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寶釵不答,卻呆呆的向那官兒臉上辨認,直等隊伍過得盡了,方回頭道:“我看著好像蘭哥兒的樣子,你覺不覺得?”湘雲起初不覺,此時回頭一想,果然依稀有幾分相似,喜道:“若果然是蘭兒,大嫂子可算盼出頭了。不如我們兩個明兒備份禮去探個究竟,若果然是他,就當賀喜;若不是,也順便看看大嫂子,如何?”寶釵冷笑道:“若真是他,那趕熱灶的人多的是,還用得著你我去錦上添花嗎?”遂擱下不提。
原來那行街的官兒果然便是賈蘭,自投了軍,勤勤懇懇,絲毫不敢懈怠,一路屢立戰功,升至都憲之位,遂嚴明軍紀,整飭海防,行伍兵丁凡有鎧胄黝鏽、弓矢生疏者,一律按兵法治罪。軍營經此整治,益發兵強馬壯,所向披糜。適有統制奉旨巡邊,見此盔甲分明、紀律嚴謹之伍,十分讚嘆,奏了請恩摺子,送呈大內。今上問明這賈蘭、賈菌俱是榮寧公之後,龍顏甚喜,道是“將門虎子,大有祖風”,賜四品冠戴,領將軍之銜。那賈蘭益發感戴皇恩,竭誠報效,又狠立了幾個大功,一路升至元帥,朝廷倚作長城,頒了無數賞賜下來。卻為邊疆不穩,盜匪蜂起,連年戰事不斷,遂東征西剿,十年不得還家。直至今春粵海一戰,賈菌陣前身亡,賈蘭也身染重疫,患了疝氣,朝廷方頒了一道特旨,許他扶靈還鄉,一則安葬賈菌,二則調養生息。誰知風霜奔泊久了的人,一旦安穩起來,反更不受用;且又拜祠堂宴賓客的冗忙了數日,病勢越發沉重起來。
那李紈母憑子貴,封了誥命之職,不禁悲感交集,既喜且憂:喜的是自己少年守寡,半生謹嚴飭躬,清白持家,總算兒子爭氣,不負了自己一世心血,掙下這分功業來;憂的是兒子病重,倘若一發不治,下半生卻教倚靠誰去?家裡每日三五班太醫走動,這個說將軍患病之源在於久坐濕地,寒冬涉水,是為“寒疝”,該從肝經著手,以辛香流氣為主;那個說將軍脈象呈滑數,兼有脾泄、便血、腳痛之徵,乃是“血疝”,須用酒煮黃連為君,佐以參、術,至泄血則止;另一個又說將軍身子虛乏,且勞損過度,若再泄血,如何克當。那李紈也沒有主意,今兒信他,明兒信你,無論御中良藥,海上仙方,由著太醫用了一個遍,無奈賈蘭之病只不見起色。急得李紈無可不可,只在佛前許願,“情願減自己壽數,但得兒子好起,自己便一時三刻死了也不願的。”
堪堪捱了兩三個月,那賈蘭越發委頓,恰值元旦,不免入朝賀聖,又抖摟著了,回來當夜便發起高燒來,次日不能上朝。聖上聽說,特地命楊提督送來御藥,賈蘭忙擺下香案接旨謝恩,楊提督道:“將軍之威名遠播,朝野咸知,萬民仰望,廊廟資為股肱,黎民仰如父母,還望保重金體,愛惜性命如同愛君,方不負皇上重望。”賈蘭磕頭謝恩,依囑服藥。這夜睡至三更,忽聞得窗外梆子聲,也就醒來,昏昏沉沉,只見母親守著一盞半明不暗的小雞啄米豆青燈兒垂淚,迷迷糊糊叫了一聲“娘”,及李紈趨前問時,卻又不言語。
那李紈只覺心疼的了不得,問他:“你還是要吃什麼?還是要喝什麼?茶麵,參湯,杏仁,酸梅,一搭兒都預備下了,你口味要甜要咸?”賈蘭喉間喘了一回,方道:“孩兒不孝,教娘費心了。”那李紈一股酸氣沖鼻,卻強忍住了,笑道:“好個痴心的兒子,娘不為你費心,卻操心哪個?”賈蘭道:“父親去得早,撇下娘半世孤苦,兒子如今又要早去,閃得娘好苦,這個不孝,也就不值得娘為我傷心。”李紈聽了,只覺心如刀絞,那眼淚便如檐下溜水般,收他不住,忙道:“只當你出去這十幾年,也見了不少世面,如何還是這般小孩兒家未經事,略有個頭疼腦熱的,就當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快休胡說,倒是睡會兒養養神吧,趕明兒病好了,我再要拿這幾句話問你,看你羞不羞。”
賈蘭閉了一回眼,依舊睜開道:“兒子一生不孝,卻也只有一件孝敬處:總算為娘掙了一頂珠冠,一襲鳳襖。娘就穿戴起來,讓兒子再瞧一眼如何?”李紈嗔道:“真是孩子話,這三更半夜的,怎麼倒好大張旗鼓的打扮起來?教人聽見豈不笑話?”賈蘭略點點頭,停一下又說:“那你把燈草剔亮點兒,讓我好好看看娘。”李紈忍著淚,果然自桌上拿起燭剪來,剪了蠟燭花,又拔下簪來將燈芯撥了兩撥,那火苗直竄起來,映在賈蘭臉上,燭光跳躍,倒似有了幾分顏色。
李紈看那賈蘭定定望著自己,待言不語的,眼裡滿是盼望,心下不忍,暗想他想看我鳳冠霞帔的樣子,橫豎無人知覺,就穿戴起來,讓兒子喜歡一下又何妨?遂走去隔壁,自箱裡取出冠戴來,不好驚動別人,自己對著鏡子妝扮了一回,也不換袍子,只在外面套了石青地子暗花勾蓮紋雲蟒妝花緞面子湖色雲紋暗花綾里子的朝褂,一件件穿戴齊整,直掙出一身汗來。及擺弄妥當來至賈蘭房中時,卻見賈蘭已睡著了,半邊被子拖在地上,便伸手替他拾起來蓋嚴,又摸一摸臉上,只覺微微的溫涼,不比尋常。心裡咯噔一聲,忙探手試了試鼻息,那裡還有一絲氣兒,不覺慌了,忙又推他呼喚時,*面青唇白,竟是死了。
李紈這一驚非同小可,頓時三魂去了兩魄,抽去脊樑,摘去心尖,便連聲兒叫起來,只管將那賈蘭推來搡去,叫道:“你看看啊,你教娘換這頂戴出來與你看,你倒是睜開眼來,看娘一眼,答娘一聲啊。”又拉起他手兒來搖著,卻覺得那手漸漸的僵起,已是涼了。李紈哀叫一聲,昏死過去。
一房上下早被驚動了過來,見賈蘭死在床上,李紈倒在地上,都慌亂起來。忙的潑薑湯,揉胸撫背,連聲呼喚。那李紈方漸漸閃眼,“啊呀”一聲掙開來,復撲在賈蘭身上,便“兒呀肉呀”大哭起來。眾人一邊哭,一邊勸,又見那李紈頭上身上,鳳冠霞帔妝戴得好不盛重,卻哭得淚人兒一樣,都覺詭異。事後出門尋棺買板,採購紙馬香燭時,不免與人閒話幾句,滿街里便都風傳出去,說兵馬大元帥年紀輕輕竟然一病死了,誥命夫人半夜裡穿起鳳襖來跳神兒,別是得了失心瘋吧?說得神五魔六的,一時坊間傳為笑談。無須贅述。
且說這寡婦死兒子,原是世間第一等慘事。那李紈哭得死去活來,險些不曾投井。李嬸娘百般勸不住,只得命家人日夜提防,又親自提了禮盒上門來請寶釵、湘雲兩個。那寶釵正在院子裡給葫蘆灑水,忽見李嬸娘進來,不及見禮,李嬸娘早已扯住袖子哭起來,道:“奶奶可知道我們蘭哥兒去了?我們大奶奶哭得好不傷心。綺兒、紋兒兩姐妹都嫁得遠,家裡出了這樣大事,也不能照管。我又笨嘴拙舌,說不得幾句相勸的話,那些陳腔舊調,他那裡聽得進去?倘若一時岔了念頭,疏了防範,豈不又傷一條人命?倒是兩位姑娘、奶奶去勸勸吧。”
寶釵聽了,亦覺辛酸,不禁垂下淚來,忙招呼湘雲裝扮了,便隨李嬸娘一同回府來。湘雲見李嬸娘帶著禮盒,恐空了手去不好,又順手將架上葫蘆摘了四個,擱在盒裡,一併送回來。
原來那行街的官兒果然便是賈蘭,自投了軍,勤勤懇懇,絲毫不敢懈怠,一路屢立戰功,升至都憲之位,遂嚴明軍紀,整飭海防,行伍兵丁凡有鎧胄黝鏽、弓矢生疏者,一律按兵法治罪。軍營經此整治,益發兵強馬壯,所向披糜。適有統制奉旨巡邊,見此盔甲分明、紀律嚴謹之伍,十分讚嘆,奏了請恩摺子,送呈大內。今上問明這賈蘭、賈菌俱是榮寧公之後,龍顏甚喜,道是“將門虎子,大有祖風”,賜四品冠戴,領將軍之銜。那賈蘭益發感戴皇恩,竭誠報效,又狠立了幾個大功,一路升至元帥,朝廷倚作長城,頒了無數賞賜下來。卻為邊疆不穩,盜匪蜂起,連年戰事不斷,遂東征西剿,十年不得還家。直至今春粵海一戰,賈菌陣前身亡,賈蘭也身染重疫,患了疝氣,朝廷方頒了一道特旨,許他扶靈還鄉,一則安葬賈菌,二則調養生息。誰知風霜奔泊久了的人,一旦安穩起來,反更不受用;且又拜祠堂宴賓客的冗忙了數日,病勢越發沉重起來。
那李紈母憑子貴,封了誥命之職,不禁悲感交集,既喜且憂:喜的是自己少年守寡,半生謹嚴飭躬,清白持家,總算兒子爭氣,不負了自己一世心血,掙下這分功業來;憂的是兒子病重,倘若一發不治,下半生卻教倚靠誰去?家裡每日三五班太醫走動,這個說將軍患病之源在於久坐濕地,寒冬涉水,是為“寒疝”,該從肝經著手,以辛香流氣為主;那個說將軍脈象呈滑數,兼有脾泄、便血、腳痛之徵,乃是“血疝”,須用酒煮黃連為君,佐以參、術,至泄血則止;另一個又說將軍身子虛乏,且勞損過度,若再泄血,如何克當。那李紈也沒有主意,今兒信他,明兒信你,無論御中良藥,海上仙方,由著太醫用了一個遍,無奈賈蘭之病只不見起色。急得李紈無可不可,只在佛前許願,“情願減自己壽數,但得兒子好起,自己便一時三刻死了也不願的。”
堪堪捱了兩三個月,那賈蘭越發委頓,恰值元旦,不免入朝賀聖,又抖摟著了,回來當夜便發起高燒來,次日不能上朝。聖上聽說,特地命楊提督送來御藥,賈蘭忙擺下香案接旨謝恩,楊提督道:“將軍之威名遠播,朝野咸知,萬民仰望,廊廟資為股肱,黎民仰如父母,還望保重金體,愛惜性命如同愛君,方不負皇上重望。”賈蘭磕頭謝恩,依囑服藥。這夜睡至三更,忽聞得窗外梆子聲,也就醒來,昏昏沉沉,只見母親守著一盞半明不暗的小雞啄米豆青燈兒垂淚,迷迷糊糊叫了一聲“娘”,及李紈趨前問時,卻又不言語。
那李紈只覺心疼的了不得,問他:“你還是要吃什麼?還是要喝什麼?茶麵,參湯,杏仁,酸梅,一搭兒都預備下了,你口味要甜要咸?”賈蘭喉間喘了一回,方道:“孩兒不孝,教娘費心了。”那李紈一股酸氣沖鼻,卻強忍住了,笑道:“好個痴心的兒子,娘不為你費心,卻操心哪個?”賈蘭道:“父親去得早,撇下娘半世孤苦,兒子如今又要早去,閃得娘好苦,這個不孝,也就不值得娘為我傷心。”李紈聽了,只覺心如刀絞,那眼淚便如檐下溜水般,收他不住,忙道:“只當你出去這十幾年,也見了不少世面,如何還是這般小孩兒家未經事,略有個頭疼腦熱的,就當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快休胡說,倒是睡會兒養養神吧,趕明兒病好了,我再要拿這幾句話問你,看你羞不羞。”
賈蘭閉了一回眼,依舊睜開道:“兒子一生不孝,卻也只有一件孝敬處:總算為娘掙了一頂珠冠,一襲鳳襖。娘就穿戴起來,讓兒子再瞧一眼如何?”李紈嗔道:“真是孩子話,這三更半夜的,怎麼倒好大張旗鼓的打扮起來?教人聽見豈不笑話?”賈蘭略點點頭,停一下又說:“那你把燈草剔亮點兒,讓我好好看看娘。”李紈忍著淚,果然自桌上拿起燭剪來,剪了蠟燭花,又拔下簪來將燈芯撥了兩撥,那火苗直竄起來,映在賈蘭臉上,燭光跳躍,倒似有了幾分顏色。
李紈看那賈蘭定定望著自己,待言不語的,眼裡滿是盼望,心下不忍,暗想他想看我鳳冠霞帔的樣子,橫豎無人知覺,就穿戴起來,讓兒子喜歡一下又何妨?遂走去隔壁,自箱裡取出冠戴來,不好驚動別人,自己對著鏡子妝扮了一回,也不換袍子,只在外面套了石青地子暗花勾蓮紋雲蟒妝花緞面子湖色雲紋暗花綾里子的朝褂,一件件穿戴齊整,直掙出一身汗來。及擺弄妥當來至賈蘭房中時,卻見賈蘭已睡著了,半邊被子拖在地上,便伸手替他拾起來蓋嚴,又摸一摸臉上,只覺微微的溫涼,不比尋常。心裡咯噔一聲,忙探手試了試鼻息,那裡還有一絲氣兒,不覺慌了,忙又推他呼喚時,*面青唇白,竟是死了。
李紈這一驚非同小可,頓時三魂去了兩魄,抽去脊樑,摘去心尖,便連聲兒叫起來,只管將那賈蘭推來搡去,叫道:“你看看啊,你教娘換這頂戴出來與你看,你倒是睜開眼來,看娘一眼,答娘一聲啊。”又拉起他手兒來搖著,卻覺得那手漸漸的僵起,已是涼了。李紈哀叫一聲,昏死過去。
一房上下早被驚動了過來,見賈蘭死在床上,李紈倒在地上,都慌亂起來。忙的潑薑湯,揉胸撫背,連聲呼喚。那李紈方漸漸閃眼,“啊呀”一聲掙開來,復撲在賈蘭身上,便“兒呀肉呀”大哭起來。眾人一邊哭,一邊勸,又見那李紈頭上身上,鳳冠霞帔妝戴得好不盛重,卻哭得淚人兒一樣,都覺詭異。事後出門尋棺買板,採購紙馬香燭時,不免與人閒話幾句,滿街里便都風傳出去,說兵馬大元帥年紀輕輕竟然一病死了,誥命夫人半夜裡穿起鳳襖來跳神兒,別是得了失心瘋吧?說得神五魔六的,一時坊間傳為笑談。無須贅述。
且說這寡婦死兒子,原是世間第一等慘事。那李紈哭得死去活來,險些不曾投井。李嬸娘百般勸不住,只得命家人日夜提防,又親自提了禮盒上門來請寶釵、湘雲兩個。那寶釵正在院子裡給葫蘆灑水,忽見李嬸娘進來,不及見禮,李嬸娘早已扯住袖子哭起來,道:“奶奶可知道我們蘭哥兒去了?我們大奶奶哭得好不傷心。綺兒、紋兒兩姐妹都嫁得遠,家裡出了這樣大事,也不能照管。我又笨嘴拙舌,說不得幾句相勸的話,那些陳腔舊調,他那裡聽得進去?倘若一時岔了念頭,疏了防範,豈不又傷一條人命?倒是兩位姑娘、奶奶去勸勸吧。”
寶釵聽了,亦覺辛酸,不禁垂下淚來,忙招呼湘雲裝扮了,便隨李嬸娘一同回府來。湘雲見李嬸娘帶著禮盒,恐空了手去不好,又順手將架上葫蘆摘了四個,擱在盒裡,一併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