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哪三個人?”這下連李棲筠也有了興趣。

  “這三個人可以稱作江淮官場上的三顆政治新星,將來前途絕不可限量,一個便是法曹事司馬暢當,其父暢璀現在已是左相,位高權重,他本人也在歷年的官評中得到上上之選,更重要是法曹事與諮議參軍事本屬同一脈,他的可能性最大;再一個是兵曹事司馬張去疾,他父張巡是吳王舊交,大哥張亞夫又是兵部侍郎,本人也十分幹練精明,深得吳王的器重,去年的忘年會上,吳王第一個表揚的就是他;最後一個就是監察令杜崇,他是宰相杜鴻漸的獨子,我們公認他大智若愚,常常出人意料,更關鍵是他深得崔大人的賞識,崔大人就曾經說過他低調隱忍、做事穩健,最適合做諮議參軍事司馬。其實除了這三人,像瀏河巡檢使蔡問之和戶曹事司馬陸羽也都不錯,不過蔡問之出身貧寒而陸羽則耗太多的精力去著他的《茶經》,所以我們就把他二人排除在外了。”

  李棲筠聽完半天都沒有說話,他不得不承認女婿的論述十分精闢,看得透徹,他其實也想過按吳王重視年青一代的作風,或許應該是這三人中的一人,但李棲筠卻想得更深了一層,崔煥明顯年事已高,恐怕再做不了幾年,他去後這個長史之位由誰來接任恐怕就是這個諮議參軍事職位二個月不決的真正原因,去年皇上已經答應下一任長史由吳王自定,本來最有希望的顏杲卿已死,韋黃裳又一直不被李月所喜,而西閣祭酒周蒔明顯資歷不夠,其他幾人能力又有欠缺,所以他李棲筠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新任諮議參軍事司馬一定就是金陵府長史的過渡,就是李月為崔煥之後所定的繼任者,那這個人到底是誰呢?李棲筠也非常非常想知道答案。

  就在李棲筠和女婿李克己討論諮議參軍事司馬新人的十天後,金陵勤政院內,吳王李月和崔煥終於商定了諮議參軍事司馬最後的人選。

  “殿下,在各地刺史推薦的這三人中我主張杜崇任諮議參軍事司馬,一方面他的年紀已過而立之年,做事比張去疾和暢當要更加穩健,從他當監察令後,挖出了隱藏極深的貴溪縣縣令馬堰,並由此用十分老到的手段扳倒了信州刺史李道明,使得江南吏治得到徹底改觀這一點來看,此子絕對是堪用的大才,所以微臣大力推薦杜崇任諮議參軍事司馬。”

  李月並不回答,他背著手走了幾步望著窗外說道:“崔大人可知我意?”

  崔煥嘆了一口氣道:“雖然我想再做十年,但我已經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不能改變上天所安排的自然規律,我知道殿下之意,所以我推薦杜崇就是想讓他接替我繼續維護江南的繁榮。”

  李月卻淡淡地笑了笑對崔煥說道:

  “我知道崔大人心意,杜崇是個稱職的監察令,他是我將來要用的西閣祭酒,不用再做諮議參軍事司馬。其實這個人我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定好了,我讓他去最貧瘠的縣鍛鍊,提升別人卻偏偏讓他再去偏遠之地做司馬,別人都以為我是對韋大人有成見而牽累了他,可他卻毫無怨言,兢兢業業的做好每一任,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都在默默地關注著他,崔大人,你知道我說的是誰嗎?”

  崔煥恍然大悟,“殿下,我知道你說的是誰了!”

  李月欣然一笑,提筆在案上寫下了三個字:韋應物。

  大曆七年二月,一度讓江淮官場猜測了很久的諮議參軍事司馬一職終於有了結果,並不是人們所想的那樣由暢當、杜崇或張去疾中的一人擔任,而是提升了由名不見經傳的明州司馬韋應物來任此職,一時間江淮官場大嘩,這個韋應物何許人也?有人記得他曾是當年金陵府試的甲第第一名,後來就不知所蹤,韋應物在雙溪縣默默無聞的數年裡幾乎被人們所遺忘,現在他突然冒了出來,頓時引發了無數猜測,最多的一個版本便是韋應物是韋黃裳之侄,是借了韋黃裳之光才得此高位,但很快這個說法便不攻而破。

  大曆七年三月,一場大火吞噬了位於華亭縣的江南造船工場,整個工場幾乎被燒成白地,一百五十名工匠和二百名士兵被燒死。事發後,李月當即罷免了東閣祭酒韋黃裳,但真正主管這個工場的金陵騎曹事中卻無一人受牽連,於是人們終於明白了李月是藉此趁機向韋黃裳發難,長久以來二人不和的說法終於由此被證實,試想那韋應物又怎麼可能沾他叔父的光得到如此重要的職位呢?

  韋黃裳去職後,李豫遂將其調回長安任命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於是准宰相了。這時有心人才終於明白了李月與韋黃裳不和的真正原因,韋黃裳竟然就是李豫安插在江南最大的親信,這麼多年來朝廷對江南情況的掌握一直極為精準,干預也非常有效,很多人都隱隱猜到在江南的高官中一定有朝廷的耳目,不料這個人竟是資歷僅次於崔煥的韋黃裳。韋黃裳的去職造成了東閣祭酒的空缺再一次引發了人們的猜測,不過只過了三天答案便出來了:騎曹事司馬賈賁代理東閣祭酒。

  賈賁的任命是在一個極為重要的會議上作出的,這是韋黃裳去職後李月召開的一次重要軍政會議,賈賁的任命只是一個附帶的決定,真正的會議內容卻是那場燒毀了整個江南造船工場的火災,這場火災沉重的打擊了金陵府的造船業,最起碼要延緩造船業五年的發展,但僅僅是一個造船業受損也不會引起李月如此重視,從而舉行金陵開府以來的第三次軍政首腦會議,真正讓李月震驚的是順風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中指出,所有的工匠和士兵都是被割喉而死,一刀致命,凶人沒有百人以上的規模是不可能辦到這一點,存放在造船場中被重兵把守的造船資料副本也出現異常,民用船隻的副本散落一地,留下被燒毀的遺蹟,但軍用艦船的資料卻不知去向。李月立刻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一個新的敵對勢力出現了。

章節目錄