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正義觀
《荷馬史詩》是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
《奧德賽》等於是一場戰爭史。
戰爭是這樣引起的——有次諸女神聚會,沒請一位不該忽略的女神,即不和女神。結果使不和女神心內惱火,偏作不速之客,並出示一個金蘋果,說要獻給最美的女神。於是天后赫拉、司美女神和愛神爭執起來。宙斯在妻子、女兒和情人之間,殊是為難,私下裡求不和女神,乾脆將金蘋果給予凡間一個叫海倫的女子算了。海倫原本只不過是宙斯親雕的一尊石像,因為他太喜愛自己的作品了,青春女神給予了她生命,愛神給予了她女人味兒,智慧女神給予了她聰慧。不和女神給了宙斯面子,但天后赫拉鬱悶了,運用神力使特洛伊城國王的小兒子誘拐了海倫。這又令宙斯極為惱火,因為他已使海倫成為了人間一個極有勢力的國王的王后。當然,對於海倫,這是一件無愛可言的事情。宙斯這麼安排,存在有他對海倫的不軌之心。而天后赫拉的做法,實際上是為杜絕宙斯的非分之想。彼國的王后被一個小國的小王子拐走,當然要召集各路人馬,大興問罪之師。於是,人間發生了一場攻與守的大戰,著名的《荷馬史詩》中《奧德賽》的故事,便這樣拉開了序幕……
這樣的神話故事又究竟有什麼特別呢?
為什麼說它包含著影響西方各國的濃厚的人文元素呢?
且看故事中具體發生了什麼事——
攻城一方的將領中,有一位叫阿喀琉斯的大英雄。他受戰神雅典娜的庇護,驍勇無敵。雅典娜是宙斯的妹妹,戰爭立場自然站在攻城的軍隊一方。一次雙方交戰城下,阿喀琉斯與誘拐海倫的特洛伊城的小王子決鬥。後者自然非是他的對手,被擊落了劍和盾,可憐地在地上亂爬。
神話中為什麼要有這一情節呢?
正是要傳達這樣一種思想——誰若以不光彩的方式使他人蒙羞,那麼他自己也必加倍地蒙恥。城上觀看著這一幕的人中,包括愛他的父王在內,以及他的一概親人和將士和人民。幸而,他的哥哥赫克托耳千鈞一髮之際殺來,救了他一命。
阿喀琉斯有一個表弟,是一個愛虛榮的青年戰士。他平時羨慕極了阿喀琉斯的英名,有次偷偷穿上表哥的鎧甲,冒充表哥叫陣,結果死在赫克托耳的矛下。
又想要傳達什麼思想呢?
虛榮之人,必付出代價。在戰時,那就往往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一言以蔽之,虛榮害死人。
阿喀琉斯因而大怒,叫陣要與赫克托耳單獨決鬥,結果赫克托耳又死在阿喀琉斯的矛下。並且,阿喀琉斯策馬在城下拖其屍。赫克托耳也是一位大英雄,並且受太陽神阿波羅庇護。那麼阿波羅為什麼能容忍他死得又慘又備受羞辱呢?因為這是赫克托耳必付的代價。他從外地趕回城中,本應勸說自己的弟弟將海倫送出城去,但他卻表示了對弟弟和海倫之間真愛的理解,放棄了爭取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不惜使全城將士以及百姓和他一道,為他弟弟的一己之情共擔生死存亡之險……
無論兩個人愛到何種地步,若以眾生的生命為代價,這是絕不會受到任何一位神的保佑的。誰支持了這樣的愛情,誰也要為自己的不正確的做法付出代價。
最悲傷、最受辱的,莫過於特洛伊城的老國王。小兒子在陣前連滾帶爬,大兒子戰死後又被拖屍,他的心都要碎了。他本是一位好國王,但他實在有些咎由自取。他不但是父親,還是國王。他要為他對小兒子的溺愛付出代價……
最終,特洛伊城被攻破了,阿喀琉斯被赫克托耳的弟弟以箭射死。因為英雄和英雄決鬥,生死由命。但侮辱對方的屍體,也是神所不容的。那樣做了的人,也要為自己的不人道付出代價。
而老國王被敵方的國王殺死了。
神不保護一位為了使自己的兒子高興便拿全城人的生命來賭輸贏的國王。
敵方的國王又被赫克托耳的妻子殺死了,因為他雖出師有名,但全無了仁慈悲憫之心。神反對一位君主殺死另一位君主,更憤怒於獲勝的一方既不但下屠城令,還要霸占一位英雄的未亡人……
但是神們對於真愛,還是網開一面了——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在混亂中帶領海倫逃到了連宙斯都發現不了的地方,從此過起了平靜的凡人夫妻的生活。
戰爭發生在人間,又似乎是天上的神們在進行神力的較量。每一個人,不管他是怎樣的英雄,怎樣的國王,不管他受哪一位神的暗中庇護,只要他做了嚴重的錯事,他都只能付出慘重的乃至生命的代價。什麼又是嚴重的錯誤呢?自私、虛榮、將親情感覺擺放於眾生命之上、勝利者的殘暴而不是應有的仁慈悲憫、侮辱死者,都是人不應該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在這一點上,雖然又有著一種原則連神們也不敢冒犯——便是我們後來稱之為人文主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則。而這一點,也是後來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所竭力傳播的,只不過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的形成比中國古代思想家們誕生的年代還要早四五個世紀……
既然以上都是很嚴重的錯誤,悲劇的發生完全是由於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和海倫兩個人引起的,卻又偏偏是他們保全了性命——這公平嗎?
在從古至今的西方的文化中,真愛每每是獲得寬恕的。
寬恕並不等於贊同。
《荷馬史詩》的下部《伊利亞特》,講的便是大戰結束以後,一位叫俄底修斯的英雄,怎樣率部下返回家園的歷險故事。他歷經苦難,受到美麗的海妖的誘惑,受到更美麗的太陽神的女兒的誘惑,被騙之下吃過“忘憂果”,但都不能改變他早日回到家鄉、回到妻子身邊的決心。他對太陽神的女兒說:“你比我的妻子美麗一百倍,但我的妻子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愛的女人。”而他的妻子,同樣在家鄉面對一切誘惑,相信自己的丈夫總有一天會回來……
這與其說是歷險的故事,毋寧說更是關於愛情的誓約的故事。古代的西方人類,用這樣的故事想要表明,神真正鼓勵的愛情,正是如此愛情。
所謂神的思想,在古代的西方,更是人性最高境界的思想,只不過借神的言行傳播向人間而已。
一位正派的西方人士,他的諸種人生信條中,肯定有一條是——“我有權保衛自己的生活不受別人的影響和侵犯,但我也絕不做影響和侵犯別人生活的事。”
生活質量觀
在古希臘人的思想意識中,有質量的生活,或曰有品質的生活,那一定是人人知識化了的、文藝內容豐富的生活。故在希臘神話中,共有九位女神分別掌管各類文藝和知識,統稱繆斯。在古希臘物質和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國王甚至要求每個公民都至少應該擅長一類文藝,或作詩,或繪畫,或歌唱,或舞蹈,或器樂,或雕塑,或戲劇,或表演等等。但我們必須明白,那時的古希臘,終究只不過是奴隸制的社會形態。對於奴隸們,根本不可能是什麼理想國。但奴隸們也有一線希望,那就是——如果他們中有誰在文藝或知識方面表現出極優的才華,那麼將有可能擺脫自己只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的不幸命運,伊索便是一例。他後來不但獲得了自由人身份,還做過希臘的外派官吏。文藝使古希臘人具有特別浪漫的氣質和想像力——時序女神、雨虹女神、夜女神,還有嫵媚、優雅、純潔三女神,這些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沒有的。在古希臘人的思想意識中,不浪漫的生活,雖然不是有品質的生活,而這也正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後來發生的社會理由之一……
《荷馬史詩》是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
《奧德賽》等於是一場戰爭史。
戰爭是這樣引起的——有次諸女神聚會,沒請一位不該忽略的女神,即不和女神。結果使不和女神心內惱火,偏作不速之客,並出示一個金蘋果,說要獻給最美的女神。於是天后赫拉、司美女神和愛神爭執起來。宙斯在妻子、女兒和情人之間,殊是為難,私下裡求不和女神,乾脆將金蘋果給予凡間一個叫海倫的女子算了。海倫原本只不過是宙斯親雕的一尊石像,因為他太喜愛自己的作品了,青春女神給予了她生命,愛神給予了她女人味兒,智慧女神給予了她聰慧。不和女神給了宙斯面子,但天后赫拉鬱悶了,運用神力使特洛伊城國王的小兒子誘拐了海倫。這又令宙斯極為惱火,因為他已使海倫成為了人間一個極有勢力的國王的王后。當然,對於海倫,這是一件無愛可言的事情。宙斯這麼安排,存在有他對海倫的不軌之心。而天后赫拉的做法,實際上是為杜絕宙斯的非分之想。彼國的王后被一個小國的小王子拐走,當然要召集各路人馬,大興問罪之師。於是,人間發生了一場攻與守的大戰,著名的《荷馬史詩》中《奧德賽》的故事,便這樣拉開了序幕……
這樣的神話故事又究竟有什麼特別呢?
為什麼說它包含著影響西方各國的濃厚的人文元素呢?
且看故事中具體發生了什麼事——
攻城一方的將領中,有一位叫阿喀琉斯的大英雄。他受戰神雅典娜的庇護,驍勇無敵。雅典娜是宙斯的妹妹,戰爭立場自然站在攻城的軍隊一方。一次雙方交戰城下,阿喀琉斯與誘拐海倫的特洛伊城的小王子決鬥。後者自然非是他的對手,被擊落了劍和盾,可憐地在地上亂爬。
神話中為什麼要有這一情節呢?
正是要傳達這樣一種思想——誰若以不光彩的方式使他人蒙羞,那麼他自己也必加倍地蒙恥。城上觀看著這一幕的人中,包括愛他的父王在內,以及他的一概親人和將士和人民。幸而,他的哥哥赫克托耳千鈞一髮之際殺來,救了他一命。
阿喀琉斯有一個表弟,是一個愛虛榮的青年戰士。他平時羨慕極了阿喀琉斯的英名,有次偷偷穿上表哥的鎧甲,冒充表哥叫陣,結果死在赫克托耳的矛下。
又想要傳達什麼思想呢?
虛榮之人,必付出代價。在戰時,那就往往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一言以蔽之,虛榮害死人。
阿喀琉斯因而大怒,叫陣要與赫克托耳單獨決鬥,結果赫克托耳又死在阿喀琉斯的矛下。並且,阿喀琉斯策馬在城下拖其屍。赫克托耳也是一位大英雄,並且受太陽神阿波羅庇護。那麼阿波羅為什麼能容忍他死得又慘又備受羞辱呢?因為這是赫克托耳必付的代價。他從外地趕回城中,本應勸說自己的弟弟將海倫送出城去,但他卻表示了對弟弟和海倫之間真愛的理解,放棄了爭取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不惜使全城將士以及百姓和他一道,為他弟弟的一己之情共擔生死存亡之險……
無論兩個人愛到何種地步,若以眾生的生命為代價,這是絕不會受到任何一位神的保佑的。誰支持了這樣的愛情,誰也要為自己的不正確的做法付出代價。
最悲傷、最受辱的,莫過於特洛伊城的老國王。小兒子在陣前連滾帶爬,大兒子戰死後又被拖屍,他的心都要碎了。他本是一位好國王,但他實在有些咎由自取。他不但是父親,還是國王。他要為他對小兒子的溺愛付出代價……
最終,特洛伊城被攻破了,阿喀琉斯被赫克托耳的弟弟以箭射死。因為英雄和英雄決鬥,生死由命。但侮辱對方的屍體,也是神所不容的。那樣做了的人,也要為自己的不人道付出代價。
而老國王被敵方的國王殺死了。
神不保護一位為了使自己的兒子高興便拿全城人的生命來賭輸贏的國王。
敵方的國王又被赫克托耳的妻子殺死了,因為他雖出師有名,但全無了仁慈悲憫之心。神反對一位君主殺死另一位君主,更憤怒於獲勝的一方既不但下屠城令,還要霸占一位英雄的未亡人……
但是神們對於真愛,還是網開一面了——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在混亂中帶領海倫逃到了連宙斯都發現不了的地方,從此過起了平靜的凡人夫妻的生活。
戰爭發生在人間,又似乎是天上的神們在進行神力的較量。每一個人,不管他是怎樣的英雄,怎樣的國王,不管他受哪一位神的暗中庇護,只要他做了嚴重的錯事,他都只能付出慘重的乃至生命的代價。什麼又是嚴重的錯誤呢?自私、虛榮、將親情感覺擺放於眾生命之上、勝利者的殘暴而不是應有的仁慈悲憫、侮辱死者,都是人不應該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在這一點上,雖然又有著一種原則連神們也不敢冒犯——便是我們後來稱之為人文主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則。而這一點,也是後來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所竭力傳播的,只不過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的形成比中國古代思想家們誕生的年代還要早四五個世紀……
既然以上都是很嚴重的錯誤,悲劇的發生完全是由於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和海倫兩個人引起的,卻又偏偏是他們保全了性命——這公平嗎?
在從古至今的西方的文化中,真愛每每是獲得寬恕的。
寬恕並不等於贊同。
《荷馬史詩》的下部《伊利亞特》,講的便是大戰結束以後,一位叫俄底修斯的英雄,怎樣率部下返回家園的歷險故事。他歷經苦難,受到美麗的海妖的誘惑,受到更美麗的太陽神的女兒的誘惑,被騙之下吃過“忘憂果”,但都不能改變他早日回到家鄉、回到妻子身邊的決心。他對太陽神的女兒說:“你比我的妻子美麗一百倍,但我的妻子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愛的女人。”而他的妻子,同樣在家鄉面對一切誘惑,相信自己的丈夫總有一天會回來……
這與其說是歷險的故事,毋寧說更是關於愛情的誓約的故事。古代的西方人類,用這樣的故事想要表明,神真正鼓勵的愛情,正是如此愛情。
所謂神的思想,在古代的西方,更是人性最高境界的思想,只不過借神的言行傳播向人間而已。
一位正派的西方人士,他的諸種人生信條中,肯定有一條是——“我有權保衛自己的生活不受別人的影響和侵犯,但我也絕不做影響和侵犯別人生活的事。”
生活質量觀
在古希臘人的思想意識中,有質量的生活,或曰有品質的生活,那一定是人人知識化了的、文藝內容豐富的生活。故在希臘神話中,共有九位女神分別掌管各類文藝和知識,統稱繆斯。在古希臘物質和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國王甚至要求每個公民都至少應該擅長一類文藝,或作詩,或繪畫,或歌唱,或舞蹈,或器樂,或雕塑,或戲劇,或表演等等。但我們必須明白,那時的古希臘,終究只不過是奴隸制的社會形態。對於奴隸們,根本不可能是什麼理想國。但奴隸們也有一線希望,那就是——如果他們中有誰在文藝或知識方面表現出極優的才華,那麼將有可能擺脫自己只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的不幸命運,伊索便是一例。他後來不但獲得了自由人身份,還做過希臘的外派官吏。文藝使古希臘人具有特別浪漫的氣質和想像力——時序女神、雨虹女神、夜女神,還有嫵媚、優雅、純潔三女神,這些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沒有的。在古希臘人的思想意識中,不浪漫的生活,雖然不是有品質的生活,而這也正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後來發生的社會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