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藤澤警官沒有回頭,朝電車車站走去。
警視廳把托魯培庫神父作為重要參考人(涉嫌對象)傳喚了三天,那以後沒有對他採取任何措施。他住院後記者們蜂擁而至,但院方很本不讓進門。古里艾魯莫教堂也是這樣,絕對不允許報社採訪車靠近。
上回已經受到過警告,跟教會打交道是棘手的國際關係,對方又是宗教團體。對此,記者們猶豫不決,一個勁地向專案組打聽,只是眼前正在偵查還沒有具體內容的答覆。
新田科長經常舉行與記者團的見面會,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唯這起案件閉口不談。
最近活躍的媒體,與其說是報紙,倒不如說是周刊雜誌,為收集證據東奔西走,還要求信徒們配合。可是所有信徒都守口如瓶,因此沒有發現任何新的線索。周刊雜誌上的報導,摻雜著主觀想像和社會傳聞。
警視廳依然保持沉默,專案組裡空氣沉悶。教會雖沒有過激抗議,但依然保持與警視廳對抗的姿態。
最近,教會發行的雜誌上刊登了關於空姐兇殺案的文章,強調托魯培庫是清白的。可是該雜誌快要印刷的時候,解釋他為什麼清白的文章被刪除了。不知道教會為什麼那麼慌張刪除,也不知道那篇解釋文章里到底寫了什麼。然而教會此舉,意味著教會依然對於專案組保持了高度戒備。
報社擔心被警方蒙在鼓裡,為此一直在監視專案組的舉動。警官們照舊在偵查,堅持不懈地走訪和摸排。記者們不僅尾隨在他們身後,還“夜襲”警官住宅,可是什麼新的情報也沒有得到。
在這樣的境況下,佐野突然想再次走訪江原康子住宅。第一次見到江原康子時,遭到了她的冷遇。那後來許多記者前去採訪,她的態度越來越傲慢。佐野本人從其他記者那裡聽說了見到江原康子的情況,以及聽說她盛氣凌人的模樣,便不由得想到自己當時的“遭遇”,忍不住獨自笑出了聲。
佐野知道,直接去見江原康子也是白搭,於是決走走訪她的鄰居,間接地了解江原康子最近的動靜。
他讓司機把車駛到江原康子住宅的附近,故意讓車停在明顯的地方,隨後沿巷子朝那裡走去。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經過她家門口,發現所有窗戶緊閉著,沒有一絲響聲,猶如碉堡。
他走訪上次見過的大學生家,出來關門的好像是大學生的媽媽,一個上了年齡的婦人。她一聽說是找大學生的,趕緊去裡屋叫兒子。
大學生記得佐野那張臉,笑嘻嘻地迎接。
“上次太謝謝你了。”佐野鞠躬表示誠摯謝意。
“起作用了嗎?”大學生站在玄關門口,和媽媽在一起,與佐野面對面交談。
“起大作用了。哎,那後來有什麼變化嗎?”
“是啊,那以後的報紙和雜誌好像都在競相報導,於是她高度警惕了,不大外出了。”大學生說。
“我剛才從她門口經過了一下,好像家裡沒有人。”佐野說。
“噢,你是說那情況。其實,站在門外是無法判斷她家裡有人還是沒人。她總是門窗緊閉,獨自靜悄悄地呆在裡屋。倘若以為家裡沒人而大聲說她壞話,那絕對遭她一頓臭罵。”
“還是在翻譯《聖經》嗎?”
“是啊,現在怎麼回事呀?最近,畢里艾神父好像不來她家了。”大學生提到了畢里艾神父,“過去幾乎每天晚上來,可這起案件被媒體報導後突然不來了。因此,女人經常是獨自一人在家。”
“她一個人在幹什麼呢?”
“最近好像是在出售家裡的東西。”大學生媽媽從旁邊插嘴說,“她生活非常奢華,添置了許多家具,現在完全變樣了,安安靜靜的。好像在出售家具!多半是神父不來的緣故!”
“嗯,這麼說,江原康子會不會窮困潦倒了?”
“也許那起案件發生後,畢里艾神父給她送錢也小心謹慎了吧!現在可能是在靠出售家具生活。”
佐野像大學生的媽媽那樣,以為江原康子依靠出售家具生活是因為畢里艾神父不給錢,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
朗卡斯特在夜總會喝酒,是這裡捨得花錢的常客。一樓是舞池;二樓是靜悄悄的餐廳,除他以外還有五六個客人分散坐在桌前,大部分是外國人。這是一家舞廳和餐館組合在一起的夜總會,由於外國客人光顧得多而出了名。
一樓音樂在瘋狂地喧鬧,並夾雜著口哨聲。那是外國客人在吹口哨。
這時,餐館角落的電話鈴響了,服務生接電話後走到朗卡斯特身邊說:“朗卡斯特先生,您的電話。”
朗卡斯特放下手中酒杯,停頓片到,取出西裝口袋裡的手帕輕輕擦了一下嘴唇,鎮定自若地說:“謝謝!”向服務生鞠躬後朝電話機那裡走去。
“是我。”他說。
“是我。”電話那頭也說話了。那是畢里艾神父的聲音,朗卡斯特點點頭。
“一直在等你電話。” “讓你久等了。”
“托魯培庫的情況怎麼樣?”朗卡斯特小聲問。
“那傢伙等於是一匹死馬。”畢里艾神父答道,隨後嘲笑似的說,“喂,我聽見你那裡的熱鬧音樂了喲!”
“因為從你那裡打電話來有危險。決不能讓你的電話打到我的電話里,於是我選擇來這裡等你的電話。”
“好主意。”
“有急事嗎?”朗卡斯特問。
“上封信收到了嗎?”
“收到了。”
“你什麼時候回去?”
“現在,現在就去。”朗卡斯特答道。
畢里艾神父發出了驚訝聲。
“你是說現在?那,還早呢……”
“越早越好,因為我快要被火燒著了。”
畢里艾神父聽了朗卡斯特的話沉默了少頃。
“去哪裡?”
“多半去開羅。我的護照是去開羅的,只要乘上飛機就安全了。”
畢里艾神父沉默了。
“總之到了那裡後給我們發指令,行嗎?”
“知道了。哎,你那裡形勢怎麼樣?”
“在巧妙地做勸說工作。如果是這樣,MPB(警視廳)會要求我們讓托魯培庫回國。”傳來神父含笑的說話聲,“我熟悉的高官幫我們聯繫好了,日本政府的主要領導人已經同意,再過兩三天,這傢伙大概可以回國了!我已經跟外交部通過氣,因為堂堂正正的不是警察,而是我們。”
“外交部的經辦官員是誰?”
“是我們的信徒,還是信徒幹部……上帝呵,施給信徒幸福吧!”神父對著電話祈禱。
“可是,托魯培庫回國後打算怎麼處置?”朗卡斯特輕蔑地問。
“是這傢伙嗎!多半接受宗教審判。”
“是宗教審判嗎?”
警視廳把托魯培庫神父作為重要參考人(涉嫌對象)傳喚了三天,那以後沒有對他採取任何措施。他住院後記者們蜂擁而至,但院方很本不讓進門。古里艾魯莫教堂也是這樣,絕對不允許報社採訪車靠近。
上回已經受到過警告,跟教會打交道是棘手的國際關係,對方又是宗教團體。對此,記者們猶豫不決,一個勁地向專案組打聽,只是眼前正在偵查還沒有具體內容的答覆。
新田科長經常舉行與記者團的見面會,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唯這起案件閉口不談。
最近活躍的媒體,與其說是報紙,倒不如說是周刊雜誌,為收集證據東奔西走,還要求信徒們配合。可是所有信徒都守口如瓶,因此沒有發現任何新的線索。周刊雜誌上的報導,摻雜著主觀想像和社會傳聞。
警視廳依然保持沉默,專案組裡空氣沉悶。教會雖沒有過激抗議,但依然保持與警視廳對抗的姿態。
最近,教會發行的雜誌上刊登了關於空姐兇殺案的文章,強調托魯培庫是清白的。可是該雜誌快要印刷的時候,解釋他為什麼清白的文章被刪除了。不知道教會為什麼那麼慌張刪除,也不知道那篇解釋文章里到底寫了什麼。然而教會此舉,意味著教會依然對於專案組保持了高度戒備。
報社擔心被警方蒙在鼓裡,為此一直在監視專案組的舉動。警官們照舊在偵查,堅持不懈地走訪和摸排。記者們不僅尾隨在他們身後,還“夜襲”警官住宅,可是什麼新的情報也沒有得到。
在這樣的境況下,佐野突然想再次走訪江原康子住宅。第一次見到江原康子時,遭到了她的冷遇。那後來許多記者前去採訪,她的態度越來越傲慢。佐野本人從其他記者那裡聽說了見到江原康子的情況,以及聽說她盛氣凌人的模樣,便不由得想到自己當時的“遭遇”,忍不住獨自笑出了聲。
佐野知道,直接去見江原康子也是白搭,於是決走走訪她的鄰居,間接地了解江原康子最近的動靜。
他讓司機把車駛到江原康子住宅的附近,故意讓車停在明顯的地方,隨後沿巷子朝那裡走去。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經過她家門口,發現所有窗戶緊閉著,沒有一絲響聲,猶如碉堡。
他走訪上次見過的大學生家,出來關門的好像是大學生的媽媽,一個上了年齡的婦人。她一聽說是找大學生的,趕緊去裡屋叫兒子。
大學生記得佐野那張臉,笑嘻嘻地迎接。
“上次太謝謝你了。”佐野鞠躬表示誠摯謝意。
“起作用了嗎?”大學生站在玄關門口,和媽媽在一起,與佐野面對面交談。
“起大作用了。哎,那後來有什麼變化嗎?”
“是啊,那以後的報紙和雜誌好像都在競相報導,於是她高度警惕了,不大外出了。”大學生說。
“我剛才從她門口經過了一下,好像家裡沒有人。”佐野說。
“噢,你是說那情況。其實,站在門外是無法判斷她家裡有人還是沒人。她總是門窗緊閉,獨自靜悄悄地呆在裡屋。倘若以為家裡沒人而大聲說她壞話,那絕對遭她一頓臭罵。”
“還是在翻譯《聖經》嗎?”
“是啊,現在怎麼回事呀?最近,畢里艾神父好像不來她家了。”大學生提到了畢里艾神父,“過去幾乎每天晚上來,可這起案件被媒體報導後突然不來了。因此,女人經常是獨自一人在家。”
“她一個人在幹什麼呢?”
“最近好像是在出售家裡的東西。”大學生媽媽從旁邊插嘴說,“她生活非常奢華,添置了許多家具,現在完全變樣了,安安靜靜的。好像在出售家具!多半是神父不來的緣故!”
“嗯,這麼說,江原康子會不會窮困潦倒了?”
“也許那起案件發生後,畢里艾神父給她送錢也小心謹慎了吧!現在可能是在靠出售家具生活。”
佐野像大學生的媽媽那樣,以為江原康子依靠出售家具生活是因為畢里艾神父不給錢,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
朗卡斯特在夜總會喝酒,是這裡捨得花錢的常客。一樓是舞池;二樓是靜悄悄的餐廳,除他以外還有五六個客人分散坐在桌前,大部分是外國人。這是一家舞廳和餐館組合在一起的夜總會,由於外國客人光顧得多而出了名。
一樓音樂在瘋狂地喧鬧,並夾雜著口哨聲。那是外國客人在吹口哨。
這時,餐館角落的電話鈴響了,服務生接電話後走到朗卡斯特身邊說:“朗卡斯特先生,您的電話。”
朗卡斯特放下手中酒杯,停頓片到,取出西裝口袋裡的手帕輕輕擦了一下嘴唇,鎮定自若地說:“謝謝!”向服務生鞠躬後朝電話機那裡走去。
“是我。”他說。
“是我。”電話那頭也說話了。那是畢里艾神父的聲音,朗卡斯特點點頭。
“一直在等你電話。” “讓你久等了。”
“托魯培庫的情況怎麼樣?”朗卡斯特小聲問。
“那傢伙等於是一匹死馬。”畢里艾神父答道,隨後嘲笑似的說,“喂,我聽見你那裡的熱鬧音樂了喲!”
“因為從你那裡打電話來有危險。決不能讓你的電話打到我的電話里,於是我選擇來這裡等你的電話。”
“好主意。”
“有急事嗎?”朗卡斯特問。
“上封信收到了嗎?”
“收到了。”
“你什麼時候回去?”
“現在,現在就去。”朗卡斯特答道。
畢里艾神父發出了驚訝聲。
“你是說現在?那,還早呢……”
“越早越好,因為我快要被火燒著了。”
畢里艾神父聽了朗卡斯特的話沉默了少頃。
“去哪裡?”
“多半去開羅。我的護照是去開羅的,只要乘上飛機就安全了。”
畢里艾神父沉默了。
“總之到了那裡後給我們發指令,行嗎?”
“知道了。哎,你那裡形勢怎麼樣?”
“在巧妙地做勸說工作。如果是這樣,MPB(警視廳)會要求我們讓托魯培庫回國。”傳來神父含笑的說話聲,“我熟悉的高官幫我們聯繫好了,日本政府的主要領導人已經同意,再過兩三天,這傢伙大概可以回國了!我已經跟外交部通過氣,因為堂堂正正的不是警察,而是我們。”
“外交部的經辦官員是誰?”
“是我們的信徒,還是信徒幹部……上帝呵,施給信徒幸福吧!”神父對著電話祈禱。
“可是,托魯培庫回國後打算怎麼處置?”朗卡斯特輕蔑地問。
“是這傢伙嗎!多半接受宗教審判。”
“是宗教審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