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她昨天剛到這裡。
「我兒子是在舊大陸長大的,今年才到北愛來。在舊大陸的年輕人中,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在澎脹,象這裡的分離主義一樣,簡直成了一種公害。」
我把散落在地上的幾張畫遞給她,並注意到了她畫夾中的一幅畫,畫面上有個戴著頭燈安全帽,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煤灰的男人,他身後是紐約的高樓群。
「我父親,他是伯明罕的一個礦工。」艾米指著那張畫說。
「在畫中你讓他到了新大陸。」
「是的,這是他永遠無實現的一個願望。我選擇了畫畫,就是因為畫和夢一樣,在其中能走進現實中永遠無法走進的世界,實現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
「你的油畫畫得很好。」
「但我必須學中國畫,這樣回到歐洲後才能靠畫筆生活。東方的藝術充斥歐洲,那裡很少有人對本土藝術感興趣了。」
「中國畫應該到舊大陸去學。」
「那裡的簽證很難辦到,費用也太高。學中國畫是?了生活,我最後還是要畫油畫的,我們的藝術總得有人繼承。請您相信,先生,同大多數的英國人不一樣,我不是到中國來淘金的。」
「我相信。哦,你到過故宮博物館嗎?那裡有很多中國畫的經典作品。」
「沒有,我剛到紐約。」
「那麼我帶你去,不,我堅持,作為對剛才那件事的道歉。」
同舊大陸一樣,新大陸的故宮博物館也在紫禁城中。新大陸的紫禁城皇宮建於明朝中期,位於紐約東南部,它的面積是舊大陸紫禁城的兩倍,是一片金袒煌的東方宮殿。
明朝有兩個皇帝巡視過新大陸,並在這座皇宮中住過。艾米很快發現了這裡與舊大陸紫禁城的不同。
「這裡只有一道城牆,卻有這麼多城門,遠不象北京的皇宮那麼森嚴。」
「是的,新大陸是一個開放的大陸,幾百年來接受著不同文化的八面來風。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封建王朝首先在新大陸覆滅。」
「您是說,如果沒有新大陸,你們現在還是一個王國?」
「哈哈,這不一定,但至少,明朝不會是最後一個王朝。」
「鄭和為振興大明朝而遠航,卻把它推向墳墓?」
「歷史就這麼不可思議。」
我和艾米漫步在古代的皇宮中,人不多,我們的腳聲在一個又一個空曠的大廳中迴蕩,一根根巨大的立柱在朦朧中從我們兩側緩緩移過,好象是在黑暗中伏視著我們的一個個巨人,靜靜的空氣中仿佛遊動著神秘的幻影。
我們來到了一個陳列櫃前,裡面陳列著許多黃得發黑的歐洲中世紀的拉丁文舊書,有荷馬史詩,有歐幾里得的 幾何原理 、亞里士多德的 物理學 ,還有柏拉圖的 理想國 和但丁的 神曲 ……其中很多是15世紀宗教歐洲宗教栽判所的禁書。這些都是鄭和到達西歐後讓翻譯給他讀過的。
我對艾米說:「看,他讀的你們的書,從你們那兒得到了很多他沒有的東西:他有指南針,卻沒有遠航必須的歐洲精確鐘錶;他有比你們當時最大的船還大三倍的船,卻沒有分繪製精確海圖的技術……特別是基礎科學,那時的明朝落後於歐洲,比如在地理學上,中國人仍相信天圓地方的世界。沒有你們的科學,或者說沒有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鄭和不會接著向西航行,我們也不會得到美洲。」
「就是說,我們不象自己想像的那?貧乏。我那些自悲的年輕同胞們應該有您這樣的老師!」
我們更多談的還是藝術,看著博物館中那些中國畫的珍品,我們談中國畫最古老的源頭,談狂糙象派和空白派在中國的出現和流行,談歐洲畫派復興的可能……我驚奇地發現我們有那麼多的話可談。
「象您這樣正眼看歐洲文化的人不多了,我永遠為您祝福,真想讓您以後成為看我的畫的第一個中國人。」
艾米說這話可能沒有別的意思,但我的還是有些心跳。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發現剛走進的大廳有些不同,這裡燈光很亮,人也很多。古老的大廳正面,放著一個高大的太空飛行器,那是孔子號登月飛船著陸艙的複製品。從大廳高高的頂端she下幾道多彩的光柱,焦聚到一個襯著天鵝絨的玻璃柜上,天鵝絨上放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石塊,每塊都標著昂貴的價格。這是中國1965年首次登月時,孔子十一號上的太空人從月球靜海帶回的岩石標本。
「真美!」艾米感嘆。
「可它們只是一些普通的石塊。」我說。
「不是的,想想它們來自那麼遙遠的世界,包含著多少故事。就象我父親給我的一塊晶亮的煤塊,它在地層深處睡了上億年,這是多麼長的時間,這段時間中能有多少個人生?這些東西就象凝固了的夢一樣。」
「象你這樣能看到內在美的姑娘現在真是不多了!」我激動地說。我買了一塊很小的岩石標本,上面繫著一條銀色的鏈子。岩石的一個切面上還可以看到登月太空人的簽字。我把它送給艾米。她不願收這樣貴重的禮物,可我堅持說這仍表示我對今天不愉快事情的深深謙意,她最後默默地收下了。在她的目光里,我又一次感到了回家的溫暖,真奇怪,在一個移民姑娘的目光里。
出故宮後,我們開著車漫無目的地在紐約亂轉,只是想延長分別的時間。
最後,我們來到了紐約港,隔著一片海水,對面是世界聞名的上百米高的鄭和像。他的一支巨手指著前方的新大陸。現在,天已黑了,我們身後的曼哈頓燈火輝煌,如同一個巨大的寶石切面。無數道光柱集中到鄭和像上,使他成為屹立於海天之間的發著藍色光芒的巨人。
這時,我們身後有人「嗨」了一聲,是我兒子。「我知道你們最後會來這兒。」他說。他走到艾米麵前,向她伸出手,「我向你道謙,小姐。那時我心情不好,想想我們是剛從北愛爾蘭撤出來的中國人,您就會理解了。」
「孩子,」我說,「你太鋒芒畢露了,這是不成熟的表現,你該成熟起來了。」我指指面前的鄭和巨像,「他是你最崇拜的人,你認為他是最高大最完美的人。想像他那樣去開拓一切,這也是你形成現在性格的重要原因。但現在,應該讓你看到一個完整而真實的鄭和了。」
「我了解鄭和,我讀過關於他的所有的書。」
「你讀到的都是現代作家們寫的書,他們只寫理想的東西。」
「有什麼不對嗎?」
「比如說,明艦隊航行到西歐已是奇蹟,為什麼鄭和又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從西歐再次遠航,跨越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呢?」
「鄭和是一個偉大的開拓者,他的每一個細胞都渴望著探索未知世界,神秘的大西洋強烈地吸引著他,就是這樣,爸爸。現在中國的領航者要是有他一半的氣魄就好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認為。」
「有什麼不對嗎?」
「鄭和的某些方面你可能不知道,首先,作為一個男人他是殘缺的,他是一個太監。」
兒子和艾米驚愕地瞪大了雙眼,「你胡說!」兒子說。但很快,他似乎想起了他看過的某本書中的某些暗示,轉身看著巨像沉默下來。
「巴黎戰役後的第二天,鄭和率領八千騎兵進入巴黎,同歐洲各君主和羅馬教皇簽定了那個劃時代的協定。騎馬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鄭和和他的同行者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古希臘風格的雕塑,他們看到了波塞冬、阿波羅、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這些在明朝的土地上不可能看到的男人女人健壯美麗的裸體被塑造得那麼完美,這是西洋文化對他們產生的第一次強烈震撼。對鄭和來說,這震撼更是深入靈魂,他從來沒有這樣銘心刻骨地意識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不完美。以後,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憂鬱之中,這迷茫和憂鬱使他感到這個世界越來越陌生,最後,一個強烈的願望在他和所有隨行者的心中出現了……」
「什麼願望?!」
「回家。」
「回家?!」
「回家。這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想走一條更近的路。從歐洲的地理學中他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知道了如果一直向西,就和向東返回一樣能回家。於是,在征服歐洲後不久,明朝艦隊就向西,向大西洋的深處駛去。他們走啊走,走啊走,在兩個月艱難的航程中,一雙雙眼晴望著大西洋天水相連的遠方,盼望著家鄉的海岸在那裡浮現……終於,陸地出現了,但那不是夢中的鄉土,而是一個長著龍舌蘭和仙人掌,出沒著紅種人部落的陌生世界。當他們踏上新大陸時,並不象那些淺薄的歷史作家們描寫的那樣歡呼雀躍,而是抱頭痛哭……鄭和因此一病不起,在新大陸結束了一生。艦隊中很多的船仍然沿著海岸航行,直到五年後,這些船才在白令海峽找到了通向太平洋的路,又過了五年,他們才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大明朝日不落帝國的世界才連為了一體。」
兒子面對著巨像長久地沉思著,這可能是他有生以來最長時間的一次沉思,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欣慰。
「孩子,歷史和生活不是你一直認為的那種簡單的征戰和開拓,其中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很多需要成熟後才明白的東西。」
「是的,」艾米說,「想想,假如鄭和當年按照最初的計劃,最遠只航行到索馬利亞海岸就返回,後來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是一個歐洲人的船隊後來首先繞過了好望角,更說不定,另一支歐洲人的船隊還發現了美洲呢!」
「唉,歷史啊,同一個人的命運很相象。」我感嘆到。
「那麼,爸爸,」兒子從沉思中醒來,指指艾米,「她是您的新大陸嗎?」
我和艾米相視一笑,我們誰都沒有否認這點。
我們身後,曼哈頓的燈火更加輝煌,紐約港的水面成了一片跳躍的光海,這又是新大陸多夢的一夜。 「喂,你走錯纖維了!」
這是我到達這個世界後聽到的第一句話,當時我正駕駛著這架F-18返回羅斯福號,這是在大西洋上空的一次正常的巡邏飛行,突然就闖進了這裡,儘管我把加力開到最大,我的殲擊機懸在這巨大的透明穹頂下一動不動,好像被什麼看不見的力場固定住了,還有外面那顆巨大的黃色星球,圍繞著星球的那紙一樣薄的巨環在它的表面投下陰影。不像那些傻瓜,我並不認為自己在做夢,我知道這是現實,理智和冷靜是我的長項,
正因為如此我才通過了百分之九十的淘汰率飛上了F-18。
「請到意外闖入者登記處!當然,你得先下飛機。」那聲音又在我的耳機中說。
我看看下面,飛機現在懸停的高度足有50米。
「跳下來,這裡重力不大!」
果然如此,我打開艙蓋,雙腿使勁想站起來,卻跳了起來,整個人像乘了彈she座椅似地飛出了座艙,輕輕地飄落在地。我看到在光潔的玻璃地面上有幾個人在閒逛,他們讓我感到最不尋常的地方就是太尋常了,這些人的穿著和長相,就是走在紐約大街上都不會引起注意的,但在這種地方,這種尋常反而讓人感覺怪異。然後我就看到了那個登記處,那裡除了那個登記員外已經有了兩男一女3個人,可能都是與我一樣的意外闖入者,我走了過去。
「我兒子是在舊大陸長大的,今年才到北愛來。在舊大陸的年輕人中,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在澎脹,象這裡的分離主義一樣,簡直成了一種公害。」
我把散落在地上的幾張畫遞給她,並注意到了她畫夾中的一幅畫,畫面上有個戴著頭燈安全帽,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煤灰的男人,他身後是紐約的高樓群。
「我父親,他是伯明罕的一個礦工。」艾米指著那張畫說。
「在畫中你讓他到了新大陸。」
「是的,這是他永遠無實現的一個願望。我選擇了畫畫,就是因為畫和夢一樣,在其中能走進現實中永遠無法走進的世界,實現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
「你的油畫畫得很好。」
「但我必須學中國畫,這樣回到歐洲後才能靠畫筆生活。東方的藝術充斥歐洲,那裡很少有人對本土藝術感興趣了。」
「中國畫應該到舊大陸去學。」
「那裡的簽證很難辦到,費用也太高。學中國畫是?了生活,我最後還是要畫油畫的,我們的藝術總得有人繼承。請您相信,先生,同大多數的英國人不一樣,我不是到中國來淘金的。」
「我相信。哦,你到過故宮博物館嗎?那裡有很多中國畫的經典作品。」
「沒有,我剛到紐約。」
「那麼我帶你去,不,我堅持,作為對剛才那件事的道歉。」
同舊大陸一樣,新大陸的故宮博物館也在紫禁城中。新大陸的紫禁城皇宮建於明朝中期,位於紐約東南部,它的面積是舊大陸紫禁城的兩倍,是一片金袒煌的東方宮殿。
明朝有兩個皇帝巡視過新大陸,並在這座皇宮中住過。艾米很快發現了這裡與舊大陸紫禁城的不同。
「這裡只有一道城牆,卻有這麼多城門,遠不象北京的皇宮那麼森嚴。」
「是的,新大陸是一個開放的大陸,幾百年來接受著不同文化的八面來風。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封建王朝首先在新大陸覆滅。」
「您是說,如果沒有新大陸,你們現在還是一個王國?」
「哈哈,這不一定,但至少,明朝不會是最後一個王朝。」
「鄭和為振興大明朝而遠航,卻把它推向墳墓?」
「歷史就這麼不可思議。」
我和艾米漫步在古代的皇宮中,人不多,我們的腳聲在一個又一個空曠的大廳中迴蕩,一根根巨大的立柱在朦朧中從我們兩側緩緩移過,好象是在黑暗中伏視著我們的一個個巨人,靜靜的空氣中仿佛遊動著神秘的幻影。
我們來到了一個陳列櫃前,裡面陳列著許多黃得發黑的歐洲中世紀的拉丁文舊書,有荷馬史詩,有歐幾里得的 幾何原理 、亞里士多德的 物理學 ,還有柏拉圖的 理想國 和但丁的 神曲 ……其中很多是15世紀宗教歐洲宗教栽判所的禁書。這些都是鄭和到達西歐後讓翻譯給他讀過的。
我對艾米說:「看,他讀的你們的書,從你們那兒得到了很多他沒有的東西:他有指南針,卻沒有遠航必須的歐洲精確鐘錶;他有比你們當時最大的船還大三倍的船,卻沒有分繪製精確海圖的技術……特別是基礎科學,那時的明朝落後於歐洲,比如在地理學上,中國人仍相信天圓地方的世界。沒有你們的科學,或者說沒有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鄭和不會接著向西航行,我們也不會得到美洲。」
「就是說,我們不象自己想像的那?貧乏。我那些自悲的年輕同胞們應該有您這樣的老師!」
我們更多談的還是藝術,看著博物館中那些中國畫的珍品,我們談中國畫最古老的源頭,談狂糙象派和空白派在中國的出現和流行,談歐洲畫派復興的可能……我驚奇地發現我們有那麼多的話可談。
「象您這樣正眼看歐洲文化的人不多了,我永遠為您祝福,真想讓您以後成為看我的畫的第一個中國人。」
艾米說這話可能沒有別的意思,但我的還是有些心跳。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發現剛走進的大廳有些不同,這裡燈光很亮,人也很多。古老的大廳正面,放著一個高大的太空飛行器,那是孔子號登月飛船著陸艙的複製品。從大廳高高的頂端she下幾道多彩的光柱,焦聚到一個襯著天鵝絨的玻璃柜上,天鵝絨上放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石塊,每塊都標著昂貴的價格。這是中國1965年首次登月時,孔子十一號上的太空人從月球靜海帶回的岩石標本。
「真美!」艾米感嘆。
「可它們只是一些普通的石塊。」我說。
「不是的,想想它們來自那麼遙遠的世界,包含著多少故事。就象我父親給我的一塊晶亮的煤塊,它在地層深處睡了上億年,這是多麼長的時間,這段時間中能有多少個人生?這些東西就象凝固了的夢一樣。」
「象你這樣能看到內在美的姑娘現在真是不多了!」我激動地說。我買了一塊很小的岩石標本,上面繫著一條銀色的鏈子。岩石的一個切面上還可以看到登月太空人的簽字。我把它送給艾米。她不願收這樣貴重的禮物,可我堅持說這仍表示我對今天不愉快事情的深深謙意,她最後默默地收下了。在她的目光里,我又一次感到了回家的溫暖,真奇怪,在一個移民姑娘的目光里。
出故宮後,我們開著車漫無目的地在紐約亂轉,只是想延長分別的時間。
最後,我們來到了紐約港,隔著一片海水,對面是世界聞名的上百米高的鄭和像。他的一支巨手指著前方的新大陸。現在,天已黑了,我們身後的曼哈頓燈火輝煌,如同一個巨大的寶石切面。無數道光柱集中到鄭和像上,使他成為屹立於海天之間的發著藍色光芒的巨人。
這時,我們身後有人「嗨」了一聲,是我兒子。「我知道你們最後會來這兒。」他說。他走到艾米麵前,向她伸出手,「我向你道謙,小姐。那時我心情不好,想想我們是剛從北愛爾蘭撤出來的中國人,您就會理解了。」
「孩子,」我說,「你太鋒芒畢露了,這是不成熟的表現,你該成熟起來了。」我指指面前的鄭和巨像,「他是你最崇拜的人,你認為他是最高大最完美的人。想像他那樣去開拓一切,這也是你形成現在性格的重要原因。但現在,應該讓你看到一個完整而真實的鄭和了。」
「我了解鄭和,我讀過關於他的所有的書。」
「你讀到的都是現代作家們寫的書,他們只寫理想的東西。」
「有什麼不對嗎?」
「比如說,明艦隊航行到西歐已是奇蹟,為什麼鄭和又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從西歐再次遠航,跨越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呢?」
「鄭和是一個偉大的開拓者,他的每一個細胞都渴望著探索未知世界,神秘的大西洋強烈地吸引著他,就是這樣,爸爸。現在中國的領航者要是有他一半的氣魄就好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認為。」
「有什麼不對嗎?」
「鄭和的某些方面你可能不知道,首先,作為一個男人他是殘缺的,他是一個太監。」
兒子和艾米驚愕地瞪大了雙眼,「你胡說!」兒子說。但很快,他似乎想起了他看過的某本書中的某些暗示,轉身看著巨像沉默下來。
「巴黎戰役後的第二天,鄭和率領八千騎兵進入巴黎,同歐洲各君主和羅馬教皇簽定了那個劃時代的協定。騎馬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鄭和和他的同行者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古希臘風格的雕塑,他們看到了波塞冬、阿波羅、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這些在明朝的土地上不可能看到的男人女人健壯美麗的裸體被塑造得那麼完美,這是西洋文化對他們產生的第一次強烈震撼。對鄭和來說,這震撼更是深入靈魂,他從來沒有這樣銘心刻骨地意識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不完美。以後,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憂鬱之中,這迷茫和憂鬱使他感到這個世界越來越陌生,最後,一個強烈的願望在他和所有隨行者的心中出現了……」
「什麼願望?!」
「回家。」
「回家?!」
「回家。這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想走一條更近的路。從歐洲的地理學中他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知道了如果一直向西,就和向東返回一樣能回家。於是,在征服歐洲後不久,明朝艦隊就向西,向大西洋的深處駛去。他們走啊走,走啊走,在兩個月艱難的航程中,一雙雙眼晴望著大西洋天水相連的遠方,盼望著家鄉的海岸在那裡浮現……終於,陸地出現了,但那不是夢中的鄉土,而是一個長著龍舌蘭和仙人掌,出沒著紅種人部落的陌生世界。當他們踏上新大陸時,並不象那些淺薄的歷史作家們描寫的那樣歡呼雀躍,而是抱頭痛哭……鄭和因此一病不起,在新大陸結束了一生。艦隊中很多的船仍然沿著海岸航行,直到五年後,這些船才在白令海峽找到了通向太平洋的路,又過了五年,他們才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大明朝日不落帝國的世界才連為了一體。」
兒子面對著巨像長久地沉思著,這可能是他有生以來最長時間的一次沉思,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欣慰。
「孩子,歷史和生活不是你一直認為的那種簡單的征戰和開拓,其中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很多需要成熟後才明白的東西。」
「是的,」艾米說,「想想,假如鄭和當年按照最初的計劃,最遠只航行到索馬利亞海岸就返回,後來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是一個歐洲人的船隊後來首先繞過了好望角,更說不定,另一支歐洲人的船隊還發現了美洲呢!」
「唉,歷史啊,同一個人的命運很相象。」我感嘆到。
「那麼,爸爸,」兒子從沉思中醒來,指指艾米,「她是您的新大陸嗎?」
我和艾米相視一笑,我們誰都沒有否認這點。
我們身後,曼哈頓的燈火更加輝煌,紐約港的水面成了一片跳躍的光海,這又是新大陸多夢的一夜。 「喂,你走錯纖維了!」
這是我到達這個世界後聽到的第一句話,當時我正駕駛著這架F-18返回羅斯福號,這是在大西洋上空的一次正常的巡邏飛行,突然就闖進了這裡,儘管我把加力開到最大,我的殲擊機懸在這巨大的透明穹頂下一動不動,好像被什麼看不見的力場固定住了,還有外面那顆巨大的黃色星球,圍繞著星球的那紙一樣薄的巨環在它的表面投下陰影。不像那些傻瓜,我並不認為自己在做夢,我知道這是現實,理智和冷靜是我的長項,
正因為如此我才通過了百分之九十的淘汰率飛上了F-18。
「請到意外闖入者登記處!當然,你得先下飛機。」那聲音又在我的耳機中說。
我看看下面,飛機現在懸停的高度足有50米。
「跳下來,這裡重力不大!」
果然如此,我打開艙蓋,雙腿使勁想站起來,卻跳了起來,整個人像乘了彈she座椅似地飛出了座艙,輕輕地飄落在地。我看到在光潔的玻璃地面上有幾個人在閒逛,他們讓我感到最不尋常的地方就是太尋常了,這些人的穿著和長相,就是走在紐約大街上都不會引起注意的,但在這種地方,這種尋常反而讓人感覺怪異。然後我就看到了那個登記處,那裡除了那個登記員外已經有了兩男一女3個人,可能都是與我一樣的意外闖入者,我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