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1最近,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你的五卷本文集。從內容
看,文學性質的作品,尤其是散文占了一多半。你是從事哲學研
究工作的,為什麼寫了這麼多的散文?
答:這好像是自然形成的,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在許
多人眼裡,我會是一個散文作家。分析起來,大約和我既喜歡哲
學,又喜歡文學有關。我讀大學時上的是哲學系,那時候就不是
一個用功的哲學學生,主要精力都用來讀閒書了,也就是小說、
詩歌之類。不過,我一點也不覺得哲學和文學是衝突的。我從
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歌德、卡夫卡的作品中學到的哲學,
決不比專門的哲學書中少。搞哲學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創建
新的哲學學說、體系、流派,像康德、黑格爾那樣,現在也有一些
人試圖這樣做,我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二是把它當成學問、學
術來搞,研究哲學史上的某個人、某個問題,或哲學中的某個小
領域、某個範疇,我是吃這碗飯的,這方面的工作總是要做一些
的。三是把哲學當做對人生一些根本問題的感悟和思考,並以
合適的方式把這所悟所思表達出來。在這方面,我覺得散文對
於我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2你在書中談到,《人與永恆》是你自己最偏愛的一部作
品。聽說你寫它花了十年時間,是這樣嗎?你為什麼偏愛這部
作品?
答:《人與永恆》是我的一個隨感集。在時間跨度上,這些隨
感的確是在十年裡寫下的,不過我並沒有當做一本書那樣專門
去寫它,十年裡我還做了許多別的事。花十年時間寫這麼一本
小書,好像也太笨了。另一方面呢,這種書是很難專門寫出來
的,反正我沒有這麼聰明。我寫這些隨感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
有一天它們會發表,會變成一本書。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這是
在寫作,這使我有一種完全自由的心態。現在我無論寫什麼,都
知道寫的東西總歸會發表,就沒有那樣自由的心態了。我常常
說要為自己寫作,可是在我的全部作品中,能夠完全無愧於這一
宗旨的,當推這一本書,所以我對它有一種偏愛。
3這本書類似于格言集,你是否受了培根、蒙田的影響?
答:我剛才說了,我寫的時候只是記錄自己的隨感,沒有想
到要寫格言。我現在也不把它們看做格言。至於文字風格,我
一向喜歡凝練質樸的,從這方面看,蒙田、托爾斯泰、尼采、紀伯
倫等都有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多半是下意識的,而不是自覺的、
直接的。培根的影響要小一些,他太精雕細刻,我不是很喜歡。
4你在書中談論了生與死、愛與孤獨、女人與男人等有關
人生的永恆話題。千百年來,哲人和作家們已經太多地論及這
些話題,你在寫時是否擔心過會流於老生常談?
答:不怎麼擔心,這倒不是因為我多麼自信,而是由我的寫
作目的決定的。我並不想標新立異,說出前人或今人從未說過
的話。我只想寫出我自己的感受,只要這感受是我的真實感受,
並且我準確地表達了這感受,我就滿足了,不在乎別人是否寫過
類似的東西。事實上,在這些所謂的永恆話題上,人類的感悟有
共通之處,說不出多少新奇的話來。不過,只要你的感受的確是
你自己的,是活生生的,你把它寫出來,別人讀了就會有新鮮之
感。可貴的是新鮮而非新奇。真實的、活的就是新鮮的。
041另一種存在
5涉及你的隨感中的一個具體話題。你說:“女人搞哲學,
對於女人和哲學兩方面都是損害。”我很想問一下,女人給哲學
帶來了什麼損害,哲學又怎樣損害了女人?
答:你這是將我一軍。因為這句話,我已經得罪了不少女讀
者。其實這是一句俏皮話,不能認真追究的。當然,片面的道理
總是有一些的。哲學有兩個特點,作為概念的邏輯體系,它是很
枯燥的,作為對生呀死呀這類問題的思考,它又是很讓人痛苦
的,我可不喜歡看到一個女人被哲學弄得枯燥而又痛苦。
6那麼,女人又怎麼損害哲學了?
答:我不認為女人從事哲學工作會比大多數男同行差,我反
對的是把哲學女性化,譬如說,使哲學太感性而削弱它的邏輯力
度,太實際而削弱它的形上學深度,這樣哲學就不成其為哲學
了。不過,這個問題好像很敏感,你還是饒了我吧。
7這些年裡,你還寫了相當多的隨筆和散文。我注意到,
在你的散文中,除了你一貫關心的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思考外,現
代人精神生活的問題也受到了你越來越強烈的關注。造成這一
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答:這當然與現在的社會狀況有關。在現代化進程中出現
精神生活平庸化的趨勢,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老問題,十九世紀下
半葉以來的許多思想家都很關注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隨著
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這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了。信仰空白,傳統
道德崩潰,文化趣味粗俗,規模廣泛的社會腐敗,這些現象有目
共睹,引起了許多普通善良人的憂慮。我也只是站在我的立場
上對此做出了反應而已。
8你在書中談到救世和自救,好像更主張自救,不太贊成
那種救世的態度。是這樣嗎?
答:是的,不過我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我認為現在不可能
141答記者和讀者
人為地樹立一種信仰,諸如新儒家之類,用它來規整世風人心。
但是同時,我又相信多數人內心對於自己生活得有沒有意義是
關心的,至少是在乎的,應該鼓勵這種關心,每個人都對自己的
生命負責,有自救的覺悟,這個世界就能得救。
9文集的出版說明把你的散文的特點歸納為“集哲學和文
學於一身,融理性和感情為一體”,這好像也是多數讀者的印象。
但也有人認為你的哲理散文雖然文字準確、優美,可是思想的力
度和深度不夠,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自己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評價自己是最困難的事
情。說句玩笑話:如果我是深刻的,我就不應該承認自己膚淺;
如果我是膚淺的,我就不可能發現自己膚淺。當然,我相信,凡
我所具有的弱點,也必定會反映在我的作品中,想掩飾也掩飾不
了。譬如說,如果我本來不是一個很有力量、很深刻的人,我就
看,文學性質的作品,尤其是散文占了一多半。你是從事哲學研
究工作的,為什麼寫了這麼多的散文?
答:這好像是自然形成的,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在許
多人眼裡,我會是一個散文作家。分析起來,大約和我既喜歡哲
學,又喜歡文學有關。我讀大學時上的是哲學系,那時候就不是
一個用功的哲學學生,主要精力都用來讀閒書了,也就是小說、
詩歌之類。不過,我一點也不覺得哲學和文學是衝突的。我從
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歌德、卡夫卡的作品中學到的哲學,
決不比專門的哲學書中少。搞哲學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創建
新的哲學學說、體系、流派,像康德、黑格爾那樣,現在也有一些
人試圖這樣做,我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二是把它當成學問、學
術來搞,研究哲學史上的某個人、某個問題,或哲學中的某個小
領域、某個範疇,我是吃這碗飯的,這方面的工作總是要做一些
的。三是把哲學當做對人生一些根本問題的感悟和思考,並以
合適的方式把這所悟所思表達出來。在這方面,我覺得散文對
於我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2你在書中談到,《人與永恆》是你自己最偏愛的一部作
品。聽說你寫它花了十年時間,是這樣嗎?你為什麼偏愛這部
作品?
答:《人與永恆》是我的一個隨感集。在時間跨度上,這些隨
感的確是在十年裡寫下的,不過我並沒有當做一本書那樣專門
去寫它,十年裡我還做了許多別的事。花十年時間寫這麼一本
小書,好像也太笨了。另一方面呢,這種書是很難專門寫出來
的,反正我沒有這麼聰明。我寫這些隨感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
有一天它們會發表,會變成一本書。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這是
在寫作,這使我有一種完全自由的心態。現在我無論寫什麼,都
知道寫的東西總歸會發表,就沒有那樣自由的心態了。我常常
說要為自己寫作,可是在我的全部作品中,能夠完全無愧於這一
宗旨的,當推這一本書,所以我對它有一種偏愛。
3這本書類似于格言集,你是否受了培根、蒙田的影響?
答:我剛才說了,我寫的時候只是記錄自己的隨感,沒有想
到要寫格言。我現在也不把它們看做格言。至於文字風格,我
一向喜歡凝練質樸的,從這方面看,蒙田、托爾斯泰、尼采、紀伯
倫等都有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多半是下意識的,而不是自覺的、
直接的。培根的影響要小一些,他太精雕細刻,我不是很喜歡。
4你在書中談論了生與死、愛與孤獨、女人與男人等有關
人生的永恆話題。千百年來,哲人和作家們已經太多地論及這
些話題,你在寫時是否擔心過會流於老生常談?
答:不怎麼擔心,這倒不是因為我多麼自信,而是由我的寫
作目的決定的。我並不想標新立異,說出前人或今人從未說過
的話。我只想寫出我自己的感受,只要這感受是我的真實感受,
並且我準確地表達了這感受,我就滿足了,不在乎別人是否寫過
類似的東西。事實上,在這些所謂的永恆話題上,人類的感悟有
共通之處,說不出多少新奇的話來。不過,只要你的感受的確是
你自己的,是活生生的,你把它寫出來,別人讀了就會有新鮮之
感。可貴的是新鮮而非新奇。真實的、活的就是新鮮的。
041另一種存在
5涉及你的隨感中的一個具體話題。你說:“女人搞哲學,
對於女人和哲學兩方面都是損害。”我很想問一下,女人給哲學
帶來了什麼損害,哲學又怎樣損害了女人?
答:你這是將我一軍。因為這句話,我已經得罪了不少女讀
者。其實這是一句俏皮話,不能認真追究的。當然,片面的道理
總是有一些的。哲學有兩個特點,作為概念的邏輯體系,它是很
枯燥的,作為對生呀死呀這類問題的思考,它又是很讓人痛苦
的,我可不喜歡看到一個女人被哲學弄得枯燥而又痛苦。
6那麼,女人又怎麼損害哲學了?
答:我不認為女人從事哲學工作會比大多數男同行差,我反
對的是把哲學女性化,譬如說,使哲學太感性而削弱它的邏輯力
度,太實際而削弱它的形上學深度,這樣哲學就不成其為哲學
了。不過,這個問題好像很敏感,你還是饒了我吧。
7這些年裡,你還寫了相當多的隨筆和散文。我注意到,
在你的散文中,除了你一貫關心的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思考外,現
代人精神生活的問題也受到了你越來越強烈的關注。造成這一
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答:這當然與現在的社會狀況有關。在現代化進程中出現
精神生活平庸化的趨勢,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老問題,十九世紀下
半葉以來的許多思想家都很關注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隨著
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這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了。信仰空白,傳統
道德崩潰,文化趣味粗俗,規模廣泛的社會腐敗,這些現象有目
共睹,引起了許多普通善良人的憂慮。我也只是站在我的立場
上對此做出了反應而已。
8你在書中談到救世和自救,好像更主張自救,不太贊成
那種救世的態度。是這樣嗎?
答:是的,不過我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我認為現在不可能
141答記者和讀者
人為地樹立一種信仰,諸如新儒家之類,用它來規整世風人心。
但是同時,我又相信多數人內心對於自己生活得有沒有意義是
關心的,至少是在乎的,應該鼓勵這種關心,每個人都對自己的
生命負責,有自救的覺悟,這個世界就能得救。
9文集的出版說明把你的散文的特點歸納為“集哲學和文
學於一身,融理性和感情為一體”,這好像也是多數讀者的印象。
但也有人認為你的哲理散文雖然文字準確、優美,可是思想的力
度和深度不夠,你自己怎麼看?
答:我自己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評價自己是最困難的事
情。說句玩笑話:如果我是深刻的,我就不應該承認自己膚淺;
如果我是膚淺的,我就不可能發現自己膚淺。當然,我相信,凡
我所具有的弱點,也必定會反映在我的作品中,想掩飾也掩飾不
了。譬如說,如果我本來不是一個很有力量、很深刻的人,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