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父親走時又對母親說:晚上做兩個菜,喝杯酒吧!
劉二蛋坐在家忐忐忑忑地等父親,母親不和他搭話,看報紙。母親看報紙時把報紙翻得很響,劉二蛋便如坐針氈,他試圖打破和母親的這種僵局,巴巴地笑著想和母親說幾句家長里短,母親都用一副冷麵孔回絕了。劉二蛋度時如年。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父親終於回來了。父親告訴劉二蛋炸藥的事為他聯繫好了,是守備區一個施工點的炸藥,那個施工點就在距老家不到百里的一個山溝里。
父親把這消息告訴劉二蛋時,劉二蛋高興地搖著父親的手一遍遍地說:謝謝你了老石噢!
父親又問:介紹信帶來了麼?
劉二蛋忙從懷裡掏出了介紹信。父親便在介紹信上先是畫了個圈,想了想又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次父親寫的是石榮光。看了看覺得不對,又劃掉重寫,這次寫對了。父親做這些時,劉二蛋一直虔誠地望著父親。在他的眼裡,父親儼然一位大得了不得的官。
父親把介紹信交給劉二蛋說:你拿著信去吧。
劉二蛋仔細地把簽有父親名字的介紹信揣了,便要走。
父親說:上次來沒讓你們吃上一口飯,這次一定要吃了飯再走。今晚咱倆喝一杯。
劉二蛋便不好再走了,然而酒是沒能喝上。原因是,母親並沒有做菜,而是做了一鍋麵條,麵條和菜一起煮的,很稠的樣子。
吃飯的時候,父親不知為什麼情緒不高,不想說一句話。劉二蛋低著頭,完成任務似的把一碗麵吃下去了,放下碗便告辭了。他說連夜去車站,坐最早一班車回去。村民們正等著炸藥開工呢。
父親沒有送劉二蛋,劉二蛋沖父親擺了擺手便推門走了。父親望著門,久久,一動沒動。
劉二蛋帶來的那半口袋高粱米父親也沒能吃上,讓母親偷偷地賣了。那時家裡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大米、白面基本夠吃。母親的理由是:有細糧誰還吃粗糧。結果就讓母親給賣了。父親沒說什麼,卻有一股說不清的東西一直在心裡梗著。
這麼多年,父親一直對母親很寬容,能將就就將就。父親很忙,很少著家,他自然不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
母親對老家人和父親的老家人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敏和權身為局外人印象深刻。有一度,母親對自己老家人,那些所謂的侄、孫等人過分的熱絡,而忽視敏和權。這令敏和權在感情上有意地疏遠了母親,後來又因為兩人各自的婚姻。因此,敏和權對這個家的感情一直很淡,也就是說,他們對待父母的情感很一般。
許多年以後,敏和權關於父母有一段對話。
敏說:父親太寬容母親了。
權說:父親是個沒出息的男人。
敏說:母親沒文化,活得太淺。
權說:父親也一樣。
……
父親對母親寬容,能和母親相濡以沫一直到老,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敏和權都忽略了,那就是,父親一直把母親當成了自己的妹妹。那位夭折在風雪之夜的妹妹,對父親影響太深了。因為母親使父親想起了妹妹,而最後才娶了母親。因此,母親所有的缺點父親都能忍受,包括母親那些所謂的親人。
父親所有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政策就是政策,父親終於被宣布離休了。那些老戰友沒能保住他,包括自己的親家,他們也同時被宣布離休了。父親離休那一年,剛好五十有六。父親覺得五十六歲正是幹事業的大好季節,可就這麼讓他離了,離得他心不甘情不願。他最不願意的是住進干休所,但他還是別無選擇地住進了干休所。
以前他曾無數次地來過干休所,那時他還是守備區的司令,他來干休所是來慰問的。這個干休所里住著一些老資格,他們有的是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最差的也和日本人拼過刺刀。父親來到他們中間,自然屬於小一輩。他們不稱父親司令,而稱父親為小石,父親並不在乎這些。父親每次來干休所都把這些老前輩集中起來慰問,父親照例是要講的,父親一講話便找到了優越感。他沖這些老前輩說著一些很司令的話,父親講話時是站在高處的,於是父親的優越感便水落石出了。
終於父親也和這些老前輩為伍了,他別無選擇。父親一出現在干休所里,那些老前輩們便圍了過來。他們為自己又來了新夥伴而顯得神情亢奮,每當干休所來了新成員時他們都要這麼亢奮一陣子。這種心理很複雜,無法言說,外人又是無法體會的。
他們七七八八地把父親圍了,然後又亂糟糟地沖父親說:小石,離了?
離了,離了。父親說。
你咋沒整個少將就離了?
離了,離了。父親一味地這麼說。
離了也好,早離晚離都是要離的。老前輩似乎在安慰著。
離了,我老石離了!父親更大聲地宣布著,他似乎在發泄著心中的怒氣。
咋就是老石了,是小石。一個人糾正著。
老石!父親說。
是小石!
就是老石!老石!老石……父親一迭聲地說。
眾人就幸災樂禍地沖父親笑。父親不笑,沖眾人一本正經地說:我是老石!
其中一個人就說:小石都離了,老石就老石吧。
眾人覺得有理,便一起點頭。從此,眾人便又都一律稱父親為老石了。
劉二蛋坐在家忐忐忑忑地等父親,母親不和他搭話,看報紙。母親看報紙時把報紙翻得很響,劉二蛋便如坐針氈,他試圖打破和母親的這種僵局,巴巴地笑著想和母親說幾句家長里短,母親都用一副冷麵孔回絕了。劉二蛋度時如年。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父親終於回來了。父親告訴劉二蛋炸藥的事為他聯繫好了,是守備區一個施工點的炸藥,那個施工點就在距老家不到百里的一個山溝里。
父親把這消息告訴劉二蛋時,劉二蛋高興地搖著父親的手一遍遍地說:謝謝你了老石噢!
父親又問:介紹信帶來了麼?
劉二蛋忙從懷裡掏出了介紹信。父親便在介紹信上先是畫了個圈,想了想又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次父親寫的是石榮光。看了看覺得不對,又劃掉重寫,這次寫對了。父親做這些時,劉二蛋一直虔誠地望著父親。在他的眼裡,父親儼然一位大得了不得的官。
父親把介紹信交給劉二蛋說:你拿著信去吧。
劉二蛋仔細地把簽有父親名字的介紹信揣了,便要走。
父親說:上次來沒讓你們吃上一口飯,這次一定要吃了飯再走。今晚咱倆喝一杯。
劉二蛋便不好再走了,然而酒是沒能喝上。原因是,母親並沒有做菜,而是做了一鍋麵條,麵條和菜一起煮的,很稠的樣子。
吃飯的時候,父親不知為什麼情緒不高,不想說一句話。劉二蛋低著頭,完成任務似的把一碗麵吃下去了,放下碗便告辭了。他說連夜去車站,坐最早一班車回去。村民們正等著炸藥開工呢。
父親沒有送劉二蛋,劉二蛋沖父親擺了擺手便推門走了。父親望著門,久久,一動沒動。
劉二蛋帶來的那半口袋高粱米父親也沒能吃上,讓母親偷偷地賣了。那時家裡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大米、白面基本夠吃。母親的理由是:有細糧誰還吃粗糧。結果就讓母親給賣了。父親沒說什麼,卻有一股說不清的東西一直在心裡梗著。
這麼多年,父親一直對母親很寬容,能將就就將就。父親很忙,很少著家,他自然不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
母親對老家人和父親的老家人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敏和權身為局外人印象深刻。有一度,母親對自己老家人,那些所謂的侄、孫等人過分的熱絡,而忽視敏和權。這令敏和權在感情上有意地疏遠了母親,後來又因為兩人各自的婚姻。因此,敏和權對這個家的感情一直很淡,也就是說,他們對待父母的情感很一般。
許多年以後,敏和權關於父母有一段對話。
敏說:父親太寬容母親了。
權說:父親是個沒出息的男人。
敏說:母親沒文化,活得太淺。
權說:父親也一樣。
……
父親對母親寬容,能和母親相濡以沫一直到老,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敏和權都忽略了,那就是,父親一直把母親當成了自己的妹妹。那位夭折在風雪之夜的妹妹,對父親影響太深了。因為母親使父親想起了妹妹,而最後才娶了母親。因此,母親所有的缺點父親都能忍受,包括母親那些所謂的親人。
父親所有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政策就是政策,父親終於被宣布離休了。那些老戰友沒能保住他,包括自己的親家,他們也同時被宣布離休了。父親離休那一年,剛好五十有六。父親覺得五十六歲正是幹事業的大好季節,可就這麼讓他離了,離得他心不甘情不願。他最不願意的是住進干休所,但他還是別無選擇地住進了干休所。
以前他曾無數次地來過干休所,那時他還是守備區的司令,他來干休所是來慰問的。這個干休所里住著一些老資格,他們有的是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最差的也和日本人拼過刺刀。父親來到他們中間,自然屬於小一輩。他們不稱父親司令,而稱父親為小石,父親並不在乎這些。父親每次來干休所都把這些老前輩集中起來慰問,父親照例是要講的,父親一講話便找到了優越感。他沖這些老前輩說著一些很司令的話,父親講話時是站在高處的,於是父親的優越感便水落石出了。
終於父親也和這些老前輩為伍了,他別無選擇。父親一出現在干休所里,那些老前輩們便圍了過來。他們為自己又來了新夥伴而顯得神情亢奮,每當干休所來了新成員時他們都要這麼亢奮一陣子。這種心理很複雜,無法言說,外人又是無法體會的。
他們七七八八地把父親圍了,然後又亂糟糟地沖父親說:小石,離了?
離了,離了。父親說。
你咋沒整個少將就離了?
離了,離了。父親一味地這麼說。
離了也好,早離晚離都是要離的。老前輩似乎在安慰著。
離了,我老石離了!父親更大聲地宣布著,他似乎在發泄著心中的怒氣。
咋就是老石了,是小石。一個人糾正著。
老石!父親說。
是小石!
就是老石!老石!老石……父親一迭聲地說。
眾人就幸災樂禍地沖父親笑。父親不笑,沖眾人一本正經地說:我是老石!
其中一個人就說:小石都離了,老石就老石吧。
眾人覺得有理,便一起點頭。從此,眾人便又都一律稱父親為老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