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石: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評判標準,不論如何評判,人們欣賞的習慣都是一樣的。文藝作品承載了這種宣揚英雄的任務,因此,通過文藝作品接受英雄,走進英雄便成了我們的審美需求。
我們平凡的人對英雄都有著一種天然的渴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成為英雄,這種情緒使我們的平常生活多了些亮色。因此,凡是塑造英雄、伸張正義的作品都能很快被我們所接受,並廣為流傳。中國的文藝作品不計其數,包括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就占了三部,外國的文藝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從古希臘神話到我們的“英雄兒女”,無不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
作為一個作家,從內心到靈魂應該多些正氣,多一些英雄情結,去塑造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式的英雄,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陽光和亮色。我慶幸自己是一名軍旅作家,因為戰爭文學說到底是塑造英雄的文學。
栗:您認為什麼叫“英雄史詩”?您又是怎樣看待當今創作的史詩化追求的?
石:我覺得在某些評獎過程中,走入了一條歧途:追求歷史的、縱深的、磅礴的、凝重的史詩特徵,覺得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我們回過頭來看,真正能夠具備史詩特徵的,像古羅馬史詩那樣的作品,的確可以稱之為好作品,但這不是說,傑出的作品非得是史詩性的作品。談到英雄史詩,我頭腦中馬上出現一種旋律,大氣磅礴的、非常凝重的、給人感覺以力量的、以精神的音樂背景作為依託,不是流行歌曲,不是民間小調。我覺得,從中國神話中的《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和古希臘的神話比在力量上就弱了很多,其間主要是作為人本身的色彩淡了一些。中國總體上缺少史詩性的作品,特別是英雄史詩。
栗:我想作一下預測:在未來十年左右是極有可能在中國出現英雄史詩性的作品。這種預測主要原因是:首先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有著厚重歷史的民族,在創作源泉上是非常豐富的。其次,當代中國作家和過去的作家相比,在文學素養和知識儲備上已經完全具備了完成史詩性作品的能力。再次,相對於過去,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文學環境是十分寬鬆的,作家完全可以放開手腳按照文學的規律去創作。對於這種預測,您是什麼樣的觀點?
石:如果說最近十年左右出現,我感覺有點懸。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對於英雄的認識不夠全面,文學作品中類型化的英雄太多,另外我們在自省上相對缺乏,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劣根。要出現真正的英雄史詩性的作品,這需要作家、評論家的共同努力,而且我覺得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栗振宇:1978年出生,1996年入伍,解放軍鄭州防空兵學院畢業,留校工作,現為陸軍上尉、華中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
我們平凡的人對英雄都有著一種天然的渴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成為英雄,這種情緒使我們的平常生活多了些亮色。因此,凡是塑造英雄、伸張正義的作品都能很快被我們所接受,並廣為流傳。中國的文藝作品不計其數,包括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就占了三部,外國的文藝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從古希臘神話到我們的“英雄兒女”,無不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
作為一個作家,從內心到靈魂應該多些正氣,多一些英雄情結,去塑造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式的英雄,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陽光和亮色。我慶幸自己是一名軍旅作家,因為戰爭文學說到底是塑造英雄的文學。
栗:您認為什麼叫“英雄史詩”?您又是怎樣看待當今創作的史詩化追求的?
石:我覺得在某些評獎過程中,走入了一條歧途:追求歷史的、縱深的、磅礴的、凝重的史詩特徵,覺得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我們回過頭來看,真正能夠具備史詩特徵的,像古羅馬史詩那樣的作品,的確可以稱之為好作品,但這不是說,傑出的作品非得是史詩性的作品。談到英雄史詩,我頭腦中馬上出現一種旋律,大氣磅礴的、非常凝重的、給人感覺以力量的、以精神的音樂背景作為依託,不是流行歌曲,不是民間小調。我覺得,從中國神話中的《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和古希臘的神話比在力量上就弱了很多,其間主要是作為人本身的色彩淡了一些。中國總體上缺少史詩性的作品,特別是英雄史詩。
栗:我想作一下預測:在未來十年左右是極有可能在中國出現英雄史詩性的作品。這種預測主要原因是:首先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有著厚重歷史的民族,在創作源泉上是非常豐富的。其次,當代中國作家和過去的作家相比,在文學素養和知識儲備上已經完全具備了完成史詩性作品的能力。再次,相對於過去,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文學環境是十分寬鬆的,作家完全可以放開手腳按照文學的規律去創作。對於這種預測,您是什麼樣的觀點?
石:如果說最近十年左右出現,我感覺有點懸。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對於英雄的認識不夠全面,文學作品中類型化的英雄太多,另外我們在自省上相對缺乏,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劣根。要出現真正的英雄史詩性的作品,這需要作家、評論家的共同努力,而且我覺得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栗振宇:1978年出生,1996年入伍,解放軍鄭州防空兵學院畢業,留校工作,現為陸軍上尉、華中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