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府里復又重歸平靜,惟有沈菀雖然又躲過一劫,卻也有幾分心灰意冷,只覺自己如此辛苦進來府里,做了納蘭公子的遺婦,然而終究心裡有鬼,瞞人瞞己也瞞不過天地,更不知何時又會發作出來,心裡暗暗憂戚。
而且她又開始做噩夢了,這回不再是枯井,墓碑,而充滿了成群的毒蠍子,黑鴉鴉,冷嗖嗖,發出腥膻的氣息,咻咻地向她涌過來。她總是驚出一聲的汗,揪著胸口難過得喘不上氣來。
她想它們為什麼總是不肯放過她,不,不是那些蠍子,而是往事——清音閣的老鴇,雙林寺的和尚,碧藥娘娘,明珠大人,顏姨奶奶,還有紅菱與紅萼。他們就像那些無處不在的蠍子一樣,無論她躲向哪裡,怎樣的謹小慎微,他們都不肯放過她,一定要挖出她心底的秘密,就像雷電在雨夜裡追擊修煉未果的狐狸那樣,逼著她現形。
她被迫還擊,一次又一次,她殺了和尚,在碧藥的逼迫下試圖摔死自己腹中的孩子,還給紅菱的舌頭放毒蠍子,她用一個罪惡去清洗另一個罪惡,用一個秘密去掩蓋另一個秘密,她被逼著往前走,離開十二歲的自己越來越遠,離開那個只想把一輩子奉獻給納蘭詞的小歌女越來越遠,離開納蘭公子,也越來越遠了。
而且自從出了這件事,展小姐就再也沒有到合浦軒來,見了沈菀,也是正眼兒不瞧,遠遠地避開。只有一次,展小姐大約是去通志堂查書,正遇上沈菀在那裡插花,兩人獨處一室,氣氛未免尷尬。沈菀賠著笑搭訕,展小姐先是不理不睬,忽然回頭定定看住沈菀,一雙清澈如寒星的眼睛,仿佛可以看穿她的心,她清清楚楚地說:我知道娘沒有冤枉你,退思廳的事是真的。說完,拿著書就走了。
沈菀跌坐在椅子上,就仿佛被展小姐的那句話釘在了那裡一般。不知為什麼,她覺得展小姐的眼神同語氣都是那麼熟悉,似曾相識。然後,她想了起來,就像那天在這裡見到碧藥娘娘時的一樣。這一大一小兩個納蘭家的女人,年齡差了二十多歲,卻擁有同樣的高貴、驕傲、犀利與冷靜,而對於沈菀,也都是同樣的敵意與輕蔑。
沈菀戰勝了顏姨娘,卻在展小姐的一句話下一敗塗地,她知道自己是永遠失去了展小姐的友誼與敬意,她們本是可以和睦相處的。她得罪了公子的侍妾,得罪了公子的兒女,卻生下一個同公子毫不相干的孽種,將他冠以他的姓,以此留住在明珠花園裡,活在對公子的記憶與追尋里,這到底是忠貞還是背叛?
她對自己充滿了懷疑、審視,甚至鄙夷,她不認得自己了,雖然一遍遍對自己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公子,為了復仇。可是如果公子遇見現在的自己,還會欣賞和認同嗎?她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值得嗎?
第十六章 武媚娘的選擇
納蘭容若一生中,大概對自己也不願意承認:雖然對盧夫人情深義重,然而心底最愛的女人,還是納蘭碧藥。一次又一次,他在詞中記下與她的相見,對她的繾綣: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黃葉青苔歸路,履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接連三首《如夢令》,吟不盡如夢情懷,如煙往事。然而,他怨她“心事眼波難定”,她又何嘗不怪他心底多情,琵琶另抱呢?
正如同沈菀在清音閣里一遍遍抄錄著所有搜羅到的納蘭詞熟吟成唱一樣,碧藥也在深宮中對著《側帽》、《飲水》倒背如流,過目不忘。
她通過那些詞句體味著納蘭對她的愛與相思,也窺視著他的婚姻生活。她早已經習慣了在後宮與三千佳麗爭妍斗寵,如今,則又多了一項戰鬥——在容若的心裡,與他的舊愛新歡爭勝。
是那首《採桑子》惹怒了她: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這是盧氏嫁到明府第一年生日時,容若寫給嬌妻的,那十八歲的嬌艷新娘。這讓碧藥想起了自己的十八歲生日,是在宮裡度過的,剛剛生下承慶皇子不久,身形還沒有恢復,皇子倒不幸夭折了,因此皇上很少召見她。她的生日,是獨自度過的,沒有人伴她挑燈賞月,更無人為她吟詩讚美。同樣是十八歲,她比盧氏要美麗一千倍一萬倍,卻憑什麼,她的十八歲如此清冷慘切,而盧氏卻可以那般溫存美滿?
於是,她賜了宮制香附子給明府,那原是明府的常方兒,只不過,其中略加了一點點麝香。只有一點點,份量少得連大夫也查不出來,而且藥丸不同於湯藥,各種材質被混合在一起,難解難分,面目模糊,就算太醫也無法準確地提取所有成分。常人服用,其效用與“一品丸”完全一樣甚至還因為加了麝香而更易吸收,但是孕婦長期服用,卻會引發流產或難產。
這不是她第一次下手。自從她的兒子承慶夭折後,她就告訴自己必須未雨綢繆,先下手為強。她並不想查清楚究竟是誰害死了自己的孩兒,因為歸根結底是為了“爭寵”二字,於是,宮中所有的女子都是她的目標,她的仇敵。即使從前不是,以後也可能是。
從那時候起,她開始把自己一直服用的“一品丸”分成兩種同時配製,一份留給自己吃,一份饋贈宮中后妃。她一直都與各宮嬪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臉上永遠掛著溫和的微笑,而且出手大方,經常贈人自製的香粉與藥丸,由於她自己也一直在服用這些藥,所以從沒有人懷疑她——不,也許容若曾有過猜疑的,盧氏死於難產,跟赫舍里皇后一模一樣。
他一次次來到盧氏停厝的雙林禪寺,守著愛妻的靈位,寫下一首又一首傷情悼詞,寫下“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淒迷。未夢已先疑”的句子。他且在《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中寫道: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
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他的心裡分明是有過懷疑的,可是,盧氏與碧藥,一個是他的初戀,一個是他的髮妻,他既不願相信碧藥害死了盧氏,也不願為盧氏傷害了碧藥。他太愛她了,愛到不忍質問。
可是,她卻恨他,恨他對妻子盧氏那般柔情繾綣,無論她生前還是死後,都是一往情深;也恨全天下對他鍾情的女子,恨她們有機會引誘他,陪伴他,更恨他留戀煙花竟又搭上了沈菀——這個恨,是最新燃起的,在納蘭容若死後,在她為了他一次次腸斷心碎、痛不欲生之時,卻聽說納蘭侍衛竟有了遺腹子。或者人們是為了安慰她對從弟的思念,將這件事當作喜訊透露給她的,以為她會因此覺得安慰。卻再想不到,竟燃起了她最深的妒忌——容若原來另有新歡,還懷了孩子!
而且她又開始做噩夢了,這回不再是枯井,墓碑,而充滿了成群的毒蠍子,黑鴉鴉,冷嗖嗖,發出腥膻的氣息,咻咻地向她涌過來。她總是驚出一聲的汗,揪著胸口難過得喘不上氣來。
她想它們為什麼總是不肯放過她,不,不是那些蠍子,而是往事——清音閣的老鴇,雙林寺的和尚,碧藥娘娘,明珠大人,顏姨奶奶,還有紅菱與紅萼。他們就像那些無處不在的蠍子一樣,無論她躲向哪裡,怎樣的謹小慎微,他們都不肯放過她,一定要挖出她心底的秘密,就像雷電在雨夜裡追擊修煉未果的狐狸那樣,逼著她現形。
她被迫還擊,一次又一次,她殺了和尚,在碧藥的逼迫下試圖摔死自己腹中的孩子,還給紅菱的舌頭放毒蠍子,她用一個罪惡去清洗另一個罪惡,用一個秘密去掩蓋另一個秘密,她被逼著往前走,離開十二歲的自己越來越遠,離開那個只想把一輩子奉獻給納蘭詞的小歌女越來越遠,離開納蘭公子,也越來越遠了。
而且自從出了這件事,展小姐就再也沒有到合浦軒來,見了沈菀,也是正眼兒不瞧,遠遠地避開。只有一次,展小姐大約是去通志堂查書,正遇上沈菀在那裡插花,兩人獨處一室,氣氛未免尷尬。沈菀賠著笑搭訕,展小姐先是不理不睬,忽然回頭定定看住沈菀,一雙清澈如寒星的眼睛,仿佛可以看穿她的心,她清清楚楚地說:我知道娘沒有冤枉你,退思廳的事是真的。說完,拿著書就走了。
沈菀跌坐在椅子上,就仿佛被展小姐的那句話釘在了那裡一般。不知為什麼,她覺得展小姐的眼神同語氣都是那麼熟悉,似曾相識。然後,她想了起來,就像那天在這裡見到碧藥娘娘時的一樣。這一大一小兩個納蘭家的女人,年齡差了二十多歲,卻擁有同樣的高貴、驕傲、犀利與冷靜,而對於沈菀,也都是同樣的敵意與輕蔑。
沈菀戰勝了顏姨娘,卻在展小姐的一句話下一敗塗地,她知道自己是永遠失去了展小姐的友誼與敬意,她們本是可以和睦相處的。她得罪了公子的侍妾,得罪了公子的兒女,卻生下一個同公子毫不相干的孽種,將他冠以他的姓,以此留住在明珠花園裡,活在對公子的記憶與追尋里,這到底是忠貞還是背叛?
她對自己充滿了懷疑、審視,甚至鄙夷,她不認得自己了,雖然一遍遍對自己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公子,為了復仇。可是如果公子遇見現在的自己,還會欣賞和認同嗎?她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值得嗎?
第十六章 武媚娘的選擇
納蘭容若一生中,大概對自己也不願意承認:雖然對盧夫人情深義重,然而心底最愛的女人,還是納蘭碧藥。一次又一次,他在詞中記下與她的相見,對她的繾綣: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黃葉青苔歸路,履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接連三首《如夢令》,吟不盡如夢情懷,如煙往事。然而,他怨她“心事眼波難定”,她又何嘗不怪他心底多情,琵琶另抱呢?
正如同沈菀在清音閣里一遍遍抄錄著所有搜羅到的納蘭詞熟吟成唱一樣,碧藥也在深宮中對著《側帽》、《飲水》倒背如流,過目不忘。
她通過那些詞句體味著納蘭對她的愛與相思,也窺視著他的婚姻生活。她早已經習慣了在後宮與三千佳麗爭妍斗寵,如今,則又多了一項戰鬥——在容若的心裡,與他的舊愛新歡爭勝。
是那首《採桑子》惹怒了她: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這是盧氏嫁到明府第一年生日時,容若寫給嬌妻的,那十八歲的嬌艷新娘。這讓碧藥想起了自己的十八歲生日,是在宮裡度過的,剛剛生下承慶皇子不久,身形還沒有恢復,皇子倒不幸夭折了,因此皇上很少召見她。她的生日,是獨自度過的,沒有人伴她挑燈賞月,更無人為她吟詩讚美。同樣是十八歲,她比盧氏要美麗一千倍一萬倍,卻憑什麼,她的十八歲如此清冷慘切,而盧氏卻可以那般溫存美滿?
於是,她賜了宮制香附子給明府,那原是明府的常方兒,只不過,其中略加了一點點麝香。只有一點點,份量少得連大夫也查不出來,而且藥丸不同於湯藥,各種材質被混合在一起,難解難分,面目模糊,就算太醫也無法準確地提取所有成分。常人服用,其效用與“一品丸”完全一樣甚至還因為加了麝香而更易吸收,但是孕婦長期服用,卻會引發流產或難產。
這不是她第一次下手。自從她的兒子承慶夭折後,她就告訴自己必須未雨綢繆,先下手為強。她並不想查清楚究竟是誰害死了自己的孩兒,因為歸根結底是為了“爭寵”二字,於是,宮中所有的女子都是她的目標,她的仇敵。即使從前不是,以後也可能是。
從那時候起,她開始把自己一直服用的“一品丸”分成兩種同時配製,一份留給自己吃,一份饋贈宮中后妃。她一直都與各宮嬪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臉上永遠掛著溫和的微笑,而且出手大方,經常贈人自製的香粉與藥丸,由於她自己也一直在服用這些藥,所以從沒有人懷疑她——不,也許容若曾有過猜疑的,盧氏死於難產,跟赫舍里皇后一模一樣。
他一次次來到盧氏停厝的雙林禪寺,守著愛妻的靈位,寫下一首又一首傷情悼詞,寫下“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淒迷。未夢已先疑”的句子。他且在《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中寫道: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
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他的心裡分明是有過懷疑的,可是,盧氏與碧藥,一個是他的初戀,一個是他的髮妻,他既不願相信碧藥害死了盧氏,也不願為盧氏傷害了碧藥。他太愛她了,愛到不忍質問。
可是,她卻恨他,恨他對妻子盧氏那般柔情繾綣,無論她生前還是死後,都是一往情深;也恨全天下對他鍾情的女子,恨她們有機會引誘他,陪伴他,更恨他留戀煙花竟又搭上了沈菀——這個恨,是最新燃起的,在納蘭容若死後,在她為了他一次次腸斷心碎、痛不欲生之時,卻聽說納蘭侍衛竟有了遺腹子。或者人們是為了安慰她對從弟的思念,將這件事當作喜訊透露給她的,以為她會因此覺得安慰。卻再想不到,竟燃起了她最深的妒忌——容若原來另有新歡,還懷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