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緹縈抬起頭來,堅決追問:“請明白見示。”
“也不過是我那廷尉衙門朋友猜測的話。”劉端很吃力地說:“令尊只怕要受肉刑。”
聽得這樣一說,可以想見,劉端已經得到了確實的消息,而朱文何以流淚?原因更是不問可知,緹縈既驚且痛,而更多的卻是悲憤不甘;一個奉公守法的好人,有多少次可以避禍的機會,毅然捨棄的正人君子,於今落得這般下場!他尊重法律,而法律報以相反的結果,這太不公平了!緹縈早就打了主意,如果有這樣一天,她決定要用死來表示抗議。
這一天快到了!她再一次為自己提示了決心,她沒有流淚;深深下拜,向劉端和孔石風致謝,然後退了出去。
朱文在極端痛心懊喪之中,未曾注意到她的神情,孔石風卻發覺了,推一推朱文問道:“你可見緹縈了沒有?”
“怎麼?”朱文茫然地問。
“怕她會尋短見。”
“是的。”劉端也接口說,“她的神色可疑,當心些的好。”
朱文愣了一會,收攝心神,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我去看看。”說著,他起身而去。
敲開了門,緹縈一見是他,恨不得抱頭痛哭;心中無限的委屈、憤激和淒涼,都付之於一聲長嘆,對面無語。
朱文也是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黯然相對了好半晌,才嘆口氣說:“我已經生不如死了,請你再不要為我增加什麼麻煩和負擔。”
他的話驟聽不可解,她想一想才知道自己的心事已為他們識破,但是她不肯承認,所以這樣答道:“我不懂你的話!”
“你是真的不懂也好,假的不懂也好,我沒有工夫跟你來爭辯。我只告訴你一句話:要死一起死!”
緹縈震動了。她沒有想到他也會有此決心,然而她並不願他陪著她死——為了抗議執法者的枉法,為了自己求得解脫,她不願讓人誤會他們是殉情。
“不過現在還沒有到死的時候。明天一早我要去看個人;我留著最後一條路在那裡,等這條路再走不通,那就真的是毫無希望了。”
“那——”緹縈頓時又生希望,“是怎樣的一條路?”
“我也不知道。那位邵公只說,我的路都走不通了,再去找他。”
“我跟你一起去。”
朱文想了想說:“也好。”
於是他把一囊珠寶交給她收好,回到外面,孔石風和劉端都還在那裡等著,他說了預備第二天一早與緹縈去訪邵哲的話。這一下,使得他們兩人也如走到絕處,忽開妙境一般,大為興奮。
“此公多讀異書,應有奇計。明天中午,我們聽你的好消息。”
劉端這樣跟朱文約定以後,辭別自去。孔石風與朱文也分別歸寢。第二天天色微明,緹縈已經等不得來催朱文動身。
邵哲起居失時,往往通宵讀書飲酒,此時可能剛剛歸寢,去得不是時候。但朱文了解緹縈心急,不去不行;反正到了那裡,就是見不著邵哲,有青子可以陪她談笑破門,比她在客舍中獨坐愁城總要好得多。
於是為緹縈雇了一輛車,朱文騎著他的黑馬,一起出了青門。抵達邵家,太陽不過才上樹梢;朱文在馬上望見籬笆內的青子,喊得一聲,青子趕緊跑來開了門。等緹縈下車,她不待朱文引見,便親熱地迎了上來,彼此都自己道名字,立刻就湊在一處,有許多話好談了。
這倒省了朱文的工夫,他系好了馬問青子。“你爹爹呢?”
“爹爹昨夜還念著你。”她手一指。
“好吧!”他對緹縈說:“你們在這裡談談,她家的瓜最好……”
“不錯,我倒忘記了。來!”青子拉著緹縈的手說:“我摘瓜給你吃。”
於是朱文管自己去找邵哲,叩開了門,邵哲一見是他,睡意全消,“請進,請進!哪一天回來的?”他又凝視著客人說:“你的氣色極壞。可是所謀不遂?”
“一切皆如公言。我不得不來請教最後一條路。”
等坐定下來,朱文把昨天所得到的消息,扼要地告訴了邵哲,他極注意地聽完,隨即問道:“倉公那令媛在何處?”
“緹縈跟我到長安來了。此刻就在外面,跟青子在一起。”
“好!”邵哲點點頭說:“當今皇帝仁厚而重孝道,緹縈大可伏闕上書,為父贖罪;十有七八,可望成功。”
“啊!”朱文一時還無法判斷他這一計是否可行,“我全不曾想到此。”
“申屠嘉的剛愎,只有皇帝可以糾正他。所以除此以外,並無第二條路——罪要判得越重,越能說得動聽,罪倘或是‘一歲’、‘兩歲’的小刑,上書倒變得小題大作了。”
“不錯!”朱文興奮而又躊躇地,“但是這一上通皇帝的書,關係重大,邵公,你看——”
“那自然是我的事。過去我向你不厭其詳地打聽倉公的官聲政績,平生行誼,就是為此!”
“那真感恩不盡了!”朱文伙身下拜,“全仗鼎力!”
“不是,不是!”邵哲指著他說,“此事成敗關鍵,全在你身上。伏闕上書,不知何時才能上達御覽,所以緹縈要等皇帝出巡時,攔道上書。”
“呃!這,怕緹縈辦不了。”
“所以要靠你。出警入蹕,千乘萬騎;一個弱女子的鳴冤,皇帝是聽不到的。”
“正是這話。”
“只有一個辦法,要讓車駕停下來,這時候緹縈才有機會上書。你的任務,就是如何讓車駕停下來。這好像很難,是不是?其實不難,只看你肯不肯犧牲?”
“當然!”朱文挺一挺胸,毫不遲疑地說:“但能救得家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就行了!”邵哲欣慰而欽佩地說,“我知道你是個血性男兒,為報師恩,一定不避艱險;否則,我也不必劃此一策。”
邵哲的計策,是聲東擊西;當皇帝巡幸的時候,朱文要在蹕路所經之處,預先埋伏,等車駕將近,故意犯蹕——這是把千萬騎的鹵薄,攔頭一擋;那時皇帝的乘輿,一定會停下來;於是緹縈鳴冤上書,立時可達天聽。
細心傾聽的朱文,把他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記住了;從頭細想一遍,徹底掌握了要領,他認為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第一,藏匿的地點,一定要嚴密,否則天子將出,預先清道,必被驅逐;其次,犯蹕的時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乘輿倘不是正好在緹縈附近停下,恐怕喊破了嗓子,皇帝也聽不見。
“不錯!”邵哲聽他陳述了意見,這樣答道:“藏匿的地方,最好在御溝涵洞之中。至於天子駕出,雖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不過那只是後面屬車有多寡而已,前面的鹵薄是一樣的,所以時機可以計算得出來。我已經算過,要你跟緹縈錯開來,相距五十步,等鹵薄行過三分之二,跳出來犯蹕驚駕;那時乘輿停下來的地方,就差不多是在緹縈附近。”
“也不過是我那廷尉衙門朋友猜測的話。”劉端很吃力地說:“令尊只怕要受肉刑。”
聽得這樣一說,可以想見,劉端已經得到了確實的消息,而朱文何以流淚?原因更是不問可知,緹縈既驚且痛,而更多的卻是悲憤不甘;一個奉公守法的好人,有多少次可以避禍的機會,毅然捨棄的正人君子,於今落得這般下場!他尊重法律,而法律報以相反的結果,這太不公平了!緹縈早就打了主意,如果有這樣一天,她決定要用死來表示抗議。
這一天快到了!她再一次為自己提示了決心,她沒有流淚;深深下拜,向劉端和孔石風致謝,然後退了出去。
朱文在極端痛心懊喪之中,未曾注意到她的神情,孔石風卻發覺了,推一推朱文問道:“你可見緹縈了沒有?”
“怎麼?”朱文茫然地問。
“怕她會尋短見。”
“是的。”劉端也接口說,“她的神色可疑,當心些的好。”
朱文愣了一會,收攝心神,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我去看看。”說著,他起身而去。
敲開了門,緹縈一見是他,恨不得抱頭痛哭;心中無限的委屈、憤激和淒涼,都付之於一聲長嘆,對面無語。
朱文也是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黯然相對了好半晌,才嘆口氣說:“我已經生不如死了,請你再不要為我增加什麼麻煩和負擔。”
他的話驟聽不可解,她想一想才知道自己的心事已為他們識破,但是她不肯承認,所以這樣答道:“我不懂你的話!”
“你是真的不懂也好,假的不懂也好,我沒有工夫跟你來爭辯。我只告訴你一句話:要死一起死!”
緹縈震動了。她沒有想到他也會有此決心,然而她並不願他陪著她死——為了抗議執法者的枉法,為了自己求得解脫,她不願讓人誤會他們是殉情。
“不過現在還沒有到死的時候。明天一早我要去看個人;我留著最後一條路在那裡,等這條路再走不通,那就真的是毫無希望了。”
“那——”緹縈頓時又生希望,“是怎樣的一條路?”
“我也不知道。那位邵公只說,我的路都走不通了,再去找他。”
“我跟你一起去。”
朱文想了想說:“也好。”
於是他把一囊珠寶交給她收好,回到外面,孔石風和劉端都還在那裡等著,他說了預備第二天一早與緹縈去訪邵哲的話。這一下,使得他們兩人也如走到絕處,忽開妙境一般,大為興奮。
“此公多讀異書,應有奇計。明天中午,我們聽你的好消息。”
劉端這樣跟朱文約定以後,辭別自去。孔石風與朱文也分別歸寢。第二天天色微明,緹縈已經等不得來催朱文動身。
邵哲起居失時,往往通宵讀書飲酒,此時可能剛剛歸寢,去得不是時候。但朱文了解緹縈心急,不去不行;反正到了那裡,就是見不著邵哲,有青子可以陪她談笑破門,比她在客舍中獨坐愁城總要好得多。
於是為緹縈雇了一輛車,朱文騎著他的黑馬,一起出了青門。抵達邵家,太陽不過才上樹梢;朱文在馬上望見籬笆內的青子,喊得一聲,青子趕緊跑來開了門。等緹縈下車,她不待朱文引見,便親熱地迎了上來,彼此都自己道名字,立刻就湊在一處,有許多話好談了。
這倒省了朱文的工夫,他系好了馬問青子。“你爹爹呢?”
“爹爹昨夜還念著你。”她手一指。
“好吧!”他對緹縈說:“你們在這裡談談,她家的瓜最好……”
“不錯,我倒忘記了。來!”青子拉著緹縈的手說:“我摘瓜給你吃。”
於是朱文管自己去找邵哲,叩開了門,邵哲一見是他,睡意全消,“請進,請進!哪一天回來的?”他又凝視著客人說:“你的氣色極壞。可是所謀不遂?”
“一切皆如公言。我不得不來請教最後一條路。”
等坐定下來,朱文把昨天所得到的消息,扼要地告訴了邵哲,他極注意地聽完,隨即問道:“倉公那令媛在何處?”
“緹縈跟我到長安來了。此刻就在外面,跟青子在一起。”
“好!”邵哲點點頭說:“當今皇帝仁厚而重孝道,緹縈大可伏闕上書,為父贖罪;十有七八,可望成功。”
“啊!”朱文一時還無法判斷他這一計是否可行,“我全不曾想到此。”
“申屠嘉的剛愎,只有皇帝可以糾正他。所以除此以外,並無第二條路——罪要判得越重,越能說得動聽,罪倘或是‘一歲’、‘兩歲’的小刑,上書倒變得小題大作了。”
“不錯!”朱文興奮而又躊躇地,“但是這一上通皇帝的書,關係重大,邵公,你看——”
“那自然是我的事。過去我向你不厭其詳地打聽倉公的官聲政績,平生行誼,就是為此!”
“那真感恩不盡了!”朱文伙身下拜,“全仗鼎力!”
“不是,不是!”邵哲指著他說,“此事成敗關鍵,全在你身上。伏闕上書,不知何時才能上達御覽,所以緹縈要等皇帝出巡時,攔道上書。”
“呃!這,怕緹縈辦不了。”
“所以要靠你。出警入蹕,千乘萬騎;一個弱女子的鳴冤,皇帝是聽不到的。”
“正是這話。”
“只有一個辦法,要讓車駕停下來,這時候緹縈才有機會上書。你的任務,就是如何讓車駕停下來。這好像很難,是不是?其實不難,只看你肯不肯犧牲?”
“當然!”朱文挺一挺胸,毫不遲疑地說:“但能救得家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就行了!”邵哲欣慰而欽佩地說,“我知道你是個血性男兒,為報師恩,一定不避艱險;否則,我也不必劃此一策。”
邵哲的計策,是聲東擊西;當皇帝巡幸的時候,朱文要在蹕路所經之處,預先埋伏,等車駕將近,故意犯蹕——這是把千萬騎的鹵薄,攔頭一擋;那時皇帝的乘輿,一定會停下來;於是緹縈鳴冤上書,立時可達天聽。
細心傾聽的朱文,把他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記住了;從頭細想一遍,徹底掌握了要領,他認為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第一,藏匿的地點,一定要嚴密,否則天子將出,預先清道,必被驅逐;其次,犯蹕的時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乘輿倘不是正好在緹縈附近停下,恐怕喊破了嗓子,皇帝也聽不見。
“不錯!”邵哲聽他陳述了意見,這樣答道:“藏匿的地方,最好在御溝涵洞之中。至於天子駕出,雖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不過那只是後面屬車有多寡而已,前面的鹵薄是一樣的,所以時機可以計算得出來。我已經算過,要你跟緹縈錯開來,相距五十步,等鹵薄行過三分之二,跳出來犯蹕驚駕;那時乘輿停下來的地方,就差不多是在緹縈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