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陳大桂讓左制台放走了。”小張哭著說,“他不怕報復的。”
“是這樣,”劉不才加以補充,“據說左制台跟陳大桂是這樣說的,陳炳文既然有心歸順,應該解散部下,獻出城池。特意放走陳大桂,叫他去送信。這是前個七八天的事。大概那時候左制台還不知道陳炳文有了翻覆,不然也不會放走陳大桂。”
“這道理也不大通。”朱大器說,“張秀才也不見得就是小張的老太爺。亂世多謠言,有時候以不聽為妙。好在杭州快到了,我們趕路是正經。”
於是朱大器傳出話去,特加犒賞,能夠在兩天之內趕到杭州,水手、篙工,每名加賞五兩銀子。這是重賞,但雖有勇夫,難與天爭,西風益成,船又是重載,加以濁浪排空,那般聲勢,先就懾人。一切以保平安為第一,快慢都不在乎了。
不過一入錢塘江,立刻便可發覺,激戰已經開始,尤其是夜裡,泊船江心,但聽潮音之中隱隱有人喊馬嘶之聲。
當然也有槍聲、炮聲;炮是由西往東,轟擊城牆。不用說是洋將德克碑的常捷軍在助官軍攻城。
到了前線,朱大器反倒心定了。當然,眼前還無所作為,最要當心的是,怕潰散的長毛,由水路竄騷,因此米船都泊在寬闊的江心中。松江老大和孫祥太久經江湖,指揮若定,出發時在艙底帶了幾十枝長槍,此時都取了出來,分發水手,派定班次,晝夜守望。松江老大下令,望見形跡可疑的小船,不准靠近,如果鳴槍示警不聽,格殺勿論。
就這樣遙遙觀戰,近在咫尺,而消息不明,吶喊聲、槍聲、炮聲,時密時疏,戰事好像成了僵持的模樣,官軍不能破城,長毛亦不能擊退官軍。到了二月廿三日下午,朱大器在水手扶持之下,爬升桅杆,用千里鏡細細瞭望,但見杭州城四面的山峰高地,盡皆是官軍的旗幟,而城上的長毛卻無甚動靜。見此強弱之勢,知道克復就在旦夕了。
果然,到了三更時分,突然由北風中傳來喧騰的殺聲,朱大器急急披衣起床,與松江老大、孫祥太一起到艙面上去瞭望,只見城內已經有火光了。而城外,火把一處一處亮起來,星星點點地一大片,在槍炮密集聲中,那些星星點點,逐漸上升,很顯然地,官軍已經緣城牆而上了。
朱大器滿心激動,興奮極了,不知不覺地亦揎拳擄臂,遙為聲援。不久,看到星星點點的火把,沒入黑暗之中——不是消失,是由城外進城了。
寅卯之際,火光消散,殺聲漸稀,劉不才比較有經驗,欣慰地說:“長毛大概逃走了。城裡沒有啥抵抗。”
“謝天謝地,但願如此。”朱大器說,“如果再來一場巷戰,那就更慘了。”
“息一息吧!”松江老大勸朱大器說,“等天亮好辦事。”
“此刻那裡睡得著。該怎麼樣動手,我們趁這時候商量、商量。”
於是進艙喝茶吃粥,一面休息,一面將激動的心情平服下來,細想今後的行動。
“如今第一步是要打聽左制軍在什麼地方?”朱大器說,“我總要見了他再說。”
“他不見得會在這裡督戰。”劉不才看著小張說,“回頭看情形,我們兩個先進城去探消息。”
“對!我也是這麼想。”
“一進城,先到你府上,說不定你家老太爺已經備了酒在等我們呢?”
“謝謝你的金口。”小張答說,從得到不幸的消息以後,第一次有了笑容。
“看!”
是水手在喊,聲音歡愉,當然是看到了什麼可以令人高興的事。大家趕出去一看,遙遠的杭州城上,曉風中飄拂著密密麻麻的官軍旗幟。畢竟證實,這座東南的名城是克復了!
此一刻的朱大器,萬感交集,想起庚申、辛酉的兩場浩劫,眼前頓時浮起無數慘絕人寰的景像,再想到王有齡坐困孤城,呼籲無門,真箇割心瀝血,一百天極人世未有之苦而終於賚恨自盡,而今湖山依舊、音容已杳,想到王有齡親筆遺折中“死不瞑目”的話,立刻血脈賁張,心頭又酸又熱,忍不住拜倒船頭,放聲大哭。
在他左右的人,包括孫祥太在內,都了解他的心情,所以並沒有人作泛泛的勸慰,等他哭得力竭聲嘶,大概胸中的悲傷已宣洩得差不多了,松江老大方始說道:“小叔叔,不要再傷心了,該動手了。”
“是的。”朱大器拭一拭眼淚問說:“現在上岸進城,是不是早了些?”
“不早,不早!該走了。”小張心繫老父安危,巴不得插翅飛進城去,所以這樣接口。
“走是應該走了。”劉不才勸慰他說,“不過,心急無用!
要先弄條小船,才過得去。“
“這時候那裡去找小船?我一個人先過去,你們弄到了船,隨後再來。”說著,他直奔進艙,不知要做些什麼?
大家覺得他的話不可解。江面浩淼,既無濟渡之具,難道他真有達摩一葦渡江的法力不成?正在困惑之際,只見小張去而復轉,手中持著一具輪船上所用的救生圈,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帶上船的。
“原來你這樣過去!”蕭家驥問道:“小張,救生圈是萬不得已使用,我先問你,你會不會游水?”
“會!”
“這種天氣下過水沒有?”
“沒有。”小張答說,“不過不要緊。打魚的,大雪天還下水,我的身子吃得消的。”
“你有把握就好。不過,一定要吃點酒,最好是白干。”
白乾沒有,卻有孫祥太為療治風濕,隨身攜帶的“虎骨木瓜燒”,這種熱性的烈酒,正可抵禦水中寒氣的侵襲,小張酒量不壞,一倒便倒了一大杯,一面喝,一面聽朱大器囑咐。
“小張,你一路要當心,進城先回家看一看,你家老太爺吉人天相,一定好好在那裡,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不要太傷心。做人做事,這種地方就是緊要關頭,一定要提得起、放得下。”
“是!”小張咬一咬牙說,“萬一不幸,我不會耽誤大事,請朱老先生吩咐好了。”
“你第一件事去見蔣益灃,打聽左制軍在那裡?怎麼走法?
他一定會問你,是哪個要見左制軍?你就提我的名字,說奉到京里的上諭,要當面向左制軍呈遞。他自然會派人領了我去。你懂了吧?“
小張當然懂得其中的奧妙,連連點頭:“我懂、我懂!如果沒有別的話,我現在就走,今天一定趕回來。”
說完,他將餘酒一飲而盡,套上救生圈,“咕咚”一聲,躍入江中。
“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江水寒亦澈骨。可是小張胸頭持著一股熱念,第一是想像著一進家門,老父無恙,拿這幾天一直懸著的一顆心,安置踏實;第二是能夠見著蔣益灃,為朱大器見左宗棠一事,安排妥帖,是件成名露臉,人前提起來,可以大吹一番的得意之舉。就憑這股熱念撐持,越游越近,越近越勇,約莫個把鐘頭之後,便在杭州城東面的“二堡”地方上了岸。
“是這樣,”劉不才加以補充,“據說左制台跟陳大桂是這樣說的,陳炳文既然有心歸順,應該解散部下,獻出城池。特意放走陳大桂,叫他去送信。這是前個七八天的事。大概那時候左制台還不知道陳炳文有了翻覆,不然也不會放走陳大桂。”
“這道理也不大通。”朱大器說,“張秀才也不見得就是小張的老太爺。亂世多謠言,有時候以不聽為妙。好在杭州快到了,我們趕路是正經。”
於是朱大器傳出話去,特加犒賞,能夠在兩天之內趕到杭州,水手、篙工,每名加賞五兩銀子。這是重賞,但雖有勇夫,難與天爭,西風益成,船又是重載,加以濁浪排空,那般聲勢,先就懾人。一切以保平安為第一,快慢都不在乎了。
不過一入錢塘江,立刻便可發覺,激戰已經開始,尤其是夜裡,泊船江心,但聽潮音之中隱隱有人喊馬嘶之聲。
當然也有槍聲、炮聲;炮是由西往東,轟擊城牆。不用說是洋將德克碑的常捷軍在助官軍攻城。
到了前線,朱大器反倒心定了。當然,眼前還無所作為,最要當心的是,怕潰散的長毛,由水路竄騷,因此米船都泊在寬闊的江心中。松江老大和孫祥太久經江湖,指揮若定,出發時在艙底帶了幾十枝長槍,此時都取了出來,分發水手,派定班次,晝夜守望。松江老大下令,望見形跡可疑的小船,不准靠近,如果鳴槍示警不聽,格殺勿論。
就這樣遙遙觀戰,近在咫尺,而消息不明,吶喊聲、槍聲、炮聲,時密時疏,戰事好像成了僵持的模樣,官軍不能破城,長毛亦不能擊退官軍。到了二月廿三日下午,朱大器在水手扶持之下,爬升桅杆,用千里鏡細細瞭望,但見杭州城四面的山峰高地,盡皆是官軍的旗幟,而城上的長毛卻無甚動靜。見此強弱之勢,知道克復就在旦夕了。
果然,到了三更時分,突然由北風中傳來喧騰的殺聲,朱大器急急披衣起床,與松江老大、孫祥太一起到艙面上去瞭望,只見城內已經有火光了。而城外,火把一處一處亮起來,星星點點地一大片,在槍炮密集聲中,那些星星點點,逐漸上升,很顯然地,官軍已經緣城牆而上了。
朱大器滿心激動,興奮極了,不知不覺地亦揎拳擄臂,遙為聲援。不久,看到星星點點的火把,沒入黑暗之中——不是消失,是由城外進城了。
寅卯之際,火光消散,殺聲漸稀,劉不才比較有經驗,欣慰地說:“長毛大概逃走了。城裡沒有啥抵抗。”
“謝天謝地,但願如此。”朱大器說,“如果再來一場巷戰,那就更慘了。”
“息一息吧!”松江老大勸朱大器說,“等天亮好辦事。”
“此刻那裡睡得著。該怎麼樣動手,我們趁這時候商量、商量。”
於是進艙喝茶吃粥,一面休息,一面將激動的心情平服下來,細想今後的行動。
“如今第一步是要打聽左制軍在什麼地方?”朱大器說,“我總要見了他再說。”
“他不見得會在這裡督戰。”劉不才看著小張說,“回頭看情形,我們兩個先進城去探消息。”
“對!我也是這麼想。”
“一進城,先到你府上,說不定你家老太爺已經備了酒在等我們呢?”
“謝謝你的金口。”小張答說,從得到不幸的消息以後,第一次有了笑容。
“看!”
是水手在喊,聲音歡愉,當然是看到了什麼可以令人高興的事。大家趕出去一看,遙遠的杭州城上,曉風中飄拂著密密麻麻的官軍旗幟。畢竟證實,這座東南的名城是克復了!
此一刻的朱大器,萬感交集,想起庚申、辛酉的兩場浩劫,眼前頓時浮起無數慘絕人寰的景像,再想到王有齡坐困孤城,呼籲無門,真箇割心瀝血,一百天極人世未有之苦而終於賚恨自盡,而今湖山依舊、音容已杳,想到王有齡親筆遺折中“死不瞑目”的話,立刻血脈賁張,心頭又酸又熱,忍不住拜倒船頭,放聲大哭。
在他左右的人,包括孫祥太在內,都了解他的心情,所以並沒有人作泛泛的勸慰,等他哭得力竭聲嘶,大概胸中的悲傷已宣洩得差不多了,松江老大方始說道:“小叔叔,不要再傷心了,該動手了。”
“是的。”朱大器拭一拭眼淚問說:“現在上岸進城,是不是早了些?”
“不早,不早!該走了。”小張心繫老父安危,巴不得插翅飛進城去,所以這樣接口。
“走是應該走了。”劉不才勸慰他說,“不過,心急無用!
要先弄條小船,才過得去。“
“這時候那裡去找小船?我一個人先過去,你們弄到了船,隨後再來。”說著,他直奔進艙,不知要做些什麼?
大家覺得他的話不可解。江面浩淼,既無濟渡之具,難道他真有達摩一葦渡江的法力不成?正在困惑之際,只見小張去而復轉,手中持著一具輪船上所用的救生圈,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帶上船的。
“原來你這樣過去!”蕭家驥問道:“小張,救生圈是萬不得已使用,我先問你,你會不會游水?”
“會!”
“這種天氣下過水沒有?”
“沒有。”小張答說,“不過不要緊。打魚的,大雪天還下水,我的身子吃得消的。”
“你有把握就好。不過,一定要吃點酒,最好是白干。”
白乾沒有,卻有孫祥太為療治風濕,隨身攜帶的“虎骨木瓜燒”,這種熱性的烈酒,正可抵禦水中寒氣的侵襲,小張酒量不壞,一倒便倒了一大杯,一面喝,一面聽朱大器囑咐。
“小張,你一路要當心,進城先回家看一看,你家老太爺吉人天相,一定好好在那裡,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不要太傷心。做人做事,這種地方就是緊要關頭,一定要提得起、放得下。”
“是!”小張咬一咬牙說,“萬一不幸,我不會耽誤大事,請朱老先生吩咐好了。”
“你第一件事去見蔣益灃,打聽左制軍在那裡?怎麼走法?
他一定會問你,是哪個要見左制軍?你就提我的名字,說奉到京里的上諭,要當面向左制軍呈遞。他自然會派人領了我去。你懂了吧?“
小張當然懂得其中的奧妙,連連點頭:“我懂、我懂!如果沒有別的話,我現在就走,今天一定趕回來。”
說完,他將餘酒一飲而盡,套上救生圈,“咕咚”一聲,躍入江中。
“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江水寒亦澈骨。可是小張胸頭持著一股熱念,第一是想像著一進家門,老父無恙,拿這幾天一直懸著的一顆心,安置踏實;第二是能夠見著蔣益灃,為朱大器見左宗棠一事,安排妥帖,是件成名露臉,人前提起來,可以大吹一番的得意之舉。就憑這股熱念撐持,越游越近,越近越勇,約莫個把鐘頭之後,便在杭州城東面的“二堡”地方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