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在水中倒不覺得冷,上岸讓勁峭的東風一吹,不由得連打幾個寒噤。心裡有些害怕,認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一套乾衣服,將身上已經帖肉的濕衣服,替換下來。
一個念頭不曾轉完,只見一小隊人馬,馳逐而過;向亂草叢中亂砍的亂砍,放槍的放槍。接著便出現了十來個穿黃綢子衣服的長毛,跪地乞降。可也有想逃命的,無奈雙腳不及四蹄,騎馬軍官趕上去,俯身一揮,刀光過處,鮮血直冒,飛起來半個腦袋。
小張好久不曾看見過殺人了,自然覺得慘不忍睹,一低頭伏身下去,才驚覺到自己不能輕易露面,萬一被認為長毛或者奸細,當這三載相持,一旦決勝,官軍眼都紅了的時候,那裡去分辨講理?
這一來,身上的冷倒又忘記了;一心所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安然進城?
定一定神細想,並非難事。他等那隊官軍走遠了,傴僂著身子找隱蔽之處,蛇行向前;走不多遠,發現兩具官軍的屍體,一具胸前刀傷,衣服上血跡淋漓,另一個死得很慘,腦袋都開了花,但號衣上卻沒有什麼血跡。
“總爺,”小張跪了下來,很虔誠地禱告:“我有要緊的公事進城去見蔣大人,只怕路上有阻攔,要借您老人家的號衣一角。您老人家陣亡了,還要您赤身露體,實在罪過。事急無奈,千萬原諒。您老人家姓什名誰,我一概不知,在天有靈,托個夢給我,我請老和尚放一堂焰口超度您往生極樂!”
說完,動手剝軍衣,那個陣亡的官軍,跟好些長毛一樣,外面是單牌子的號衣,裡面穿的是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棉襖;而且還是一件粉紅綢子的小絲襖。小張心想,說不定上面還有脂粉香?但一念剛起,隨心警惕,這是褻瀆了死者!趕緊正心誠意,將衣服剝完。先脫下自己的棉襖蓋在屍體上面,然後捧著乾衣服,找一處背風的地方換好。
這一下身體頓時暖和了,腳下依然是一雙濕鞋,索性脫掉了它,只穿襪套走路,然後拾起一把刀,倒拎在手裡,裝做急于歸隊的散兵游勇,往西直奔杭州城。
11杭州城內,分為三部分,通稱上城、中城、下城,但上中下的方位與輿圖相反,北城反是下城。小張家在下城,所以取道東北第二門的慶春門。
但北面正是長毛潰退之處,情勢混亂險惡,越走近了,人馬越多,追奔逐北,殺聲連天。小張雖然穿著號衣,犯不著捲入漩渦,倘或一入大隊,身不由主地跟著去殺長毛,豈不誤了大事?
因而當機立斷,寧願多走些路,也要避開。
主意打定,折而向南,進正東的泰門。果然這裡比較安靜,長毛已經肅清,守衛的士兵正在架拒馬。城門洞中有好些難民在觀望,不知他們是想逃出城去,還是剛由城外逃進城,暫時被扣在那裡等待發落?小張無暇細思,只提著刀,往裡直闖。
“站住!”有個軍官大聲喝止,“你怎麼一個人?你是那一營的?”
冒充軍人,就怕盤問;真叫“若要盤駁,性命交脫”。小張心想,官軍是自己人,不會講不通道理,以說實話為妙。
於是,他將刀一丟,不亢不卑地答道:“我是來見蔣大人的。”
“哪位蔣大人?”
“還有哪位?自然是我們浙江的藩台,你們湖南的蔣大人。”
就因為“你們湖南”這四個字說得好,加上小張是一口道地的杭州話,那軍官相信他不會是來路不明的奸細,口氣也就不同了。“你要見蔣大人,是不是有公事?奉哪位的差遣?”
“奉我們杭州朱道台,朱大器的差遣,要見蔣大人有緊要公事回稟。”小張索性說兩句唬人的話,“蔣大人跟我很好,稱我‘老弟’,為啥呢?我替蔣大人立過功勞。總爺,你如果不相信,領我去見了蔣大人就知道了。”
那軍官聽他這幾句話,將信將疑,不過,此人雖在行伍頗明事理,料想他此時出現,必有來頭,所說的話,寧可信其有,不宜其無。
於是他益發客氣了,“你貴姓?”他問:“怎麼穿這一身衣服?”
“敝姓張。”小張舉起腳,指著濕漉漉的襪套說,“我跟朱道台在江心裡的船上,我是游水過來的,濕衣服不能不換,萬不得已,剝了陣亡弟兄的一套號衣。”
“原來是這樣!你請裡頭烤火,我想法子替你去通報。”那軍官說道,“此刻亂得不成樣子,蔣大人在哪裡,實在不知道。
去打聽怕要好些功夫。“
“這倒麻煩了。”小張略一沉吟,“總爺,我是不是可以先回家看一看。我住——”他說了住址,又加一句:“如果你不信,派個弟兄跟我去看。”
“不必,不必!你儘管回家看了再來,不過,一路上你自己要當心。”
小張輕易過了一關。然而這不過是步步荊棘的開始,一路上人喊馬嘶,有的往來馳逐,有的敲門拍戶、有的橫刀斷路,也有的茫然四顧,是累極了急於想找一處地方休息的樣子。小張也是既驚且累,又渴又飢,加以腦中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景像,以致無法冷靜的思考,半昏瞀地不辨南北東西,只往比較好走的地方直衝。
一走到梅花碑,快近巡撫衙門了,小張突然警覺,走錯了路。由東往西,本該折而往北,穿過全城中心的官巷口,經過南宋施全刺秦檜的眾安橋,方能到家,如今走到梅花碑,是背道向南了。
於是小張立即轉身,走不多遠,看見一塊招牌,三個字:“范鐵筆”,便又改了主意。這個范鐵筆,小張叫他“老范”,他可以說是辛酉失陷以來,杭州城內唯一未遭劫的一家。因為長毛一進城,要刻許多印信,抓了老范去當差,他刻的印又快又好,大為長毛所賞識。要給他官做他不要,自言只求一飽,長毛便撥了十份口糧給他,按月支領,全家不飢。小張心想,老范消息靈通,大可先跟他打聽一番。
心裡轉著念頭,手已拍到門上,拍了好半天,才見排門上的一扇小門拉開,門內正是老范。“小張,是你!”老范問道:“幾個月不見,你‘吃糧’了?”
“不是,不是!”小張說道,“你快開門,讓我進去再說。”
排門開了一縫,小張擠身而入,老范領著他到後面小天井中,站住了腳:“你是特為來看我?有啥話說?”
“不是,我是路過。老范,我問你,你曉得我家裡怎麼樣?”
“我不曉得。想來總平安吧!”老范答說,“我還是半個月前,遇見過你家老太爺,他氣色不大好,不過精神倒還健旺。”
“我正是打聽我們‘老的’。聽說不久以前,陳炳文抓了一批人去,就有我們‘老的’在內,有這話沒有?”
“抓人這件事是有的,你家老太爺不在其內。”
一聽這話,小張有著從未有過的快慰,但消息還不夠確實,便再追問一切:“不是說有個‘張秀才’嗎?”
一個念頭不曾轉完,只見一小隊人馬,馳逐而過;向亂草叢中亂砍的亂砍,放槍的放槍。接著便出現了十來個穿黃綢子衣服的長毛,跪地乞降。可也有想逃命的,無奈雙腳不及四蹄,騎馬軍官趕上去,俯身一揮,刀光過處,鮮血直冒,飛起來半個腦袋。
小張好久不曾看見過殺人了,自然覺得慘不忍睹,一低頭伏身下去,才驚覺到自己不能輕易露面,萬一被認為長毛或者奸細,當這三載相持,一旦決勝,官軍眼都紅了的時候,那裡去分辨講理?
這一來,身上的冷倒又忘記了;一心所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安然進城?
定一定神細想,並非難事。他等那隊官軍走遠了,傴僂著身子找隱蔽之處,蛇行向前;走不多遠,發現兩具官軍的屍體,一具胸前刀傷,衣服上血跡淋漓,另一個死得很慘,腦袋都開了花,但號衣上卻沒有什麼血跡。
“總爺,”小張跪了下來,很虔誠地禱告:“我有要緊的公事進城去見蔣大人,只怕路上有阻攔,要借您老人家的號衣一角。您老人家陣亡了,還要您赤身露體,實在罪過。事急無奈,千萬原諒。您老人家姓什名誰,我一概不知,在天有靈,托個夢給我,我請老和尚放一堂焰口超度您往生極樂!”
說完,動手剝軍衣,那個陣亡的官軍,跟好些長毛一樣,外面是單牌子的號衣,裡面穿的是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棉襖;而且還是一件粉紅綢子的小絲襖。小張心想,說不定上面還有脂粉香?但一念剛起,隨心警惕,這是褻瀆了死者!趕緊正心誠意,將衣服剝完。先脫下自己的棉襖蓋在屍體上面,然後捧著乾衣服,找一處背風的地方換好。
這一下身體頓時暖和了,腳下依然是一雙濕鞋,索性脫掉了它,只穿襪套走路,然後拾起一把刀,倒拎在手裡,裝做急于歸隊的散兵游勇,往西直奔杭州城。
11杭州城內,分為三部分,通稱上城、中城、下城,但上中下的方位與輿圖相反,北城反是下城。小張家在下城,所以取道東北第二門的慶春門。
但北面正是長毛潰退之處,情勢混亂險惡,越走近了,人馬越多,追奔逐北,殺聲連天。小張雖然穿著號衣,犯不著捲入漩渦,倘或一入大隊,身不由主地跟著去殺長毛,豈不誤了大事?
因而當機立斷,寧願多走些路,也要避開。
主意打定,折而向南,進正東的泰門。果然這裡比較安靜,長毛已經肅清,守衛的士兵正在架拒馬。城門洞中有好些難民在觀望,不知他們是想逃出城去,還是剛由城外逃進城,暫時被扣在那裡等待發落?小張無暇細思,只提著刀,往裡直闖。
“站住!”有個軍官大聲喝止,“你怎麼一個人?你是那一營的?”
冒充軍人,就怕盤問;真叫“若要盤駁,性命交脫”。小張心想,官軍是自己人,不會講不通道理,以說實話為妙。
於是,他將刀一丟,不亢不卑地答道:“我是來見蔣大人的。”
“哪位蔣大人?”
“還有哪位?自然是我們浙江的藩台,你們湖南的蔣大人。”
就因為“你們湖南”這四個字說得好,加上小張是一口道地的杭州話,那軍官相信他不會是來路不明的奸細,口氣也就不同了。“你要見蔣大人,是不是有公事?奉哪位的差遣?”
“奉我們杭州朱道台,朱大器的差遣,要見蔣大人有緊要公事回稟。”小張索性說兩句唬人的話,“蔣大人跟我很好,稱我‘老弟’,為啥呢?我替蔣大人立過功勞。總爺,你如果不相信,領我去見了蔣大人就知道了。”
那軍官聽他這幾句話,將信將疑,不過,此人雖在行伍頗明事理,料想他此時出現,必有來頭,所說的話,寧可信其有,不宜其無。
於是他益發客氣了,“你貴姓?”他問:“怎麼穿這一身衣服?”
“敝姓張。”小張舉起腳,指著濕漉漉的襪套說,“我跟朱道台在江心裡的船上,我是游水過來的,濕衣服不能不換,萬不得已,剝了陣亡弟兄的一套號衣。”
“原來是這樣!你請裡頭烤火,我想法子替你去通報。”那軍官說道,“此刻亂得不成樣子,蔣大人在哪裡,實在不知道。
去打聽怕要好些功夫。“
“這倒麻煩了。”小張略一沉吟,“總爺,我是不是可以先回家看一看。我住——”他說了住址,又加一句:“如果你不信,派個弟兄跟我去看。”
“不必,不必!你儘管回家看了再來,不過,一路上你自己要當心。”
小張輕易過了一關。然而這不過是步步荊棘的開始,一路上人喊馬嘶,有的往來馳逐,有的敲門拍戶、有的橫刀斷路,也有的茫然四顧,是累極了急於想找一處地方休息的樣子。小張也是既驚且累,又渴又飢,加以腦中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景像,以致無法冷靜的思考,半昏瞀地不辨南北東西,只往比較好走的地方直衝。
一走到梅花碑,快近巡撫衙門了,小張突然警覺,走錯了路。由東往西,本該折而往北,穿過全城中心的官巷口,經過南宋施全刺秦檜的眾安橋,方能到家,如今走到梅花碑,是背道向南了。
於是小張立即轉身,走不多遠,看見一塊招牌,三個字:“范鐵筆”,便又改了主意。這個范鐵筆,小張叫他“老范”,他可以說是辛酉失陷以來,杭州城內唯一未遭劫的一家。因為長毛一進城,要刻許多印信,抓了老范去當差,他刻的印又快又好,大為長毛所賞識。要給他官做他不要,自言只求一飽,長毛便撥了十份口糧給他,按月支領,全家不飢。小張心想,老范消息靈通,大可先跟他打聽一番。
心裡轉著念頭,手已拍到門上,拍了好半天,才見排門上的一扇小門拉開,門內正是老范。“小張,是你!”老范問道:“幾個月不見,你‘吃糧’了?”
“不是,不是!”小張說道,“你快開門,讓我進去再說。”
排門開了一縫,小張擠身而入,老范領著他到後面小天井中,站住了腳:“你是特為來看我?有啥話說?”
“不是,我是路過。老范,我問你,你曉得我家裡怎麼樣?”
“我不曉得。想來總平安吧!”老范答說,“我還是半個月前,遇見過你家老太爺,他氣色不大好,不過精神倒還健旺。”
“我正是打聽我們‘老的’。聽說不久以前,陳炳文抓了一批人去,就有我們‘老的’在內,有這話沒有?”
“抓人這件事是有的,你家老太爺不在其內。”
一聽這話,小張有著從未有過的快慰,但消息還不夠確實,便再追問一切:“不是說有個‘張秀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