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是日方用過中飯,府里來了幾個從前的年老家人,各自提了些冬菜、火腿之類,孝敬賈政。賈政感於他們不忘舊主,親自出來陪著說話,款以新茗。因說起京中情形,賈政想起一事,向寶玉嘆道:“你回來這些日子,也該是回去的時候了,總不成大年節下,留下你媳婦孤身一個在京城裡過年。原說進則仕,退則農,只待安定下來,就接你們回來長住的,如今看來竟不能夠,從前常說‘坐吃山空’,眼下山果然空了。我不過是這樣,‘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只好苟延殘喘,老於是鄉,過一日算一日的罷了。你們卻還年輕,往後幾十年光景,再不謀個妥善營生,將來如何是好?”
寶玉哪有良策,只得垂著頭聽父親訓話,半日不則一聲。座間有個買辦名喚錢華的,因老家在金陵,便也隨了賈政、王夫人一道回來,如今雖已不在府上聽差,卻時常往來,幫著採辦些單棉油米之類。聽見他父子議事,寶玉不能回話,便得了一個主意,獻計笑道:“二爺自打落地起,便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的,如今忽然教他做營生,倉促里那裡想得出來?我這裡倒有一個絕好的主意,說出來憑老爺、二爺裁度——我聽二爺說來時搭了一條商船,從京里販些古董瓷器來賣,又從這邊進些繡品花木回去,如此一來一往,便是幾百兩銀子的進項。我想京城同這裡分明都是家,二爺也不必認真當作買賣,只一年一回來往走動,趁便兒辦些貨品,如此也探了親,也學了生意,豈非兩全之計?”
賈政也是不善謀劃之人,聽他說得頭頭是道,眾人又都七嘴八舌的附和,心下便有些活動起來,低頭沉吟。錢華便又極力的攛掇,說些如何辦貨、如何搭船等事。賈政越加動搖,便回頭問寶玉意下如何。寶玉全無主張,想起從前薛蟠懼禍離家時,也做過一回生意,雖有些小驚嚇,倒沒什麼大妨礙,便說聽憑父親作主。賈政又尋思了幾日,除此更無別計可行,便又重重託了錢華,幫著折賣了幾畝田地,湊本錢與寶玉買了許多花木、香料、綢緞之類,裝箱送上船,揮淚叮嚀而別。
寶玉登了船,一路順風順水,朝行夜泊,不一月來至瓜州地界。船主因說有位親友住在此地,多年不見,想告假半日前去探訪,寶玉自然答應。那人遂泊舟渚上,又向寶玉道:“這瓜州的風土人情,比蘇杭另有一種好處,公子獨坐舟中無聊,何不往岸上逛逛去?”
寶玉抬頭四望,但見纖雲四卷,清風徐來,天氣甚是晴好,便含笑答應,步上岸來。只見人煙熙攘,車馬攛簇,果然是個繁華所在,除卻兩邊布莊鹽店,藥鋪食寮外,又有許多雜耍、戲法、賣金剛不壞藥丸的,又是相面、測字、起六壬課的,百味雜陳,好不擁擠熱鬧。
一路順腳走來,忽見一座三面出廊飛檐斗角的兩層酒樓,雕樑畫棟,黑地金匾,額上寫著“醉玉樓”三個大字,匾下懸著一副對聯,寫道是:
“千金散盡求一醉,萬卷讀通焚四書。”
寶玉念了兩遍,一時引動興致,且也正覺口渴,遂牽衣上來,只見許多華服峨巾的食客,正在窗邊揮豁談笑,說些市井新聞,便也向臨窗擇了一張雕花酸枝木椅子坐下,要了一壺龍井,兩碟點心,一邊看街市上風景,且聽那些人談論。
只聽那些人先說些秦淮風月,揚州瘦馬,漸至本地風光,議起青樓中的一件異事來,坐在首位的一個老者道:“提起這位花魁姑娘,真是前所未聞世所罕見的一個奇人,那相貌是不用說的了,既然封作翠玉樓的頭號花魁,自然是羞花閉月有一無二的;最難得還是滿腹好學問,據人說來,出口成章,提筆能畫,就是中舉的才子也不及他。遠的不說,只這篇《十獨吟》,古往今來可有第二人能比麼?”寶玉聽得心癢起來,不禁移座揖問道:“這位老先生請了,適才聽你說起脂粉界的一位奇人,十分景仰。卻不知何謂《十獨吟》,能否細說一二?”
老者笑道:“是本地翠玉樓里花魁姑娘做的詩,取古人中十位特立獨行、不同尋常之奇女子,或詠或贊,或嘆或憐,吟成十律,所以總題為《十獨吟》。自從見世以來,傳遍江南地北,才子文士,無不成誦。凡人若想上他門去拜訪,必得先熟讀了這十首詩,還要說出個子午卯丑,見解獨到才能得見,所以《十獨吟》竟成考題,仕子無不熟誦深究,竟比考科舉的還用心。”寶玉聽了這樣新聞,哪有不心奇的,便又向那老者索詩來看,那人笑道:“我腰裡無金,腹中無墨,既沒那些閒錢去孝敬翠玉樓,也沒那樣高才去親近花魁姑娘,沒的隨身攜著那些詩做
什麼?”
寶玉正覺嘆息,小二上來獻酒,聞言道:“我們櫃裡卻抄著一份,這位公子若要看時,倒可借你一閱。可只是咱們帳房先生抄錄的,比不得能上翠玉樓,與那花魁姑娘對坐談笑,當面討得寶墨者。我見公子的形貌談吐,也像是個讀書識字的,或者能有些見識,博得花魁姑娘青睞也未可知。”座中人聽了,也都鼓譟攛掇道:“你就取來,讓這位公子看了,也為我等分解一回,日後好向那翠玉樓里學舌去。”
小二轉去一回,果然向柜上取了一疊紙來,雙手遞與寶玉。寶玉原想一個風塵女子能寫得什麼好詩,不過文墨略通而已,市井之人少無知識,便傳得神神鬼鬼起來。又猜這“醉玉樓”與“翠玉樓”有些首尾,小二的話八成便是做熟的腔調,演就的圈套,意在招攬客人上門。心下尋思,一邊拿詩來看,只見上面濃墨隸書,錄著十首七律,頭一行寫道:
浣花溪畔校書門,金井銀台碧玉盆。
只看了這句,心裡便是一驚,暗道:“這寫的是薛濤了,開篇甚是不俗。不料瓦舍勾欄,竟有如許佳人,想必根基不淺,保不定是個宦門之後,遭了劫方淪落風塵的。正是李師、蘇小一流人物。”遂又向下看到:
春色依稀誰折月,余香縹緲我招魂。
寶玉看了這兩句,不禁拍案叫絕,贊道:“好一句‘余香縹緲我招魂’,古來詠題浣花箋之句甚多,無有比此更見空靈俊逸者。”不禁肅然起敬,再不敢以尋常綠窗風月、脂粉文章視之,遂正襟危坐,捧而誦之:
裁雲作水臨芳影,碾玉為箋寫淚痕。
枝葉棲迎南北鳥,往來風雨送黃昏。
寶玉看罷,只覺心驚意動,一邊默默記誦,一邊暗暗納罕:此為《十獨吟》第一首,用韻恰好合著當年大觀園起海棠社時所限“門、盆、魂、痕、昏”五韻,必非巧合,莫非是知情人所為?抑或不得入社而心生仰慕者吟之?然則府中諸佳麗,惟有林、薛二人方有此筆力,如今林妹妹已登仙闕,寶姐姐尚在都中,更有什麼人有此詠絮高才?百般揣測不來。便連蠢物也在旁胡思亂想,暗自猜疑,遂也抄錄了一份《十獨吟》珍存,且供看官一玩:
十獨吟之二
合歡床上半清秋,劍履成塵萬事休。
疊字小名空盼盼,斷詩殘夢枉悠悠。
無情最恨騷人筆,絕粒何如齊伯侯。
寶玉哪有良策,只得垂著頭聽父親訓話,半日不則一聲。座間有個買辦名喚錢華的,因老家在金陵,便也隨了賈政、王夫人一道回來,如今雖已不在府上聽差,卻時常往來,幫著採辦些單棉油米之類。聽見他父子議事,寶玉不能回話,便得了一個主意,獻計笑道:“二爺自打落地起,便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的,如今忽然教他做營生,倉促里那裡想得出來?我這裡倒有一個絕好的主意,說出來憑老爺、二爺裁度——我聽二爺說來時搭了一條商船,從京里販些古董瓷器來賣,又從這邊進些繡品花木回去,如此一來一往,便是幾百兩銀子的進項。我想京城同這裡分明都是家,二爺也不必認真當作買賣,只一年一回來往走動,趁便兒辦些貨品,如此也探了親,也學了生意,豈非兩全之計?”
賈政也是不善謀劃之人,聽他說得頭頭是道,眾人又都七嘴八舌的附和,心下便有些活動起來,低頭沉吟。錢華便又極力的攛掇,說些如何辦貨、如何搭船等事。賈政越加動搖,便回頭問寶玉意下如何。寶玉全無主張,想起從前薛蟠懼禍離家時,也做過一回生意,雖有些小驚嚇,倒沒什麼大妨礙,便說聽憑父親作主。賈政又尋思了幾日,除此更無別計可行,便又重重託了錢華,幫著折賣了幾畝田地,湊本錢與寶玉買了許多花木、香料、綢緞之類,裝箱送上船,揮淚叮嚀而別。
寶玉登了船,一路順風順水,朝行夜泊,不一月來至瓜州地界。船主因說有位親友住在此地,多年不見,想告假半日前去探訪,寶玉自然答應。那人遂泊舟渚上,又向寶玉道:“這瓜州的風土人情,比蘇杭另有一種好處,公子獨坐舟中無聊,何不往岸上逛逛去?”
寶玉抬頭四望,但見纖雲四卷,清風徐來,天氣甚是晴好,便含笑答應,步上岸來。只見人煙熙攘,車馬攛簇,果然是個繁華所在,除卻兩邊布莊鹽店,藥鋪食寮外,又有許多雜耍、戲法、賣金剛不壞藥丸的,又是相面、測字、起六壬課的,百味雜陳,好不擁擠熱鬧。
一路順腳走來,忽見一座三面出廊飛檐斗角的兩層酒樓,雕樑畫棟,黑地金匾,額上寫著“醉玉樓”三個大字,匾下懸著一副對聯,寫道是:
“千金散盡求一醉,萬卷讀通焚四書。”
寶玉念了兩遍,一時引動興致,且也正覺口渴,遂牽衣上來,只見許多華服峨巾的食客,正在窗邊揮豁談笑,說些市井新聞,便也向臨窗擇了一張雕花酸枝木椅子坐下,要了一壺龍井,兩碟點心,一邊看街市上風景,且聽那些人談論。
只聽那些人先說些秦淮風月,揚州瘦馬,漸至本地風光,議起青樓中的一件異事來,坐在首位的一個老者道:“提起這位花魁姑娘,真是前所未聞世所罕見的一個奇人,那相貌是不用說的了,既然封作翠玉樓的頭號花魁,自然是羞花閉月有一無二的;最難得還是滿腹好學問,據人說來,出口成章,提筆能畫,就是中舉的才子也不及他。遠的不說,只這篇《十獨吟》,古往今來可有第二人能比麼?”寶玉聽得心癢起來,不禁移座揖問道:“這位老先生請了,適才聽你說起脂粉界的一位奇人,十分景仰。卻不知何謂《十獨吟》,能否細說一二?”
老者笑道:“是本地翠玉樓里花魁姑娘做的詩,取古人中十位特立獨行、不同尋常之奇女子,或詠或贊,或嘆或憐,吟成十律,所以總題為《十獨吟》。自從見世以來,傳遍江南地北,才子文士,無不成誦。凡人若想上他門去拜訪,必得先熟讀了這十首詩,還要說出個子午卯丑,見解獨到才能得見,所以《十獨吟》竟成考題,仕子無不熟誦深究,竟比考科舉的還用心。”寶玉聽了這樣新聞,哪有不心奇的,便又向那老者索詩來看,那人笑道:“我腰裡無金,腹中無墨,既沒那些閒錢去孝敬翠玉樓,也沒那樣高才去親近花魁姑娘,沒的隨身攜著那些詩做
什麼?”
寶玉正覺嘆息,小二上來獻酒,聞言道:“我們櫃裡卻抄著一份,這位公子若要看時,倒可借你一閱。可只是咱們帳房先生抄錄的,比不得能上翠玉樓,與那花魁姑娘對坐談笑,當面討得寶墨者。我見公子的形貌談吐,也像是個讀書識字的,或者能有些見識,博得花魁姑娘青睞也未可知。”座中人聽了,也都鼓譟攛掇道:“你就取來,讓這位公子看了,也為我等分解一回,日後好向那翠玉樓里學舌去。”
小二轉去一回,果然向柜上取了一疊紙來,雙手遞與寶玉。寶玉原想一個風塵女子能寫得什麼好詩,不過文墨略通而已,市井之人少無知識,便傳得神神鬼鬼起來。又猜這“醉玉樓”與“翠玉樓”有些首尾,小二的話八成便是做熟的腔調,演就的圈套,意在招攬客人上門。心下尋思,一邊拿詩來看,只見上面濃墨隸書,錄著十首七律,頭一行寫道:
浣花溪畔校書門,金井銀台碧玉盆。
只看了這句,心裡便是一驚,暗道:“這寫的是薛濤了,開篇甚是不俗。不料瓦舍勾欄,竟有如許佳人,想必根基不淺,保不定是個宦門之後,遭了劫方淪落風塵的。正是李師、蘇小一流人物。”遂又向下看到:
春色依稀誰折月,余香縹緲我招魂。
寶玉看了這兩句,不禁拍案叫絕,贊道:“好一句‘余香縹緲我招魂’,古來詠題浣花箋之句甚多,無有比此更見空靈俊逸者。”不禁肅然起敬,再不敢以尋常綠窗風月、脂粉文章視之,遂正襟危坐,捧而誦之:
裁雲作水臨芳影,碾玉為箋寫淚痕。
枝葉棲迎南北鳥,往來風雨送黃昏。
寶玉看罷,只覺心驚意動,一邊默默記誦,一邊暗暗納罕:此為《十獨吟》第一首,用韻恰好合著當年大觀園起海棠社時所限“門、盆、魂、痕、昏”五韻,必非巧合,莫非是知情人所為?抑或不得入社而心生仰慕者吟之?然則府中諸佳麗,惟有林、薛二人方有此筆力,如今林妹妹已登仙闕,寶姐姐尚在都中,更有什麼人有此詠絮高才?百般揣測不來。便連蠢物也在旁胡思亂想,暗自猜疑,遂也抄錄了一份《十獨吟》珍存,且供看官一玩:
十獨吟之二
合歡床上半清秋,劍履成塵萬事休。
疊字小名空盼盼,斷詩殘夢枉悠悠。
無情最恨騷人筆,絕粒何如齊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