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平心而論,對這一點我過去感受不深,只覺得秩序是一種天然存在,差別在於要老秩序還是新秩序。我們這一代一直在與形形色色的老秩序奮戰,試圖在各個領域建立新秩序,卻一直沒有認真考慮過,如果完全沒有秩序,既沒有老秩序,也沒有新秩序,將會怎樣?
這麼一想,我們平日在理念間的對立,其實還在同一個平台上。這個體制長、那個體制短的討論,其實始終停留在相近似的語法系統里,否則何以討論得起來?這次考察使我們看到了抽去了平台、失去了語法之後的情景,一種匪夷所思的失序。
一千公里、一千公里地看過去,總是有那麼多無所事事的窮人站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上。讓這些窮人彎下腰來把垃圾清除掉,然後給一點酬勞,酬勞來自合理的稅收,這就是社會管理,說起來容易,但能夠做到的地方卻很少。一代代下來,很多窮人已失去勞動習慣,肥沃的田野沒什麼人在耕作。極少數人暴富,住在城裡,其中幾個在玩政治。以前在電視裡見過的一些風度翩翩的政治人物,都被對手指控為大貪污犯,住玖寸手也相差無幾。更可怖的是,怎麼選舉、怎麼投票,總也逃不出這.幾個圈子,這幾個家族。赤地千里,餓漢遍野,與他有1 無關。於是,不僅道路破敗、衛生惡劣、人口爆炸完全沒有人管,而且還有那麼大的區域不在政府軍警的控制之內。有些地段政府只能控制一些主要公路,路邊的廣闊土地完全是不知所云的世界。
我一再站在這樣的土地上傻想,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改革,才能解決問題呢?面對眼前的一切,我甚至對以前覺得不應該採取的強烈手段,也可以理解了。想一想,怎麼才能使這密密層層蓬頭垢臉、目光呆滯的人群成為社會進步的正面力量,然後讓他們送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呢?這是文明的起點,居然直至二十世紀末,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地方沒有進入,很多地方還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對一種悠久漫長的文明來說,為了避免無序的損害,比較可行的辦法還是努力組建一個既有文明職能、又有管理權力的彈性體制。這也就是在文明和權力還沒有產生嚴重抵梧前,為秩序爭奪時間。
中國古代通過科舉取仕而組建文官體制的辦法實行了一千三百餘年,有效地維持了中華文明的秩序。這種秩序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我在《 十萬進士》 一文中曾作過系統分析,而這次到其他幾個文明發祥地一看,更明白那實在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天才創舉。
選拔這些文官的標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恰恰注重“治國平天下”,不是空論玄談,因l 比確實也能把地方L 的事情管起來。不斷選拔、不斷考試,又使儒家文化擁有了大批的研習者和多對了者,它也就活生生地延續下來了。中華文化既沒有在無序中崩潰,也沒有在無效中風乾,都與此有關。
一九丸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尼泊爾博克拉,夜宿Fi , hTail 切d 郎旅館
迷味與保守
博克拉的風景之美使我很難靜心寫作,老是東看西看,直到夜間才安定。昨夜我乾脆滅了燈,點燃桌上的蠟燭寫作。想到這是在雪山下的一間山.屋裡,真覺得奢侈。今天清晨,我獨自早起,過河去看被旭日染紅的雪山頂端。拉筏工人雙手拉起在河水裡浸了一夜的冰冷繩索,對我說:“你真幸運,雪山被雲罩了五天,今天才露臉。”
雪峰下萬籟俱寂,我還在延續昨天的思考,尋找著幾大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
我想,人類的古文明除了被遠征的馬隊拖垮、被野蠻的戰火焚毀、被無序的亂腳踩踏、被紛爭的怒氣掩埋外,還有不少導致衰落的自身原因,例如迷昧和保守。
文明需要鑽研,因此又極容易鑽牛角尖;文明需要自重,因此又極容易打湘;文明需要傳播,因此又極容易誇張― 這一切都會導致迷昧,而種種小迷昧如果膨脹成大迷昧,則又成了自我毀損的災難。這種情況最集中地體現在宗教狂熱上,我們一路上感受極深。
大凡高層文明總以理性為基石,包括宗教在內。例如我們最近逐一拜訪的釋逸牟尼山洞苦修、樹下悟道、開壇講學的一系列遺蹟中,就看不到迷信和偏激的痕跡。其他宗教在創始期大多也清朗可鑑,但時間一長,信徒一多,很容易失去精神之度,漸漸在內外爭逐中發生蛻變,在編制神話、排斥異端、約束行為、解釋教義等方面走向極端。甚至還會發動宗教戰爭,釀成人間慘劇。有時在同一個宗教內部,也血流成河。
回想人類歷史上有多少屍橫遍野的場面與宗教戰爭有關?這實在是與宗教創立者的慈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了。宗教戰爭是州種精神掃蕩,專選別人的文明動刀。為此,連印度靠宗教征服而掌權的莫臥兒王朝統治者阿克拔大帝都天真地企望各派宗教聯合互融成一個新的宗教。他沒有做到,遺憾的是,我們走了這一路,目睹宗教紛爭仍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麻煩,而到下個世紀也苛良難樂觀。有些宗教還滋生出另一種惡果,那就是無視正常的生命價值、生活質量和社會進步,使大量的人群只考慮生前和死後的事,把現實人生過得一塌期塗,不忍卒睹。在北非和西亞的一些地區,尤其是在南亞,那些龐大的極度貧困群體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像我們曾經見過的貧困,而是表現出一種漠然於教化和勸諭的故意。這顯然已經不全是經濟、政治原因,而與長期的宗教誤導有關了。這已經一再地造成自己民族的文明衰弱,而且還會繼續毀損其他文明。
我這麼說,一點也不影響自己對人類歷史上』 嚇些崇高的宗教精神的尊敬和虔誠。這些宗教精神曾開掘和維持了.人類的高貴內質,協調了人與宇宙的和諧關係,並創造了燦爛的藝術天地,永遠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中華文明缺少崇高的宗教精神,這是事實,卻也因此避免了宗教迷昧的全方位侵害。中國文化自古至今都“重實際而默玄想”,從內容到形態都誠實人世、經世致.用,不怎麼追求彼岸世界的縹緲圖像,因而也擺脫了離開此岸世界後淹沒在水中的危險。
中國以虛懷若谷的態度接受了佛教,但在古代一般掃-人中,往往是立足儒學,兼信佛道,而且對佛教也作了靠近親情倫理的改造。這樣一來,這種宗教信仰也就緊貼著現實生活又時時受到現實生活的檢驗了,不大可能再陷人整體性迷昧。
中國古代對各種宗教的彈性態度,一定會引起不少“原教旨主義者”的否定。但是現在大家看到了,製造那麼多人類災難的,恰恰就是他們。毀壞多種文明包括宗教的,也恰恰是他們。
文明衰落的另一個自身原因,是保守。
文明越偉大,就越有理由保守,但保守是違背文明本性的。
文明的本性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建立一種維護創造的秩序。保守留下了秩序,丟掉了創造。
這種情況往往無可避免,因為多數古代文明的發達都與專制君主的支持有關,不管是擠寸內的政治需要還提歲寸外的征戰需要和自衛需要,都會導致文化的保守形態。兩河的巴比倫文明和埃及的法老文明延續很長時間卻不大有變化,便是例證。
這麼一想,我們平日在理念間的對立,其實還在同一個平台上。這個體制長、那個體制短的討論,其實始終停留在相近似的語法系統里,否則何以討論得起來?這次考察使我們看到了抽去了平台、失去了語法之後的情景,一種匪夷所思的失序。
一千公里、一千公里地看過去,總是有那麼多無所事事的窮人站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上。讓這些窮人彎下腰來把垃圾清除掉,然後給一點酬勞,酬勞來自合理的稅收,這就是社會管理,說起來容易,但能夠做到的地方卻很少。一代代下來,很多窮人已失去勞動習慣,肥沃的田野沒什麼人在耕作。極少數人暴富,住在城裡,其中幾個在玩政治。以前在電視裡見過的一些風度翩翩的政治人物,都被對手指控為大貪污犯,住玖寸手也相差無幾。更可怖的是,怎麼選舉、怎麼投票,總也逃不出這.幾個圈子,這幾個家族。赤地千里,餓漢遍野,與他有1 無關。於是,不僅道路破敗、衛生惡劣、人口爆炸完全沒有人管,而且還有那麼大的區域不在政府軍警的控制之內。有些地段政府只能控制一些主要公路,路邊的廣闊土地完全是不知所云的世界。
我一再站在這樣的土地上傻想,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改革,才能解決問題呢?面對眼前的一切,我甚至對以前覺得不應該採取的強烈手段,也可以理解了。想一想,怎麼才能使這密密層層蓬頭垢臉、目光呆滯的人群成為社會進步的正面力量,然後讓他們送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呢?這是文明的起點,居然直至二十世紀末,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地方沒有進入,很多地方還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對一種悠久漫長的文明來說,為了避免無序的損害,比較可行的辦法還是努力組建一個既有文明職能、又有管理權力的彈性體制。這也就是在文明和權力還沒有產生嚴重抵梧前,為秩序爭奪時間。
中國古代通過科舉取仕而組建文官體制的辦法實行了一千三百餘年,有效地維持了中華文明的秩序。這種秩序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我在《 十萬進士》 一文中曾作過系統分析,而這次到其他幾個文明發祥地一看,更明白那實在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天才創舉。
選拔這些文官的標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恰恰注重“治國平天下”,不是空論玄談,因l 比確實也能把地方L 的事情管起來。不斷選拔、不斷考試,又使儒家文化擁有了大批的研習者和多對了者,它也就活生生地延續下來了。中華文化既沒有在無序中崩潰,也沒有在無效中風乾,都與此有關。
一九丸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尼泊爾博克拉,夜宿Fi , hTail 切d 郎旅館
迷味與保守
博克拉的風景之美使我很難靜心寫作,老是東看西看,直到夜間才安定。昨夜我乾脆滅了燈,點燃桌上的蠟燭寫作。想到這是在雪山下的一間山.屋裡,真覺得奢侈。今天清晨,我獨自早起,過河去看被旭日染紅的雪山頂端。拉筏工人雙手拉起在河水裡浸了一夜的冰冷繩索,對我說:“你真幸運,雪山被雲罩了五天,今天才露臉。”
雪峰下萬籟俱寂,我還在延續昨天的思考,尋找著幾大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
我想,人類的古文明除了被遠征的馬隊拖垮、被野蠻的戰火焚毀、被無序的亂腳踩踏、被紛爭的怒氣掩埋外,還有不少導致衰落的自身原因,例如迷昧和保守。
文明需要鑽研,因此又極容易鑽牛角尖;文明需要自重,因此又極容易打湘;文明需要傳播,因此又極容易誇張― 這一切都會導致迷昧,而種種小迷昧如果膨脹成大迷昧,則又成了自我毀損的災難。這種情況最集中地體現在宗教狂熱上,我們一路上感受極深。
大凡高層文明總以理性為基石,包括宗教在內。例如我們最近逐一拜訪的釋逸牟尼山洞苦修、樹下悟道、開壇講學的一系列遺蹟中,就看不到迷信和偏激的痕跡。其他宗教在創始期大多也清朗可鑑,但時間一長,信徒一多,很容易失去精神之度,漸漸在內外爭逐中發生蛻變,在編制神話、排斥異端、約束行為、解釋教義等方面走向極端。甚至還會發動宗教戰爭,釀成人間慘劇。有時在同一個宗教內部,也血流成河。
回想人類歷史上有多少屍橫遍野的場面與宗教戰爭有關?這實在是與宗教創立者的慈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了。宗教戰爭是州種精神掃蕩,專選別人的文明動刀。為此,連印度靠宗教征服而掌權的莫臥兒王朝統治者阿克拔大帝都天真地企望各派宗教聯合互融成一個新的宗教。他沒有做到,遺憾的是,我們走了這一路,目睹宗教紛爭仍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麻煩,而到下個世紀也苛良難樂觀。有些宗教還滋生出另一種惡果,那就是無視正常的生命價值、生活質量和社會進步,使大量的人群只考慮生前和死後的事,把現實人生過得一塌期塗,不忍卒睹。在北非和西亞的一些地區,尤其是在南亞,那些龐大的極度貧困群體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像我們曾經見過的貧困,而是表現出一種漠然於教化和勸諭的故意。這顯然已經不全是經濟、政治原因,而與長期的宗教誤導有關了。這已經一再地造成自己民族的文明衰弱,而且還會繼續毀損其他文明。
我這麼說,一點也不影響自己對人類歷史上』 嚇些崇高的宗教精神的尊敬和虔誠。這些宗教精神曾開掘和維持了.人類的高貴內質,協調了人與宇宙的和諧關係,並創造了燦爛的藝術天地,永遠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中華文明缺少崇高的宗教精神,這是事實,卻也因此避免了宗教迷昧的全方位侵害。中國文化自古至今都“重實際而默玄想”,從內容到形態都誠實人世、經世致.用,不怎麼追求彼岸世界的縹緲圖像,因而也擺脫了離開此岸世界後淹沒在水中的危險。
中國以虛懷若谷的態度接受了佛教,但在古代一般掃-人中,往往是立足儒學,兼信佛道,而且對佛教也作了靠近親情倫理的改造。這樣一來,這種宗教信仰也就緊貼著現實生活又時時受到現實生活的檢驗了,不大可能再陷人整體性迷昧。
中國古代對各種宗教的彈性態度,一定會引起不少“原教旨主義者”的否定。但是現在大家看到了,製造那麼多人類災難的,恰恰就是他們。毀壞多種文明包括宗教的,也恰恰是他們。
文明衰落的另一個自身原因,是保守。
文明越偉大,就越有理由保守,但保守是違背文明本性的。
文明的本性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建立一種維護創造的秩序。保守留下了秩序,丟掉了創造。
這種情況往往無可避免,因為多數古代文明的發達都與專制君主的支持有關,不管是擠寸內的政治需要還提歲寸外的征戰需要和自衛需要,都會導致文化的保守形態。兩河的巴比倫文明和埃及的法老文明延續很長時間卻不大有變化,便是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