回來呢,不如我一人闖去。
地下只一片雪白;看不見樹,也看不見路。打開手電,只照見遠遠近近的樹幹。我讓眼睛在黑暗裡習慣一下,再睜眼細看,只見一團昏黑,一片雪白。
樹林裡那條蜿蜒小路,靠宿舍里的燈光指引,暮色蒼茫中依稀還能辨認,這時完全看不見了。我幾乎想退回去請人送送。可是再一轉念:遍地是雪,多兩隻眼睛亦未必能找出路來;況且人家送了我回去,還得獨自回來呢,不如我一人闖去。
大道上沒雪,很好走,可以放開步子;可是得及時往南拐彎。如果一直走,便走到“中心點”以西的鄰樹去了。大道兩旁植樹,十幾步一棵。我只見樹幹,看不見枝葉,更看不見樹的什麼姿致。來時所認的標誌,一無所見。我只怕錯失了拐彎處,就找不到拖拉機翻身的那座橋。遲拐彎不如早拐彎——拐遲了走入連片的大田,就夠我在裡面轉個通宵了,所以我看見有幾棵樹聚近在一起,就忙拐彎往南。
一離開大道,我又失去方向;走了幾步,發現自己在黍秸叢里。我且直往前走。只要是往南,總會走到河邊;到了河邊,總會找到那座橋。
我曾聽說,有壞人黑夜躲在黍秸田裡;我也怕野狗聞聲躥來,所以機伶著耳朵,聽著四周的動靜輕悄悄地走,不拂動兩旁黍秸的枯時。腳下很泥濘,卻不滑。我五官並用,只不用手電。不知走了多久,忽見前面橫著一條路,更前面是高高的堤岸。我終於到了河邊!只是雪地又加黑夜,熟悉的路也全然陌生,無法分辨自已是在橋東還是橋西。—因為橋西也有高高的堤岸。
假如我已在橋西,那條河愈西去愈寬,要走到“中心點”西頭的另一個磚窯,才能轉到河對岸,然後再折向東去找自己的宿舍。聽說新近有個幹校學員在那個磚窯里上吊死了。幸虧我已經不是原先的膽小鬼,否則橋下有人淹死,窯里有人吊死,我只好徘徊河邊嚇死。我估計自己性急,一定是拐彎過早,還在橋東,所以且往西走;一路攏去,果然找到了那座橋。
過橋雖然還有一半路,我飛步疾行,一會兒就到家了。
“回來了?”同屋的夥伴兒笑臉相迎,好象我才出門走了幾步路。在燈光明亮的屋裡,想不到昏黑的野外另有一番天地。
一九七一年早春,學部幹校大搬家,由息縣遷往明港師部的營房。幹校的任務,由勞動改為“學習”——學習階級鬥爭吧?有人不解“學部”指什麼,這時才恍然:“學部”就是“學習部”。
看電影大概也算是一項學習,好比上課,誰也不准逃學(默存因眼睛不好,看不見,得以豁免)。放映電影的晚上,我們晚飯後各提馬札兒,列隊上廣場。各連有指定的地盤,各人挨次放下馬札兒入座。有時雨後,指定的地方泥濘,馬扎兒只好放在爛泥上;而且保不定天又下雨,得帶著雨具。
天熱了,還有防不勝防的大群蚊子。不過上這種課不用考試。我睜眼就看看,閉眼就歇歇。電影只那麼幾部,這一回閉眼沒看到的部分,盡有機會以後補
看。
回宿舍有三十人同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我只需旁聽,不必泄漏看。
回宿舍有三十人同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我只需旁聽,不必泄漏我寄寓楊村的時候,房東家的貓兒給我來了個惡作劇。我們屋裡晚上點一隻油盞,掛在門口牆上。我的床離門最遠,幾乎全在黑影里。有一晚,我和同屋夥伴兒在井邊洗漱完畢,回房睡覺,忽發現床上有兩堆東西。我幸未冒冒失失用手去摸,先打開手電一照,只見血淋淋一隻開膛破肚的死鼠,旁邊是一堆粉紅色的內臟。我們誰也不敢拿手去拈。我戰戰兢兢移開枕被,和同伴提著床單的四角,把死鼠抖在後院漚肥的垃圾堆上。第二天,我大老清早就起來洗單子,汲了一桶又一桶的井水,洗了又洗,曬乾後又洗,那血跡好象永遠洗不掉。
我遇見默存,就把這樁倒霉事告訴他,說貓兒“以腐鼠‘餉’我”。默存安慰我說:“這是吉兆,也許你要離開此處了。死鼠內臟和身軀分成兩堆,離也;鼠者,處也。”我聽了大笑,憑他運用多麼巧妙的圓夢術或拆字法,也不能叫我相信他為我編造的好話。我大可仿效大字報上的語調,向他大喝一聲:“你的思想根源,昭然若揭!想離開此地嗎?休想!”說真話,他雖然如此安慰我,我們都懂得“自由是規律的認識”;明知這扇門牢牢鎖著呢,推它、撞它也是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