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英雄觀
希臘神話中英雄多多,但普羅米修斯乃是英雄中的英雄,是最受愛戴的英雄。他的母親是大地之神,那麼他也有著神的血統。他“造”出了人,是人類之父。他卻從來也不因而傲慢於人類,僅僅要求自己做人類忠實無私的朋友。他教人類觀察天體運行、日月升落、星辰密疏的現象,以使人類了解宇宙規律,對可能發生的災難預先做出預防;他教人類掌握農耕、造船、馴養牲畜以及航海、採礦、製藥醫病的種種能力;他還教人類創造文字、數字和影響人類喜愛文藝……當然,他最果敢無畏的英雄事跡是為人類盜火。
普羅米修斯所做之一切,歸根到底是為了使人類也變得文明起來,在神們的眼中樹立起應有的尊嚴和存在的權利。
後來,一位大英雄發現了他在遭受著的苦難,射死了宙斯派遣天天啄食他腑臟的神鷹;並且,另有一位半人半獸的神感動於他的事跡,寧肯冒充他將自己縛在山裡,以使他避免遭受宙斯的進一步迫害,得以為人類去尋找潘多拉的盒子,好將希望也從盒子裡放出到人間來……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是希臘神話的第二篇。第一篇講述的是宙斯如何成為眾神之王的內容。也就是說,新的一種神權形成不久,人類便誕生了。而人類從誕生之日起,既不得不訴求神權的保護和關愛,也不得不與神權進行著長期不懈的主張人權利的抗爭。在這一種抗爭過程中,人類是弱勢的,往往陷於孤立無援之境,所以特別需要普羅米修斯這樣的人權利的無私的保護者。
在古希臘神話中,“英雄”二字頻繁出現,英雄事跡林林總總,卻恰在普羅米修斯名字前邊,從未出現過“英雄”二字。
有的人物,人類用“英雄”二字來稱頌他們已顯得太不夠了,普羅米修斯便是。
普羅米修斯就是普羅米修斯。
他曾對宙斯派來對他行刑的一名神吏說:“如果誰明知某事正義而且冒險,他卻決定了去做,那麼他即使失敗了,也應無怨無悔地承受因而導致的個人苦難。”
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高於英雄,使神的權威也黯然失色。
他的話,至今也是幾乎一切敢於向他那樣去行動的人間英雄的信條……
浪漫中的理性
希臘神話中最浪漫之點乃在於——舉凡一切我們今天耳熟能詳,其職能和人類現世生活的關係特別密切的神,大抵為女性,而且幾乎全都美麗,只不過各有各的不同美點罷了。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觀點認為,和母系氏族社會的深遠影響有關。但母系氏族社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們也同樣經歷過的,為什麼在我們的神話故事中,情形卻不是那樣的呢?
比如在我們的神話故事中,天宮諸神,排開列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赳赳武夫形象的男神。
恐怕有一點更是原因,即古希臘人對於美,當時已有超乎尋常的敏感。
他們的神話想像具有顯然的唯美傾向。
希臘國土乃是由四百餘座美麗島嶼組成的。生存環境之美,使人類的早期想像力必然具有唯美傾向,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但古希臘神話並不僅僅是一味浪漫、一味唯美的。不知女神在神話中的存在,證明理性思想的哲學萌芽已產生。
如果說世界原本是和諧的,那麼自從有了人類,人類與世界的關係一直是難以和諧的,人類社會自身的關係也一直是難以和諧的。
和諧是願望,是主觀的,相對的;不和諧是現實,是客觀的,絕對的。
一種和諧達成了,另一種不和諧會隨之產生;一個時期的和諧實現了,不和諧將可能潛伏在下一個時期里。
人類社會永遠不能一蹴而就地擺脫此種苦惱,這是人類哲學思想力始終不渝的動力。不和女神的千古存在,乃是古西方、中國和外國之哲學思想千古存在的最根本、最直接、最具針對性的理由。對於後世的人類,也是如此。
故,我們不但要尊敬自己那些文化經典,也須尊敬別人的文化經典。
無論我們的還是別人的文化經典,都是全人類的……
2.不革命行嗎?——我們拿什麼拯救世界
建國以來相當長時期內,《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學生六年級課本中的一篇重要課文——許許多多的小學語文老師們曾在課堂上強調它的“基本思想”是安徒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含淚的控訴”。既是控訴,且含著淚,那麼對於控訴的主體亦即資本主義,照馬克思的話說:“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於是乎只有革命。或用毛澤東觀看京劇《白蛇傳》時霍然而起大聲所說的一句話是:“不革命行嗎?!”
毫無疑問,《賣火柴的小女孩》確是安徒生的含淚之作。對於人世間的不平,它也確是一面鏡子。但是它所要喚起的並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國家人道主義。
對於一個民族也罷,對於一個國家也罷,人道主義是必不可少的教育。
沒有同情的人道主義不是人道主義。
沒有人道主義的人文文化不是人文文化。
我只知道那不是,堅信那不是。至於究竟是什麼,說不大好。
安徒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則他不會寫《賣火柴的小女孩》、《柳樹下的夢》、《依卜和小克麗斯汀》、《老單身漢的睡帽》、《沙丘的故事》、《醜小鴨》……
王爾德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則他不會寫《快樂王子》。
麥加菲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則他不會在寫給美國孩子的《成長的智慧》一書中,將同情和善良列為第一、二章,且為第一、二章寫了全書最多的短文……
否則,屠格涅夫不會寫《木木》和《獵人日記》……
斯托夫人不會寫《湯姆叔叔的小屋》……
托爾斯泰不會寫《午夜舞會》……
契訶夫不會寫《伊凡的信》……
高爾基不會寫《在底層》……
雨果不會寫《悲慘世界》……
左拉不會寫《萌芽》……
縱然一向以筆做投槍和匕首的魯迅,大約也不會寫《祝福》吧……
而柔石則肯定不會寫《為奴隸的母親》……
一個人的頭腦里不會天生就產生出以人道主義為人性之最高原則的思想或曰作為人的基本情懷來的。人需要人道主義的教育。那麼,《賣火柴的小女孩》究竟是寫給誰們看的呢?作為童話,它當然是首先寫給孩子們看的,但它絕對不是首先寫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們看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們買不起安徒生的一本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寫給不必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於紛紛大雪之中縮於街角快凍僵了,還以抖抖的聲音叫賣火柴的小女孩們看的,基本情況差不多是寫給生活不怎麼窮的人家乃至富人家的權貴人家的小女孩們看的。通常,這些人家的小女孩晚上躺在柔軟的床上或坐在溫暖的火爐旁,聽父母或女傭或家庭女教師給她們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們的眼裡流下淚來了,意味著人世間將有可能多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良的母親。而母親們,她們是最善於將她們的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她們的孩子們的心靈里的——一代又一代,百年以後,一個國家於是有了文化的基因……這是為什麼全人類感激安徒生的理由。
希臘神話中英雄多多,但普羅米修斯乃是英雄中的英雄,是最受愛戴的英雄。他的母親是大地之神,那麼他也有著神的血統。他“造”出了人,是人類之父。他卻從來也不因而傲慢於人類,僅僅要求自己做人類忠實無私的朋友。他教人類觀察天體運行、日月升落、星辰密疏的現象,以使人類了解宇宙規律,對可能發生的災難預先做出預防;他教人類掌握農耕、造船、馴養牲畜以及航海、採礦、製藥醫病的種種能力;他還教人類創造文字、數字和影響人類喜愛文藝……當然,他最果敢無畏的英雄事跡是為人類盜火。
普羅米修斯所做之一切,歸根到底是為了使人類也變得文明起來,在神們的眼中樹立起應有的尊嚴和存在的權利。
後來,一位大英雄發現了他在遭受著的苦難,射死了宙斯派遣天天啄食他腑臟的神鷹;並且,另有一位半人半獸的神感動於他的事跡,寧肯冒充他將自己縛在山裡,以使他避免遭受宙斯的進一步迫害,得以為人類去尋找潘多拉的盒子,好將希望也從盒子裡放出到人間來……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是希臘神話的第二篇。第一篇講述的是宙斯如何成為眾神之王的內容。也就是說,新的一種神權形成不久,人類便誕生了。而人類從誕生之日起,既不得不訴求神權的保護和關愛,也不得不與神權進行著長期不懈的主張人權利的抗爭。在這一種抗爭過程中,人類是弱勢的,往往陷於孤立無援之境,所以特別需要普羅米修斯這樣的人權利的無私的保護者。
在古希臘神話中,“英雄”二字頻繁出現,英雄事跡林林總總,卻恰在普羅米修斯名字前邊,從未出現過“英雄”二字。
有的人物,人類用“英雄”二字來稱頌他們已顯得太不夠了,普羅米修斯便是。
普羅米修斯就是普羅米修斯。
他曾對宙斯派來對他行刑的一名神吏說:“如果誰明知某事正義而且冒險,他卻決定了去做,那麼他即使失敗了,也應無怨無悔地承受因而導致的個人苦難。”
普羅米修斯這個名字高於英雄,使神的權威也黯然失色。
他的話,至今也是幾乎一切敢於向他那樣去行動的人間英雄的信條……
浪漫中的理性
希臘神話中最浪漫之點乃在於——舉凡一切我們今天耳熟能詳,其職能和人類現世生活的關係特別密切的神,大抵為女性,而且幾乎全都美麗,只不過各有各的不同美點罷了。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觀點認為,和母系氏族社會的深遠影響有關。但母系氏族社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們也同樣經歷過的,為什麼在我們的神話故事中,情形卻不是那樣的呢?
比如在我們的神話故事中,天宮諸神,排開列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赳赳武夫形象的男神。
恐怕有一點更是原因,即古希臘人對於美,當時已有超乎尋常的敏感。
他們的神話想像具有顯然的唯美傾向。
希臘國土乃是由四百餘座美麗島嶼組成的。生存環境之美,使人類的早期想像力必然具有唯美傾向,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但古希臘神話並不僅僅是一味浪漫、一味唯美的。不知女神在神話中的存在,證明理性思想的哲學萌芽已產生。
如果說世界原本是和諧的,那麼自從有了人類,人類與世界的關係一直是難以和諧的,人類社會自身的關係也一直是難以和諧的。
和諧是願望,是主觀的,相對的;不和諧是現實,是客觀的,絕對的。
一種和諧達成了,另一種不和諧會隨之產生;一個時期的和諧實現了,不和諧將可能潛伏在下一個時期里。
人類社會永遠不能一蹴而就地擺脫此種苦惱,這是人類哲學思想力始終不渝的動力。不和女神的千古存在,乃是古西方、中國和外國之哲學思想千古存在的最根本、最直接、最具針對性的理由。對於後世的人類,也是如此。
故,我們不但要尊敬自己那些文化經典,也須尊敬別人的文化經典。
無論我們的還是別人的文化經典,都是全人類的……
2.不革命行嗎?——我們拿什麼拯救世界
建國以來相當長時期內,《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學生六年級課本中的一篇重要課文——許許多多的小學語文老師們曾在課堂上強調它的“基本思想”是安徒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含淚的控訴”。既是控訴,且含著淚,那麼對於控訴的主體亦即資本主義,照馬克思的話說:“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於是乎只有革命。或用毛澤東觀看京劇《白蛇傳》時霍然而起大聲所說的一句話是:“不革命行嗎?!”
毫無疑問,《賣火柴的小女孩》確是安徒生的含淚之作。對於人世間的不平,它也確是一面鏡子。但是它所要喚起的並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國家人道主義。
對於一個民族也罷,對於一個國家也罷,人道主義是必不可少的教育。
沒有同情的人道主義不是人道主義。
沒有人道主義的人文文化不是人文文化。
我只知道那不是,堅信那不是。至於究竟是什麼,說不大好。
安徒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則他不會寫《賣火柴的小女孩》、《柳樹下的夢》、《依卜和小克麗斯汀》、《老單身漢的睡帽》、《沙丘的故事》、《醜小鴨》……
王爾德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則他不會寫《快樂王子》。
麥加菲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則他不會在寫給美國孩子的《成長的智慧》一書中,將同情和善良列為第一、二章,且為第一、二章寫了全書最多的短文……
否則,屠格涅夫不會寫《木木》和《獵人日記》……
斯托夫人不會寫《湯姆叔叔的小屋》……
托爾斯泰不會寫《午夜舞會》……
契訶夫不會寫《伊凡的信》……
高爾基不會寫《在底層》……
雨果不會寫《悲慘世界》……
左拉不會寫《萌芽》……
縱然一向以筆做投槍和匕首的魯迅,大約也不會寫《祝福》吧……
而柔石則肯定不會寫《為奴隸的母親》……
一個人的頭腦里不會天生就產生出以人道主義為人性之最高原則的思想或曰作為人的基本情懷來的。人需要人道主義的教育。那麼,《賣火柴的小女孩》究竟是寫給誰們看的呢?作為童話,它當然是首先寫給孩子們看的,但它絕對不是首先寫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們看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們買不起安徒生的一本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寫給不必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於紛紛大雪之中縮於街角快凍僵了,還以抖抖的聲音叫賣火柴的小女孩們看的,基本情況差不多是寫給生活不怎麼窮的人家乃至富人家的權貴人家的小女孩們看的。通常,這些人家的小女孩晚上躺在柔軟的床上或坐在溫暖的火爐旁,聽父母或女傭或家庭女教師給她們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們的眼裡流下淚來了,意味著人世間將有可能多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良的母親。而母親們,她們是最善於將她們的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她們的孩子們的心靈里的——一代又一代,百年以後,一個國家於是有了文化的基因……這是為什麼全人類感激安徒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