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顏氏冷笑道:“你來得正好,問問你的好奴才吧,她剛才同姓沈的姓顧的在這裡做什麼?我也是為你好。如今是你管家,若是大天白日的縱放了賊,說出去連你也不好聽。你倒來怨我?”
方才追出去的幾個媳婦此時已回來了,喘吁吁地道:“一直追到垂花門那邊,門開著,把門的也不知道哪裡脫滑去了,鬼影子不見一個。往前院去,韓叔守在院門口,倒不讓進。”
顏氏大失所望,氣急敗壞地道:“就讓你們進去,找著人,他好端端坐在席上,也是沒用。養你們真是沒用,連個人也追不上。”又推著紅菱、紅萼道,“你們同大奶奶說,剛才都看見什麼了?給我仔仔細細地說清楚。”
那紅菱想了一想,吞吞吐吐地說道:“我為下來提水,看見韓大娘引著一個男人進了這小跨院,我原沒在意,誰知道等水的當兒,又見沈姨奶奶也跟腳兒來了,也進了跨院。我們奶奶從前原叮囑過我們,要仔細留意沈姨奶奶的一舉一動……”
顏氏忙將紅菱又狠狠推了一把道:“死丫頭,誰叫你說這個了?還不快講後面的。只管撿這些沒要緊的說。”
紅菱呆了一呆,也不知道什麼是要緊的什麼是不要緊的,想了想,姨娘既然讓說後面的,便簡截道:“後來,我就叫了紅萼來,讓她在門口守著,我自去找姨奶奶了。”
紅萼也道:“我守了一會兒,看見韓大叔打那邊飛跑的過來,進了院子。我正想跟進去,誰知道韓大叔把門從裡面反鎖上了。接下來,我們奶奶就來了。”
官氏越聽越奇,不禁望望韓嬸又望望沈菀,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韓嬸支吾一聲,不知如何做答,只拿眼睛望著沈菀。
顏氏得意洋洋,冷笑了一聲道:“我聽丫頭說沈姨奶奶在裡頭,誰知道叫了好半天的門,再叫不開,也不知道沈姨奶奶在裡面做什麼。”
官氏心裡已經約略猜到了一半,卻不肯叫顏氏得意,故意也學著她的口吻冷笑一聲,問道:“那開了門之後,顏姨奶奶可看到什麼了沒有呢?”
紅菱口快道:“開了門,只看見沈姨奶奶和韓大娘。韓大叔同那男人都不見了。”
沈菀這半晌默然無語,任眼前鬧得天翻地覆,只是冷笑著一言不發,這時才淡淡道:“我敬了一回酒,乏了,想著這裡無人,便拉韓嬸陪我來這裡歇歇腳,喝口茶。剛坐下沒一會兒,顏姨奶奶就帶著丫鬟大呼小叫地闖了來,我原想不過是抓我躲懶的錯兒罷了,誰知道竟編排出個什麼顧先生、韓大叔來,我是見也沒見到,也不知顏姨奶奶要唱台什麼戲,只好在這裡白瞧著罷了。”
韓嬸得了主意,便也挺挺身子說:“可不是嗎?我不過是看小奶奶累了,陪她出來歇歇,白偷回懶,顏姨奶奶就來興師問罪了,還給我編派了一身罪名。我若真在這裡藏了野男人,難道還會使我自己男人知道麼?還說我們家老韓也跟著來了,他可在哪兒呢?他知道我在這裡藏了野男人,還不吵翻了天?難不成他沒膽問我,倒要顏姨奶奶替他做主不成?”
顏氏見她故意纏夾不清,說說野男人,倒扯到自己身上來了,對沈菀半字不提。又恨又急,指著罵道:“我把你個嘴巧的,被我兩個丫頭拿了現形還不認帳。分明是你同老韓兩個拉縴兒,帶進顧先生來與姓沈的私會,這會兒倒推不知道。”
沈菀忽然臉色一沉,喝道:“顏姨奶奶,你說話可要當心,什麼顧先生,什麼私會,你若在這裡找出半個人來,我當面死給你看!若找不出來,就休在這裡胡說!”
那沈菀素來柔聲細氣,和顏悅色,此時忽然面若寒霜,一雙眼睛便如刀子般冷冽,顏氏不禁打了個突,倒有幾分心怯,卻仍嘴犟道:“我的丫鬟親眼看見的,還有錯麼?”
官氏也覺此事蹊蹺,不是三言兩語能掰解得清的,只得道:“憑是什麼事,也不該在這個時候吵嚷。咱們是什麼樣的人家,難道傳出去好聽不成?況且又沒真憑實據。還不且散了,先招呼了客才說呢。”沈菀轉身便走,那顏氏雖然不舍,卻也無別法,只得嘟著嘴去了,經過沈菀身邊時,假裝步子不穩,顧意將她一撞,自己奪路去了。
沈菀忍著氣走在後面,心底里像有一股風,吹得冷一陣暖一陣的。路邊的海棠開得豐滿,桃花卻已經謝盡了,落了一地的殘紅碎玉。沈菀踩著花瓣走過去,不知怎的,老是覺得風裡有一股子腥氣。
傍黃昏時,忽然下了一陣急雨,好在酒席已經散了,沒有人淋濕。連樹上的葉子也只是剛剛沾濕,雨便停了。然而人們怕隨時會再下起來,都躲在屋裡不肯出來,府里顯得十分冷清,正與白天的熱鬧響亮形成鮮明對比。
沈菀在上房請了安回來,察顏觀色,知道顏氏並未向覺羅夫人饒舌,大概是經官大奶奶震鎮壓住了。但也知道事情遠沒有那般容易了結,倘若鬧出來給明珠大人知道,請了顧貞觀來試探設問,那顧先生冬烘脾氣,又不知防備,未免言語中露出破綻,不定惹出多少後患。為今之計,只有讓韓叔出府去找著顧先生,勸他務必小心,最好能離開京城暫避一時,才最妥當。遂連夜找來韓嬸吩咐一回。韓嬸也知嚴重,倘出了事故,連自己夫妻也不便當的,自然滿口答應。沈菀又叮囑道:“這件事連大奶奶跟前,也不可走露半點風聲。並不是信不過奶奶為人,只怕她心地實在,禁不住別人三兩句打探,無意中泄露了出去。到那時,我固是一死,只怕連累了你夫妻兩個,也難再在府里了。”
韓嬸賭咒發誓地道:“奶奶放心,我來了府里這些年,有什麼不知道的?這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表面上和和氣氣,心裡頭哪個不是巴望別人出事,好看笑聲討干好兒的,雞蛋里還要挑出骨頭來呢,若得了這個由頭,還不知編出多少謊兒來。無論誰問,我只咬死不認帳。這件事,除了奶奶、顧先生,我們兩口子知道之外,但有第五個人聽見,奶奶只管摘下我這頭給哥兒當球踢。只是一點,那院裡顏姨奶奶那張嘴,沒影的事都要說出個風聲雨形來呢,今天得了這個巧宗兒,哪肯不到處張揚去?”
沈菀嘆道:“我也知道這件事沒這麼容易罷休,所以才叫你同韓叔小心。只要顧先生那邊沒事,我們總之抵死不認,她也沒什麼法子好想。其餘的事,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果然隔不幾日,府里漸有傳言,說沈菀趁著前頭擺宴,自己在小書房私會男客,還讓韓嬸在門外把風。又說那顧貞觀從前在府外頭便與沈菀有舊,也是他力證沈菀的孩子是公子遺珠的,其實哪裡做得准呢?說不定早就經了手,兩人做就了圈套,打伙兒來府里矇騙老爺的。那孩子,也不知姓顧還是姓沈,明欺著死無對證,不清不渾地送進來,還不為的是謀奪明府的家業麼?
原來沈菀從前在清音閣的事情,除了明珠與覺羅夫人知道底細外,府里其餘人都毫無所知。此次顏姨娘對沈菀起了疑心,特地派出人手四處打聽,到底挖出根節來,又添油加醋傳得有形有色。漸漸的連底下人也都聽說了,清音閣的紅歌女,這本身就夠香艷的了,況且還是公子的朋友顧貞觀的舊情人,這是多大的秘密啊。人們興奮地竊議著,每議論一遍就會給這故事又增加一層底色,越傳越盛,終至面目全非。
方才追出去的幾個媳婦此時已回來了,喘吁吁地道:“一直追到垂花門那邊,門開著,把門的也不知道哪裡脫滑去了,鬼影子不見一個。往前院去,韓叔守在院門口,倒不讓進。”
顏氏大失所望,氣急敗壞地道:“就讓你們進去,找著人,他好端端坐在席上,也是沒用。養你們真是沒用,連個人也追不上。”又推著紅菱、紅萼道,“你們同大奶奶說,剛才都看見什麼了?給我仔仔細細地說清楚。”
那紅菱想了一想,吞吞吐吐地說道:“我為下來提水,看見韓大娘引著一個男人進了這小跨院,我原沒在意,誰知道等水的當兒,又見沈姨奶奶也跟腳兒來了,也進了跨院。我們奶奶從前原叮囑過我們,要仔細留意沈姨奶奶的一舉一動……”
顏氏忙將紅菱又狠狠推了一把道:“死丫頭,誰叫你說這個了?還不快講後面的。只管撿這些沒要緊的說。”
紅菱呆了一呆,也不知道什麼是要緊的什麼是不要緊的,想了想,姨娘既然讓說後面的,便簡截道:“後來,我就叫了紅萼來,讓她在門口守著,我自去找姨奶奶了。”
紅萼也道:“我守了一會兒,看見韓大叔打那邊飛跑的過來,進了院子。我正想跟進去,誰知道韓大叔把門從裡面反鎖上了。接下來,我們奶奶就來了。”
官氏越聽越奇,不禁望望韓嬸又望望沈菀,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韓嬸支吾一聲,不知如何做答,只拿眼睛望著沈菀。
顏氏得意洋洋,冷笑了一聲道:“我聽丫頭說沈姨奶奶在裡頭,誰知道叫了好半天的門,再叫不開,也不知道沈姨奶奶在裡面做什麼。”
官氏心裡已經約略猜到了一半,卻不肯叫顏氏得意,故意也學著她的口吻冷笑一聲,問道:“那開了門之後,顏姨奶奶可看到什麼了沒有呢?”
紅菱口快道:“開了門,只看見沈姨奶奶和韓大娘。韓大叔同那男人都不見了。”
沈菀這半晌默然無語,任眼前鬧得天翻地覆,只是冷笑著一言不發,這時才淡淡道:“我敬了一回酒,乏了,想著這裡無人,便拉韓嬸陪我來這裡歇歇腳,喝口茶。剛坐下沒一會兒,顏姨奶奶就帶著丫鬟大呼小叫地闖了來,我原想不過是抓我躲懶的錯兒罷了,誰知道竟編排出個什麼顧先生、韓大叔來,我是見也沒見到,也不知顏姨奶奶要唱台什麼戲,只好在這裡白瞧著罷了。”
韓嬸得了主意,便也挺挺身子說:“可不是嗎?我不過是看小奶奶累了,陪她出來歇歇,白偷回懶,顏姨奶奶就來興師問罪了,還給我編派了一身罪名。我若真在這裡藏了野男人,難道還會使我自己男人知道麼?還說我們家老韓也跟著來了,他可在哪兒呢?他知道我在這裡藏了野男人,還不吵翻了天?難不成他沒膽問我,倒要顏姨奶奶替他做主不成?”
顏氏見她故意纏夾不清,說說野男人,倒扯到自己身上來了,對沈菀半字不提。又恨又急,指著罵道:“我把你個嘴巧的,被我兩個丫頭拿了現形還不認帳。分明是你同老韓兩個拉縴兒,帶進顧先生來與姓沈的私會,這會兒倒推不知道。”
沈菀忽然臉色一沉,喝道:“顏姨奶奶,你說話可要當心,什麼顧先生,什麼私會,你若在這裡找出半個人來,我當面死給你看!若找不出來,就休在這裡胡說!”
那沈菀素來柔聲細氣,和顏悅色,此時忽然面若寒霜,一雙眼睛便如刀子般冷冽,顏氏不禁打了個突,倒有幾分心怯,卻仍嘴犟道:“我的丫鬟親眼看見的,還有錯麼?”
官氏也覺此事蹊蹺,不是三言兩語能掰解得清的,只得道:“憑是什麼事,也不該在這個時候吵嚷。咱們是什麼樣的人家,難道傳出去好聽不成?況且又沒真憑實據。還不且散了,先招呼了客才說呢。”沈菀轉身便走,那顏氏雖然不舍,卻也無別法,只得嘟著嘴去了,經過沈菀身邊時,假裝步子不穩,顧意將她一撞,自己奪路去了。
沈菀忍著氣走在後面,心底里像有一股風,吹得冷一陣暖一陣的。路邊的海棠開得豐滿,桃花卻已經謝盡了,落了一地的殘紅碎玉。沈菀踩著花瓣走過去,不知怎的,老是覺得風裡有一股子腥氣。
傍黃昏時,忽然下了一陣急雨,好在酒席已經散了,沒有人淋濕。連樹上的葉子也只是剛剛沾濕,雨便停了。然而人們怕隨時會再下起來,都躲在屋裡不肯出來,府里顯得十分冷清,正與白天的熱鬧響亮形成鮮明對比。
沈菀在上房請了安回來,察顏觀色,知道顏氏並未向覺羅夫人饒舌,大概是經官大奶奶震鎮壓住了。但也知道事情遠沒有那般容易了結,倘若鬧出來給明珠大人知道,請了顧貞觀來試探設問,那顧先生冬烘脾氣,又不知防備,未免言語中露出破綻,不定惹出多少後患。為今之計,只有讓韓叔出府去找著顧先生,勸他務必小心,最好能離開京城暫避一時,才最妥當。遂連夜找來韓嬸吩咐一回。韓嬸也知嚴重,倘出了事故,連自己夫妻也不便當的,自然滿口答應。沈菀又叮囑道:“這件事連大奶奶跟前,也不可走露半點風聲。並不是信不過奶奶為人,只怕她心地實在,禁不住別人三兩句打探,無意中泄露了出去。到那時,我固是一死,只怕連累了你夫妻兩個,也難再在府里了。”
韓嬸賭咒發誓地道:“奶奶放心,我來了府里這些年,有什麼不知道的?這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表面上和和氣氣,心裡頭哪個不是巴望別人出事,好看笑聲討干好兒的,雞蛋里還要挑出骨頭來呢,若得了這個由頭,還不知編出多少謊兒來。無論誰問,我只咬死不認帳。這件事,除了奶奶、顧先生,我們兩口子知道之外,但有第五個人聽見,奶奶只管摘下我這頭給哥兒當球踢。只是一點,那院裡顏姨奶奶那張嘴,沒影的事都要說出個風聲雨形來呢,今天得了這個巧宗兒,哪肯不到處張揚去?”
沈菀嘆道:“我也知道這件事沒這麼容易罷休,所以才叫你同韓叔小心。只要顧先生那邊沒事,我們總之抵死不認,她也沒什麼法子好想。其餘的事,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果然隔不幾日,府里漸有傳言,說沈菀趁著前頭擺宴,自己在小書房私會男客,還讓韓嬸在門外把風。又說那顧貞觀從前在府外頭便與沈菀有舊,也是他力證沈菀的孩子是公子遺珠的,其實哪裡做得准呢?說不定早就經了手,兩人做就了圈套,打伙兒來府里矇騙老爺的。那孩子,也不知姓顧還是姓沈,明欺著死無對證,不清不渾地送進來,還不為的是謀奪明府的家業麼?
原來沈菀從前在清音閣的事情,除了明珠與覺羅夫人知道底細外,府里其餘人都毫無所知。此次顏姨娘對沈菀起了疑心,特地派出人手四處打聽,到底挖出根節來,又添油加醋傳得有形有色。漸漸的連底下人也都聽說了,清音閣的紅歌女,這本身就夠香艷的了,況且還是公子的朋友顧貞觀的舊情人,這是多大的秘密啊。人們興奮地竊議著,每議論一遍就會給這故事又增加一層底色,越傳越盛,終至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