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而,用什麼形式推出才是我們的賣點,和消費者情不自禁的買點?
後來,會議陷入了長長的沉默,灼熱的煙霧瀰漫在空調不敷應用的會議室里。
我繞過狹長的會議桌,走到長長的只有一面窗的走廊透氣,從十四層的高樓俯視,看到陽光正以優美的波長,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樹上,反射出一種嬌嫩的生命之騷動,我便臨時決定不再參加會議,下了樓,輕輕踩在紅磚路上,聽著歡躍欲歌的樹葉長大的聲音,細微幾至不可聽見。回頭,正看到高樓會議室的燈光亮起,大家繼續做著靈魂燒灼的遊戲,那種燃燒使人處在半瘋的狀態,而結論卻是必然的:沒有人敢確定現代的消費者需要什麼。
我也不敢確定,但我可以確定的是,現代人更需要誠懇的、關心的溝通,有情的、安定的訊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這一排被局限在安全島的菩提樹,任何有情與溫暖的注視,都將使我懷著感恩的心情。
生活在這樣的都市裡,我們都是菩提樹,擁有的土地雖少,勉力抬頭仍可看見廣大的天空;我們雖有常在會議桌上被討論的共相,可是我們每天每刻的美麗變化卻不為人知。“一棵樹需要什麼呢?”園藝專家在電視上說:“陽光、空氣,和水而已。還有一點點關心。”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樣的吧!除了食物與工作,只是渴求著明澈的陽光,新鮮的空氣,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點點有良知的關心。
“會議的結果怎麼樣?”第二天我問一起開會的人。
“銷售會議永遠不會有正確的結論,因為沒有人真正了解十五歲到二十五歲現代都市人的共同想法。”
如果有人說:我是你們真正需要的!
那人不一定真正知道我們的需要。
有一次在仁愛國小的操場政見台上,連續聽到五個人說:“我是你們真正需要的。”那樣高亢的呼聲帶著喝彩與掌聲如煙火在空中散放。我走出來,看見安和路上黑夜的榕樹,感覺是那樣的沉默、那樣的矮小,忍不住問它說:“你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
我們其實是像那沉默的榕樹一樣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的活著,走路時不必擔心亡命的來車,呼吸時能品到空氣的香甜,搭公交車時不失去人的尊嚴,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時常聽到這個社會的良知正在覺醒,也就夠了。
我更關心的不是我們需要什麼,而是青年究竟需要什麼?十五歲到二十五歲的,難道沒有一個清楚的理想,讓我們在思索推論里知悉嗎?
我們關心的都市新人種,他們耳朵罩著隨身聽,過大的襯衫放在褲外,即使好天他們也罩一件長到小腿的黑色神秘風衣。少女們則全身燃燒著顏色一樣,黃綠色的發,紅藍色的衣服,黑白的鞋子,當她們打著拍子從我面前走過,就使我想起童話里跟隨王子去解救公主的人物。
新人種的女孩,就像敦化南路圓環的花圃上,突然長出一株不可辨認的春花,它沒有名字,色彩怪異,卻開在時代的風裡。男孩們則是忠孝東路剛剛修剪過的路樹,又冒出了不規則的枝椏,輕輕地反抗著剪刀。
最流行的雜誌上說,那彩色的太陽眼鏡是“燃燒的氣息”,那長短不一染成紅色的頭髮是“不可忽視的風格之美”,那一隻紅一隻綠的布鞋是“青春的兩個眼睛”,那過於巨大不合身的衣服是“把世界的傷口包紮起來”,而那些新品種的都市人則被說成是“青春與時代的領航者”。
這些領航的大孩子,他們走在五線譜的音符上走在調色盤的顏料上走在電影院的GG牌上走在虛空的玫瑰花瓣上,他們連走路的姿勢,都與我年輕的時代不同了。
我的青年時代,曾經跪下來嗅聞泥土的芳香,因為那芳香而落淚;曾經熱烈爭辯國族該走的方向,因為那方向而憂心難眠;曾經用生命的熱血與抱負寫下慷慨悲壯的詩歌,因為那詩歌燃起火把互相傳遞。曾經,曾經都已是昨日,而昨日是西風中凋零的碧樹。
“你說你們那一代憂國憂民,有理想有抱負,我請問你,你們到底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一位西門町的少年這樣問我。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拿這個問題問飄過的風,得不到任何回聲;問路過的樹,沒有一棵搖曳;問滿天的星,天空里有墨黑的答案,這是多麼可驚的問題,我們這些自謂有理想有抱負憂國憂民的中年,只成為黃昏時穩重散步的都市人,那些不知道有明天而在街頭熱舞的少年,則是半跑半跳的都市人,這中間有什麼差別呢?
有一次,我在延吉街花市,從一位年老的花販口裡找到一些答案,他說:
“有些種子要做肥料,有些種子要做泥土,有一些種子是天生就要開美麗的花。”
農人用犁耙翻開土地,覆蓋了地上生長多年的草,草很快地成為土地的一部分。然後,農人在地上撒一把新品種的玫瑰花種子,那種子抽芽發莖,開出最美的璀璨之花。可是沒有一朵玫瑰花知道,它身上流著小草的憂傷之血,也沒有一朵玫瑰記得,它的開放是小草捨身的結晶。
我們這一代沒有做過什麼大事,我們沒有任何功勳給青年頌歌,就像曾經在風中生長,在地底懷著熱血,在大水來時挺立,在乾旱的冬季等待春天,在黑暗的野地里仰望明亮的天星,一株卑微的小草一樣,這算什麼功勳呢?土地上任何一株小草不都是這樣活著的嗎?
後來,會議陷入了長長的沉默,灼熱的煙霧瀰漫在空調不敷應用的會議室里。
我繞過狹長的會議桌,走到長長的只有一面窗的走廊透氣,從十四層的高樓俯視,看到陽光正以優美的波長,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樹上,反射出一種嬌嫩的生命之騷動,我便臨時決定不再參加會議,下了樓,輕輕踩在紅磚路上,聽著歡躍欲歌的樹葉長大的聲音,細微幾至不可聽見。回頭,正看到高樓會議室的燈光亮起,大家繼續做著靈魂燒灼的遊戲,那種燃燒使人處在半瘋的狀態,而結論卻是必然的:沒有人敢確定現代的消費者需要什麼。
我也不敢確定,但我可以確定的是,現代人更需要誠懇的、關心的溝通,有情的、安定的訊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這一排被局限在安全島的菩提樹,任何有情與溫暖的注視,都將使我懷著感恩的心情。
生活在這樣的都市裡,我們都是菩提樹,擁有的土地雖少,勉力抬頭仍可看見廣大的天空;我們雖有常在會議桌上被討論的共相,可是我們每天每刻的美麗變化卻不為人知。“一棵樹需要什麼呢?”園藝專家在電視上說:“陽光、空氣,和水而已。還有一點點關心。”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樣的吧!除了食物與工作,只是渴求著明澈的陽光,新鮮的空氣,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點點有良知的關心。
“會議的結果怎麼樣?”第二天我問一起開會的人。
“銷售會議永遠不會有正確的結論,因為沒有人真正了解十五歲到二十五歲現代都市人的共同想法。”
如果有人說:我是你們真正需要的!
那人不一定真正知道我們的需要。
有一次在仁愛國小的操場政見台上,連續聽到五個人說:“我是你們真正需要的。”那樣高亢的呼聲帶著喝彩與掌聲如煙火在空中散放。我走出來,看見安和路上黑夜的榕樹,感覺是那樣的沉默、那樣的矮小,忍不住問它說:“你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
我們其實是像那沉默的榕樹一樣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的活著,走路時不必擔心亡命的來車,呼吸時能品到空氣的香甜,搭公交車時不失去人的尊嚴,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時常聽到這個社會的良知正在覺醒,也就夠了。
我更關心的不是我們需要什麼,而是青年究竟需要什麼?十五歲到二十五歲的,難道沒有一個清楚的理想,讓我們在思索推論里知悉嗎?
我們關心的都市新人種,他們耳朵罩著隨身聽,過大的襯衫放在褲外,即使好天他們也罩一件長到小腿的黑色神秘風衣。少女們則全身燃燒著顏色一樣,黃綠色的發,紅藍色的衣服,黑白的鞋子,當她們打著拍子從我面前走過,就使我想起童話里跟隨王子去解救公主的人物。
新人種的女孩,就像敦化南路圓環的花圃上,突然長出一株不可辨認的春花,它沒有名字,色彩怪異,卻開在時代的風裡。男孩們則是忠孝東路剛剛修剪過的路樹,又冒出了不規則的枝椏,輕輕地反抗著剪刀。
最流行的雜誌上說,那彩色的太陽眼鏡是“燃燒的氣息”,那長短不一染成紅色的頭髮是“不可忽視的風格之美”,那一隻紅一隻綠的布鞋是“青春的兩個眼睛”,那過於巨大不合身的衣服是“把世界的傷口包紮起來”,而那些新品種的都市人則被說成是“青春與時代的領航者”。
這些領航的大孩子,他們走在五線譜的音符上走在調色盤的顏料上走在電影院的GG牌上走在虛空的玫瑰花瓣上,他們連走路的姿勢,都與我年輕的時代不同了。
我的青年時代,曾經跪下來嗅聞泥土的芳香,因為那芳香而落淚;曾經熱烈爭辯國族該走的方向,因為那方向而憂心難眠;曾經用生命的熱血與抱負寫下慷慨悲壯的詩歌,因為那詩歌燃起火把互相傳遞。曾經,曾經都已是昨日,而昨日是西風中凋零的碧樹。
“你說你們那一代憂國憂民,有理想有抱負,我請問你,你們到底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一位西門町的少年這樣問我。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拿這個問題問飄過的風,得不到任何回聲;問路過的樹,沒有一棵搖曳;問滿天的星,天空里有墨黑的答案,這是多麼可驚的問題,我們這些自謂有理想有抱負憂國憂民的中年,只成為黃昏時穩重散步的都市人,那些不知道有明天而在街頭熱舞的少年,則是半跑半跳的都市人,這中間有什麼差別呢?
有一次,我在延吉街花市,從一位年老的花販口裡找到一些答案,他說:
“有些種子要做肥料,有些種子要做泥土,有一些種子是天生就要開美麗的花。”
農人用犁耙翻開土地,覆蓋了地上生長多年的草,草很快地成為土地的一部分。然後,農人在地上撒一把新品種的玫瑰花種子,那種子抽芽發莖,開出最美的璀璨之花。可是沒有一朵玫瑰花知道,它身上流著小草的憂傷之血,也沒有一朵玫瑰記得,它的開放是小草捨身的結晶。
我們這一代沒有做過什麼大事,我們沒有任何功勳給青年頌歌,就像曾經在風中生長,在地底懷著熱血,在大水來時挺立,在乾旱的冬季等待春天,在黑暗的野地里仰望明亮的天星,一株卑微的小草一樣,這算什麼功勳呢?土地上任何一株小草不都是這樣活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