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心境不能溝通,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境遇之一,所以每個人在某個時刻都會覺得自己是被棄的孤兒。
7
她們談得很熱烈。
“我這道題錯得太冤枉……”
“是呀,我明明複習過的,可當時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談話按照這相同的方式進行著,各人只是說著自己的事,可是居然互相能接上茬,居然沒有中斷,居然很熱烈。
交談往往如此,每人都乘機發泄一下談談自己的熱望。女人尤其如此。
友誼
1
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2
與人相處,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輕鬆,在輕鬆中又感到真實的教益,我敢斷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類,哪怕你們從事著截然不同的職業。
3
哲學家、詩人、音樂家、畫家都有自己的行話。有時候,不同的行話說著同一個意思。有時候,同一種行話說著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沒有翻越不了的山頭,靈魂之間的鴻溝卻是無法逾越的。
我們對同行說行話,對朋友吐心聲。
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4
看到書店出售教授交際術成功術之類的暢銷書,我總感到滑稽。一個人對某個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想方設法把它做成功,這本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記要點就交不了朋友,不乞靈秘訣就做不成事業,可見多麼缺乏真情感真興趣了。但是,沒有真情感,怎麼會有真朋友呢?沒有真興趣,怎麼會有真事業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於交際和成功?這樣做當然有明顯的功利動機,但那還是比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虛,於是急於找捷徑躲到人群和事務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這樣的交際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會更感寂寞,如果這樣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會更覺無聊的。
5
讀書如交友,但至少有一個例外,便是讀那種傳授交友術的書。 交友術興,真朋友亡。
6
友誼是寬容的。正因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說明他們的分歧必定十分嚴重,已經到了不能寬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間才可能發生絕交這種事,過去交往愈深,現在裂痕就愈難以修復,而維持一種泛泛之交又顯得太不自然。至於本來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與不交本屬兩可,也就談不上絕交了。
7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現了他的孤獨,於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麼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9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第11章 論精神生活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致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兩千多年前,羅馬軍隊攻進了希臘的一座城市,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專心研究一個圖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羅馬軍人的劍下,當劍朝他劈來時,他只說了一句話∶“不要踩壞我的圓!”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寶貴的。更早的時候,征服了歐亞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視察希臘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哲學家第歐根尼,便問他∶“我能替你做些什麼?”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在他看來,面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顯得無足輕重。這兩則傳為千古美談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臘優秀人物對於靈魂生活的珍愛,他們愛思想勝於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
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英國作家王爾德到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麼東西要報關,他回答∶“除了我的才華,什麼也沒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才華。正是這位驕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訴我們∶“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7
她們談得很熱烈。
“我這道題錯得太冤枉……”
“是呀,我明明複習過的,可當時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談話按照這相同的方式進行著,各人只是說著自己的事,可是居然互相能接上茬,居然沒有中斷,居然很熱烈。
交談往往如此,每人都乘機發泄一下談談自己的熱望。女人尤其如此。
友誼
1
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2
與人相處,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輕鬆,在輕鬆中又感到真實的教益,我敢斷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類,哪怕你們從事著截然不同的職業。
3
哲學家、詩人、音樂家、畫家都有自己的行話。有時候,不同的行話說著同一個意思。有時候,同一種行話說著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沒有翻越不了的山頭,靈魂之間的鴻溝卻是無法逾越的。
我們對同行說行話,對朋友吐心聲。
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4
看到書店出售教授交際術成功術之類的暢銷書,我總感到滑稽。一個人對某個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想方設法把它做成功,這本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記要點就交不了朋友,不乞靈秘訣就做不成事業,可見多麼缺乏真情感真興趣了。但是,沒有真情感,怎麼會有真朋友呢?沒有真興趣,怎麼會有真事業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於交際和成功?這樣做當然有明顯的功利動機,但那還是比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虛,於是急於找捷徑躲到人群和事務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這樣的交際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會更感寂寞,如果這樣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會更覺無聊的。
5
讀書如交友,但至少有一個例外,便是讀那種傳授交友術的書。 交友術興,真朋友亡。
6
友誼是寬容的。正因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說明他們的分歧必定十分嚴重,已經到了不能寬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間才可能發生絕交這種事,過去交往愈深,現在裂痕就愈難以修復,而維持一種泛泛之交又顯得太不自然。至於本來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與不交本屬兩可,也就談不上絕交了。
7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現了他的孤獨,於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麼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9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第11章 論精神生活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致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兩千多年前,羅馬軍隊攻進了希臘的一座城市,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專心研究一個圖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羅馬軍人的劍下,當劍朝他劈來時,他只說了一句話∶“不要踩壞我的圓!”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寶貴的。更早的時候,征服了歐亞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視察希臘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哲學家第歐根尼,便問他∶“我能替你做些什麼?”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在他看來,面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顯得無足輕重。這兩則傳為千古美談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臘優秀人物對於靈魂生活的珍愛,他們愛思想勝於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
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英國作家王爾德到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麼東西要報關,他回答∶“除了我的才華,什麼也沒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才華。正是這位驕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訴我們∶“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