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普自然也是正話反說:“陛下疊次面諭,以振飭紀綱為重,自非大辟不足以警惕軍心。”

  “臣實為陛下不平!”光義緊接著說:“記得出師那年,王全斌自秦鳳路進兵,時值嚴寒,王全斌披荊斬棘,沖寒冒雪,星夜進兵,自發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臣記得一日侍陛下於講武殿,陛下說是:”雖服重裘,還覺得不暖;西征將士,沖犯霜雪,其苦可知。‘當時解狐裘貂帽,遣專使賜予王全斌。雖說王全斌出了大力,究竟是恩深重;他自恃西蜀已平,為陛下去了一大隱患,在成都放縱部下,不知感恩圖報,守陛下的法度,實在是忘恩負義!這樣的人,不誅何待?“

  “光義!光義!”皇帝大不以為然:“你責人不可如此之苛!”

  於是趙普桴鼓相應地又加了幾句:“平蜀全賴陛下的洪福,王全斌等人雖有微功足錄,不過效馳驅之勞;指授方略,全出睿裁。何得貪天之功!”

  他們倆越是如此說,皇帝越念著平蜀諸將的戰功,但亦不能就此赦免,沉吟了好一會,終於作了裁決。

  “趙普,”他說:“讓文武百宮廷議吧!”

  於是當天就下了一道詔令:“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等,披堅執銳,出征全蜀,彼畏威而納款,尋馳詔以申恩,用示哀矜。務敦綏撫。孟昶宗族、官吏、將卒、士兵,悉今安存,無或驚擾;而乃違戾約束,促悔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時,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以致再勞調發,方獲平寧。泊命旋歸,尚欲舍忍;而銜冤之訴,日擁國門,稱其隱沒金銀犀玉,錢帛十六萬七百餘貫,遂今中書門下,召與訟者質證其事,而全斌等皆引伏。其令御史召子朝堂集文武百官議其罪!”

  這道詔令一頒,頃成朝野間的一大話題;關於王全斌等人的是非功罪,看法不一,但對朝廷重視法紀的至意,則是無不感奮。趙普見此光景,暗暗高興;當然會有人來向宰相關說,為得罪的將帥求情。趙普胸有成竹而口中不言,只說朝旨指定御史台台長御史中丞主持廷議,他不便干涉,等議定奏上,他再相機設法。

  廷議的爭辯極其熱烈,一派著重綱紀,一派強調戰功;自是至午,相持不下,最後是與議的盧多遜說了一番話,才能定議。

  “詔命只命文武百官議罪,不曾命文武百官論功。今日只當奉詔行事,他非所問。”他說:“王全斌等人的戰功,自在聖明洞鑒之中,因其功而有其罪,恩出自上臣子亦不宜妄行瀆請。”

  盧多遜的本職只是兵部郎中,但兼領“知制誥”的職務,是御前近臣,所以他說的後半段話,當然是有所見的,這一下為王全斌等人辯護的一派,已可放心。而盧多遜的前半段話,只當議罪,不當論功,又是駁不倒的看法,於是爭論平息,只就定罪上來斟酌。

  “除非無罪,有罪就是死罪!”以左補闕的身份,參與廷議的開封府推官大聲說道:“此不必議,律有明文!”

  推官的職掌,就是處理民刑訟事,宋琪熟於律例,一言而決。當時由御史台主稿奏覆,以為“王全斌等罪當大辟,請准律處分。”

  當廷議有了結果,隨即便有守候著的內監,馳奏御前,所以不等覆奏上達,皇帝便召集皇弟光義與宰相趙普、參政薛居正、樞密使李崇矩在講武殷商量處置辦法——辦法是早就有了,但“正話”已經“反說”,不便自己先改口,要等皇帝有了赦罪的表示,才能陳奏。

  “盧多遜今天很出色,”皇帝這樣說道:“廷議亂糟糟沒有區處,多虧他幾句話才有了結果。”

  話是看著趙普說的;趙普與盧多遜不睦,聽得皇帝對他的嘉許之詞,心裡自然不受用,但不能不答應二聲:“是!”

  “我這兩天總在想這件事,”皇帝又對皇弟說:“你的用心,我也知道。要明說王全斌他們戰功甚高,宜乎赦免,怕我不答應,特為反過來說,其實不必如此,我又不是漢武帝,你們不必學東方朔。”說著,皇帝自己先就笑了。

  光義和趙普,趕緊跪下,意示請罪;薛居正和李崇矩不明就裡,也跟著俯伏在地。

  “起來,起來!”皇帝又說:“想來你們總商量好了,是何處置,說來我聽!”

  “是!”光義答應著向趙普使了個眼色。

  於是趙普不慌不忙地說道:“奏上陛下,臣等仰體聖懷,先意承志,擬了一道敕令在此,伏乞裁斷。”

  “好,念給我聽聽!”

  “遵旨!”趙普望著寫在牙笏上的旨稿念道:“有徵無戰,雖舉於王師;禁暴戢兵,當崇於武德。蠢茲庸蜀,自敗奸謀,受伐罪以宣威,俄望風而歸命,遽個按堵,勿犯秋毫,庶德澤之涵濡,俾生聚之中息。而忠武軍節度王全斌,武信軍節度崔彥進,薰茲銳旅,奉我成謀,既居克定之前功,宜林輯柔之深意;此謂不日清謐,即時凱旋,懋賞策勛,抑有彝典,而罔思寅威,速此悔尤,貪殘無厭,殺戮非罪,稽於偃革,職爾玩兵;尚念前勞,特從寬貸,止停旄鉞,猶委藩宣,我非無恩,爾當自省!全斌可責授崇義軍節度觀察留後,彥進可責授昭化軍節度留後,特建某州為崇義軍,某州為昭化軍以處。仁贍責授右衛大將軍。”

  “節度觀察留後”是五代藩鎮指派親信,留守後方的一種職稱;入宋雖沿用其名,而職司已經不同,無非挑一處地方,讓此人食俸閒位而已。皇帝覺得這個處置很好,只是王仁贍頗為可惡,降職為右衛大將軍,似乎還便宜了他。但轉念一想:比起王全斌和崔彥進有一州之地供養,王仁贍的懲罰也算重了,就這樣饒了他吧!

  於是皇帝點點頭問道:“那末,預備把哪兩州給王全斌他們?”

  “此須取旨。”趙普答道:“臣等擬議,湖廣隨州擬特建為崇義軍;隴西金州擬特建為昭化軍。”

  “可以!”皇帝緊接著問道:“有罪的該罰,有功的自然該賞,劉光乂跟曹彬怎麼說?”

  “恩賞之權,出於陛下,臣等不敢妄議。”

  “劉光乂給他調個大鎮。”皇帝問道:“近畿有什麼好缺沒有?”

  “陳州的鎮安軍節度使,還是懸缺。”

  “就讓劉光乂到鎮安軍去。”皇帝又說:“曹彬也該給他一個節度使。”

  “是!”趙普答道:“臣等選擇善地,當另行奏聞。”

  “這倒不關緊要,只是給他一個節度使的銜,我還留他在身邊。”皇帝看著李崇矩:“讓曹彬給你當副手怎麼樣?”

  李崇矩大喜:“固臣所願,不敢請耳!”他這樣答說。

  而趙普卻另有深意,他不希望曹彬在兩府,希望在皇帝身邊,好多一重呼應,所以緊接著李崇矩的話說:“陛下既要留曹彬在御前,莫如授以宣徽南院使,以備朝夕顧問,曹彬必能克盡闕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