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這個景象使我有一點懊惱和吃驚,在這麼高的樓房陽台,青蟲是怎麼來的呢?青蟲無疑是蛺蝶的幼蟲,那麼,是蛺蝶的卵原來就藏在泥土中孵化出來?或者是有一隻路過的蝶把卵下在蘿蔔的盆子呢?為什麼無巧不巧選擇開花的時候誕生呢?
我找不到任何答案,不過我知道,如果我不供應食物給這一群幼小的青蟲,它們一定會很快死亡,雖然我為蘿蔔的慘狀遺憾,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每天,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摘幾片菜葉去餵青蟲,並且觀察它們,這時我發現青蟲終日只做一件事,就是吃、吃、吃,它們毫不停止地吃著菜葉,那樣專心一志,有時一整天都不抬頭。那樣沒命地吃,使它們以相等的速度長大和排泄,我每天都可以看出它們比前一天長大,或下午看起來就比早晨大了一些。而且在短短几天內,它們排出的青色粒狀糞便,把花盆全蓋滿了。
丑怪而貪婪的青蟲,很快就長成兩寸長的大蟲了,肥滿得像要滿出汁液,這時它們不再吃了,紛紛沿著圍牆爬行,尋找適當的地點把自己肥胖的身體掛在牆上,它吐出一截短絲黏住牆,然後進入生命的冥想,就不再移動。
第一天,青蟲的頭部蛻成菱形的硬殼,只剩下尾巴在扭來扭去。
第二天,連尾巴也硬了,不再扭動,風來的時候,它掛在牆上搖來搖去。
第三天,它的身體從綠色轉成褐色,然後顏色一直加深。
一星期後,青蟲從蛹咬破自己的硬殼,從殼中爬出,它的兩翼原是潮濕的、軟弱的,但它站在那裡等待,只是一炷香的時間,它的翼幹了、堅強了,這時,它一點也不猶豫,撲向空中、飛騰而去。
呀!那蝴蝶初飛的一剎那,有一種說不出的動人之美,它會飛到有花的地方,借著花蜜生活,然後把卵下在某一株花上。我想,看到這一群美麗的蝴蝶,在春天的陽光花園中上下翻飛,任誰也難以想像,就在不到一個月前,它們是丑怪而貪婪的青蟲,曾在一夜間摧毀一棵好不容易才恢復生機的蘿蔔。
現在,青蟲的蛹殼還不規則成群地掛在牆上,風來的時候仍搖動著,但這整個過程就像夢一樣,蘿蔔真的死去了,蛺蝶也全數飛去了。世緣何嘗不如此,死的死,飛的飛,到最後只留下一點點啟示,一些些觀察,人生因緣之流轉,緣起緣滅真是不可思議。
如何在世緣中活得積極自在,簡單地說就是珍惜每一個小小的緣,一條蘿蔔使一群青蟲誕生,生出一群蛺蝶,飛向廣大的天空,一個小的因緣有時正是這麼廣大的。
今早,我看到蘿蔔死去的中間又抽出芽來,心裡第一個生起的念頭是:會不會再有一隻蝴蝶飛來呢?
雲散
我喜歡胡適的一首白話詩《八月四夜》:
我指望一夜的大雨,
把天上的星和月都遮了;
我指望今夜喝得爛醉,
把記憶和相思都滅了。
人都靜了,
夜已深了,
雲也散乾淨了,
仍舊是淒清的明月照我歸去,
我的酒又早已全醒了。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這首《八月四夜》,是根據周邦彥的一闋詞《關河令》改寫成的,《關河令》的原文是:
秋陰時作漸向暝,
變一庭淒冷。
佇聽寒聲,
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
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胡適的詩一點也不比周邦彥的原詞遜色。我從前喜歡這首詩,是歡喜詩中的孤單和寂寞的味道,尤其是在爛醉之後醒來,不知道如何度過淒清的好像永無盡頭的寒夜時。我在少年時代,有很多次的心境都接近了這首詩的情景。
這使我想起,孤單和寂寞雖也有它極美的一面,但究竟不是幸福的。只是有時我們細細想來,幸福里如果沒有孤單和寂寞的時刻,幸福依然是不圓滿的。
最好的是,在孤單與寂寞的時候,自己也能品味出那清醒明淨的滋味,有時能有一些些記憶和相思牽繫,才是最幸福的事。
清晨滾著金邊的紅雲,是美的。
午後飄過慵懶的白雲,是美的。
黃昏燃燒熾烈的晚霞,是美的。
有時散得乾淨的天空,也是美的。
那密密層層包裹著青天的烏雲,使我們帶著冷冽的醒覺,何嘗不美呢?
當一個人,走過了輝煌的少年時代,有許多人就開始在孤單與寂寞的煎熬中過日子;當一個人,失去了情愛與生命的理想,可能就會在無奈的孤獨中忍受一生;當一個人,不能體會到獨處的豐富與幸福時,他的生命之火就開始黯然褪色……
淒清的明月是不是美麗的明月那同一個明月呢?當我們從生命的爛醉醒來的時候,保持明淨的心靈世界,讓我們也歡喜獨處時的寂寞吧!因為要做一個自足的人,就是每一時每一刻都能看清雲彩從心窗飄過的姿勢。在雲也散乾淨的時候,還能在永夜中保持愉悅清明,那麼,即使記憶與相思不滅,我們也能自在坦然地走下去。
求好
有好多人喜歡講生活質量,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是生活質量了。
於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吃飯時一擲萬金,在買衣時一擲萬金,拼命地揮霍金錢,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
我找不到任何答案,不過我知道,如果我不供應食物給這一群幼小的青蟲,它們一定會很快死亡,雖然我為蘿蔔的慘狀遺憾,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每天,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摘幾片菜葉去餵青蟲,並且觀察它們,這時我發現青蟲終日只做一件事,就是吃、吃、吃,它們毫不停止地吃著菜葉,那樣專心一志,有時一整天都不抬頭。那樣沒命地吃,使它們以相等的速度長大和排泄,我每天都可以看出它們比前一天長大,或下午看起來就比早晨大了一些。而且在短短几天內,它們排出的青色粒狀糞便,把花盆全蓋滿了。
丑怪而貪婪的青蟲,很快就長成兩寸長的大蟲了,肥滿得像要滿出汁液,這時它們不再吃了,紛紛沿著圍牆爬行,尋找適當的地點把自己肥胖的身體掛在牆上,它吐出一截短絲黏住牆,然後進入生命的冥想,就不再移動。
第一天,青蟲的頭部蛻成菱形的硬殼,只剩下尾巴在扭來扭去。
第二天,連尾巴也硬了,不再扭動,風來的時候,它掛在牆上搖來搖去。
第三天,它的身體從綠色轉成褐色,然後顏色一直加深。
一星期後,青蟲從蛹咬破自己的硬殼,從殼中爬出,它的兩翼原是潮濕的、軟弱的,但它站在那裡等待,只是一炷香的時間,它的翼幹了、堅強了,這時,它一點也不猶豫,撲向空中、飛騰而去。
呀!那蝴蝶初飛的一剎那,有一種說不出的動人之美,它會飛到有花的地方,借著花蜜生活,然後把卵下在某一株花上。我想,看到這一群美麗的蝴蝶,在春天的陽光花園中上下翻飛,任誰也難以想像,就在不到一個月前,它們是丑怪而貪婪的青蟲,曾在一夜間摧毀一棵好不容易才恢復生機的蘿蔔。
現在,青蟲的蛹殼還不規則成群地掛在牆上,風來的時候仍搖動著,但這整個過程就像夢一樣,蘿蔔真的死去了,蛺蝶也全數飛去了。世緣何嘗不如此,死的死,飛的飛,到最後只留下一點點啟示,一些些觀察,人生因緣之流轉,緣起緣滅真是不可思議。
如何在世緣中活得積極自在,簡單地說就是珍惜每一個小小的緣,一條蘿蔔使一群青蟲誕生,生出一群蛺蝶,飛向廣大的天空,一個小的因緣有時正是這麼廣大的。
今早,我看到蘿蔔死去的中間又抽出芽來,心裡第一個生起的念頭是:會不會再有一隻蝴蝶飛來呢?
雲散
我喜歡胡適的一首白話詩《八月四夜》:
我指望一夜的大雨,
把天上的星和月都遮了;
我指望今夜喝得爛醉,
把記憶和相思都滅了。
人都靜了,
夜已深了,
雲也散乾淨了,
仍舊是淒清的明月照我歸去,
我的酒又早已全醒了。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這首《八月四夜》,是根據周邦彥的一闋詞《關河令》改寫成的,《關河令》的原文是:
秋陰時作漸向暝,
變一庭淒冷。
佇聽寒聲,
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
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胡適的詩一點也不比周邦彥的原詞遜色。我從前喜歡這首詩,是歡喜詩中的孤單和寂寞的味道,尤其是在爛醉之後醒來,不知道如何度過淒清的好像永無盡頭的寒夜時。我在少年時代,有很多次的心境都接近了這首詩的情景。
這使我想起,孤單和寂寞雖也有它極美的一面,但究竟不是幸福的。只是有時我們細細想來,幸福里如果沒有孤單和寂寞的時刻,幸福依然是不圓滿的。
最好的是,在孤單與寂寞的時候,自己也能品味出那清醒明淨的滋味,有時能有一些些記憶和相思牽繫,才是最幸福的事。
清晨滾著金邊的紅雲,是美的。
午後飄過慵懶的白雲,是美的。
黃昏燃燒熾烈的晚霞,是美的。
有時散得乾淨的天空,也是美的。
那密密層層包裹著青天的烏雲,使我們帶著冷冽的醒覺,何嘗不美呢?
當一個人,走過了輝煌的少年時代,有許多人就開始在孤單與寂寞的煎熬中過日子;當一個人,失去了情愛與生命的理想,可能就會在無奈的孤獨中忍受一生;當一個人,不能體會到獨處的豐富與幸福時,他的生命之火就開始黯然褪色……
淒清的明月是不是美麗的明月那同一個明月呢?當我們從生命的爛醉醒來的時候,保持明淨的心靈世界,讓我們也歡喜獨處時的寂寞吧!因為要做一個自足的人,就是每一時每一刻都能看清雲彩從心窗飄過的姿勢。在雲也散乾淨的時候,還能在永夜中保持愉悅清明,那麼,即使記憶與相思不滅,我們也能自在坦然地走下去。
求好
有好多人喜歡講生活質量,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是生活質量了。
於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吃飯時一擲萬金,在買衣時一擲萬金,拼命地揮霍金錢,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