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頁
痛定思痛,李隆麒單槍匹馬闖入洛陽,在明堂上拜見女皇武則天,當場諫言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本朝名臣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黎民百姓苦於造墓久矣!李隆麒建議立即停工,廢棄白鹿原大墓,女皇陵寢仍然安置在先帝高宗的乾陵。
武則天大怒,她已獨斷專行數十年,將唐朝皇帝、太子以及王公大臣們捏在手心,怎容一個愣頭青批評?李隆麒居然搬出魏徵諫太宗的“載舟覆舟”之論。要知道武則天青春韶華時,正是在英雄遲暮的唐太宗身邊。魏徵也曾諫言皇上不要沉溺於女色,意指武才人是狐狸精,甚至暗示要殺武才人以絕後患。幸好魏徵在唐太宗生前已離世,若是活到唐高宗時代,必是死於武則天之手。
女皇下令將終南郡王李隆麒禁閉在洛陽宮中,改換臨淄王李隆基前往白鹿原監工,務必加緊工期一年內完成,哪怕再死十萬民伕匠人也在所不惜。
一夜間,李隆麒從武則天心中的第一接班人,淪為了事實上的階下囚。
少年李隆麒傷心欲絕,他不在乎是否繼承皇位,卻為在白鹿原工地上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夙夜憂嘆。
數日後,九色用鹿角挖掘地道,潛入宮中,刺破門鎖,救出主人。李隆麒與九色逃出洛陽,夜行千里,關山飛渡,來到白鹿原。他們避過禁衛軍盤查,混在百姓民伕中深入墓穴,終於見到了秦牧野。
沒想到,工程竟有了重大進展。秦牧野用祖傳的地下鑽探方法,竟然打穿數層地下水與岩石,距離地面數千丈的深處,發現了傳說中的陰曹地府。
第516章 光陰的故事(三)
但這幽冥世界並不恐怖,反而有著白晝般光明的穹頂,遍布奇花異草,迥異於人間的自然景觀,甚至一大片黑色海洋秦牧野將之命名為地心海。
李隆麒目睹了各種奇異的動物山丘般巨大的麒麟,半空飛舞的神龍,投入火海而不死的涅槃鳳凰,亦有海洋中忽隱忽現的上古怪物。
他還看到了跟九色相同的神鹿,個頭都比九色高大數倍,都是成年的神鹿,形如移動的三層高樓。再過三千年,待到九色長大成人,大概也是如此龐大。
秦牧野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臨,他告訴李隆麒一個秘密,秦氏祖先傳承了兩千年的秘密
上古時代,是人與神共存的年代。所謂神,就是神獸。華夏始祖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代表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亦是上古神獸。更何況龍生九子。還有山海經、神異經等古籍記載的夔、饕餮、渾沌、白澤、窮奇、檮杌、九頭鳥、三足烏……
人向神獸學會了征服自然的技能,又利用這些技能戰勝了神獸。
因為人類有一種神獸所不具備的力量陰謀。
這種力量幫助人類從弱小如螻蟻的生靈,漸漸強大到支配自然界的一切物種,成為萬物之靈長,天地之主宰。人類改變了河水的流向,夷平了山丘森林,使得童山濯濯,黃河積沙,開墾出阡陌縱橫,建造起城牆宮殿,高樓廣廈。
人類最偉大的建築物和紀念碑,便是陵墓。
殷商時代開始,各種神獸被人類送入陵墓,直接馴化改造為鎮墓神獸。既為保護君主的陵寢,也為將神獸永久控制在地下,不再讓它們成為人間的神。當年負責馴化並改造鎮墓獸的工匠,便是如今秦氏墓匠族的祖先。
到了春秋戰國,神獸因為人類生存空間拓展,漸漸在地球表面滅絕。墓匠族與神獸交換了靈魂,每一代墓匠族的後脖頸上,都出現了鹿角形的赤色胎記,這是神獸賜予他們的封印。因此墓匠族世代相承了神獸的力量,亦只有這一族的血統才能建造出鎮墓獸。
墓匠族不滿足於神獸之力,他們拜入墨子門下,成為“墨者”一員,學會了諸多高超手藝。當青銅器與鐵器的鑄造技術普及,人們在太行山中發現神秘的靈石,墓匠族將神獸與人類的技藝融會貫通,造出完全機械化的鎮墓獸,奉獻給春秋戰國的君主,從此再也無需馴化神獸。
秦始皇統一天下,墓匠族建造了宏偉的秦始皇陵,並為始皇帝建造鎮墓獸,因而被賜姓秦氏。
傳說神獸並未完全滅絕,在地下數千丈深處,還有一個無窮無盡的世界。那裡是神獸最後的樂園,不受人類打擾,自由自在地存活。但沒有人類見過這個世界。
據說還有某些神獸,遺留在凡間,藏入秦嶺巴山,人跡罕至的所在比如九色……
李隆麒與秦牧野退出地下世界,封閉深井入口,禁止任何人再往下開挖。
然而,負責監督陵墓工程的不再是李隆麒,而是他的同父異母兄長李隆基。為了執行女皇武則天的命令,李隆基命令加緊工期,偷懶者一律施以鞭刑,還要增加來年的徭役。眾人不敢怠慢,有人忍無可忍,這麼挖下去也是個死,不如效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被禁衛軍武力鎮壓,參與謀反叛亂者,要麼五馬分屍,要麼點了天燈,還要株連九族。
李隆基比弟弟年長几歲,嫉恨李隆麒得到女皇的恩寵。當他聽說李隆麒已逃出洛陽,潛入白鹿原大墓工地,便下令禁衛軍追捕,如果李隆麒膽敢反抗,自然格殺勿論。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本朝名臣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黎民百姓苦於造墓久矣!李隆麒建議立即停工,廢棄白鹿原大墓,女皇陵寢仍然安置在先帝高宗的乾陵。
武則天大怒,她已獨斷專行數十年,將唐朝皇帝、太子以及王公大臣們捏在手心,怎容一個愣頭青批評?李隆麒居然搬出魏徵諫太宗的“載舟覆舟”之論。要知道武則天青春韶華時,正是在英雄遲暮的唐太宗身邊。魏徵也曾諫言皇上不要沉溺於女色,意指武才人是狐狸精,甚至暗示要殺武才人以絕後患。幸好魏徵在唐太宗生前已離世,若是活到唐高宗時代,必是死於武則天之手。
女皇下令將終南郡王李隆麒禁閉在洛陽宮中,改換臨淄王李隆基前往白鹿原監工,務必加緊工期一年內完成,哪怕再死十萬民伕匠人也在所不惜。
一夜間,李隆麒從武則天心中的第一接班人,淪為了事實上的階下囚。
少年李隆麒傷心欲絕,他不在乎是否繼承皇位,卻為在白鹿原工地上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夙夜憂嘆。
數日後,九色用鹿角挖掘地道,潛入宮中,刺破門鎖,救出主人。李隆麒與九色逃出洛陽,夜行千里,關山飛渡,來到白鹿原。他們避過禁衛軍盤查,混在百姓民伕中深入墓穴,終於見到了秦牧野。
沒想到,工程竟有了重大進展。秦牧野用祖傳的地下鑽探方法,竟然打穿數層地下水與岩石,距離地面數千丈的深處,發現了傳說中的陰曹地府。
第516章 光陰的故事(三)
但這幽冥世界並不恐怖,反而有著白晝般光明的穹頂,遍布奇花異草,迥異於人間的自然景觀,甚至一大片黑色海洋秦牧野將之命名為地心海。
李隆麒目睹了各種奇異的動物山丘般巨大的麒麟,半空飛舞的神龍,投入火海而不死的涅槃鳳凰,亦有海洋中忽隱忽現的上古怪物。
他還看到了跟九色相同的神鹿,個頭都比九色高大數倍,都是成年的神鹿,形如移動的三層高樓。再過三千年,待到九色長大成人,大概也是如此龐大。
秦牧野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臨,他告訴李隆麒一個秘密,秦氏祖先傳承了兩千年的秘密
上古時代,是人與神共存的年代。所謂神,就是神獸。華夏始祖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代表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亦是上古神獸。更何況龍生九子。還有山海經、神異經等古籍記載的夔、饕餮、渾沌、白澤、窮奇、檮杌、九頭鳥、三足烏……
人向神獸學會了征服自然的技能,又利用這些技能戰勝了神獸。
因為人類有一種神獸所不具備的力量陰謀。
這種力量幫助人類從弱小如螻蟻的生靈,漸漸強大到支配自然界的一切物種,成為萬物之靈長,天地之主宰。人類改變了河水的流向,夷平了山丘森林,使得童山濯濯,黃河積沙,開墾出阡陌縱橫,建造起城牆宮殿,高樓廣廈。
人類最偉大的建築物和紀念碑,便是陵墓。
殷商時代開始,各種神獸被人類送入陵墓,直接馴化改造為鎮墓神獸。既為保護君主的陵寢,也為將神獸永久控制在地下,不再讓它們成為人間的神。當年負責馴化並改造鎮墓獸的工匠,便是如今秦氏墓匠族的祖先。
到了春秋戰國,神獸因為人類生存空間拓展,漸漸在地球表面滅絕。墓匠族與神獸交換了靈魂,每一代墓匠族的後脖頸上,都出現了鹿角形的赤色胎記,這是神獸賜予他們的封印。因此墓匠族世代相承了神獸的力量,亦只有這一族的血統才能建造出鎮墓獸。
墓匠族不滿足於神獸之力,他們拜入墨子門下,成為“墨者”一員,學會了諸多高超手藝。當青銅器與鐵器的鑄造技術普及,人們在太行山中發現神秘的靈石,墓匠族將神獸與人類的技藝融會貫通,造出完全機械化的鎮墓獸,奉獻給春秋戰國的君主,從此再也無需馴化神獸。
秦始皇統一天下,墓匠族建造了宏偉的秦始皇陵,並為始皇帝建造鎮墓獸,因而被賜姓秦氏。
傳說神獸並未完全滅絕,在地下數千丈深處,還有一個無窮無盡的世界。那裡是神獸最後的樂園,不受人類打擾,自由自在地存活。但沒有人類見過這個世界。
據說還有某些神獸,遺留在凡間,藏入秦嶺巴山,人跡罕至的所在比如九色……
李隆麒與秦牧野退出地下世界,封閉深井入口,禁止任何人再往下開挖。
然而,負責監督陵墓工程的不再是李隆麒,而是他的同父異母兄長李隆基。為了執行女皇武則天的命令,李隆基命令加緊工期,偷懶者一律施以鞭刑,還要增加來年的徭役。眾人不敢怠慢,有人忍無可忍,這麼挖下去也是個死,不如效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被禁衛軍武力鎮壓,參與謀反叛亂者,要麼五馬分屍,要麼點了天燈,還要株連九族。
李隆基比弟弟年長几歲,嫉恨李隆麒得到女皇的恩寵。當他聽說李隆麒已逃出洛陽,潛入白鹿原大墓工地,便下令禁衛軍追捕,如果李隆麒膽敢反抗,自然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