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是否擁有心智生活,與職業無關。並非只有科學家、學者才能過智力生活,只有詩人、哲學家、宗教家才能過心靈生活。事實上,大學和研究機關里許多人並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生活,只是在做死學問,或謀生謀利。職業化的弊病是:精神活動往往蛻變為功利活動;行業規矩束縛了真才之人的自由發展。所以,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精神探索者有意從事一種普通職業,而只在業餘時間從事精神探索。
我們時代的特點是,人們普遍沉淪於功利性的外在生活,很少有人真正過內在的心智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我希望青年人保持清醒,認識到心智生活在人生中的重要價值。心智生活能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的自由和充實。一個人唯有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靈魂去追求,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度上自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同時,如果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便在自己身上有了人生快樂的最大源泉。心智生活還能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的自信和寧靜,仿佛有了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自己的外在遭遇保持一個距離,不完全受其支配,並能與外部世界建立恰當的關係,不會沉淪其中,也不會去湊熱鬧。這就是所謂定力。現在學界有一些人,自以為是指導時代的風雲人物,但沒有內在的心智生活,因而就沒有一貫的學術志趣和精神立場。自己沒有靈魂的人,怎麼能充當拯救別人靈魂的導師呢。
人們常常嘆息,中國為何產生不了大哲學家、大詩人、大作曲家、大科學家等等。據我看,原因很可能在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性事業不重視、不支持。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在我們的氛圍中,這樣的創造者不易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孤單的,很容易夭折。現在的開放是一個契機,我希望我們不要只看到經濟上的挑戰,更深刻長遠的挑戰是在文化上。中國要真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改變文化的實用品格。我懇切地希望,現在的青年人能為此做出貢獻。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在這樣的民族中最有希望產生出世界級的文化偉人。
(舉行此講座的時間地點:2002年5月28日中國行政大學。部分內容曾以《擁有心智生活》為題舉行講座,時間地點:2001年4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8月4日三聯韜奮中心。)
與中學生談寫作(提綱)
三辰影庫請一些作家來給中學生談寫作,我也在被請之列。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個作家。我沒有申請加入作家協會,不是作協會員。我的專業是哲學,不是文學。我寫過一些東西,因為不像一般學術論文那樣枯燥和難懂,人家就把它們稱為散文,也就把我稱為作家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確喜歡寫作,寫作的確成了我的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自己從來不看作文指導、作文秘訣之類的東西,因為我不相信寫作有普遍適用的方法,也不相信有一用就靈的秘訣。所以,我不會來和你們說這些。如果有誰和你們說這些,我勸你們也不要聽,他說出的肯定是一些老生常談。一個作家關於寫作所能夠說出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他自己在寫作中悟出來的道理。我儘量只講這個。我想根據我的體會講一講,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最重要的道理是哪些。
第一講寫作與精神生活
這一講的主題是為何寫。你們來聽這個講座,目的當然是想學到寫作的本領。但是,為什麼想學寫作呢?這是一個不能不問的問題,它關係到能不能學成,學到什麼程度。
第32章 講演輯錄(9)
一、真正喜歡是前提
一定有不少同學是懷著作家夢學寫作的,他們覺得當作家風光,有名有利。現在中學生寫書出書成了時髦。中學生寫的書,在廣大中學生中有市場,出版商瞄準了這個大市場。中學生出書是新鮮事,有新聞效應,媒體也喜歡炒。現在中學生用不著等到將來才當作家,馬上就有可能。這對於中學生的作家夢是一個強有力的刺激。
我不認為中學生寫書出書是壞事,更不認為想當作家是不良動機。但是,這不應該是主要動機甚至唯一動機。如果只有這麼一個動機,就會出現兩個後果。第一,你的寫作會圍繞著怎樣能夠被編輯接受和發表這樣一個目標進行,你會去迎合,失去了你自己的判斷力。的確有人這樣當上了作家,但他們肯定是蹩腳的作家。第二,你會缺乏耐心,如果你總是沒被編輯看上,時間一久,你會知難而退。總之,當不當得上作家不是你自己能夠做主的事情,所以,只為當上作家而寫作,寫作就成了受外界支配的最不自由的行為。
寫作本來是最自由的行為,如果你自己不想寫,世上沒有人能夠強迫你非寫不可。對於為什麼要寫作這個問題,我最滿意的回答是:因為我喜歡。或者: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寫。所有的文學大師,所有的優秀作家,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都表達了這樣兩個意思:第一,寫作是他們內心的需要;第二,寫作本身使他們感到莫大的愉快。通俗地說,就是不寫就難受,寫了就舒服。如果你對寫作有這樣的感覺,你就不會太在乎能不能當上作家了,當得上固然好,當不上也沒關係,反正你總是要寫的。事實上,你越是抱這樣的態度,你就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家,不過對你來說那只是一個副產品罷了。
我們時代的特點是,人們普遍沉淪於功利性的外在生活,很少有人真正過內在的心智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我希望青年人保持清醒,認識到心智生活在人生中的重要價值。心智生活能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的自由和充實。一個人唯有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靈魂去追求,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度上自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同時,如果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便在自己身上有了人生快樂的最大源泉。心智生活還能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的自信和寧靜,仿佛有了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自己的外在遭遇保持一個距離,不完全受其支配,並能與外部世界建立恰當的關係,不會沉淪其中,也不會去湊熱鬧。這就是所謂定力。現在學界有一些人,自以為是指導時代的風雲人物,但沒有內在的心智生活,因而就沒有一貫的學術志趣和精神立場。自己沒有靈魂的人,怎麼能充當拯救別人靈魂的導師呢。
人們常常嘆息,中國為何產生不了大哲學家、大詩人、大作曲家、大科學家等等。據我看,原因很可能在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性事業不重視、不支持。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在我們的氛圍中,這樣的創造者不易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是孤單的,很容易夭折。現在的開放是一個契機,我希望我們不要只看到經濟上的挑戰,更深刻長遠的挑戰是在文化上。中國要真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大國,就必須改變文化的實用品格。我懇切地希望,現在的青年人能為此做出貢獻。一個民族擁有一批以純粹精神創造為樂的人,並且以擁有這樣一批人為榮,在這樣的民族中最有希望產生出世界級的文化偉人。
(舉行此講座的時間地點:2002年5月28日中國行政大學。部分內容曾以《擁有心智生活》為題舉行講座,時間地點:2001年4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8月4日三聯韜奮中心。)
與中學生談寫作(提綱)
三辰影庫請一些作家來給中學生談寫作,我也在被請之列。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個作家。我沒有申請加入作家協會,不是作協會員。我的專業是哲學,不是文學。我寫過一些東西,因為不像一般學術論文那樣枯燥和難懂,人家就把它們稱為散文,也就把我稱為作家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確喜歡寫作,寫作的確成了我的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自己從來不看作文指導、作文秘訣之類的東西,因為我不相信寫作有普遍適用的方法,也不相信有一用就靈的秘訣。所以,我不會來和你們說這些。如果有誰和你們說這些,我勸你們也不要聽,他說出的肯定是一些老生常談。一個作家關於寫作所能夠說出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他自己在寫作中悟出來的道理。我儘量只講這個。我想根據我的體會講一講,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最重要的道理是哪些。
第一講寫作與精神生活
這一講的主題是為何寫。你們來聽這個講座,目的當然是想學到寫作的本領。但是,為什麼想學寫作呢?這是一個不能不問的問題,它關係到能不能學成,學到什麼程度。
第32章 講演輯錄(9)
一、真正喜歡是前提
一定有不少同學是懷著作家夢學寫作的,他們覺得當作家風光,有名有利。現在中學生寫書出書成了時髦。中學生寫的書,在廣大中學生中有市場,出版商瞄準了這個大市場。中學生出書是新鮮事,有新聞效應,媒體也喜歡炒。現在中學生用不著等到將來才當作家,馬上就有可能。這對於中學生的作家夢是一個強有力的刺激。
我不認為中學生寫書出書是壞事,更不認為想當作家是不良動機。但是,這不應該是主要動機甚至唯一動機。如果只有這麼一個動機,就會出現兩個後果。第一,你的寫作會圍繞著怎樣能夠被編輯接受和發表這樣一個目標進行,你會去迎合,失去了你自己的判斷力。的確有人這樣當上了作家,但他們肯定是蹩腳的作家。第二,你會缺乏耐心,如果你總是沒被編輯看上,時間一久,你會知難而退。總之,當不當得上作家不是你自己能夠做主的事情,所以,只為當上作家而寫作,寫作就成了受外界支配的最不自由的行為。
寫作本來是最自由的行為,如果你自己不想寫,世上沒有人能夠強迫你非寫不可。對於為什麼要寫作這個問題,我最滿意的回答是:因為我喜歡。或者: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寫。所有的文學大師,所有的優秀作家,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都表達了這樣兩個意思:第一,寫作是他們內心的需要;第二,寫作本身使他們感到莫大的愉快。通俗地說,就是不寫就難受,寫了就舒服。如果你對寫作有這樣的感覺,你就不會太在乎能不能當上作家了,當得上固然好,當不上也沒關係,反正你總是要寫的。事實上,你越是抱這樣的態度,你就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家,不過對你來說那只是一個副產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