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頁
在秦牧野的冒死幫助下,李隆麒僥倖逃出白鹿原,帶著九色神鹿穿越關中,來到埋葬著爺爺高宗李治的乾陵。
這一日,武則天率領文武百官前來祭拜高宗李治,樹立起規模空前的無字碑。李隆麒當即現身,卻被禁衛軍阻攔。狄仁傑與李淳風見狀,下令將李隆麒送到女皇面前,祈求武則天饒恕這孩子。
李隆麒直言進諫,力勸武則天放棄白鹿原工程。他引用孟子對齊宣王所言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女皇大怒“孺子不可教也”,命李隆麒在洛陽宮中閉門思過。
眼看勸說無望,李隆麒站在無字碑前,拔出早已備好的匕首,猛然刺向自己胸膛。
十五歲的小皇子,當場刺破心臟,血濺五步。鮮艷的少年血,染紅胸口的崑崙暖玉,也染紅了無字碑。
這出乎意料的一幕,竟讓女皇武則天當場暈厥。群臣們也被震懾,待到狄仁傑與李淳風衝到近前,終南郡王李隆麒已魂歸蒼天。
少年臨終遺言朝聞道,夕死可矣。
鮮血塗滿無字碑的剎那,放射萬丈金光,無字碑上已布滿文字。武則天從昏迷中甦醒,抱著死去的孫子,望向無字碑上的字,老淚縱橫,亦只有她看清了無字碑上的每個字。
片刻後,天降暴雨,電閃雷鳴,悲泣的雨點如大唐軍陣的箭矢,橫掃了關中平原,也洗刷掉了無字碑上的字,從此未在歷史上留下一字。
女皇武則天下令,白鹿原大墓停工,讓數十萬黎民百姓回家,赦免三年徭役,補償他們過去數年來的苦難。
白鹿原已經完成的地宮,將埋葬武則天最疼愛的孫兒,隴西李氏皇族最傑出的子弟終南郡王李隆麒。
神鹿九色自願永久陪伴主人。秦牧野將它改造成一尊活體鎮墓獸。它將鎮守地宮,千秋萬載。李隆麒下葬之時,李淳風給他口中塞入一枚丹藥,陪他享有萬世榮耀。那枚浸透了小皇子鮮血的崑崙暖玉,化做一枚暖血玉,陪葬九泉之下,等待下一個有緣人到來。
第二年,神龍政變,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被大臣誅殺。女皇禪位給李顯,是為唐中宗,唐朝復興。這年冬天,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崩於上陽宮仙居殿。她頒下遺詔,除去帝號,改成“則天大聖皇后”。次年五月,武則天葬入乾陵,終於睡在了唐高宗李治身邊。
以上,就是白鹿原唐朝大墓的由來。
第517章 復仇日(一)
秦北洋停止了下沉。
他在萬世榮耀的光芒中沐浴,永遠停留在十五歲的肉身與容顏。但那不是秦北洋的歸宿。他退出一千二百年前的棺槨,重新變成一隻朱䴉,穿過無盡的黑暗甬道,振翅翱翔,回到天崩地裂的二十世紀。
鎮墓獸秦北洋回來了。
這是1937年的盛夏,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地宮。秦北洋爬出裂開的地穴,眼前是數不盡的唐三彩與白瓷碎片,從穹頂墜落的金銀玉器,流淌的有毒水銀,模擬日月星辰的螢光物質。
唐朝小皇子的梓木棺槨,完好無損地躺在面前,原本敞開的棺材蓋重新合上。
鎮墓天子,金色的少女武則天,至高無上的鎮墓獸,已然不見蹤影,歸於萬古寂靜的地下。一千二百年前的恩怨,李家、武家,早已塵埃落定。唯一不變的,卻是元人張養浩所說的“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北洋低下頭,再也找不到和田暖血玉,那是武則天送給小皇子的禮物原本的崑崙暖玉,在二十世紀的開頭,被小皇子轉送給了剛剛誕生的他。如今已化為一腔碧血,從哪裡來,回哪裡去,還給了武則天。
因為他的臉。
他的身上也流淌著跟少年李隆麒相近的一滴血。
地宮另一邊,鎮墓獸九色還在跟十角七頭鎮墓獸纏鬥。
看到秦北洋奪回了小皇子棺槨,大怪物九色發出歡快的呦呦鹿鳴,仿佛回到終南山上的青蔥歲月。它長出更長的雪白鹿角,猶如千萬隻陌刀、橫刀、障刀組成的大唐軍陣,又似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再生,在潼關、在洛陽、在睢陽、在鄴城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血戰……
鎮墓獸秦北洋來了,仿佛依然是一隻朱䴉,在乾陵地宮上空翱翔。他抓起俄國十字弓,射出一支雷霆萬鈞的鋼箭,竟然穿透數厘米厚的鋼板,射入十角七頭的一隻眼睛。秦北洋從天而降,高舉安祿山的三尺唐刀,硬生生砍下十角七頭的一個腦袋。
安祿山鎮墓獸的末日來了。哪怕經過萬字旗下的改造,它也不是兩尊鎮墓獸的對手。鎮墓獸秦北洋與鎮墓獸九色輪番用唐刀和鹿角攻擊,十字弓的鋼箭與琉璃火球不斷穿透它的鋼鐵軀殼。七個腦袋一個個被秦北洋砍下來,十個角一個個被九色的鹿角這段。
震耳欲聾的咆哮與哀嚎聲中,十角七頭變成了無角無頭,利維坦般的巨獸轟然倒塌,震碎無數塊地磚。
秦北洋對著安祿山的唐刀輕聲說:“是時候結束你的罪孽了。”
三尺唐刀划過流星般的弧線,切開十角七頭鎮墓獸的身軀,直到把靈石劈成兩半。無數光芒從十角七頭的心臟傾瀉而出,仿佛安祿山碩大的肚子炸裂。秦北洋與九色,也算是為唐朝報了一箭之仇。
這一日,武則天率領文武百官前來祭拜高宗李治,樹立起規模空前的無字碑。李隆麒當即現身,卻被禁衛軍阻攔。狄仁傑與李淳風見狀,下令將李隆麒送到女皇面前,祈求武則天饒恕這孩子。
李隆麒直言進諫,力勸武則天放棄白鹿原工程。他引用孟子對齊宣王所言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女皇大怒“孺子不可教也”,命李隆麒在洛陽宮中閉門思過。
眼看勸說無望,李隆麒站在無字碑前,拔出早已備好的匕首,猛然刺向自己胸膛。
十五歲的小皇子,當場刺破心臟,血濺五步。鮮艷的少年血,染紅胸口的崑崙暖玉,也染紅了無字碑。
這出乎意料的一幕,竟讓女皇武則天當場暈厥。群臣們也被震懾,待到狄仁傑與李淳風衝到近前,終南郡王李隆麒已魂歸蒼天。
少年臨終遺言朝聞道,夕死可矣。
鮮血塗滿無字碑的剎那,放射萬丈金光,無字碑上已布滿文字。武則天從昏迷中甦醒,抱著死去的孫子,望向無字碑上的字,老淚縱橫,亦只有她看清了無字碑上的每個字。
片刻後,天降暴雨,電閃雷鳴,悲泣的雨點如大唐軍陣的箭矢,橫掃了關中平原,也洗刷掉了無字碑上的字,從此未在歷史上留下一字。
女皇武則天下令,白鹿原大墓停工,讓數十萬黎民百姓回家,赦免三年徭役,補償他們過去數年來的苦難。
白鹿原已經完成的地宮,將埋葬武則天最疼愛的孫兒,隴西李氏皇族最傑出的子弟終南郡王李隆麒。
神鹿九色自願永久陪伴主人。秦牧野將它改造成一尊活體鎮墓獸。它將鎮守地宮,千秋萬載。李隆麒下葬之時,李淳風給他口中塞入一枚丹藥,陪他享有萬世榮耀。那枚浸透了小皇子鮮血的崑崙暖玉,化做一枚暖血玉,陪葬九泉之下,等待下一個有緣人到來。
第二年,神龍政變,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被大臣誅殺。女皇禪位給李顯,是為唐中宗,唐朝復興。這年冬天,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崩於上陽宮仙居殿。她頒下遺詔,除去帝號,改成“則天大聖皇后”。次年五月,武則天葬入乾陵,終於睡在了唐高宗李治身邊。
以上,就是白鹿原唐朝大墓的由來。
第517章 復仇日(一)
秦北洋停止了下沉。
他在萬世榮耀的光芒中沐浴,永遠停留在十五歲的肉身與容顏。但那不是秦北洋的歸宿。他退出一千二百年前的棺槨,重新變成一隻朱䴉,穿過無盡的黑暗甬道,振翅翱翔,回到天崩地裂的二十世紀。
鎮墓獸秦北洋回來了。
這是1937年的盛夏,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地宮。秦北洋爬出裂開的地穴,眼前是數不盡的唐三彩與白瓷碎片,從穹頂墜落的金銀玉器,流淌的有毒水銀,模擬日月星辰的螢光物質。
唐朝小皇子的梓木棺槨,完好無損地躺在面前,原本敞開的棺材蓋重新合上。
鎮墓天子,金色的少女武則天,至高無上的鎮墓獸,已然不見蹤影,歸於萬古寂靜的地下。一千二百年前的恩怨,李家、武家,早已塵埃落定。唯一不變的,卻是元人張養浩所說的“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北洋低下頭,再也找不到和田暖血玉,那是武則天送給小皇子的禮物原本的崑崙暖玉,在二十世紀的開頭,被小皇子轉送給了剛剛誕生的他。如今已化為一腔碧血,從哪裡來,回哪裡去,還給了武則天。
因為他的臉。
他的身上也流淌著跟少年李隆麒相近的一滴血。
地宮另一邊,鎮墓獸九色還在跟十角七頭鎮墓獸纏鬥。
看到秦北洋奪回了小皇子棺槨,大怪物九色發出歡快的呦呦鹿鳴,仿佛回到終南山上的青蔥歲月。它長出更長的雪白鹿角,猶如千萬隻陌刀、橫刀、障刀組成的大唐軍陣,又似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再生,在潼關、在洛陽、在睢陽、在鄴城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血戰……
鎮墓獸秦北洋來了,仿佛依然是一隻朱䴉,在乾陵地宮上空翱翔。他抓起俄國十字弓,射出一支雷霆萬鈞的鋼箭,竟然穿透數厘米厚的鋼板,射入十角七頭的一隻眼睛。秦北洋從天而降,高舉安祿山的三尺唐刀,硬生生砍下十角七頭的一個腦袋。
安祿山鎮墓獸的末日來了。哪怕經過萬字旗下的改造,它也不是兩尊鎮墓獸的對手。鎮墓獸秦北洋與鎮墓獸九色輪番用唐刀和鹿角攻擊,十字弓的鋼箭與琉璃火球不斷穿透它的鋼鐵軀殼。七個腦袋一個個被秦北洋砍下來,十個角一個個被九色的鹿角這段。
震耳欲聾的咆哮與哀嚎聲中,十角七頭變成了無角無頭,利維坦般的巨獸轟然倒塌,震碎無數塊地磚。
秦北洋對著安祿山的唐刀輕聲說:“是時候結束你的罪孽了。”
三尺唐刀划過流星般的弧線,切開十角七頭鎮墓獸的身軀,直到把靈石劈成兩半。無數光芒從十角七頭的心臟傾瀉而出,仿佛安祿山碩大的肚子炸裂。秦北洋與九色,也算是為唐朝報了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